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 (HCM)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2 ] ,目前已发现的HCM致病基因共 13个 ,其中 11个是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3 ,4]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是肌钙蛋白复合体的重要组成 ,参与调节心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自 1997年Kimura等发现cTnI基因突变可以导致HCM ,至今已发现 10多种cTnI突变[5] ,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密切相关[4] 。目前中国人群HCM的cTnI基因突变情况尚少报道 ,cTnI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亦不清楚。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临床收集的 10 0例无血缘关系的HCM患者。…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HcM)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2],目前已发现的HCM致病基因共13个,其中11个是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3,4]。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是肌钙蛋白复合体的重要组成,参与调节心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自1997年Kimura等发现cTnI基因突变可以导致HcM,至今已发现10多种cTnI突变^[5],其基因型与  相似文献   

3.
刘刚  盛红专 《医学争鸣》2009,30(18):1765-1767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9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者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在4个家系及2例散发患者中,β—MHC基因第23号外显子的Gln893Lys错义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4个家系临床表型不同.结论:β—MHC基因Gln893Lys突变是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突变之一,其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发现的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年Kimura等首次报道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现已发现10种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突变,大部分位于第7、第8号外显子。目前同内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对5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第7、第8号外显子进行了分析,筛查有无突变。  相似文献   

5.
首次发现肥厚型心肌病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Arg856fs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对76例HCM先证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第15 16,18,26,28,34号外显子,产物做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出现异常条带者将其目的片段和正常对照组该片段送检测序。结果: 在1例52岁男性患者的MYBPC3基因第26号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移码突变位点Arg856fs。由于在100名正常对照组中未见异常,故我们认为此突变位点为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结论: MYBPC3基因是我国HCM的致病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之一,与心肌肌钙蛋白T和C相互作用,与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结合从而抑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收缩作用。在肥厚型、扩张型和限制型心肌病中发现30多种cTnI基因的突变,cTnI基因突变转基因小鼠也反映了心肌病的特征。本文总结了cTnI基因突变在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NT2)在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95例无血缘关系的HCM先证者(其中22例为家族性HCM先证者)进行肌钙蛋白T基因(TNNT2)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8、9、10、11、14、15、16号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家系资料调查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 16例FHCM患者及79例SHCM患者均未发现TNNT2基因的错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突变。仅在9号外显子检出一同义突变,为ATC→ATT,均编码异亮氨酸(Ile)。结论 TNNT2不是我国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8.
Xie WL  Liu WL  Hu DY  Cui W  Zhu TG  Li CL  Sun YH  Li L  Bi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4):963-966
目的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5个经过MYH7基因扫描未发现异常的家族性HCM的先证者进行肌球连接蛋白-C基因(MYBPC3)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外显子片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者进行家系中其他成员筛查,并分析患者临床表型特点。结果在1个家系中发现MYBPC3基因的13号外显子的Arg346fs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Arg346fs突变为我国患者中首次发现。结论MYBPC3基因为我国家族性HCM的的致病基因之一。其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HCM的发生及外显。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心肌病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 FS  Zhang Y  Li DQ  Yang XS  Li L  Zhang C  Yan ML  Wang Y  An GP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40-1343
目的调查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对71例HCM先证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于肌钙蛋白T(TNNT2)基因第8、9、10、11、16外显子范围内寻找突变位点,并了解基因型明确的HCM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在1例患者TNNT2基因的第9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新的错义突变位点124A>C(K124N)。由于在100名正常对照中未见该错义突变,故我们认为此突变位点为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该患者38岁起出现临床症状,超声表现为室间隔中度肥厚,家族中无心源性猝死发作史。结论肌钙蛋白T的尾端对于其连接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区域的基因突变可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证实了该病具有异质性遗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SD大鼠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赖氨酸(Lys)184缺失突变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利用PCR定点突变方法给大鼠cTn I基因引入Lys184缺失突变,将扩增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在C末端用PCR法加6×组氨酸(His)标签序列后,再亚克隆至Adeno-X腺病毒DNA,转染HEK 293细胞,包装形成重组腺病毒(Ad-cTnI Lys184del).