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但主要是针对各种传统治疗方法来评价的.而本研究是针对介入封堵术治疗儿童及成年人先心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了术前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连续监测,并分别与正常体检儿童30例、成年人30例进行对照比较,旨在探讨其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封堵术114例患者,根据术中心脏超声检查或心脏造影测量结果选择封堵器大小,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心脏超声辅助监视下释放封堵器,观察疗效.结果 介入封堵成功112例,2例封堵失败(封堵器脱落),成功率98.2%.介入封堵成功后心脏彩超检查11例出现星点状过隔分流,周围瓣膜功能不受影响.术后1个月心脏彩超复查提示11例星点状过隔分流均消失,封堵器无移位,无血栓形成;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肺充血较术前减少,心影缩小;术前38例三尖瓣返流,术后3个月复查无返流者32例,明显减轻者6例.本组随访6个月~3年,术后活动耐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无封堵器移位、溶血和心律失常发生;无血栓或气栓出现.结论 介入封堵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儿均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血肿,经对症治疗完全恢复。无一例因临床护理问题影响患儿康复。结论了解先心病患儿的临床特点,重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DH)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22例CDH患者,其中8例继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均采用国产类似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于封堵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CDFI检查,检测其形态功能等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CHD均顺利实施封堵手术(封堵器均位置良好,未见偏移,且分流消失),CDFI所检测的形态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CDFI在CHD介入封堵术前后病例筛选及术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严伟  孙国珍  陶源 《全科护理》2012,(31):2888-2890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心电监护、手术肢体制动与观察、饮食护理、体温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等。[结果]104例病人均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8例,手术穿刺部位渗血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对评价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8例不同病因的急性心力衰竭(AHF)患儿和40例肺炎患儿、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及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组儿童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D)和内皮素(ET-1)水平,并分析AMD、ET-1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浆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组和肺炎组(P<0.05),先天性心脏病组和肺炎组血浆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心衰期血浆 AMD、ET-1水平显著高于心衰早期和恢复期(P<0.05),心衰早期血浆AMD、ET-1水平亦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心衰期AMD、EF-1水平与AHF患儿CI、LVEF呈明显负相关(r=-0.614,-0.793,-0.618,-0.547,P<0.05);心衰期各时段AHF患儿AMD变异率显著高于EF-1,各时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ADM水平与AHF患儿心功能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血浆ADM水平,可以评估AHF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天鸿  杨茜  杨敏 《全科护理》2016,(5):479-48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2例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的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3年9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17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A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VSD并发PDA 5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48 h,1~6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17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9% (1/17),1例VSD并ASD术后发生残余分流伴溶血经治疗后停止,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操作规范,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安全可行、有效,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患儿均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血肿,经对症治疗完全恢复.无一例因临床护理问题影响患儿康复.结论 了解先心病患儿的临床特点,重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介入手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轻、危险性小、术后恢复快和胸部不遗留手术瘢痕等优越性。近年来,介入治疗发展迅速,治疗手段不断完善。而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UCG)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便、无放射性损伤及可实时清晰地显示心脏大血管内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等特点.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等术前检查及术中监测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八段锦运动对老年1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效果的机制。 方法:将60例l级EH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八段锦运动干预;对照组3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收集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SBP)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而舒张压(DB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SBP和平均DBP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血清NO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ET-1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长期进行八段锦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老年1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其降压机制与血清NO浓度增加和血浆ET-1浓度降低所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每年新生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由于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心导管介入技术日趋完善,经皮导管房间隔缺损Amplatzer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亦日趋提高,其是一种针对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与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心肌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以及治疗2周后取静脉血对血浆ET-1、NO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检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T-1、NO以及心肌酶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周的系统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T-1和NO水平与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567、-0.583,P〈0.05),与动脉血PaCO2、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呈正相关(r=0.558、0.602、0.493,0.568、0.587、0.501;P〈0.05)。结论血浆ET-1和NO水平可作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锥体外系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4年8月实施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手术,术后患者并发迟发性脑栓塞,经急诊溶栓治疗和护理后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先天畸形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1])。介入封堵术是治疗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方式,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更高的优点~([2])。溶血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后的罕见并发症之一,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溶血在心脏封堵术后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1.2%,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术后病死率~([3])。我科于2016年2月收治1例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对血浆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心功能Tei指数的影响,并探讨Tei指数与ANP、BNP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PDA经导管封堵术的患者16例,并选择年龄相当的1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与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0min、2d、3个月的血浆ANP、BNP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右心室Tei指数,并将PDA封堵术前后左心室Tei指数的变化与血浆ANP及BNP的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①PDA患者术前血浆ANP和BNP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10min、2d患者血浆ANP、BN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3个月血浆ANP和BNP水平均恢复到正常范围。②PDA患者术前左心室Tei指数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2d左心室Tei指数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3个月左心室Tei指数恢复到正常范围,PDA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室Tei指数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③PDA封堵术后Tei指数的变化与血浆ANP和BNP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①介入封堵治疗后PDA患者血浆ANP及BNP水平及Tei指数短期内均显著升高,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②介入封堵治疗后短期内Tei指数的变化与血浆ANP及BNP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血浆ANP、BNP水平和Tei指数均可以作为反映心功能变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维爱对绝经后妇女血脂及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绝经后女性,给予利维爱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浆ET-1和NO水平.结果:应用利维爱治疗后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血清中TC浓度显著降低(P<0.01),TG下降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维爱可以降低绝经后妇女的血脂水平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80mr/d,连续治疗4周,于服药前后测定hs—CRP、NO、ET的血浆浓度。对比观察其浓度的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时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hs—CRP、ET-1含量,升高NO水平含量;观察组hs—CRP、ET-1下降水平及NO升高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有效降压的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