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乙型肝炎性肝硬化(HC)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慢肝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mIL-2R,sIL-2R,IL-6,IL-8和TNF-α与乙肝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APAAP技术和ELISA法,检测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IL-2R,sIL-2R,IL-6,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mIL-2R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PHA激活后与正常人基本一致,但仍较PHA激活前显著增高(P〈0.01);慢性乙肝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癫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对58 例癫癎患者及42 例正常对照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 及肿瘤坏死因子(TNF) 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癫癎组血清sIL2R 及TNF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 及TNF 水平变化与癫癎类型无关,抗癫癎药物对血清sIL2R 及TNF 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癫癎患者存在内在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单核—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IL6,IL8,TNFα和IFNα2a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王茸金伯泉1杨琨1李智伟2苏琦2(空军第463医院检验科,沈阳1100421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2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细胞因子在丙型肝炎免疫调...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IL-1、IL-6和TNFα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1、IL-6和TNFα的诱生活性及其血清中活性。结果表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C)和乙型重型肝炎(SH)PBMCs经脂多糖诱导后,IL-1活性分别为3531.1±882.7U/m1、2769.7±730.4±U/ml和5329.3±1089.3U/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IL-6诱生活性分别为38.90±14.75U/m1、2.45±18.85U/ml和71.95±28.05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或<0.01);TNFα诱生活性在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CAH、HC和SH中分别为33.23±7.25U/ml、6.99±1.84U/m1、4.29±2.17U/ml和86.70±24.18U/ml,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各型患者血清中IL-1、IL-6和TNFα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文中对SH患者IL-1、IL-6和TNFα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葡萄胎患者化疗前后SIL—2R和TNF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32例葡萄胎患者化职前后血清中SIL-2R和TNF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化疗前血清中SIL-2R和TNF含量均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01),化疗后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SIL-2R和TNF与β-HCG呈正相关(r=0.6263,r=0.6105,P〈0.01)。机理不明。结果提示:血清SIL-2R和TNF可作为葡萄胎患者免疫功能监测指标之一,并可作为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白介素(IL)4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进行检测。结果 IL4 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治疗前、后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在发病初期,IL4 于1 000Uml 时接近最大抑制效应;而恢复期患者,IL4 于100Uml 时即接近最大抑制效应,剂量- 反应曲线明显左移。如以100Uml 的IL4 处理PBMCs,恢复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抑制率接近50% 。另外还发现,在发病初期,IL4 对内毒素血症和HBeAg 阳性患者PBMCsTNFα和IL1α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低于阴性的患者。结论 IL4 对发病初期患者PBMCTNFα和IL1αmRNA 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恢复期患者,其原因可能与内毒素血症和病毒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及骨髓血IL-2、sIL-2R、IL-3、IL-6、IL-8、TNF-α、CSF和IFN-γ含量变化与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A外周及骨髓血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治疗前患者血浆及骨髓中IL-2、sIL-2R、IL-3、IL-6、IL-8、TNF-α和IFN-γ浓度及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I  相似文献   

9.
伤寒患者血清TNF,IL—2,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伤寒发病中的作用,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7例伤寒患者及16例正常人血清TNF、IL-2和sIL-2R水平。结果发现,伤寒患者血清TNF水平和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而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对15例伤寒患者各病期血清TNF、IL-2和sIL-2R水平动态观察发现伤寒患者血清TNF、sIL-2R水平动态变化与患者体温、病期、病情变化具有密切关系。伴肝功能损伤和有诸如消化道出血、肺炎、急性肾衰等并发症及复发性伤寒的患者其血清TNF、sIL-2R水平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伤及无并发症的患者。结果提示,临床检测伤寒患者血清TNF、sIL-2R除可协助诊断外,对于患者病情、病期、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作为临床观察伤寒病情及判断预后的监测指标。血清IL-2检测对于伤寒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作为判断临床病情、病期及预后的指标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对28例慢性肝炎、23例肝炎性肝硬化及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L-1、IL-8及TNFα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慢性肝炎患者IL-1、IL-8及TNFα活性分别为1538.3±386.5pg/ml,506.5±131.3pg/ml及212.6±98.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炎性肝硬化患者IL-1、IL-8及TNFα活性分别为2162.8±436.6pg/ml,682.6±204.5pg/ml及241.5±109.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肝癌患者IL-1、IL-8活性分别为632.6±107.6pg/ml,312.8±95.8pg/ml,与对照组比较,IL-1活性明显升高(P<0.05),IL-8活性程度升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TNFα活性为321.6±183.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亦对上述3种细胞因子与慢性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EHF患者血清及尿液TNF及sIL—2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流行性出血患者的血清及尿液各96份中的TNF及sIL-2R的含量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TNF及sIL-2R水平皆高于正常对照组。其改变与患者的病程与病情密切相关。提示TNF及sIL-2R参与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阿米巴肝脓肿患者抗体的免疫防卫能力。方法 ELISA、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等检测了40例阿米巴肝脓肿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sIL-2R,弓形虫感染率,NO,血液CD4/CD8T细胞,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 TNFα,IL-,IL-8,sIL-2R,NO,RBC-T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RBC-C3b  相似文献   

13.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了4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同时用酶法测定其血含量,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TNF-α水平与IL-6和IL-8呈正相关,TNF-α和IL-6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了57例肾移植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患者术前sIL-2R和TN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两者都逐渐下降,排斥反应时升高,排斥组无排斥组差异显著。CsA中毒组与无排斥组无明显差异,因此sIL-2R和TNF水平监测也可区别CsA中毒和排斥反应。动态检测sIL-2R和TNF水平可作为肾移植后判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类型中的非瘤性炎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sialicacid,SA)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1例炎性疾病患者和77例正常人血清SA含量测定,正常对照组77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50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50例,病毒感染组21例,用F-8836化学比色法。采血2mL取血清0-1mL检查,用日本岛津分光光度计(UV-120-02)比色,波长560nm,比色杯10nm,F-8836试剂调零。以SA含量mmolL表示结果。结果:以正常对照组血清SA含量珋x±2s为医学参考值范…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生物学检测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了2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6,sIL-6R和TNF-α的含量及其与白血病细胞负荷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6,sIL-6R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急性B淋巴性白血病的IL-6,sIL-6R急性T淋巴性白血病的TNF-升高尤为明显;(2)B-ALL的IL-6,TNF-α及T-ALL的TNF-α水平与白血病细胞负  相似文献   

17.
检测30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1活性,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NF和IL-1水平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TNF和IL-1在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检测30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NP和IL-1水平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TNF和IL-1在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分析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IL-2R,sIL-6R,sTNF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了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含量,并与其他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sIL-2R、sIL-6R和sTNFRI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以上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临  相似文献   

20.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细胞产生sIL-2R及TNF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中  桂希恩 《现代免疫学》1999,19(3):173-173,175
用双抗夹心EILSA法检测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sIL 2R和TNF含量。结果表明:(1)患者外周血清中sIL 2R及TNF显著增高;(2)患者巨脾细胞产生上述因子功能明显高于健康人脾细胞。提示肿大的脾脏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sIL 2R及TNF的重要来源,可能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负性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