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因豚鼠耳蜗感受器的成熟也在子宫内完成,故作者以豚鼠为对象进行了卡那霉素经胎盘耳毒性的实验研究。豚鼠妊娠期为66天~76天,平均为70天。作者们将卡那霉素大剂量(相当于临床治疗量的20倍)用于三个不同妊娠期(按产后排卵法推算——第11~20天、31~40天、53~62天)的豚鼠。19只在宫内经用药的新生豚鼠为实验组,10只未用药的新生豚鼠为对照组,在出生后第一个月末进行电生理测试。用短声和滤波短声为刺激声,将电极置于圆窗附近记录其听神经的动作电位(AP)和耳蜗微音电位(CM)。结果表明在出生前28天前用药的两组新生豚鼠与对照正常组相比较无差异。而第三组即出生前18天和15天用药的动物则  相似文献   

2.
哺乳类动物的耳蜗有明确的音频定位排列,从旋螺器不同部位来的神经纤维各有不同的最敏感频率(或称特征频率)。作者从螺旋神经节细胞记录细胞外电反应,结合扫描电镜检查,对比了正常豚鼠和卡那霉素中毒豚鼠耳蜗的音频定位排列关系。卡那霉素用两种方法给予,一法是给豚鼠皮下注射,共8~10天,最后一次注射后让动物活存10~27天。另一法是采用无菌外科技术,把约10 mg结晶卡那霉素硫酸盐放在圆窗凹处,让动  相似文献   

3.
消炎痛拮抗卡那霉素耳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消炎痛对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拮抗作用,本实验用听力正常的健康花斑豚鼠60只,分两组,KF组用卡那霉素450mg/kg ip及速尿60mg/kg iv,观察8天;KFI组用卡那霉素450mg/kgip,速尿60mg/kg iv,半小时后用消炎痛10mg/kg iv,第2-8天继续用消炎痛5mg/kg/d ip。两组动物于用卡那霉素、速尿前及用药后第8天检测ABR,CAP,最后一次检测听功能后,在扫描电镜及光镜下观察耳蜗螺旋器及血管纹。发现KF组ABR(Ⅲ)及CAP(N_1)声反应阈阈值较KFI组明显提高(P<0.05),耳蜗毛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形态学变化,血管纹无水肿。结果提示,消炎痛可减轻卡那霉素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4.
人类感音神经性聋大多属耳蜗毛细胞丧失 ,且为不可逆 ,而鸟类毛细胞损坏后能再生。Henley等 ( 1993)谓听功能发育阶段的毛细胞对氨基糖甙类致伤最敏感。羊胎于 3个月早期听功能发育。通常认为胎儿组织较成年组织有更强的修补及再生潜力。以往未见有关胎儿听神经上皮再生或修补研究 ,因此作者们采用卡那霉素局部应用对羊胎耳蜗毛细胞影响的研究 ,实验用 11只怀孕 3个月的母羊 ,于氟烷插管麻醉下正中切开子宫 ,暴露羊胎头部作耳后切口 ,开放腹侧耳泡 ,暴露耳蜗基底转及圆窗。实验动物分三阶段 :第 1阶段用2只羊胎经左圆窗先抽出 15μl外淋巴…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家兔试验,将Netimicin(乙基西梭霉素)对听器及肾损害,与DKB(双去氧卡那霉素)、KM(卡那霉素)、AMK(丁胺卡那霉素)相比较。实验方法:用上述四种抗生素以50mg/kg及100mg/kg分组连续肌肉注射30天,注射后第十天取标本。耳蜗以锇酸液固定,用位相显微镜观察,肾脏以10%福尔马林液固定、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  相似文献   

6.
