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并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126例(148足)闭合性跟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5足(24%)切口愈合不良,其中23足(16%)切口感染,12足(8%)切口边缘坏死。20足(14%)软组织感染需要手术处理。随访结束时全部切口均愈合。结论统计分析认为时间较长的延期手术和手术时间是引起切口并发症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Ⅲ~Ⅳ型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Sanders分型Ⅲ~Ⅳ型跟骨骨折手术患者,总结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发生手术并发症8例,其中切口并发症5例,畸形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1例。结论延期手术、无创操作、人工植骨及术后引流等足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对策。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4月-2011年8月跟骨骨折接受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共78例(89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35足,良36足,可18足。9足发生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患伤口感染3足,切口边缘皮肤坏死4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晚期出现距下关节疼痛并影响活动3足,发生率为3%。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与跟骨的解剖特点及跟骨骨折的机制相关,但可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移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2006年7月-2011年6月共手术治疗跟骨各型骨折患者36例(40足),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AOFAS评分其疗效。结果:采用AOFAS评分测足部功能,优18足,良15足,可7足。并发症:手术切口皮缘坏死2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注意软组织的保护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跗骨窦有限切口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和疗效,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30例30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口长4—6cm,平均随访13个月,运用美国足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OFAS)进行统计,分值为92-99分,平均为96分,该方法治疗跟骨骨折优良率为100%。手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深部感染、腓骨肌腱炎、神经炎等并发症。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不仅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暴露范围较充分,利于手术操作,而且术后愈合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影响切口愈合的手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8足于伤后1-2周内行“L”外侧切IZl手术,其中17足切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缘部分坏死,2足于伤后1周内手术出现皮缘坏死,少许骨外露,经换药及高压氧治疗切口愈合;早期3足采用“U”及外侧直切口,其中2例切口不愈合,皮瓣坏死,跟骨内翻,1例外侧切口,切口愈合.但骨折复位差。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规范的手术操作对切口愈合有直接影响:高压氧治疗对切口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随访自2003年3月~2008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47例59倒跟骨骨折,其中7足(11.9%)发生皮缘坏死、切口裂开,分析早期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9侧中7足出现切口皮缘坏死、切口裂开(11.9%),其中6侧出现钢板外露,均为切口拐角处。结论皮瓣血供不足和切口张力过大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缘坏死、切口裂开、钢板外露的重要原因。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很好保护皮瓣血运,可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形成和预防。方法回顾了102例钢板固定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总结其原因及预防方法。其中男性85例92足,女性17洌19足。年龄23—72岁,平均36.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8d。手术取跟骨外侧入路,复位后用可塑形钛板(跟骨叉型异型板)置外侧壁固定,11例未行人工植骨,2005年5月后所行手术均有行人工骨充填植骨。术后常规橡皮条引流48—72h并棉垫加压包扎,术后1周内及4周均行X线检查。结果共发生手术并发症13足,占11.7%,其中切口并发症8例(浅表的坏死、感染5例,深部感染取出内植物2例,取出内植物后行皮瓣转移术1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骨折复位丢失1例;畸形愈合3例。结论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引流及术后处理、人工植骨等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34例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分析其术后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选用Fernandez评分标准评定分为4 级,优良率91.1%,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切口小,术中关节面显露充分,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满意,创口感染、皮瓣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早期手术术后负压封闭引流预防和治疗切口并发症疗效。方法:对扬州市广陵医院和扬州市江都区真武卫生院杨庄分院2006年8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18例21足跟骨骨折早期手术,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可植骨或不植骨,术后负压封闭吸引5~10天。结果:18例21足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13.8天。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对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及切口良好愈合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比较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采用拉钩牵开及克氏针固定牵开的病人术后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最优的牵开方式。方法:对81例89足跟骨骨折应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手术治疗。术中皮瓣拉钩牵开组52足,克氏针固定牵开组37足。结果:术后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0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感染1例。其中拉钩牵开组5例,克氏针固定牵开组7例,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18.92%。经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1)。结论:在跟骨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中,对皮瓣采用拉钩牵开较克氏针固定牵开的病人术后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在应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时宜采用拉钩动态牵开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创口不愈合的作用。[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我们对3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石膏固定、脱水、消肿、抬高患肢、足趾主动功能锻炼、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切口渗液等护理方法,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本组32例中,3例出现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门诊换药后治愈,7例出现术后切口渗液经切口暴露、TDP灯照射3周后治愈出院,无切口感染现象发生。[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创口不愈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跟骨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包括术前护理、术后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饮食及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等。结果:本组100例均痊愈出院。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Maryland Foot Score):优(90~100)70足,良(75~89)35足,可(50~74)4足,优良率达96.1%,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积极细致的观察病情,正确的康复锻炼指导,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创口不愈合的作用。[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我们对3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石膏固定、脱水、消肿、抬高患肢、足趾主动功能锻炼、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切口渗液等护理方法,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本组32例中,3例出现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门诊换药后治愈,7例出现术后切口渗液经切口暴露、TDP灯照射3周后治愈出院,无切口感染现象发生。[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创口不愈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彦 《四川医学》2012,33(9):1593-159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策略。方法对77例8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按照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r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患足功能优27足,良42足,可13足。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16足,发生率为19.5%,其中切口边缘皮肤坏死9足,伤口感染4足,伤口排异反应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晚期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6足,发生率为7%。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跟骨骨折机制、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的选择、复位效果以及固定方式有关,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6例(38足)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患肢抬高制动消肿。手术过程不使用止血带,手术入路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全厚皮瓣剥离软组织,显露跟骨骨折,恢复正常的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恢复跟骨关节面平整,再用接骨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术后2周全部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坏死感染破溃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获2~24(13.04±9.1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者。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重视软组织血供保护,是跟骨骨折手术切口一期愈合十分重要的因素。手术时间>2 h或止血带时间>90 min,放弃止血带使用是切口一期愈合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距下横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跟骨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距下横切口,并用AO 2.7mm微型锁定钢板固定,复位完成后用克氏针经跟骨后侧向前固定,骨折复位后松质骨塌陷缺失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填充。测量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0±5分钟,平均愈合时间12±2个月。Bohler角术前14.3°±4.2°,术后24.6°±3.4°;Gissane角术前为89.4°±5.2°,术后118°±6.4°,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与后足评分(82.3±5.3)分,VAS评分(1.6±1.5)分。结论:跟骨骨折经距下有限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中,在维持骨折复位,减少创口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袁林  徐小东 《吉林医学》2011,(3):557-557
目的:分析采取急诊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4例76足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4例76足均随访4~9个月,术后功能评定优30足,良36足,可7足,差3足,优良率为86.84%。并发症发生率占全部76足的15足(19.74%),包括切口缘浅表坏死5足(6.58%),随访未见钢板外露,经口服抗生素、多次换药1~2个月后治愈;复位丢失4例(5.26%),为Sanders分型中的Ⅳ型,复位后因患者负重过早所致,导致距下关节炎;3例(3.95%)腓肠神经损伤,在取钢板时行神经松解后治愈;患足深部感染1例(1.32%),经口服抗生素、换药3个月取出内固定、清创后愈合。结论:急诊手术时规范操作,正确放置固定钢板,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其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4例,Ⅳ型2例;1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传统L形切口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其中Sanders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3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植骨例数、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术后半年的足部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5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及VSA评分均少于B组,切口甲级愈合所占的比例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植骨例数、术后影像学检查所见及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的临床整体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名跟骨骨折患者进行了全方位专业化的临床整体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仅1人创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消失,余均实现1期愈合,术后患足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跟骨骨折围手术期行有效的临床整体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