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分析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发病中的作用 ,我们用ELISA法对 32例再障患者及 15名正常人血浆IL 12水平进行了检测 ,并对再障患者血浆IL 12与T亚群、干扰素γ (IFN γ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转化生长因子β (TGF β )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1 病例和方法1 1 病例  32例再障患者中 ,慢性再障 (CAA ) 2 3例 ,重型再障 (SAA ) 9例 ;年龄 9~ 71岁 ,中位年龄 33 5岁。对照组血液标本 15份 ,取自健康献血员 ,中位年龄 2 8 5岁。1 2 标本处理 肝素抗凝血用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端粒长度以及P53和P21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A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60例AA患者[其中非重型再障(NSAA)38例,重型再障(SAA)22例]和25例对照者BMMNC中端粒长度以及P53和P21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比较。骨髓活检术检测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分布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情况。结果:AA患者端粒长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NSAA、SAA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端粒长度均明显缩短,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减少(P0.05);SAA与NSAA比较,端粒长度明显缩短,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AA患者P53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SAA和SAA患者P53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SAA患者P53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NSAA明显升高(P0.05)。端粒长度与P53表达水平或P21表达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P53表达水平与P21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端粒长度的改变以及P53和P21可能参与了再障的发病经过,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引发造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及NKT细胞内细胞因子(Intracellular cytokine,ICK)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细胞表面CD3+CD4+分子、NKT细胞表面CD3+CD16+56+分子,细胞内染色技术检测Th、NKT细胞内IFN-γ和IL-4水平。结果:AA患者外周血Th细胞减少(P<0.01),细胞内CD3+CD4+IFN-γ+、CD3+CD4+IL-4+均增高,Th1/Th2增高(P<0.01);NKT细胞增多(P<0.05),NKT细胞内IL-4+水平升高(P<0.05),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A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异常密切相关,是一种Th1型反应。NKT细胞可代偿调节AA患者IFN-γ和IL-4比例。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4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进行了甲状腺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RI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人:选自本院健康体检合格者,无肝、肾、甲状腺病史者34例(男19,女15)。年龄18~47岁,平均36.5岁。 (二)再障患者:为本院住院患者44例(男23,女21)。诊断按1987年6月宝鸡会议所修订的标准。本组患者既往均无甲状腺病史。年龄8~65岁,平均31.7岁。 二、方法: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置-20℃备用。T_3、T_4、TSH、rT_3放免试剂盒由北方所提供。FT_3、FT_4放免试剂盒由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5.
王欣  李杰 《免疫学杂志》1997,13(4):254-257
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对AA发病的影响,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法对38例AA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改良APAAP法观察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降低与病种无关,但常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1]。本文对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进行TH水平测定,旨在观察TH水平在再障中的动态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再障组35例(男20,女19),年龄13-63岁,为住本院的再障患者,其中急性再障5例,慢性再障30例,均符合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30例(男16,女14),年龄19-58岁,系健康体检者。 二、方法: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再障病人应用维生素B6(B6)对骨髓及其周围血的影响.方法对12例慢性再障静脉点滴(40-50mg/kg.d)B6,疗程60天,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周围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骨髓变化情况.结果经60天B6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上升,骨髓缓解率为75%.结论大剂量B6能够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是治疗小儿再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以了解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再障中的变化,寻找其变化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并对32例再障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 资料和方法 一、正常对照组:30例(男12,女18),年龄16~58岁。为本院职工,系体检正常者。 二、再障患者:32例(男19,女13),年龄14~62岁。慢性再障28例,急性再障4例。再障诊断按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检测方法采用RIA法测定空腹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按说明书操作。仪器采用中国科学技术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高水平FL(Flt3配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常规ELISA法测定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FL含量,应用单色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FL的分泌细胞及其受体Flt3的表达,并观察AA患者淋巴细胞经PHA激发后环胞菌(CyA)对FL分泌的影响。结果: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FL含量显著升高,为正常的25倍以上,外周血和骨髓浓度无区别;正常人CD3^ 细胞内贮存有大量FL,而AA患者CD3^ 细胞以膜型FL为主,胞内基本无FL存在;淋巴细胞经PHA活化后可分泌FL,CyA可抑制FL的分泌,结论: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FL水平显著升高,主要由CD^+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10.
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病学调查及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多种病毒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生有关,其中以肝炎病毒,细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最为重要,病毒致AA的机制相当复杂,既有病毒本身对造血干细胞的直接破坏,又有病毒激发的免疫损伤,此外,有的病毒还可能因破坏骨髓的基质细胞,破坏骨髓环境而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二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AA年发病率约0.73/10万,病毒感染等危险因素与AA发病明显相关.AA已由"骨髓衰竭综合征"逐步被认知为自身免疫性T细胞功能异常相关的骨髓衰竭症.诊断AA关键依据骨髓造血功能低下、T细胞功能亢进及除外检查.治疗AA以强化免疫抑制和促造血为主且疗程必须充分.AA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3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糖蛋白(THP)及尿白蛋白(Alb)以了解其肾脏功能。结果显示,重型和慢性AA血清β2-m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分别〈0.05,〈0.01),并与病程相关,病程长者降低更为显著,而尿β2-m均显著升高(P〈0.01)。慢性AA血清THP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其尿THP及病程超半年AA患者  相似文献   

13.
