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NDRG1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和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RT—PCR技术检测NDRG1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与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DRG1蛋自在正常子宫内膜和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2.5%和83.5%,有显著性差异(P=0.000);原位杂交结果显示.NDRG1 mRNA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只有2例表达.而在30例Ⅰ型子宫内膜癌中有22例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7);RT-PCR结果显示,NDRG1mRNA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比正常内膜增高3倍(P=0.000)。[结论]NDRG1在子宫内膜癌中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都明显升高。它可能是一种肿瘤相关基因,其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KB及仅含BH3域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清  张淑兰  王玉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6):912-91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化PKB、磷酸化Bad及Bim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以及三者问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3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PKB、P-Bad及Bim蛋白表达情况,以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上述子宫内膜组织中PKB、Bad及Bim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PKB及D-Bad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加(P=0.001;P〈0.001);而Bim蛋白的表达则显著减少(P〈0.001),差异有显著性:PKB mRNA及Bad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之间表达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O.05).只有Bim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降0.006)。结论:PKB途径的激活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激活后可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仅舍BH3域蛋白,抑制其促凋亡活性.导致子宫内膜细胞过度增殖以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KAI1/CD82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76例子宫内膜癌,15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KAI1/CD82、E-cadherin的表达。[结果]KAI1/CD8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93.3%和60.5%;E-cadherin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0、6.67%和55.26%。KAI1/CD8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00,P=0.01)。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有关。KAI1/CD82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KAI1/CD82表达下调和E-cadherin异常表达增高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xl 和Bcl-xs 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 方法及Western-blot 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2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6 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及Bcl-xs 的表达情况。结果:Bcl-xl mRNA 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有关(F=5.33,P=0.02);Bcl-xs mRNA 及蛋白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均<0.05);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与Bcl-xs 表达呈负相关(r=-0.76)。 结论:Bcl-xl 及Bcl-xs 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二者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之间的比例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和早期诊断及评判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30例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子宫内膜腺癌与除不典型增生外的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gl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与增生症子宫内膜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生症子宫内膜各组间p16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NP16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有关(P〈0.05)。PTEN、p16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978,P〈0.05)。结论: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6.
c—myc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素Bio-11-duTP标记c-myc基因作探针,与16例子宫内膜腺癌、2例子宫内膜腺鳞癌与其癌旁组织以及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原位杂交,定性、半定量测定c-myc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myc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过表达,过表达率为100%,过表达平均倍数为9.86(P<0.01),并显示与癌组织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趋势,提示c-myc基因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宪蕊  惠宁 《中国肿瘤》2008,17(4):331-334
[目的]探讨松弛素(relaxin,RLx)对子宫内膜癌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12例)、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16例)和子宫内膜癌(42例)中RLx的表达情况。[结果]RLx阳性物质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RLx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93.75%、95.24%,高表达率分别为0、68.75%、50.00%。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三者中RLx阳性表达率和高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Lx在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子宫内膜单纯及复合增生、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ax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以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为表达参照,在1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27例(64.3%)子宫内膜癌中,bax基因mRNA过表达,其余为中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随着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肌层侵袭的加深以及淋巴结的转移,bax基因mRNA过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除临床分期P>0.05外,其余均P<0.05)。结论bax基因参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散发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s instability,MSI)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表达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应用PCR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中5个微卫星位点(D2S123、D10S197、D13S175、D10S215和D10S541)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4,P=0.00;错配修复基因hMLH1蛋白的表达与内膜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χ^=7.98,P=0.02;hMLH1蛋白在内膜癌G1和G2期表达均为阳性;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失表达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1,P=0.00。MSI在内膜癌组织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χ^2=5.26,P=0.02。结论:MSI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重要的分子水平改变。hMLH1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筛查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向内膜癌发展的高危人群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可能成为判断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35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织(良性组)和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内膜癌组中Caveolin-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aveolin-1蛋白在内膜癌组、良性组、正常组中的表达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膜癌组淋巴结转移者Caveolin-1 mRNA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1);TNM分期Ⅱ期、Ⅲ+Ⅳ期者高于Ⅰ期者(P=0.002,P=0.040);低分化、中分化者显著高于高分化者(P<0.001,P=0.020);Caveolin-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aveolin-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指标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MP-7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7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P-7蛋白及MMP-7mRNA表达水平。