将杂色豚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30只),全部豚鼠每天肌注卡那霉素400mg/kg,连续10天;实验组同时口服甲状腺素,隔日10mg/kg,连续5次。适时测定PR和ABR,并在用药后第20天断头处死豚鼠,取出耳蜗制片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PR和ABR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BR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R阈值首先表现为高频区的阈值低于对照组;耳蜗各回听毛细胞的静纤毛缺损及变性实验组均轻于对照组。提示甲状腺素可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速尿与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对大鼠内耳的毒性作用,为大鼠药物性耳聋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静脉注射速尿后,立即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对照组不做处理。用药7天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检测、耳蜗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和颞骨常规切片观察,并对耳蜗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联合注射速尿与硫酸卡那霉素后,大鼠ABR阈值明显提高;铺片和切片观察发现内、外毛细胞完全缺失的大鼠,耳蜗支持细胞大部分完整,前庭毛细胞未见损伤;电镜观察发现耳蜗毛细胞纤毛明显受损。结论速尿和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可导致大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严重受损,但对耳蜗支持细胞和前庭毛细胞损伤较轻,为耳蜗毛细胞损伤后再生等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而有效的建立大鼠耳聋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间接耳蜗血流测定法,探讨声暴露与耳蜗侧壁血流障碍的因果关系。实验动物为Hartley豚鼠,体重250~450g。24只豚鼠暴露在摇滚乐(120~125dB SPL)中3小时,分别在音乐声停止后5、30、60分钟、2、6和21小时处死(每组均为4只动物)。处死前5分钟按200mg/kg动物股静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KM)作为血流示踪物。解剖耳蜗取其底转侧壁,在-20℃低温控制器内制成10μm组织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文献报告耳蜗内电位依赖于代谢,当缺氧时,耳蜗内电位(EP)迅速下降,5分钟内可改变极性,2~4小时后此负电位可慢慢达到0位。在缺O_2的早期,内淋巴同时伴有Na~+升高,K~+降低。作者为研究缺氧时对耳蜗内电位和内淋巴K~+、Na~+浓度的影响,用三组豚鼠来观察,以确定缺氧早期负EP的性质。作者选用三组豚鼠:第一组为卡那霉素处理组,共14只,每天肌肉注射卡那霉素硫酸盐400mg/kg,连用两周,停药后4~5周进行试验。第二组舞蹈组,13只,均系由NIH供应的  相似文献   

10.
卡那霉素耳中毒后豚鼠耳蜗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卡那霉素对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豚鼠耳蜗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听力正常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只 ,分别给予 2 5 0mg·kg-1·d-1卡那霉素和生理盐水肌注 ,10天后处死。左耳铺片 ,右耳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石蜡切片HSP70表达情况 ,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HSP70表达强度。结果 对照组中Corti器、血管纹、螺旋韧带、内螺旋缘、螺旋神经节HSP70表达呈弱阳性 ;耳蜗铺片显示内 ,外毛细胞正常。实验组中Corti器、血管纹、螺旋韧带、内螺旋缘HSP70表达呈强阳性 ,而在螺旋神经节呈弱阳性 ;耳蜗铺片显示外毛细胞大部分缺损。结论 卡那霉素能够诱导HSP70在豚鼠耳蜗中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鼠内耳胚胎发育演变过程,检测Smad4基凶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耳廓反应灵敏、健康的C57BL/6小鼠作为种鼠交配,用观察阴栓方法获得适龄胎鼠,≤17天取胚胎头,≥18天在显微镜下取耳蜗,胚胎头水平冰冻切片,耳蜗平行于蜗轴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耳蜗发育形态演变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ad4蛋白在小鼠胚胎10~20天耳蜗巾的表达情况。结果胚胎10天,听泡发育.胚胎12天听泡下部有蜗管始基形成并开始发育.胚胎18天,蜗管发育2圈,形成了可以辨认的内、外毛细胞.血管纹开始分化。