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是含有皮肤、皮下组织、神经、血管、肌肉、肌腱和骨骼等多种成分的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肢体完全缺如、重建肢体功能的理想方法。与单一器官移植(如肾、心、肝、肺等内脏器官)不同,由于复合组织的各种成分的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因此,复合组织移植的成功在医学领域更具有挑战性。单一器官的移植往往以挽救患者生命为目的,其应用少  相似文献   

2.
在异体肢体移植的组织成分中有特定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抗原性层次,这种在抗原性上的不同可能影响每种复合异体组织移植,例如肢体移植在不远的将来将在临床得到应用。通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虽然已经取得成功,但在供体与受体间的组织相容性屏障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它通过激活免疫反应而导致移植排斥。虽然FK-506和环孢霉素等免疫抑制剂可以延长异体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但对于MHC引起的免疫问题的更好理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30多年来,重要的内脏器官的同种异体移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些学者也对同种异体肢体组织的移植进行了研究。显微血管外科的出现使得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或同种异体肢体组织成分(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血管)移植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的成功有赖于全身化的免疫抑制治疗,这将产生明显的系统毒性。极大地妨碍了同种肢体组织移植的临床应用。因此必须进一步研究同种异体肢体组织移植的免疫机制。 一系列的资料表明并不是所有组织的免疫特性都是相同的,有些组织的抗原性比其它组织更强一些。1973年,Murray提出组织和器官抗原性大小的相对分级,他认为抗原性最强的组织和器官是皮肤和肺,其次是肝脏和心脏,而肾脏和胰腺的抗原性最小。  相似文献   

4.
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旨在分析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各种不同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特点,确定反映肢体移植排斥反应最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类型.方法将29只Sprague-Dawley成年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5只为自体肢体再植组,实验组14只为Wistar→SD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组,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及表现,并对移植肢体中各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异体肢体移植术后第(3.36±1.15)d开始出现皮下水肿和皮肤红斑,这是最早的急性排斥反应表表现;移植肢体的平均存活时间为(7±0.78)d;移植肢体中皮肤组织的排斥反应程度最强.结论Wistar→SD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皮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易于观察排斥反应的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5.
自从Murry于1954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至今,器官移植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与其它生命重要器官的同种异体移植相比,肢体的同种异体移植在重建外科领域则很少受到重视。首先是因为在此种情况下无生命危险,其次则由于对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和延迟排斥反应尚无特效药物,再者是目前所用药物的毒性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和显微外科技术在断肢(指)再植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很多学者对同种异体肢体移植进行了较  相似文献   

6.
从St Cosmas和St Damier开始,数十年来动物肢体移植已经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由于显微外科的发展,肢体移植的外科技术性问题已经解决,自体再植的成功可以证明这一点。但肢体移植的免疫学问题十分复杂,肢体移植涉及不同组织构成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必须被宿主从共性和特性上作为一个整体所接受。这篇回顾性综述是论述异体组织移植免疫调节的可能性,包括供体作为一个整体或作为单一组织的调节作用,供体特异性输血和骨髓移植免疫调节作用,其目的是诱导宿主的免疫耐受。我们将简要回顾免疫调节方面的最新进展和肢体移植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美国、法国和我国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先后实施了异体手移植。自新闻报道后,广泛引起业内人士及社会的关注,要求接受异体移植的残疾者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的断肢再植技术属国际领先,在断肢再植的基础上,是不是要大力开展异体肢体移植,需得三思。医学发展到今天,肢体缺失功能重建的研究途径,目前至少有两个,一个是组织工程,另一个就是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前者虽属可能,但为时稍嫌久远。后者在几十年器官移植经验的基础上,由于组织配型符合程度的提高,免疫抑制、监控、治疗措施的进展,使异体肢体移植成功指日可待。异体器官移植,目的是延长生命,其价值有目共睹,虽冒免疫抑制的毒副反应和排异可能,但亦无可非议。异体肢体移植,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如冒着有损健康,甚或带来生命危险去实施,则有可能是得不偿失。况且,肢体中的骨骼、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皮肤均源于中胚叶和外胚叶,由多种独立的组织组成,免疫排斥机制远较实质性同类组织的内脏复杂得多。要想进一步探索,使异体肢体移植达到有临床应用价值,还要做大量艰苦的研究工作。美国、法国、中国做了异体手移植,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他们做这种手术都有一个强大的医疗组,包括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免疫学专家、药学专家、器官移植研究者,并且有扎实的实验研究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为数可观的经费来源。除此以外,还需认真、慎重地选择接受对象、组织配型,过细地做受者本人、家属及有关社会方面的工作。决不可冒然实施,草率从事。总之,异体肢体移植,目前应由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大力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而不能作为一种医疗方法广泛开展。我国广大基层的外科医生,多忙于日常医疗工作,很难系统地浏览有关异体组织移植的文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特组织人力,将美国1998年《移植进展》杂志中的数篇有关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文章分别译述,并将在《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中连续发表,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性肢体移植中,人们使用了跨越不同免疫屏障的动物模型,以及多种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在第1例动物肢体移植实验中采用间生态,之后是输血、抗淋巴细胞血清、6-琉基嘌呤、硝基咪硫嘌呤和类固醇,以及环孢素(CsA),它们显著延长了同种异体大鼠肢体移植的存活期,同时存活期具有浓度和生存状态依赖性。尽管如此,如何预防移植后的慢性排斥仍是个难题,药物明显的毒副作用(肝毒性、肾毒性)也使选择性复合组织移植难以被普遍接受,尤其在无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另外,包含皮肤和肌肉的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的确比实质器官具有更大的抗原性,要求更高的免疫抑制药物浓度。 Jones等对几种新药物,包括FK506、RS-61443和雷帕霉素,以及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在实验性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中  相似文献   

