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辅助比例通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纠正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辅助手段,与传统通气模式相比,近年来提出的辅助比例通气(PAV)的改善肺通气的同时,可矫正患者呼吸努力与通气效果之间的生理变化关系,从而使通气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潘文森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4):1895-1898
辅助通气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其中支气管哮喘机械通气的研究尤为重要。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在治疗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中,各自尤其有适应证。一些其它辅助手段如镇静剂的适当使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急性呼衰的效果。方法对62例AECOPD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及呼吸兴奋剂辅助治疗。结果BiPAP通气治疗明显改善动脉血气,降低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减少辅助呼吸肌参与(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AECOPD急性呼吸衰竭明显优于呼吸兴奋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计对ARDS实施保护性通气方法。方法 对比观察BIPAP(双相气正压通气)和常规容量辅助/控制模式(A/C)通气方法对ARDS病人氧合指数、肺顺性、血液动力学及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BIPAP通气方式与传统通气方式A/C相比,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血液动力不稳定,肺顺应性增加,带机时间缩短,死亡率和并发症减少。结论 BIPAP通气方式可从限压、小潮气量方面实施保护性肺通气;BIPAP通气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保持病人在高低压两个水平的自主呼吸,人机配合良好,符合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成比例辅助通气可根据患者吸气努力的大小提供与气道压成比例的压力支持 ,而不影响患者的呼吸模式。近年来初步应用于临床 ,并显示出不同于其他辅助通气模式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但传统的机械通气存在明显人机不同步,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通过监测膈肌电活动.根据自身吸气驱动,成比例地持续辅助通气.目前研究表明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明显改善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人机同步性;减轻呼吸肌肉负载;能自动调节通气支持水平,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利用膈肌电活动,发挥独特的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鼻面罩多功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64例矽肺所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血气及心率(HR)变化。结果经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多功能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肯定,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采用经鼻面罩加压给氧,较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并发症少,患者主观感觉相对舒适,费用低,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面罩多功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衰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记录通气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及心率(HR)变化。结果经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肯定,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气的PH值及PaO2,同时可降低PaCO2,使患者通气功能和缺氧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无创正压通气(NPPV)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经鼻/面罩等方式由呼吸机提供支持,进而改善通气的一种正压通气方式。常用的通气模式包括持续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比例辅助通气(PAV)等。NPPV不需建立人工气道,即可早期实施机械通气,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痛苦小、耐受好,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加之其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成比例辅助通气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比例辅助通气可根据患者吸气努力的大小提供与气道压成比例的压力支持,而不影响患者的呼吸模式。近年来初步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不同于其他辅助通气模式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7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高流量吸氧及常规药物治疗不能纠正缺氧时,经面罩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27例患者中20例(74.07%)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气分析中氧气分压明显升高,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8±15.39)mmHg'US.(53.12±17.65)mmHg,P〈0.05];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2±20.52)mmHgVS.(55.47±23.82)mmHg,P〈0.05]。7例(25.93%)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无效,改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例死亡。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可作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安全、快速、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面罩多功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 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衰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记录通气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及心率(HR)变化。结果 经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多功能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肯定,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气的PH值及PaO2,同时可降低PaCO2,使患者通气功能和缺氧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比例辅助通气 (PAV)不同辅助比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PAV辅助通气 ,并按不同辅助比例 80 %、6 0 %、4 0 %和 2 0 %分别通气 30min后采集数据。监测患者在不同通气模式时气道峰压 (PIP)、呼吸频率 (RR)、潮气量 (VT)、每分钟通气量 (MV)和吸气 /呼吸周期时间比 (Ti/Ttotal)的变化 ,并计算平均吸气流速 (VT/Ti)。结果 在EPAP/CPAP相同情况下 ,PAV通气时的PIP和VT/Ti与BiPAP(S)相比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Ti/Ttotal与BiPAP(S)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MV无明显变化 (P >0 0 5 )。PAV辅助比例为 2 0 %时的VT明显低于BiPAP(S)时的VT(P <0 0 5 ) ,同时低于辅助比例为 4 0 %时的VT(P <0 0 5 )。当PAV辅助比例≥ 4 0 %时 ,所有患者的VT在不同辅助比例时均无明显变化 ,且与BiPAP(S)时VT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 ( P >0 0 5 ) ;同样在辅助比例≥ 4 0 %时 ,所有患者的RR、MV、Ti/Ttotal和VT/Ti变化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AV不同辅助比例与BiPAP(S)相比 ,PIP显著降低。PAV适宜的辅助比例在 4 0 %~8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无创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每天早、晚各2h,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改善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外周气道阻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通气功能和外周气道阻力。  相似文献   

15.
无创机械通气指在不需要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的情况下进行的辅助通气.近年来研究和临床实验表明,无创机械通气是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方法,能明显纠正低氧血症,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兰亚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6-306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有创机械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机械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有创机械通气组较无创机械通气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24 h后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较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下降明显(P<0.05).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BNP水平及肺动脉压力,并且有创机械通气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性急性心源性肺水肿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德毅  陈永东  李跃文  曾其毅 《内科》2009,4(5):703-70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性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老年性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23例患者中18例病情好转,5例因原发病严重进一步恶化而死亡。机械通气治疗2h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24h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性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能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是抢救老年性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有效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采用俯卧位和仰卧位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误吸性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误吸性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急诊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和保护性通气模式(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辅助通气.A组采取俯卧位,B组仰卧位.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的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白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随访4周时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24 h时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改善优于B组(P<0.01),A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治疗后4周A组的病死率(3.33%)低于B组(20.00%)(P<0.05).结论 俯卧位保护性通气可改善误吸性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抑制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探讨俯卧位通气在ARDS肺保护作用。方法对19例ARDS患者按机械通气时体位分两组,仰卧位通气组(11例)和俯卧位通气组(8例),分别检测机械通气开始时(0h时)、2h时、24h时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改变。结果两组对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作用不大,两组间MBP、CVP差异无明显性(P〉0.05),而俯卧位通气对HR的改善在24h时较明显,与仰卧位通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均能较好改善PO2、PaO2/FiO2,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比较能更好的改善PO2、PaO2/FiO2,在24h时最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PCO2改善不显著。结论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俯卧位通气可能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来促进ARDS患者氧合,纠正缺氧。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模式——比例辅助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例辅助通气是一种能依据患自主呼吸的需求成比例地放大患自主呼吸的辅助通气模式。它操作简单、患感觉舒适;具有降低气道分压、避免过度通气、增加通气效率、增强患自己控制呼吸的能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