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已广泛应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 Lization;TACE)。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是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方案。我们自2000-03~2003-05对收治的45例HCC患者进行了TACE介入治疗,并对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经发现往往已是晚期,无法外科切除,一般只能保守治疗。而经动脉灌注及栓塞术(TACE)已被认为是无法施行外科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基本上所有患者在TACE术中或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疼痛等并发症,而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在TACE术中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可减少TACE术中或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笔者对近几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灌注栓塞时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碘油乳剂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且探讨利多卡因的具体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41例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TACE术前存在TIPS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同期21例TACE术前无TIPS治疗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TACE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常规,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ACE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相关死亡。除血清白蛋白(ALB)外,两组间术前、术后1周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术后1周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肿瘤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使HCC患者之前接受过TIPS治疗,行TACE术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HCC)发病率逐渐上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肝癌的临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部分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目前医学界所肯定的非手术疗法中,首选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介入放射手术以其微创和高效的特点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因此,TACE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现对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行TACE134例肝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健  黄道中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05,20(12):1106-1108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首选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多用碘化油作为栓塞剂,但是,TACE后切除的HCC病灶,病理切片显示仅有22%~50%的肿瘤组织完全坏死,肿瘤易复发[1],因此,治疗后对病灶及血供情况随访观察、判定疗效对制订进一步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y,DSA)是评价TACE疗效最有价值的检测手段之一[2],但是由于其为有创性检查,不能作为常规随访手段。CT、MRI及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行TACE的患者在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结果: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有效率82 % ,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治疗、护理均痊愈。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是手术不能切除或术后复发HCC的首选方法,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传统放化疗对于不能手术的肝癌疗效有限,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仍然是当前主要手段。然而反复的TACE可加重病人肝脏损伤,且栓塞治疗后局部缺血、缺氧,促进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肿瘤复发,降低疗效。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尤其是多靶点索拉非尼的出现,开创了肿瘤治疗新领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独特优势,局部高浓度靶向药物导入及持续释放,不仅可提高抗肿瘤效果,还可弥补TACE术后复发等不足。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现就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FAK、NF-κBp65表达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经TACE后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标本28例﹙TACE组﹚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标本30例(单纯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残癌组织中FAK、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TACE组肝癌...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HC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中国HCC患者80%发生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HCC通常是一种富血供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一方面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发挥最大限度的杀伤作用,被公认为HCC非手术治疗最常用方法之一,但TACE本身目前尚缺乏标准。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专家们共同编写了《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内容包括概述、适应证与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设备器械与药物准备、伦理与知情同意、患者术前准备、围手术期治疗、手术操作、并发症与处理、疗效评价与随访、综合治疗等,本指南旨在促进我国肝癌TACE技术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个体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并推动我国肝癌诊疗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HC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HCC的患者86例,A组54例(单纯TACE组),B组32例(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组),通过对比观察患者肝功能、AFP、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分析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的疗效。结果:术后3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24.1%(13/54)、59.3%(19/32),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月A、B两组AF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月、12月、36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81.3%(26/32)、43.8%(14/32),明显高于A组的48.1%(26/54)、33.3%(18/54)、18.5%(10/54)(P〈0.05)。