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2016-06-2017-06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以及空腹血糖、血脂谱、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分析各组中的高血压检出率。以高血压为因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7 421例受检者中,共检出高血压患者1 850例,检出率24.9%,男性高于女性(31.4%vs 16.8%,P0.001)。两种性别高血压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而增加;而在老年、肥胖、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人群中,两种性别的高血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年龄增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体质量指数升高以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洛阳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与全国水平相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谱与既往研究相似。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被认为是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Sacco等进行的大样本临床试验结果显示,81%的腔隙性脑梗死患有高血压病史。但亦有研究报道15%-30%的腔隙性脑梗死患并无高血压病史翻。笔通过对无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患与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患在一般特性、血管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部位及腔隙性脑梗死类型的比较,说明无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患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首次出血后复发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复发出血部位的变化以及临床预后。方法:以6年间计276例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复发出血进行分组别、分部位、分因素研究。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与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与否密切相关,并与糖尿病、高血脂及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史有关。复发出血部位多在原出血病灶的对侧。复发出血预后差。结论:有效控制血压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以预防出血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高血压为典型的心身疾病,动脉血压升高与各种环境及心理条件之间有关,包括社会条件、生活变故、心理冲突以及心理生理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血塞通注射液)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发病24h开始应用)治疗。2组经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发病24h)与治疗后(发病28d)2组的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脑血肿体积减少54.7%,对照组减少39.7%,2组间对血肿的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血塞通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抽取中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给予定期随访、健康教育、指导用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结果护理干预组在规范用药、戒烟限酒、控制体质量、限盐、心理调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更能够规范用药、改善原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血压及其它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不同等级水平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及其它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作用.结果平均动脉压2级组(MAP>145mmHg)病死率明显高于平均动脉压1级组(MAP≤145mmHg),收缩压、舒张压最高等级组(SBP≥180 mmHg、DBP≥110 mmHg)病死率均最高,经统计有显著性差异.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有5个:平均动脉压、出血量、并发症、意识水平、年龄.结论过高血压(MAP>145mmHg)是提示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较收缩压、舒张压更有代表性.合并并发症、重度意识障碍、高龄亦是近期预后差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增多,使得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增加,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占全部脑卒中的21%~48%,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达30%~50%。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出血量大、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特点,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3-05间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0例,男78例,女32例,年龄61~86岁,平均(73±8.5)岁,病程5~23 a,平均病程(16±11.5)a.合并脑梗死66例,合并冠心病65例,合并糖尿病32例.本组患者按颈动脉内膜中层是否增厚分为观察组(70例)与正常组(4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三维重建单(双)靶点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例,将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输入Access数据库,利用单因素模型分析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远期预后和血肿增加的影响因素,并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进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血肿增加、肺部感染、出血部位为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肺部感染、血肿增加、血肿波及中脑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两周肌力≥Ⅱ级是保护因素;血肿破人脑室(〉4分)是影响血肿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时,应防止血肿增加和肺部感染,以改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继发早发性癫痫(E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1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312例中,继发EE 33例,发生率为10.6%。继发EE的脑出血中皮层出血比例、出血量≥30 ml的比例、电解质异常的比例、开颅手术治疗的比例、中线移位程度≥0.5 cm的比例、发生脑积水的比例以及脑电图异常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未继发EE的患者(P<0.05)。结论 脑出血累及皮层、出血量多、影像学异常、脑电图出现癫痫样波的患者EE发生的危险性较高,建议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发现脑电图异常者及时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1年6月~2008年12月对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发病后6h内)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分级及其血压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压变化。方法 对20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进行分级,并观察其住院7天内的血压变化。结果 (1)110例人院时血压最高,93例住院后继续升高,其中72例持续到住院3天内下降。(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I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的比例高于Ⅱ、Ⅲ级高血压患者(P<0.01)。(3)抗高血压治疗与非抗高血压治疗血压恢复正常的比例虽无显著差异,但Ⅲ级高血压,大灶梗死者死亡率高。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分级有助于合理的个体化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HICH)患者钻孔引流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7 d头颅CT检查是否存在继发性脑梗死,分为继发性脑梗死组和无继发性脑梗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ICH患者继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继发性脑梗死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和有效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0例HICH患者,其中24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为11.43%。单因素分析显示,继发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病史时间(年)、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比例、血肿量、脑水肿分布范围、脑组织移位距离、hs-CRP和尿酸(uricacid,UA)水平均高于无继发性脑梗死组,服用扩血管药物比例患者低于无继发性脑梗死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时间长(OR 1.642,95%CI 1.175~1.892,P<...  相似文献   

16.
鉴于家庭干预可作为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既对健康有间接的保护作用,又可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有益于心身健康。为此,本文对心境障碍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家庭干预,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确诊后均给予抬高患肢、抗血小板、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 9例患者中痊愈6例,好转2例,死亡1例。患者肢体瘫痪、高凝状态、下肢血液回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管内异物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积极给予抗血小板、溶栓及抗凝等治疗措施,并采取抬高患肢、减少活动是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中风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205例中风患者进行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0例经头颅CT证实 ,1例在死亡后经腰穿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男 7例 ,女 4例 ,小脑出血 3例 ,脑干出血 2例 ,脑叶出血 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 ,所有病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无脑卒中史。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术后发生慢性意识障碍(pDo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7月手术治疗的163例HICH的临床资料。术后昏迷时间>28 d诊断为pDoC。结果 163例中,57例发生pDoC,发生率为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92,95%CI:1.044~1.142,P<0.001)、入院GCS评分低(OR=0.671,95%CI:0.488~0.922,P=0.014)、术前脑疝(OR=3.058,95%CI:1.122~8.337,P=0.029)、慢性脑积水(OR=4.694,95%CI:1.584~13.906,P=0.005)是HICH术后发生pDo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入院GCS评分≤6分、术前脑疝、慢性脑积水联合预测术后发生pDoC的效果良好,AUC=0.871(95% CI 0.809~0.918;P<0.001),特异度=92.45%,灵敏度=73.68%。结论 高年龄、入院GCS评分低、术前存在脑疝、慢性脑积水的HICH病人术后发生pDoC的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