背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的高增殖低凋亡特性使其造血干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后成功分化出粒红系细胞,但其能否植入并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报道。 目的:探讨JAK2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 方法:应用注射用重组人γ-干扰素联合白消安的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给药结束后第5天实验组经尾静脉输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法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输注后第14天检测小鼠外周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小鼠外周血和骨髓内CD45+细胞的百分含量。 结果与结论:输注后第14天,实验组小鼠血细胞计数三系减少,骨髓涂片可见散在淋巴细胞和早期造血细胞,骨髓组织活检可见骨髓增生减低,少量粒系细胞及幼红细胞,未见巨核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造血功能无明显改善。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未检测到CD45+细胞,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可检测到人源化的CD45+细胞,且骨髓中CD45+细胞比外周血高,提示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植入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但血常规、骨髓涂片及活检结果显示未能明显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15.
Flt3配体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向TH1表型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lt3配体 (FL)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AA)辅助性T细胞 (TH)分化的影响及与造血功能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TH 亚群 ,并观察植物血凝素 (PHA)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对AA患者TH 亚群影响 ;体外培养研究FL对骨髓和外周血T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结果 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TH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且以急性AA更为显著 (P <0 .0 1) ,TH1与TH2细胞比例失衡 ,TH1 TH2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2 .1± 0 .8和 1.4± 0 .7,P <0 .0 5) ;AA及正常人淋巴细胞经PHA和IL 2激发后TH1比例并无明显变化 ,而正常人骨髓细胞经与FL共同孵育 10d后 ,培养上清中IFN γ含量增高 ,表型分析提示 ,除TH1细胞比例增加外 ,树突状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阳性率也有明显增加。结论 FL通过树突状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向TH1表型分化 ,是AA造血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T细胞上Fas配体(FasL)的表达及其在胞内外的分布情况,观察AAT细胞胞浆FasL的释放特性及细胞毒作用。方法 以正常人“静息”T细胞和人为诱导活化的T淋巴母细胞为参照,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FasL在AAT细胞表面及胞浆中的分布;用体外大剂量PHA-过性刺激的方式诱导T细胞胞浆FasL的释放;以Jurkat细胞为靶向,同时辅以单抗阻断及超速离心的方法,观察AAT细胞FasL的释放特性和杀伤效应。结果 AA T细胞表面及胞浆中均有FasL的异常表达,其中胞浆FasL的异常表达尤为显著;高浓度胞浆FasL可在大剂量PHA-过性刺激时迅速向胞外释放;PHA刺激后的AAT细胞培养上清有明显的Jutkat细胞杀伤活性,该效应可被FasL McAb阻断,或经超速离心加以去除。结论 AAT细胞是一种处于预活化状态的细胞,具有与T淋巴母细胞相似的活化特征,含有高浓度、能以细胞外体形式诱导释放、具备完整活性的胞浆FasL是其异常活化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3例小儿再障的细胞免疫状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力进行测定。其中3例作免疫治疗前后的动态比较。结果显示患儿总T 细胞(CD_3)及T辅助细胞(CD_4)均低于正常儿,而T抑制细胞(CD_8)则高于正常儿,使CD_4/CD_8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儿(0.91±0.46:1,正常儿1.67±0.24:1,P<0.01)。而IL-2活性在患儿白细胞中高于正常高限(529.76±±36.84比316.31±53.99,P<0.01),说明患儿有免疫紊乱状态。应用免疫抑制治疗(ATG,环孢素A等),可纠正这种不平衡状态,临床也有良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BM)及外周血(P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色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分析AA患者的BM和PB中淋巴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结果:AA患者BM和BP中CD8^ 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BM在CD25^ 细胞和HLA-DR^ 细胞增多,急性AA增加尤为显著(P<0.01),BM中CD16^ 或CD56^ 细胞也明显增多(P<0.05),双标记分析提示T细胞主要为CD8^ 细胞:急性AA患者CD8^ -CD25^ 细胞显著增多(P<0.01),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表达增多,尤其4-1BB^ ,CD95L^ 和CD40L+细胞显著增多(P<0.01),结论: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增多,是AA免疫功能异常及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治疗再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3例再障患者接受静脉输注自体或供者提供经体外激活的免疫细胞,每周一二次,观察症状是否改善,输血依赖、血象、骨髓像、骨髓活检、存活状态来评价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27例(82%)有效,其中完全缓解12例(36%),部分缓解15例(45%),无反应6例(18%)。3年存活率为90%。结论:免疫细胞治疗方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及骨髓血IL-2、sIL-2R、IL-3、IL-6、IL-8、TNF-α、CSF和IFN-γ含量变化与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A外周及骨髓血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治疗前患者血浆及骨髓中IL-2、sIL-2R、IL-3、IL-6、IL-8、TNF-α和IFN-γ浓度及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