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与非光性导引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运用Aschoff导引方法,对比观察电针“百会”、“长强”、8-OH-DPAT、电针 8-OH-DPAT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近似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相位反应曲线特点。结果:在自由运行状态下,电针增强了调整8-OH-DPAT金黄地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相位的作用。结论:电针的相位反应曲线呈非光性,是一种非光性的授时因子,能协同非光性授时因子的相位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2.
我们经观察发现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随昼夜不同时段的变化而有显著的不同 ,上午多 ,下午少 ,傍晚多 ,半夜少。而小鼠自发活动又常用作药物镇静作用研究的指标 ,因此 ,了解昼夜节律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规律 ,对指导药物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目的 ,我们测定了不同时辰的小鼠自发活动的次数。1 材料、方法与结果1 .1 材料 BL- 41 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电脑 ) ,泰盟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吊笼 (用试管代替 ) 1只 ,铁支架 1个。1 .2 方法与结果 用单车轮胎气门上用的橡胶管一段 ,将吊笼悬挂于铁支架上。吊笼下端与拉力传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正常和佐剂关节炎家兔血浆5-HT昼夜节律变化以针刺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T存在着典型昼夜节律变化,且针刺对其影响不大;模型家兔血浆5-HT浓度升高,存在着峰相位,振幅都不同的病理性节律,针刺能使它向正常节律转化。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过程中,血压昼夜节律的关注度日渐升高。本人通过针刺人迎、曲池、合谷及足三里4组穴位,观察1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对比发现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由治疗前的非杓型转变成了正常的杓型血压。结果提示:针刺对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针刺导引节律的5-HT受体转导机制。方法:金黄地鼠经驯化进入自由运行状态后,于DD第三天CT9给予电针、8-OH-DPAT、光脉冲导引、捆绑导引刺激。刺激后2 h取样,应用放免法测定视交叉上核(SCN)内5-HT7受体功能的变化。结果:电针和8-OH-DPAT组KD值显著低于捆绑对照组;光脉冲导引组的KD值明显高于捆绑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电针和8-OH-DPAT均能使5-HT7受体的亲和力增强,而光脉冲刺激则可抑制其亲和力。结论:针刺通过提高5-HT7受体的活性,实现在主观白天的相位超前性调整。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5-羟吲哚乙酸(5-HIAA)昼夜节律变化,以及即刻和疗程针刺对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IAA含量存在着昼夜节律波动;模型动物血浆5-HIAA含量降低,峰值前移,呈病理性的昼夜节律波动;即刻针刺后5-HI-AA含量升高,但振幅降低,节律消失;疗程针刺后中值升高,振幅加大,峰相位出现,节律有所整复。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5HT昼夜节律变化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T存在着典型昼夜节律变化,且针刺对其影响不大;模型家兔血浆5HT浓度升高,存在着峰相位、振幅都不同的病理性节律,针刺能使它向正常节律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时间生物学角度,探讨针剂戒毒机理,为针刺改善海洛因依赖者节律紊乱导致的临床症状提供必要的实验基础.方法 选用4~6周的雄性BALB/C小鼠.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空白组、海洛因依赖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针刺防治模型组(简称防治组).全程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时间生物学实验室"小动物自发活动自动记录系统"连续检测记录每只动物造模前、造模后的自发活动数据来研究其昼夜节律时相特征.造模采用剂量递增法,海洛因剂量由10mg/kg,递增至50 mg/kg,皮下注射,每日2次,每次递增5 mg/kg,共注射4.5 d;防治组在每次海洛因注射后选用针刺四神聪、督脉对其进行早期治疗.造模后经过1周对自然戒断期的节律情况的监测.结果 海洛因注射造模后,模型组小鼠的活动性减弱,监测到其节律参数的中值、振幅较空白组有降低趋势,而针刺后与模型组相比较小鼠的活动性有增强趋势.节律参数的中值、振幅亦有增加趋势,接近空白组.结论 针刺对海洛因所导致的动物自发性活动的节律异常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心血管病发作或加重的昼夜节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①心血管病定时发作于 2 1:0 0~ 1:0 0时达到峰值 (2 6.48% ) ,在 5 :0 0~ 9:0 0时达到第二高峰 (2 1.69% ) ,11:0 0~ 13 :0 0时发作最少(2 .5 5 % ) ,整体呈双峰型节律。②男性组与女性组昼夜各时段心血管病发作或加重的变化趋势不同 (P <0 .0 1)。心血管不同心功能状况的发作昼夜节律不同 (P <0 .0 1) ,心功能I级好发于上午 (43 .4% ) ;心功能Ⅱ级发作无昼夜节律 ,心功能Ⅲ级在上半夜为高发时段 (5 0 .0 % ) ,心功能IV级亦好发于上半夜 (5 2 .99% )。结论 心血管病的发作或加重存在昼夜节律 ,心功能状况不同其节律亦不同 ,建议临床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时应参考其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镇静安神针法治疗昼夜节律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昼夜节律睡眠障碍患者300例,随机分成针刺组150例,采用镇静安神针法,取穴:三阴交、神门、四神聪治疗;药物组150例,采用安神补脑液口服,每次10 mL,观察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调查量表(SRSS)、行为能力测试量表(SCL-90)、焦虑量表(SAS),以及多导睡眠图的改善状况.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83.33%,优于药物组的63.33%.结论 镇静安神针法治疗昼夜节律睡眠障碍,能镇静安神、益气养阴、调节阴阳,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12.
