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汤海英  陆燕 《职业与健康》2012,28(5):604-605
目的了解和掌握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奉贤区1999—2010年12年间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奉贤区1999—2010年12年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平均为40.41%,视力低下率从1999年的32.27%上升至2010年的42.89%,上升趋势明显。初中生视力低下率明显高于小学生,高中生视力低下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女生视力低下率明显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奉贤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日趋严重,加强学生视力低下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同时防治视力低下工作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必须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掌握大理市大理古城片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探讨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今后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经专业人员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视力监测。结果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65.73%;视力低下程度小学组以轻度最高18.64%,初中组和高中组以重度最高,分别为29.07%、61.43%;初中段视力低下率高于小学段,高中段视力低下率高于初中段的学生;女生视力低下率高于男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大理古城片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较高,视力低下率与年龄学段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和学段的增高,视力低下率也逐渐上升,视力低下程度呈重度快速增长的趋势。应引起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保护视力应峰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梅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低下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梅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低下现状。方法按照《全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于2004年9~11月对梅州市城区4所中学的10580名在校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测和分析。结果梅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低下率为73.74%,其中初中和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分别为60.25%(2554/4239)、82.76%(5248/6341)(P<0.01),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高于初中学生(P<0.01)。女生和男生视力低下率分别为79.21%、69.73%,女生视力低下率高于男生(P<0.01)。重点和非重点中学高中生视力低下率分别为89.38%、61.29%,重点中学高中生视力低下率高于非重点中学高中生(P<0.01)。结论梅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不容乐观,在做好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时应重点抓好初中阶段近视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德清县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视力低下原因,为开展学生防近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德清县城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共4000名学生,进行视力状况调查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43.44%,其中轻度视力低下率为17.53%,中度为15.22%,重度为10.69%。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16.01%,初中生为43.59%,高中生为75.38%,不同学习阶段差异有显著性。小学与初中女生视力低下率均高于男生,差别有显著性,P<0.05,高中生中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视力低下是学生中常见的疾病,我县中、小学视力低下率处于一定的水平,预防学生视力不良, 是一项严峻的工作,健康教育,科学用眼指导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2002年增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增城市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方法2002年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对增城市6 659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检测,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案》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学生视力状况。结果2002年增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24.24%,重度视力不良率为36.00%,轻度为33.76%,中度为24.29%。视力低下率高中学生高于初中、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0.01)。结论增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随学习阶段的增高呈上升的趋势,应加强宣传教育,积极防治近视,降低学生视力低下率,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安仁县2004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仁县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水平与分布特点,为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要求检测学生视力,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分别为5.8%、16.2%、40.6%。各学习阶段城镇学生视力低下率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小学生及初中生以轻度视力低下为主,高中生以中度视力低下为多。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而上升,预防视力低下应从小学抓起,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视力低下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揭西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为视力不良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要求,2013年检查城区中小学生的裸眼视力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查中小学生8573人,视力低下率:小学生41.1%、初中生65.1%、高中生80.2%,随着年龄、学习阶段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重度视力不良比例也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而升高;女生视力低下率(70.0%)高于男生(60.6%)。结论揭西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较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学生视力。  相似文献   

8.