9.
异体肢体移植手术的成功,使人们更关注免疫耐受的研究。树突状细胞作为耐受原可以从多个方面诱导耐受,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肢体移植中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建立理想的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及技术。方法Wistar大鼠的后肢为移植物,SD大鼠为受体。切取Wistar大鼠的后肢,用UW灌注液,将移植物与宿主的股骨固定,端端吻合坐骨神经、股神经及股动、静脉各一根。手术后长效青霉素抗炎治疗,显微外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移植后宿主及移植物的变化,分析影响异体肢体移植的影响因素和手术技巧。结果共实施68例异体肢体移植手术,其中建立稳定模型前完成24例,成功9例,成功率为37.5%。模型稳定后,又进行大鼠的异体肢体移植44例,成功40例,成功率为90.9%。结论建立稳定的动物实验模型,有利于提高异体肢体移植的存活率,其中熟悉大鼠肢体的解剖是成功的基础,精细稳定的显微外科微创技术是提高血管吻合成功率、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异体肢体移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缺失的治疗是一世界性的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困绕着外科医生。为了弥补肢体外观和克服部分障碍,常规处理为佩戴假肢。由于下肢功能单一,佩戴假肢可起到一定的行走、站立和负重的作用,可不同程度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但上肢由于解剖复杂、功能精细,对功能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即便是三维电子手也只能完成手部粗大的动作,远远满足不了生活与工作的需要。目前从理论上讲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世界性难题最理想的方法应是通过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重新构建一个复合组织的肢体。然而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是二十一世界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项世纪性课题,对于一个复合组织的肢体构建,在相当长的时间尚难以过渡到临床。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普遍认为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世界性难题最可能、最直接的方法将可能首先是异体肢体移植。1998年9月23日法国里昂开展了世界首例异体手移植,轰动了世界,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迄今国际上已开展了6例8肢的异体肢体移植。本文将对异体肢体移植的实验研究情  相似文献   