Smad4从胚胎15天才开始表达,最初表达部位为耳蜗底转将发育成蜗轴以及柱状上皮分化为感觉细胞及支持细胞的区域,但在胚胎早期表达较弱,后期在耳蜗内广泛表达,在螺旋器、血管纹、前庭膜均有表达,且表达逐渐增强,而在蜗轴部位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Smad4在小鼠内耳分化期有阳性表达,且表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说明其参与内耳听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并且可能存耳蜗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耳蜗的表达情况。方法24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其中2组分别连续3d和7d于皮下注射卡那霉素(kanamycin,KA),一组鼓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另一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d作为对照,用多克隆兔抗体NF-κB p65免疫组织化学等染色,观察NF-κB p65在小鼠耳蜗的表达。结果NF-κB p65主要定位在耳蜗的螺旋缘、盖膜、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整个耳蜗各回均可观察到免疫反应,而螺旋韧带、盖膜、螺旋突、螺旋神经节和神经纤维均可观察到较强的NF-κB p65免疫反应,Corti器的免疫反应比上述结构要弱一些。Corti器的内、外毛细胞,内、外柱细胞,Deiter细胞和Claudious细胞均可观察到NF-κB p65的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在内沟细胞、Hensen细胞和Claudious细胞显示较弱,而在螺旋神经节较强,内、外毛细胞核未见免疫反应。省去一抗的对照染色未观察到NF-κB p65的阳性反应。用脂多糖和卡那霉素处理的小鼠耳蜗NF-κB p65的免疫反应与注射正常生理盐水的小鼠耳蜗有显著性差异,而注射脂多糖和卡那霉素3d和7d NF-κB p65的免疫反应无差异。结论注射脂多糖和卡那霉素可使NF-κB p65在耳蜗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用药对豚鼠耳蜗的毒性作用。方法实验组25只豚鼠先行肌肉注射卡那霉素500mg/kg,2小时后静脉注射速尿50mg/kg,对照组4只豚鼠。于药物注射后7天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仪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豚鼠耳蜗听功能,对阈值大于95dBSPL豚鼠行耳蜗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和常规切片观察,并对耳蜗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25只豚鼠中有13只豚鼠ABR测试阈值高于95dBSPL,将这些致聋豚鼠作为观察对象,发现毛细胞和神经纤维明显受损,以耳蜗第一、二回损伤明显。结论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用药可导致豚鼠毛细胞和神经纤维严重受损,是建立耳聋模型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耳廓反应灵敏、健康的C57BL/6小鼠作为种鼠交配.用观察阴栓方法获得胚胎9天到20天的胎鼠,≤17天取胚胎头,≥18天在显微镜下取耳蜗,胚胎头水平冰冻切片,耳蜗平行于蜗轴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内耳发育形态演变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ad5蛋白在小鼠胚胎10~20天的表达情况。结果胚胎10天,听泡发育,胚胎12天听泡下部有蜗管始基形成并开始发育。胚胎18天,蜗管发育了2圈,形成了可以辨认的内、外毛细胞,血管纹开始分化。Smad5在小鼠内耳胚胎发育全程均有阳性表达,且表达比较广泛,尤其早期在整个听囊均有表达。在胚胎15~17天.主要集中在即将发育成基底膜听觉感受器的部分。在胚胎发育中后期在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基底膜、前庭膜等也有表达。结论Smad5参与小鼠耳蜗胚胎发育全过程,它可能为听觉的发生所必需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聋大鼠耳蜗干细胞移植后干细胞凋亡的时程特点及当归补血汤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分离胚胎大鼠Cord器的耳蜗干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用Nestin免疫荧光法进行耳蜗干细胞鉴定.建立感音神经性聋大鼠模型,将其分为耳蜗干细胞移植组(45只)、当归补血汤干预组(45只)及对照组(35只),分别将耳蜗干细胞悬液、含有当归补血汤的耳蜗干细胞悬液和生理盐水移植入三组大鼠耳蜗鼓阶,于移植后1、3、5、10、15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方法 对三组动物干细胞凋亡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移植后1、3、5、10、15天耳蜗干细胞移植组的耳蜗干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84%、49.37%、44.78%、39.37%、34.82%,当归补血汤干预组分别为18.35%、26.92%、23.18%、21.38%、18.19%,细胞凋亡在移植后3~5天达到高峰;当归补血汤干预组各时间点凋亡率均明显低于耳蜗干细胞移植组(P<0.05).