榆林市1997~2001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对1997~2001年连续5年榆林市监测点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视力监测,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1年榆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随年级增高而呈上升趋势,乡村学生视力低下率低于城市学生,高中生视力低下率高于初中生,初中生视力低下率高于小学生。结论 在提高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中小学生的防近工作仍然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翟蕾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8):729-731
[目的]了解海淀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为制定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96~2005年,每年对海淀区疾控中心9所监测点校在校学生使用标准对数灯箱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结果]在监测的10年间,海淀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以1997年最低,2005年最高,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平均增长率为2.0%;视力低下率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加;初中学生视力低下的增长速度最快;普通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高于职业高中学生;女生视力低下率高于男生。[结论]海淀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日趋严重,加强学生视力低下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提供科学依据.1991年5~6月.对伊盟地区汉族城市中小学生的视力进行了调查(见附表)。本次调查.伊盟地区汉族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是2287%.低于1991年全国汉族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车44.59%.差异极显著(f=885.44,P<D.001)。主要由于近年来本地区教育部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重视学生近视防治工作等有关。但是,我盟中小学生的视力低下状况仍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中学生,其视力低下车随年龄递增而增加.这与国内报道一致。男女学生视力低下车均在11~13岁时增加最快.之后视力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铜陵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发展的趋势及规律,为开展学生视力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4-2008年铜陵市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每年对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视力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追踪观测学生个体视力的减退进展状况.结果 2004-2008年铜陵市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为55.93%~73.03%,男、女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57.78%和66.32%,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视力不良率分别为61.15%,50.90%,69.11%,60.59%.学生视力不良率在小学二、三年级下降之后逐年级升高,高中阶段视力不良率高达80%以上,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二至高一年级视力不良率有较大升幅.追踪观测显示.小学二至四年级和六年级视力减退率有较大升幅.结论 小学二至四年级和六年级是预防和遏制视力减退进展的重点阶段;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和用眼习惯是预防近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现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8 730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按视力低下标准,将被检对象分为视力正常、轻度视力低下、中度视力低下和重度视力低下,比较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构成比。结果高中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88.09%明显高于小学生41.84%和初中生74.76%(P0.01),"重度"视力低下比例82.48%明显高于初中生55.80%和小学生30.17%(P0.01)。女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增加,同龄女生高于男生。在低年龄组,男女学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均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结论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问题较为严重,青少年近视防治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宿迁市城乡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兼顾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对中、小学生和5.5~6.5岁幼儿园儿童进行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测,对近视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宿迁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46.43%,女生近视率为47.38%,高于男生的45.55%(W=6910906.00,P=0.136),城区学生近视率为55.09%,高于郊县学生的34.60%(W=4933511.50,P<0.001),高中生近视率(93.02%)>初中生(85.76%)>小学生(27.75%)>幼儿园大班儿童(8.73%)(F=5028.93,P<0.001),轻度近视率(46.11%)>中度(41.99%)>重度(11.90%)。(χ2趋势=419.31,P<0.001)。结论 宿迁市初、高中学生近视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徐春霞  林艺  赵志刚  张栋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0):1536-1539
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20年中的发展变化趋势,为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199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10年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从29.3%增长至58.7%,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城市女生视力不良率增长32.7百分点,增长幅度最大;乡村男生增长27.0百分点,增长幅度最小.与2010年相比,2014年整体视力不良检出率下降6.3百分点,逐年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城乡学生和男女生均呈现相同趋势;除1995年外,2000-2014年女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整体视力不良检出率中,高中段增长幅度最高(增长34.8百分点),小学段增长幅度最低(增长17.2百分点);小学段城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差别随年份逐渐增加,初中段城乡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份呈波动趋势,高中段城乡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份趋于一致;在1995-2014年视力不良程度的构成比中,轻度视力不良占比例最低,重度视力不良占比例最高;男女和城乡学生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与整体趋势保持一致,且趋势在男女和城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在1995-2010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泰安市农村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农村中学、小学各1所,共764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61.3%,其中,轻度23.3%,中度23.3%,重度14.7%。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0.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2.5%。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初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70.0%)显著高于小学生(49.1%)。睡眠时间<9 h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3.4%)显著高于睡眠时间≥9 h的学生(53.8%)。经常吃甜食、经常吃膨化食品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经常喝牛奶、天天吃鸡蛋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低。每周上体育课次数≥3次、每天课业负担不重能轻松应付者视力不良检出率较低。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者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时吃膨化食品情况、每天课业负担情况为保护因素,年级为危险因素。结论 泰安市农村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较严重,影响因素众多,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可以有效降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邓献叶  刘占学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96-1897