12.
对异体手移植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植与移植 再植是将人的断手整个或部分回植自身,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为伤病不同可能是原位或移位再植。然而有不少情况已破碎、病废或先天性缺如而不可能再植。所以20多年前,已有人进行异体的手移植或肢体移植的实验研究,可是结果都是因为急性或慢性的排斥反应失去异体移植的肢体或是残存一个没有功能的纤维变性的移植肢体。另一种可能情况是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应用下,虽能使异体移植肢体良好存活,但因为机体的一般免疫功能减退,而易发生感染,导致整个机体死亡而告终。近年来由于器官移植工作大量开展,对移植免疫反应的控制与治疗积累了很多经验。移植器官已有数年乃至数十年的长期存活,并能发挥有效的功能。这对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器官若功能丧失,异体器官移植就能延长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创伤、肿瘤切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的肢体缺失,往往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多用假体来替代,但仍难以适应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为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临床难题,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前景.本文从组织配型、冷冻保存、免疫抑制、免疫耐受等与肢体移植相关研究进展方面了解肢体移植现状,以期望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技术能够在临床上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建立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动物模式。 方法 Wistar大鼠的肢体移植给SD大鼠 ,术后抗炎 ,显微外科常规护理 ,观察移植后宿主及移植物的变化。 结果 大鼠的异体肢体移植 8例 ,成功 6例 ;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再现稳定 ,生存时间为 (14± 2 )d。 结论 Wistar→SD大鼠的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的建立 ,为基础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免疫学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体肢体移植经实验模型研究现已应用于临床[1,2 ] ,但移植肢体具有高度抗原性的多种组织类型需长期应用系统免疫抑制剂也就限制了异体肢体移植的临床推广应用。与实质性器官移植相比同种异体肢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免疫反应和排斥反应的机制更加复杂 ;(2 )缺乏排斥反应明确的诊断标准和预测指标 ,使排斥反应的发生难于预测和判断 ;(3)保护实质性器官异体移植的免疫抑制剂的剂量不足以保护肢体的异体移植 ,而增加免疫抑制剂的剂量以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又增加了感染、药物毒性和恶性变的可能性[3 ] ;(4 )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在内脏器官移植…  相似文献   

16.
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的关节功能重建和术后康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肢体恶性肿瘤切除后行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骨与软组织的修复重建及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 1992年5月-1999年1月,对90例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后,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行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后随访时间18-89个月,平均37.5个月。依据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①皮肤坏死、早期感染、异体骨骨折及骨不连等是影响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主要术后并发症;②90例患者后肢体功能优良率为73.3%,其中髋关节、膝关节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后肢体功能优于肩关节,异体骨段移植优于异体半关节移植,内锁髓内钉固定、异体骨段复合人工关节置换术优于普通的自制内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固定;③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肢体康复。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和内固定、完善的软组织修复重建及术后早期行肢体康复训练,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可获得良好的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异体骨关节移植后骨愈合的X线形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肿瘤接受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后和异体骨愈合在X线的表现及影响因素,以改进手术方法。方法1992年5月~1999年3月,对收治的90例中可纳入统计的85例骨恶性肿瘤在手术切除长段骨关节后,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异体骨关节移植,其中16例保留髁部关节面的异体骨段移植,57例异体关节移植,9例复合异体骨段人工髋关节置换,3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随访2年9个月,以X线片表现判定骨愈合方式,依据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的肢体功能标准,评价手术结果。结果85例101处异体骨与自体骨接合部有91处达到临床骨愈合。根据X线片表现特征,异体骨与自体骨间有4种愈合方式,其中以断端周围形成外骨痴、同时植骨间隙逐渐消失最多见;内固定不牢固是引起术后骨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异体骨周围软组织覆盖、血供差及大段异体骨移植后诱发的免疫排异反应等可能影响骨愈合;远离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的肿瘤复发或感染、不同长度的异体骨对骨愈合无肯定的负作用;选用牢固的髓内固定、断端周围植骨及采用骨膜袖套技术可减少术后骨不愈合的发生。结论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后骨愈合有不同的X线片表现形式。手术设计应为异体骨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牢固的内固定支撑和完善的软组织覆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免疫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免疫特点、实验进展、临床经验等进行总结。结果同种异体复合组织位于体表,包含组织成分复杂,抗原性高。其移植后在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排斥反应的诊断以及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许多方面同内脏器官移植有不同的特点。结论在下一步研究中,应吸取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独特的经验教训,在诱导耐受、局部用药、排斥诊断等方面树立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的独特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追溯国内外有关异体脸向移植的发展及应用。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异体脸面移植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由于异体脸面移植技术的复杂性以及涉及免疫、心理、社会、伦理等各种问题。迄今为止尚有各种争论。结论 异体脸面移植将使严重毁容患者从这项新技术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肢体大段骨缺损的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u J  Wang Z  Hu Y  Liang G  Hu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32-335,I023
目的 分析肢体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重建大段骨缺损的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因肢体恶性骨肿瘤行瘤段切除,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106例,随访时间10~112个月,平均32.3个月。术后最终结果按Mankin’s标准评价。结果 与深低温冷冻异体骨相比,酒精浸泡异体骨移植更易发生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异体骨段移植或复合人工关节移植优于半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