人类健康的生活源自正常的昼夜节律,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有和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内源性的昼夜节律.内源性的昼夜节律使生物能够预测周边环境周期性的变化,使机体内在代谢和周边环境保持一致.这种内源性的昼夜节律广泛的调控机体代谢,昼夜节律一旦失调,机体的代谢将出现紊乱;同样机体代谢也可以干预昼夜节律.近年来,昼夜节律失调与肥胖、脂肪肝等代谢病关系的深入研究,为代谢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本文主要综述昼夜节律调控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阐述昼夜节律失调和糖脂代谢紊乱的联系与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生物的日常行为会对周围环境及其昼夜节律变化做出反馈,昼夜节律紊乱参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发生、发展的机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心血管系统易受昼夜节律紊乱的影响而发生过度激活或 者不激活,导致各类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昼夜节律的紊乱被认为是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危险 因素,昼夜节律系统的紊乱可通过影响时钟基因的异常表达、激活或抑制各种细胞因子、改变心血管系统稳 态的方式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通过药物干预等方法可调节机体昼夜节律,改善血压、血脂、纤溶系统及炎 症因子反应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入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其中杓型血压组患者48例,非杓型血压组患者50例,分别给予吲哒帕胺2.5 mg,1次/d,口服,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最后1 d,给予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杓型患者组夜间血压下降不受吲哒帕胺的影响,而在非杓型患者组,吲哒帕胺能显著增加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水平(t=5.872,P<0.05).结论:吲哒帕胺可以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向杓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与抑郁情绪相关性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稳定性及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纵向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于2018至2020年秋季学期的9~11月,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评定本科新生的昼夜节律类型、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情况、躯体症状及生活事件压力,并对其进行连续2年的随访及重复测评.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测评中抑郁情绪的独立相关因素及不同昼夜节律的影响;构建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的稳定性、抑郁情绪的纵向变化规律及抑郁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基线测评中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4.2%,夜晚型昼夜节律类型的大学生最多,占52.1%(4301/8244);中间型次之,为45.0%(3708/8244);清晨型最少,仅2.9%(235/824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夜晚型昼夜节律类型者(OR=1.526)、睡眠质量更差者(OR=1.540)、躯体症状更严重者(OR=1.115)、生活事件压力更大者(OR=1.046)更易有抑郁情绪.混合效应模型对随访数据的分析结果提示,虽然清晨型-夜晚型问卷得分以平均每年1.948分的趋势下降,昼夜节律类型仍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个体特征;而抑郁情绪的标准得分以平均每年0.104分的趋势上涨,第二水平模型固定效应部分的分析结果提示,基线水平的夜晚型昼夜节律(β01=0.028)、睡眠质量(β02=0.052)、躯体症状(β03=0.017)、生活事件压力(β04=0.007)对抑郁情绪标准得分的增加有正向预测作用;且睡眠质量更差者(β12=-0.012)、生活事件压力更大者(β14=-0.002)抑郁情绪标准得分增加速率更快.结论:尽管昼夜节律类型是较为稳定的个体特质,但在大学生中仍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且夜晚型昼夜节律是抑郁情绪产生及增加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提示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中值得关注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6.
似昼夜节律与学习效应对脑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兆君  马瑞山 《医学争鸣》2001,22(2):110-112
目的 探讨昼夜节律和学习效应对脑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影响。方法 8名被试者在非连续的5d的实验中每天在5个时间点(7:00,12:00,16:00,20:00和0:00)重复相同的听觉Oddball模式测试以诱发脑事件相关电位(ERP)。然后测量各次的ERPP300成分,得到其潜伏期及波幅。结果 P300波幅明显高于下午的波辐。重复测量也使P300波幅从第1个实验日的平均13.0uV降至第5个实验日的9.2uV。P300潜伏期随着重复测试的增加出现了习服,它从第2个实验日的平均350.6ms缩短为第5个实验日的平均343.5ms.结论 似昼夜节律和学习效应对脑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 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种服药方法对dSBP、d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nSBP、n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纠正率高于晨起服药组(P〈0.05)。结论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能较好的纠正夜间高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的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