结论: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观察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TACE)36例,联合组(TACE+PMCT)32例,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先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联合组1~2周后给予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1~2年,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联合组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88%和37.50%,对照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4-45%和13.89%,联合组和对照组AFP的下降率分别为75.87%和47.06%,联合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靠,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延长生存期.不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监测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肿瘤残存或复发的价值。方法:选择40例经TACE或RFA治疗后的HCC患者,于TACE或RFA治疗后2~3个月内行MRI检查,MRI检查后2~4d内行DSA检查,观察MRI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病灶的MRI征象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判断原发病灶有无肿瘤残存或复发以及有无新发病灶,并与DSA、临床资料对照。结果:40例HCC患者共发现88个病灶,MRI动态增强扫描显示48个坏死灶,40个病灶有肿瘤残存或复发;DSA结合临床检查显示47个病灶为肿瘤坏死,41个病灶有肿瘤残存或复发。与DSA结合临床检查相比,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肿瘤残存或复发的一致性好(Kappa值=0.931,P<0.05),敏感性97.9%,特异性95.1%,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97.5%,诊断正确率96.6%。结论: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HCC经TACE或RAF治疗后原发病灶残存或复发,是评价HCC介入治疗疗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裴贻刚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94-1296
目的:对比分析MSCT、DSA对诊断HCC TACE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搜集80例HCC TACE术后复发的病例,回顾性对比分析MSCT、DSA对诊断HCC TACE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80例病例共发现复发灶165个,其中小于0.5cm的复发灶为92个,0.5~1cm的复发灶为52个,大于1cm的复发灶为21个。对于小于0.5cm的复发灶,MSCT的检出率为43.5%(40/92),DSA的检出率为86.9%(80/92),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0.5~1cm的复发灶,MSCT的检出率为86.5%(45/52),DSA的检出率为94.2%(49/5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大于1cm的复发灶,MSCT和DSA检出率均为100%。碘油聚集缺损区内的肿瘤染色DSA显示优于MSCT。结论:HCCTACE术后复发灶以小于0.5cm的为多,MSCT对此类小复发灶(〈0.5cm)容易漏诊;DSA为HCC TACE术后随访和诊断术后复发的最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乙醇注射(PEI)与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术(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方法15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PEI,16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术后4周复查动态增强CT,观察疗效。 结果TACE+PEI或TACE+PMCT后1个月,肿瘤一次消融率分别为70.00%和87.67%,TACE+PMCT组的疗效要优于TACE+PEI组(P<0.05)。 结论TACE+PMCT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单纯TACE疗效不佳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结合中草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了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术后服用中草药。所有患者栓塞术后随访1~5a。结果 70例患者临床症状大多改善,综合治疗后1a,2a,3a,4a,5a的生存率分别为67.1%,52.8%,41.4%,21.4%,8.5%。结论 肝动脉化疗加栓塞结合中草药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此法操作较简便安全,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外生型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外生性肝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外生型患者37例,男35例,女2例;年龄19~72岁,平均47岁。肿瘤大小4.2cm×2.2cm~22.1cm×18cm。采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结果:采用单纯TACE治疗4例,33例采用TACE结合消融术。共进行162次TACE术,平均4.38次。其中26例采用瘤内注药术,4例采用射频治疗,3例联合瘤内注药和射频。注药术采用碘油化疗乳剂17例,治疗53次,平均每例3.1次;8例采用无水乙醇,治疗17次;1例因乙醇弥散欠佳,改用冰醋酸瘤内注射,2次。射频治疗共15次。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3.4%,21.7%,13%,8.1%。结论: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外生性肝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LGA)参与肝细胞癌(HCC)供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源CT对91例左叶HCC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扫描,采用MPR、CPR、MIP、V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LGA。分析LGA参与HCC供血与病灶大小、位置、假包膜的完整性及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关系。结果:91例患者共计104个HCC病灶,23个病灶有LGA参与供血,发生率为22.1%。23个有LGA参与供血的HCC病灶中,19个为巨块型,4个为结节型,22个突破了肝被膜,17个接受了TACE治疗,23个病例均无完整假包膜。LGA参与供血的形式包括:通过左叶肝动脉供血3个,通过左叶副肝动脉供血5个,直接发出分支进入瘤体15个。结论:LGA是常见的左叶HCC肝外侧支动脉,其发生与肿瘤较大、突破肝被膜、缺乏完整假包膜和接受TACE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后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MRI检查技术,尤其是FSET2WI和多时相快速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碘油栓塞后(TACE)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肝癌病例30例(共37个病灶),于TACE后2~6个月行GE1.5TMRI检查,并于MRI检查后2~6d行DSA检查。研究肝癌TACE后肿瘤的坏死或存活的MRI信号特点,以及MRI和DSA在显示肿瘤存活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37个肝癌TACE术后病灶中,MRI明确判断21个病灶有肿瘤残存,16个病灶凝固坏死明显。MRI判断病灶残存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100%,准确性94.6%。与DSA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SET2WI和多时相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相结合,同时观察病灶周围的完整与否,可以准确地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的坏死或残存。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可以作为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贲门癌肝转移的血供特点及其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42例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贲门癌肝转移患者同时行贲门及肝脏肿瘤靶动脉栓塞化疗术。随后,在所有患者中观察了病灶血供特点,并评价了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及生存率。结果贲门癌病灶主要由胃左动脉供血,左膈下动脉、胃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可能参与供血。肝转移瘤由肝动脉供血,其中富血供、染色征明显者6例(14.3%),治疗有效率为83.3%;血供中等、染色较淡28例(66.7%),治疗有效率为53.5%;血供稀少、染色呈淡絮状或无明显染色8例(19.0%),治疗有效率为37.5%。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0.5、1、2、3、5a生存率分别为90.4%,76.1%,33.3%,7.1%和2.4%。本组患者于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19.6个月。结论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贲门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富血供肿瘤疗效优于乏血供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