目的掌握武安市中小学入学新生结核病免疫现状,为做好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武安市4所城区小学、5所乡村小学、3所乡村中学初一学生,2所城区中学初一学生共8 664名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武安市乡村小学一年级新生PPD阳性率为60.45%,城区一年级新生PPD阳性率为6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村小学一年级新生PPD强阳性率为2.23%,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PPD强阳性率为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初一新生PPD阳性率为56.77%,乡村初一新生PPD阳性率为5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武安市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阳性率较高,说明学生对结核菌有一定抵抗力。但乡村学校新生PPD强阳性率较高,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存在隐患,需要进一步重视在校学生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吉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并拟合视力不良及各程度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速度曲线模型,为制定视力不良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4-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吉林市船营区、丰满区、蛟河市和永吉县所在地共9 676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视力不良及各程度不良的增长速度模型,分析其增长速度在城乡男女生间的变化规律。 结果 吉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9%,轻、中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2.1%、17.4%和4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力不良及各程度不良检出率的性别、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不良及各程度不良增长速度模型显示,城乡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速度曲线呈“抛物线”形,在学龄初期和青春晚期出现“交叉现象”,视力不良率增长速度的年龄峰值提前;轻度视力不良率增长速度曲线在7~15岁呈负增长,而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在进入青春晚期后其增速曲线又出现增长倾向;中度视力不良率增长速度曲线呈“U”形变化,在10~15岁呈负增长;重度视力不良率增长速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学龄初期增速最快,增速曲线在青春期出现“交叉现象”。 结论 吉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长速度曲线的年龄峰值不断提前,呈进一步低龄化发展,视力不良防控重点应向学龄初期及学前倾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20年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在制定近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按照《2020年广东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手册》中的规定,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阳江市抽取1个城区(6所学校)、1个郊区(6所学校),共3 746名中小学生开展视力检测及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专项调查。结果 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73%。裸眼视力平均值右眼为(4.52±0.45),左眼为(4.46±0.44)。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5.32%)高于男生(59.99%)(χ2=11.37,P<0.001);学段越高视力不良检出率越高(χ2=1 700,P<0.001);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71.36%)高于农村(51.79%)(χ2=151.32,P<0.001);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2.42%)低于少数民族(79.71%)(χ2=8.67,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眼睛总是离书本1尺、课间户外休息、换座位频率1次/周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女生、学段高、少数民族、过去一周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是≥2 h、在校不做眼保健操、过去一周每天用电脑时长2 h~2.9 h、每学期换座位1次均为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2020年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欠佳,且影响因素涉及用眼状况、读写姿势、电子屏使用情况、户外活动等多方面。因此,保护学生视力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监督、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盐城市5~17岁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与屈光不正状况,为近视的评估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兼顾农村和城市、小学和中学,随机抽取4 330名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结果 盐城市2018年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率、近视率分别为69.15%、59.98%。女生视力不良率(72.13%)高于男生(6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69,P<0.001)。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68.63%)与农村学生(6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430)。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近视率(62.71%)高于男生(57.52%),城市学生近视率(62.56%)高于农村学生(56.98%)。学生视力不良率和近视率均随着学段升高而增加,近视占视力不良比例也随学段升高而增加,近视率增长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8~11岁。结论 盐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与近视率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行防控,逐步降低视力不良与近视的发生,保障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自贡市6~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自贡市2个城区和1个乡镇各抽取3所小学、4所中学(初中2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1所),对抽中学校的所有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视力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1 992名自贡市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年龄6~18岁,男女性别比为1.12∶1。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6 715例,检出率为55.9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8 h/d(OR=2.757)、年龄越大(OR=2.654)、城市生源(OR=3.152)、使用电子设备时间≥2 h/d(OR=3.062)的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较高,学校每年组织视力筛查(OR=0.389)、体育锻炼时间1~2 h/d(OR=0.614)、学校每年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活动(OR=0.407)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风险较小。结论 自贡市6~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主要与年龄、所在地、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学校每年组织视力筛查、使用电子设备、学校每年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活动等有关,建议学校及相关部门重视,采取措施保障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