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分区健康教育在门急诊输液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急诊输液室126个座位分为4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的护士负责该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输液等,由护士长进行监督,比较分区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满意度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结果:门急诊输液室实施分区健康教育后,患者满意度98.61%,显著高于实施分区健康教育前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区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为100%,显著高于分区健康教育前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急诊输液室患者进行分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艾滋病高危人群255例为研究对象,本组对象均给予健康教育,测定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本组对象在疾病知识以及疾病防治知识上的差异。结果在实施健康教育前本组对象安全套使用率为64.7%(165/255),健康教育后本组对象安全套使用率为92.2%(235/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本组对象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得分、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得分相较健康教育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其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以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其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看法,提高其安全套使用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饮食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影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晓晨 《当代医学》2011,17(20):108-109
目的评价使用健康教育的社区干预方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对东风社区内3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设置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2年后比较总结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实验组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45.6%~58.8%上升到近92%,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控制率从54.2%上升到74.7%。同时,高血压患者致残致死率也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社区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并降低致残致死率,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院体检中心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某事业单位320人2007年与2009年的体检结果:包括健康知识知晓率、超体重、脂肪肝、血压、血糖异常率、血脂、血尿酸等生化体检结果.结果 进行健康教育后,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对体检人群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江苏省传染病综合示范区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于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对张家港、丹阳和泰兴三市居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防治知识,三市张家港、丹阳、泰兴三市分别为62.9%、56.5%和59.2%。三市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调查结果显示三市结核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3.1%,张家港、丹阳、泰兴三市知晓率分别为71.0%、58.1%和60.7%。三市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江苏省传染病综合示范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对其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7月采用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前534例、干预后413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团队式个体化健康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一般情况、健康素养、基本医疗服务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收入、医疗保险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153例(28.7%)患者具备基本健康素养,381例(71.3%)为低健康素养;干预后147例(35.6%)患者具备基本健康素养,266例(64.4%)为低健康素养。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干预前(χ2=5.185,P<0.05)。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首选医疗机构、两周就诊、签约全科医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去1年住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利用社区健康教育、参加社区免费体检、接种流感疫苗、接受生活方式指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自评健康状况、自评糖尿病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可增加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促进其健康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作用。方法:选取12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对照组58例患者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实验组63例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为7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圈员对"品管圈"运用、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护患关系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并且圈员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谢军  胡红霞 《中外医疗》2010,29(24):93-93
目的探讨公务员人群健康状况,为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开封市公务员12460名2009年在本中心体检结果统计分析。结果疾病检出率前5位分别是BMI超标、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血糖升高,并且男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封市公务员健康体检结果显示群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行之有效的医学跟踪随访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76-179
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慢性病生活方式管理中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日常护理组及健康教育组,每组各50例。日常护理组采用日常护理,健康教育组在日常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相关临床指标及护理依从性。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率、疾病知晓率、生活方式良好率均显著高于日常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日常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非药物治疗知晓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健康教育组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非药物治疗知晓率均显著高于日常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的规律用药、自我血压监测、科学运动、合理饮食比例均显著高于日常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老年慢性病生活方式管理中健康教育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作用。方法:选取87例行眼底激光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观察组42例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为91.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圈员品管手法、质量意识、问题意识、积极性、自信心和团队精神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并且圈员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郭丑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82-2983
目的:研究微信平台在高尿酸血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8月单位体检中发现的1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时间分为2组,前60例为对照组,按体检报告书面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后60例为观察组,通过微信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高尿酸血症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血尿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血尿酸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方式灵活多样、知识全面、覆盖面广、成本低、方便实用,较传统的健康教育更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邝焰红 《吉林医学》2015,(10):2136-2137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10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其行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人群早期宫颈癌相关知识认知率、自我保健意识、筛查依从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及筛查依从率分别为90%、92%及95%,均高于教育前的52%、50%及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能明显提高宫颈癌高危人群疾病知识及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筛查,便于早期宫颈癌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行电话随访式的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的40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管床医生定期对患者行电话随访。半年后利用患者来院复诊的机会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二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知晓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对糖尿病药物治疗、合理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的依从性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保持情绪稳定的知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6%),二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社区人群预防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为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控制率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在双桥区范围内随机选取两个社区,对三十岁以上人群通过问卷调查,健康教育,体检,建档,回访,再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总结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防治中的作用。结果: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24.0%,干预后为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相关危险因素也得到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提高知晓率和有效控制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春锦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49-1550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术后DVT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为4.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T、APTT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较对照组干预后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可以有效防止术后DVT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任丽芬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22-12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在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健康教育效果。结果①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血糖正常范围、危险因素、科学饮食方法知晓率分别为86.02%、80.65%、76.34%,明显高于教育前(47.31%、31.18%、26.88%),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遵医行为:教育后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自我监护、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率分别为93.55%、92.47%、86.02%、79.57%,明显高于教育前(46.24%、45.16%、36.56%、39.78%),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糖尿病相关指标: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控制率分别为76.34%、84.95%、88.17%,明显高于教育前(37.63%、62.37%、55.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糖尿病相关指标的控制率,降低医疗费用,是糖尿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社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社区健康促进模式的试点建设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创建具有深圳市特点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下沙社区作为试点,以社区健康服务为健康促进平台,以8项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和10项卫生行为形成率为观察指标,同时对社区内主要健康问题、重点人群主要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干预及效果评价。结果经过3年干预,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行为水平有较大提高。干预前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8.82%,干预后为75.7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前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4.15%,干预后为58.46%,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情况: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效控制率由2002年的62.07%提高到2005年的84.15%;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效控制率由2002年的62.50%提高到2005年的68.18%。育龄妇女RTIs防治知识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对RTIs知识的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5.9%上升至干预后的69.6%;育龄妇女相关行为的正确率由干预前的67.3%上升至干预后的78.7%;育龄妇女RTIs患病率由干预前的33.6%下降至干预后的27.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政府支持、部门协助、卫生部门牵头、社区参与、规划设计、监测评价是深圳市行之有效的社区健康促进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社区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妇女知信行的影响,为更年期妇女社区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更年期妇女200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首先通过专家论证制定出管理方案,根据管理方案对管理组进行健康管理,管理时间为1年,管理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系统健康教育,疾病高危因素筛查,定期体检,疾病治疗指导等内容;对照组不干预,入组时及1年后均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式调查,观察两组妇女知信行的改变。结果管理1年后,管理组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采纳率、HRT知晓率及主观接受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妇女的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行为采纳率及HRT知晓率和主观接受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管理1年后两组妇女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其知信行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择富顺县3个社区的住户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2个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并分析目标人群干预前后对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与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结果 干预前结核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1.2%,干预后为9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目标人群与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与干预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 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人们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改变结核病相关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且对进一步控制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彩虹 《中国民康医学》2014,(14):97+104-97
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接受介入性诊疗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性诊疗方案,就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遵医依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患者诊疗接受率为16%,干预后为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可明显增强知识掌握率,对促进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