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加强门诊特色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某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度门诊病人就诊特点,揭示门急诊工作量的变化规律,指导并加强门急诊医疗质量的科学化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2006年度门诊患者就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年中门诊量前5位的科室依次是内科、五官科、儿科、急诊科和外科;死亡病人数在前5位的系统依次是神经、循环、急性创伤、消化和呼吸;死亡疾病顺位前5位依次是脑出血、猝死、外伤、呼吸循环衰竭和脑梗死。结论医院应加强学科建设,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建立方便、优质、安全、高效、低耗、快捷的新世纪门诊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以加强门诊特色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医院门诊患者病种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患者病种分布及门诊量分布,以加强门诊质量的科学化管理。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对2002年4月某一周内5个工作日的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门诊量在前5位的科室依次是骨科、皮肤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及消化科,疾病顺位前5位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胃炎及妊娠。初诊病人占54.6%,复诊病人占45.4%。结论 医院应加强学科建设,参考疾病谱以确定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2012年门急诊患者就诊特点,揭示门急诊工作量的变化规律,加强门急诊医疗质量的科学化管理。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对2012年1~12月门急诊患者就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门诊量前5位的科室依次是妇科、中医科、儿科、心内科、急诊内科;秋季是就诊高峰季节;8:00~10:00和13:00~15:00是门诊的就诊高峰时段;18:00~22:00是急诊的就诊高峰时段;导致急诊死亡前3位是猝死、脑出血和肺部感染。结论医院应加强学科建设,强化门急诊特色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2001-2007年某院外宾门诊疾病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外宾门诊就诊者的疾病构成,为医院涉外门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7年某院外宾门诊就诊记录,进行构成比分析。结果就诊人群以日本人居多,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占就诊人群疾病构成的前5位。结论合理调配外宾门诊坐诊医师,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建立专科医师健康顾问专家库,在全院范围内掀起学习日语的高潮,进一步做好涉外医疗管理。  相似文献   

5.
医院门诊质量管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院门诊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整体水平的直接反映。加强门诊质量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医院建设的重要课题。本论述了医院门诊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医院门诊质量管理的要点,并提出了加强医院门诊质量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今后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天津某三甲医院2009年1—6月门诊高血压电子处方15365份,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药物联合应用情况、消耗金额等。结果 DDDs最高的是钙离子阻断剂(CCB),其后依次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断剂(β-RB)和复方制剂;单品种DDDs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硝苯地平缓释片、倍他乐克、依那普利、波依定。DDDc前5位的依次是:α-RB、ARB、复方制剂、β-RB、CCB;单品种DDDc前5位的依次是:康忻、代文、美卡素、络活喜、安博诺;除康忻外上述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大于1。在15365份处方中,采用1种降压药物占47.72%,联合应用2种降压药物占32.29%,联合应用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的占19.99%。结论该院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及降压治疗方案基本符合2005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相似文献   

7.
2005-2007年某院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本地区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为医疗管理部门做好卫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院2005-2007年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前10位构成顺位进行探讨性分析。结果前10位疾病构成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和异常所见。结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加强疾病防治,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曾红友  黄跃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390-4391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为制订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宝安区10个街道14家助产医院孕产妇死亡监测点进行监测。结果:2001年~2005年全区活产数为131798例,孕产妇死亡7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59.18/10万,其中2001年孕产妇死亡率87.08/10万,2002年为77.05/10万,2003年为55.68/10万,2004年为44.73/10万,2005年为50.85/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前5位死因依次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宫外孕、子宫破裂,前5位死亡例数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73.08%。78例死亡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占93.59%。结论:提高产科技术人员对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加强社区妇幼人员及产前保健门诊医师业务知识培训,对孕妇在孕期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及时诊断、果断处理,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门诊量分析在门诊医疗服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选择季节指数法和趋势季节模型对门诊量分析,应用Excel对医院2001-2005年门诊诊疗人次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门诊人次季节变动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反复性.结论 季节指数分析与趋势季节乘法模型可作为门诊医疗服务流程管理中门诊量指标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评价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施畅通的绿色医疗门诊服务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让患者真正得到优质服务的具体体现。本文现就如何加强医院门诊管理,提高绿色医疗服务水平谈几点浅识。  相似文献   