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大鼠耳蜗干细胞移植后3~5天是干细胞凋亡的高峰期;当归补血汤具有抗移植耳蜗干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脑干诱发电位和耳蜗铺片技术,观察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和辅酶Q_(10)对卡那霉素耳中毒的防治作用。其结果不支持关于自由基参与卡那霉素对听觉损害的假设,并就卡那霉素的耳毒作用和自由基清除剂对抗自由基的作用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孕期和哺乳期β-胡萝卜素干预D-半乳糖致仔鼠听力损伤及耳蜗毛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18只孕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半乳糖组、半乳糖+β-胡萝卜素组),自妊娠6 d起,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半乳糖组喂饲混合饲料(30%D-半乳糖),半乳糖+β-胡萝卜素组喂饲混合饲料(30%D-半乳糖和1%β-胡萝卜素)。仔鼠出生后21 d,检测血清半乳糖、β-胡萝卜素,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浆丙二醛(MDA),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emission,DPOAE),应用硝酸银染色全耳蜗铺片观察。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labelling,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β-胡萝卜素可减弱孕期和哺乳期D-半乳糖暴露致仔鼠脂质过氧化,DPOAE降低和耳蜗毛细胞缺失,并延缓耳蜗细胞凋亡发生及Caspase-3免疫阳性表达。结论β-胡萝卜素对D-半乳糖致仔鼠耳毒性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应用顺铂 (CDDP)前后凋亡相关蛋白 Bcl- 2蛋白家族中 Bcl- 2和 Bax在沙鼠耳蜗 Corti氏器和螺旋神经节 (SG)神经元的表达情况 ,探讨 Bcl- 2蛋白家族是否参与了 CDDP诱导耳蜗细胞凋亡。材料和方法 :对沙鼠进行顺铂连续腹腔注射 ,4 mg/ kg,分别于给药 4、5、6、7天组各处死沙鼠 10只 ,取左侧耳蜗 ,做平行蜗轴的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连续用药不同时间后底转 SG及 Corti氏器的 Bcl- 2及 Bax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在用药 4~ 7天中 ,耳蜗底转 SG及 Corti氏器的 Bcl- 2表达不断下降 ,分别在用药第 6天和第 7天时低于正常 ;Bax在用药第 5~ 7天时显著高于正常。结论 :CDDP作用下 ,Bcl- 2和 Bax表达发生变化 ,Bcl- 2蛋白家族参与了 CDDP诱导的耳蜗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钠作用后大鼠耳蜗K-Cl协同转运体家族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水杨酸钠作用后大鼠耳蜗K-Cl协同转运体家族(K - Cl- cotransporter ,KCC)成员KCC1~4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KCC在水杨酸盐耳毒性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用3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6只:第一组为预实验组,未给予任何处理,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大鼠耳蜗中KCC1~4mRNA表达情况;第二、三、四、五组分别为对照组(不用药)、慢性组(肌肉注射水杨酸钠175 mg/kg,2次/天,连用14天后处死观察)、急性组(一次肌肉注射水杨酸钠400 mg/kg后处死观察)、恢复组(水杨酸钠用量及用法同慢性组,停药14天后处死观察),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各组大鼠耳蜗内KCC1~4mRNA表达情况. 结果 KCC1~4mRNA在正常成年大鼠耳蜗中均有表达;在对照组及水杨酸钠作用后大鼠耳蜗KCC1~4mRNA表达均有变化,急性组KCC1mRNA、慢性组和恢复组KCC2mRNA、恢复组KCC4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KCC2mRNA、急性组、慢性组和恢复组KCC3mRNA以及急性组、慢性组KCC4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CC1~4mRNA在正常大鼠耳蜗中均有表达,提示其可能共同参与耳蜗内淋巴液Cl-浓度的维持;在水杨酸钠作用后KCC1~4mRNA表达的不同变化,破坏了耳蜗内淋巴液Cl-浓度平衡,影响外毛细胞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用电子耳蜗治疗内耳性聋的设想,已有实现的希望。但在临床实用之前,尚有一些基础问题有待解决。作者为探索耳蜗受损后,接受电刺激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动物实验,即测定卡那霉素中毒豚鼠的电刺激脑干反应和听性脑干反应,并与正常豚鼠的反应做了比较。实验方法:取正常成熟豚鼠和卡那霉素(500mg/kg 20日连续腹腔内注射)中毒性聋豚鼠,在麻醉下取腹卧位,固定头部,由正中切开头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