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或延长治疗轻、中、重度臀肌挛缩症。结果26例术后平均随访3年,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治疗21例,完全改善19例,部分改善2例;5例将挛缩的臀筋膜作“Z”形延长治疗合并骨盆倾斜者,4例完全消失,1例部分改善。结论经臀肌大转子顶端小切口进行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对治疗轻度臀肌挛缩症简单有效,对重症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的可行挛缩带延长术以矫正。  相似文献   

2.
臀肌挛缩伴骨盆倾斜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伴骨盆倾斜的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1990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臀肌挛缩症病人143例,其中伴骨盆倾斜患者3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中重点探查臀大肌,臀中肌的挛缩情况并视具体情况行松解或肌腱延长术。(2)观察,分析臀部肌内解剖以探讨臀肌挛缩症病人发生骨盆倾斜的机制,结果:(1)经随访,手术后除1例遗留轻微踊行,1例遗留约6度骨盆倾斜外,余病人均步态正常,骨盆倾斜消失,达到临床治愈。(2)结合解剖学观察及术中所见,认为单纯臀大肌挛缩不会导致骨盆倾斜,臀中肌挛缩才会导致骨盆倾斜。结论:臀中肌挛缩是伴骨盆倾斜的臀肌挛缩症病人的发病机制,对此类病人只要早发现,治疗方法正确,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的病因分析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分析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 84例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患者术前行骨盆倾斜方向检查,术中对臀中肌和臀小肌进行探查并将挛缩的臀肌完全松解。结果 84例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患者,假性长肢侧臀小肌挛缩者 76例,占 90%。随访 68例,平均 2.6年, 63例完全矫正,其中 61例一次手术矫正, 2例再次矫正; 3例部分矫正;余 2例因臀肌外展肌肌力减弱致术后步态轻度不稳。结论 臀中肌与臀小肌挛缩是导致骨盆倾斜的重要原因,尤以臀小肌挛缩发生率高,且位置隐蔽。术前骨盆倾斜方向检查,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切口,使挛缩的臀肌完全松解。  相似文献   

4.
臀肌挛缩症二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二次手术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2000年1月~2003年3月本科共收治臀肌挛缩症二次手术25例;分4种类型,Ⅰ型:15例,表现为臀肌挛缩症术后下肢不等长,走路跛行。Ⅱ型:4例,表现为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以髋关节屈曲内收受限为主。Ⅲ型:4例,表现为术后髋关节活动部分受限,骨盆平片显示有骨化性肌炎。Ⅳ型:2例,一侧臀部外展肌力减弱。全部接受手术,松解残余挛缩组织、切除骨化性肌炎、转移肌瓣修复肌力、填充创面。结果:随访23例,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个月,优良19例,部分改善2例,2例疗效差。结论:臀肌挛缩症初次手术松解不彻底或松解过度,将导致下肢活动部分受限或臀外展肌力减弱;止血不彻底留皮下空洞,治愈后臀部继续肌注药物,将易导致臀肌骨化性肌炎,手术针对不同原因采用相对手术,重点松解挛缩组织、恢复肌力、修复创面。  相似文献   

5.
赵红武  胡健  陈杰 《实用骨科杂志》2013,(11):1023-1024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下肢不等长诊断治疗体会。方法本组6例臀肌挛缩致下肢不等长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在3~28岁,平均12岁。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4年,6例骨盆倾斜完全矫正,腰椎侧弯消失,髋关节内收内旋正常,双下肢等长。结论对于臀肌挛缩引起骨盆倾斜致下肢假性不等长的患者,术前临床分析、术中正确松解以及术后恰当的物理锻炼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度(III度)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本院83例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术中、术后症状改善效果及术后的长期随访,分析重度臀肌挛缩症手术松解的疗效.[结果]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平均年龄14.6岁(6~24岁),71例在髋关节囊后外侧切开松解后Ober' s征阴性,12例患者加行股二头肌长头近起点部分肌纤维切断松解,术后效果良好.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年(6个月~7年),随访结果总体优良率为94.0%.[结论]重度臀肌挛缩症术中常规松解后Ober's征仍为阳性时,应松解髋关节后外侧关节囊,必要时松解股二头肌长头挛缩纤维.  相似文献   

7.
儿童臀小肌挛缩致肢体假性不等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臀小肌挛缩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的原因,以及手术治疗方法改进后的效果。方法:本组32例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的患儿采用臀小肌松解延长手术,术后配合练习臀肌挛缩操和摆臀锻炼。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已完全矫正,步态恢复正常。结论:臀中,小肌都可以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但是臀小肌的作用更甚于臀中肌。针对臀小肌挛缩的松解延长术是解决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的重要治疗方法,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合并肢体不等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揭示臀肌挛缩症合并肢体不等长的原因,并阐述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对128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分析,发现有212例因骨盆倾斜合并下肢肢体不等长,治疗采用臀部“Z”型松解延长、配合术后下肢皮肤牵引、摆动髋部等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月~2年,对其临床体征等全面评估,优206例,良6例,优良率100%,治愈率99.3%。结论:此方法对诊断明确的患者治疗,既解决了臀肌挛缩平的一般症状体征,又解决了因骨盆倾斜造成的肢体不等长问题,尤其应引起临床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2月至2006年1月,采用双侧或单侧彻底切断或松解所有挛缩臀肌筋膜组织的方法治疗31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结果31例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3年,疗效按俞辉国等标准评估,除1例18岁患者外,优良率达97%以上。结论采用双侧或单侧彻底切断或松解所有挛缩肌筋膜组织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0.
臀肌起点下移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臀肌起点下移方法松解臀肌挛缩,改善髋关节节屈曲障碍及展畸形。结果 治疗28例患儿,经6个月~10年随访,畸形全部得到矫正,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本术式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有以下优点:松解彻底,手术操作便,因手术部位在髂嵴臀肌肌起部,避免了损伤我血管、神经的可能。术后处理简单,本手术方法术后无需任何外固定,48~72小时后即可进  相似文献   