11.
加强急诊"三环理论"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三环理论"在急危重症的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自2005以来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ICU等环节的临床资料及急诊医生培养情况.结果 急诊科布局合理,急诊绿色通道通畅快捷.120出诊平均在接诊后5~10分钟内到达现场,抢救成功率87.34%,抢救后的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无死亡;院内急诊抢救成功率95.25%,急诊ICU救治成功率95.69%,无手术死亡.结论 按照急诊三环理论建设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可以实现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急诊医学队伍.有针对性的人员排班和与其他科室的良好协调能进一步保障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2.
参与社会院前急救 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5年参与地方“120”院前急救的回顾分析,认为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及军事变革的新时期,部队医院参与地方院前急救,能充分发挥军队医院的急救设备优良、组织纪律性强、高机动性能及指挥系统灵的优势。充分利用院前急救这个实践平台,提高平时的应急急救水平,促进急诊科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在未来战争中,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更好地为部队广大伤病员服务,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5年参与地方"120"院前急救的回顾分析,认为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及军事变革的新时期,部队医院参与地方院前急救,能充分发挥军队医院的急救设备优良、组织纪律性强、高机动性能及指挥系统灵活的优势。充分利用院前急救这个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平时的应急急救水平,促进急诊科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在未来战争中,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更好地为部队伤病员服务,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强化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实验组(强化一体化救治组)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78例,女性50 例;年龄31~59 岁,平均年龄(39.34±4.0)岁。急救医师通过无线数据连接实时将现场救治场景和患者各项信息传送到拟转送的目标医院,到达医院后急救医师与急诊医师共同完成创伤救治的ABCDE流程后离院;对照组(传统急救模式组)为镇江市急救中心在2016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送往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135例严重创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急诊室停留时间、ICU监护时间、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急诊室停留时间[(35.34±18.19)min] VS [(50.45±15.39)min]、ICU监护时间[(6.8±5.6)d]VS[(9.2±3.4)d]、病死率(7.81%) VS (12.59%)以及住院时间[(29.8±3.4)d] VS [(35.7±4.5)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院前、院内强化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更快地在"黄金1 h"内稳定生命体征,最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监测伤害患者的性质、部位、程度和结局,为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救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07—2009.12期间急诊科就诊的10 157例伤害监测患者的有关临床信息。结果①伤害性质软组织损伤73.44%、骨折13.94%、脑震荡/脑挫裂伤5.43%、器官系统损伤1.60%。②伤害部位四肢伤52.00%、头部伤33.84%、躯干伤7.51%。③伤害程度轻伤85.56%、中度伤16.95%、重度伤2.49%。④伤害结局治疗后回家77.70%、观察/住院/转院21.39%、死亡0.22%、其他0.69%。结论伤害监测患者是急诊科的主要救治对象,医师配置应以创伤外科、骨科、颅脑外科、普通外科为主,应提高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能力。有潜在危险的"轻伤"患者应提倡留院观察,有利于提高伤害监测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医技评估体系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成临床医学学科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医技科室的评估体系。通过评估发现医技科室的优势、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取城区和郊区医院从事创伤急救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院内创伤急救医疗队伍、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创伤医学学科发展规划和完善创伤急救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某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该院2012年1-12月间55名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工作职业暴露55例、57例次。其中暴露源不明确31例次(54.39%),暴露源情况明确26例次(45.61%)。 57例次职业暴露人员中,保洁员和护士占82.46%(47例次),其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9.76%和5.32%。职业暴露发生率居前3位的科室是门急诊、产科和保洁部,分别为29.51%、9.80%和9.76%;暴露人员的工龄≤3年者占87.72%(50例次)。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94.74%(54例次),暴露物以头皮钢针为主(42.11%),其次为注射器针头(19.30%)。 职业暴露主要环节为拔针(29.83%),其次为医疗废物处置(28.07%)。结论保洁员、护士和低年资工作人员是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应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其职业防护教育培训;加强对重点部门、环节的管理,降低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