结果:PCR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序列正确,Western blot证明有融合突变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大鼠cTnI Lys184缺失突变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1.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IHSS)可发生心电图图形改变,常发现于反映束支传导障碍及心室肥大的图形,但在短期内出现者少见。现报告10天内发生改变的一例如下。 患者,住院号219501,男性,23岁,因活动后气促3年于1986年9月5日入院。入院前14个月及2个月,各曾发生一次跑步时晕厥,无有关家族史。体查:血压13.3/7.98kPa(100/60mmHg),无紫绀,心率68/min,律整,胸骨左缘4、5肋间收缩期杂音3/6。X线胸片示主动脉心型,心尖向左下伸延,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人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基因(MYBPC3) 突变, 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一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成员进行MYBPC3 突变筛查,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其功能区外显子片段, 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表型分析包括临床特点、二维心脏超声及组织多普勒(TDI)。结果:在此家系中, 同时发现MYBPC3 基因C.2526C > G 和C.2971G>A 两个位点的突变, 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点未见异常。此家系共27 人, 其中4 人患病, 7 人携带, C.2526C >G 位于第25 号外显子, 编码蛋白由谷氨酸变为终止子, C.2971G>A 位于第28 号外显子, 编码蛋白由缬氨酸变为蛋氨酸。4 名患者均表现为室间隔中部肥厚, 2 名双突变患者同时合并心尖部肥厚, 舒张功能均明显受损, 而7 名携带者中有3 名出现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的异常。结论:MYBPC3 基因双位点突变可能会导致其肥厚范围扩大, 心肌受损程度加重。MYBPC3 基因突变可能直接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肌钙蛋白(Tn)是组成横纹肌细丝的结构蛋白,其亚单位I、T、和C组成复合物,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其中肌钙蛋白Ⅰ(cTnI)经大量研究被认为是诊断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血清指标之一,特别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金指标”。在监测再灌注和估计梗死面,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监测等方面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cTnI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较快,各种方法的检测原理及所需条件也各不相同,现将几种常用方法的原理、特点及所需设备情况介绍如下,供同人们参考,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被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此后,cTnI因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成为诊断急性心梗、围手术期心梗、心肌挫伤及其他心肌组织损伤疾病的血清标志物之一。现将近年来其临床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一个HCM家系中进行心脏型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a)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家系调查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在该家系接受家系调查的10例对象中4例携带TNNT2 14035c〉t(R130C)突变,全部于40岁之前发病,外显率100%。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该突变位点使TNNT2基因第10号外显子130位的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先证者及其两兄长皆以心功能不全表现为主,先证者的两位兄长在我们随访过程中发生猝死。MYH7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TNNT2基因14035c〉t突变是该HCM家系的致病突变。其携带者的临床表型较恶。对于临床表型较恶,猝死发生率较高HCM家系有必要进行TNNT2的突变筛查。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鉴定一个婴儿肥厚型心肌病家系GAA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方法】 分析一例患病女婴的临床及家系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姐姐的外周血DNA,PCR扩增GAA基因的全部20个外显子及剪接位点序列,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家系分析表明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心脏彩超提示患儿有肥厚型心肌病;先证者GAA基因有两个复合杂合性突变:遗传自母亲的外显子13的c.1843G>A(p.G615R)错义突变和遗传自父亲的外显子18的c.2608C>T(p.R870X)无义突变。先证者未患病的姐姐只携带了c.2608C>T杂合性突变。该两种突变均尚未在大陆地区患者中发现。该两个突变已被证实可引起突变等位基因编码的蛋白残存的GAA酶活性严重减少。【结论】GAA基因的c.1843G>A和c.2608C>T复合杂合性突变导致了该患儿出现以肥厚型心肌病为特征的经典婴儿型Pompe病(或糖原贮积症Ⅱ型)。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1843G>A突变与婴儿型Pompe病相关;同时也表明了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婴儿肥厚型心肌病进行GAA基因检测或GAA酶活性检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二者都是原因未明的心肌疾病。扩张型心肌病又称充血型心肌病。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心肌广泛变性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肺循环淤血。心肌变薄,心腔扩大,瓣环扩大,瓣膜关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发病年龄及其与心肌肥厚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4年来收治的42例HCM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CM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2.1岁,50岁以上病例超过83%,且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IVST/左室后壁厚度均明显小于50岁以下者。结论 近年来HCM发病年龄呈现老龄化趋势,随年龄增长心肌肥厚程度反而减轻,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目标基因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方法鉴定肥厚型心肌病(HCM)患儿的致病突变,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1例14岁男性HCM患儿进行血液与临床资料收集。提取其全血基因组DNA、文库制备,靶向富集8个编码肌小节蛋白的HCM的致病基因,并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致病突变。用1代测序来验证2代测序发现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患儿有晕厥史,左心室严重肥厚,心电图呈传导阻滞。目标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筛查致病突变的结果经与公共数据库和内部健康人测序数据库对比,发现致病突变位点MYH7R869C。此位点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利用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可筛选出HCM致病突变MYH7 R869C。携带此突变的患儿临床表型严重。MYH7 R869C突变可能是我国HCM患儿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体并鉴定。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心肌细胞的总RNA中克隆出编码人cTnI的cDNA片段,设计引物将其第二和第四个密码子突变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形成重组体,并导入宿主菌BL21(DE3)中,采用双酶切及PCR方法鉴定后测序。结果经PCR扩增成功获得699bp的cTnI基因,重组体酶切分析及PCR显示结果与预想一致,测序正确。结论成功克隆了cTnI基因并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