11.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5~26岁,平均11岁。均表现为不对称性臀肌挛缩,单侧37例,双侧95例。明显跛行89例,明显双下肢不等长78例;X线片示骨盆倾斜97例,股骨颈干角增大11例。采用经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及运动锻炼治疗。结果 术后双下肢相对长度等长118例,相差0.5~1.5cm 13例,相差3cm 1例。综合治疗后获随访3个月~14年,根据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18例,良13例,差1例,治愈率99.2%。结论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是双下肢臀肌挛缩程度不对称的结果。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运动锻炼是治疗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焕诗  杨小龙 《中国骨伤》2015,28(6):524-526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20例35侧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8~34岁, 平均13岁;病程3~21年。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步态异常, 双膝并拢不能下蹲, Ober征阳性, 翘腿试验阳性, 术中进行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 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治疗。随访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步态、并膝屈髋下蹲试验、交腿试验、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臀大肌力量)及运动能力等。结果:20例均获随访, 时间1~5年。臀大肌松解均彻底, 弹响均完全消失, Ober征均阴性, 髋关节并膝屈髋、髋内收、髋内旋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臀肌肌力得到保护, 髋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等恢复良好, 其中优31侧, 良4侧。结论:对于重度的臀肌挛缩患者, 在进行传统的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 无须过多切除正常的臀肌纤维及破坏关节囊, 即可使臀肌挛缩得到最大程度的松解, 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臀肌筋膜挛缩症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 356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手术治疗后 31例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措施。结果 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为松解不彻底,其次为松解过度等。31例经 6个月~7年的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初次手术术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对松解的侧重点应有足够的认识,既要松解彻底但又不能过度。二次手术前要做详细检查,判断其原因,作出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松解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1983年5月-2001年2月,对960例患者行臀肌挛缩症松解术,导致坐骨神经损伤,采用早期手术探查,显微技术外膜吻合,结果:960例中坐骨神经损伤2例,占0.21%,均经早期手术探查,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效果良好。结论:对中、重度臀肌挛缩症松解时要逐层解剖,暴露清楚,注意坐骨神经变异,一旦损伤,应早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重度臀肌筋膜挛缩症及其所致臀腰部畸形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重度臀肌筋膜挛缩症及其所致臀腰部畸形患者,依Z成形术原则进行挛缩带和挛缩瘢痕的松解后,将局部皮肤进行重新分配和塑形加以治疗。结果25例双侧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步态正常,腰臀部形态基本平整,无坐骨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6年,无畸形复发。结论Z成形术既解除了挛缩带对关节功能的牵制,又可对局部皮肤进行重新分配,矫正挛缩造成的凹陷畸形,术后功能和外形效果均佳,是治疗重度臀肌筋膜症及其所致臀腰部畸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弹响髋病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殷林 《颈腰痛杂志》2002,23(1):28-29
目的 探讨弹响髋发病病因 ,为臀腿痛合并弹响髋提供一种改进术式。方法 通过 30例 35侧弹响髋的治疗观察和对儿童臀肌挛缩症导致弹响髋的分析 ,并对 3具新鲜尸体臀髋部肌肉筋膜组织的局解实验观察。结果 弹响髋大多先有臀部软组织的劳损或外伤史。臀部软组织的疼痛性痉挛和挛缩 ,致使与其有连带关系的髋部肌筋膜受牵紧张并在大转子处反复磨擦损伤 ,形成了增厚的束带而产生弹响。结论 提示弹响髋病因与臀肌筋膜组织损伤有关 ,在臀或髋部实施软组织松解术 ,既可治疗臀腿痛 ,又可治愈弹响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盆下型骨盆倾斜进行临床分型和分型治疗。方法:盆下型骨盆倾斜以畸形演变机制为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分为2个类型,即髋关节周围挛缩型,下肢不等长型。结果:作者从1987年起对1085例骨盆倾斜进行了分型治疗,其中在髋关节周围挛缩型中,患侧肢体髋关节周围挛缩型58例,健侧肢体髋关节周围挛缩型232例;在下肢不等长型中,代偿性骨盆倾斜762例,固定型骨盆倾斜33例,采用分型治疗方法,骨盆倾斜纠正满意。  相似文献   

18.
Orthopedic deformities in the lower limb concern all joints (hip, knee, ankle, foot) with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forms. Spasticity, contracture, stiffness, laxity, neurological deficit are assessed to establish the surgical procedure. Surgical techniques are adapted to the goals that are detailed with the patient and his family: standing, transferring, walking, hygiene, devices (shoes, orthosis, canes, wheelchair). Surgical procedures can associate: lengthening of contractured muscles (tenotomy with or without sutures, fractional lengthening at the musculo-tendinous junction or desinsertion), strengthening of antagonists (passive or active tendon transfer) and correction of joint deformity (arthrolysis, arthrodesis, arthroplasty). In adults, the most common deformities are the equinus or equinovarus foot, toe curling, hip adductum, knee flessum. Talus or knee recurvatum are less frequently observed. The association of various deformities raises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hierarchy of surgical procedure, from an anatomical point of view (do we start with proximal or distal joint first?) as from chronological concerns (shall we do one or more procedures?). Pluridisciplinary assessment using neurological anesthetic blocs and dynamic EMG or gait analysis is necessary to detail the aims of surgery and choose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