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按28天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早期(EPn=10)、增殖中期(MPn=11)、增殖晚期(LPn=13)和分泌早期(Esn=11)、分泌中期(MSn=12)、分泌晚期(LSn=10)以及月经期(Mn=9)。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结果:MMP-7蛋白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MMP-7高表达于分泌晚期和月经期,低表达于分泌早、中期(u=2.13P=0.032;u=4.178P=0.0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P-7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肌层浸润程度的加深和淋巴结的转移而逐渐升高。结论:正常月经周期中,MMP-7可能与子宫内膜的剥脱和重建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P-7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辣椒素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参与了多种肿瘤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但TRPV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细胞中TRPV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9-11-02-2015-08-31子宫内膜癌组织蜡块73例.对照组选取正常增殖期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性增生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0例.免疫组化SP法测定TRPV1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的中TRPV1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PV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42.5%(31/73),较正常内膜表达率100%(10/10)明显降低,χ2=31.583,P<0.001.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3.5%(25/34),高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15.4%(6/39),Z=-5.669,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ER高表达的ISHIKAWA癌细胞系表达TRPV1蛋白,而ER低表达的HEC-1A癌细胞系未检测到TRPV1蛋白表达.结论 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TRPV1参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TRPV1的丢失有关.子宫内膜癌中TRPV1的表达水平可能与ER的表达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探讨TβRⅠ及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βRⅠ及TβRⅡ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这两种受体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受体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TβRⅠ及TβRⅡmR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且TβRⅠ及TβRⅡmRN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TβRⅠ及TβRⅡ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βRⅠ及TβRⅡmRNA的表达水平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可能为将来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从而寻找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EN和Cycli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CyclinA蛋白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0%(11/20)、45.45%(25/55),与全部为阳性表达的正常内膜及阳性表达率为90.00%(27/30)的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CyclinA在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9/20)、67.27%(37/55),显著高于全部阴性表达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10.00%,3/30)(P〈0.05)。两者在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30,r=-0.5556;P〈0.001)。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的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但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P〉0.05);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肿瘤的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复发有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和CyclinA的过度表达涉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41例子宫内膜癌中细胞周期素D1(Cylin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子宫内膜中CylinD1无表达,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有显著差异(P<0.05 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随临床分期升高和病理分级升高,CylinD1表达也升高.提示CylinD1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A2,HMGA2)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AN3CA、ECC-1、Ishikawa以及子宫内膜癌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MGA2在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AN3CA、ECC-1、Ishikawa以及2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HMGA2-mRN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AN3CA、ECC-1、Ishikawa中均有表达;在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1/12)、88.9%(8/9),HMGA2-mRNA表达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00,P〈0.05),在高分化腺癌、中低分化腺癌的组织标本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4/6)、33.3%(5/15),HMGA2-mRNA表达阳性率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无关(P=0.331,P〉0.05);HMGA2-mRNA在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无一例表达;Western Blot的结果与RT—PCR的结果相符合。结论:HMGA2基因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DR5、DcR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DR5、DcR1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4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阳性表达率为36/42(85.7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3/10(30.00%),(P〈0.01)。正常子宫内膜中DcR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19/42(45.24%),(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呈反比。结论: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高表达使TRAIL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子宫内膜癌中DcR1的表达可能导致TRAIL诱导的凋亡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化与ER—β的表达间的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的甲基化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的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的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CEACAM1与CD1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arl,CEACAM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CD105(Endogl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 plus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及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ACAM1、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 CEACAM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比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高,并且随着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率减少(P<0.05);CD1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高,并且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EACAM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表达减少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CD105是一种新生血管标记物,其标记的肿瘤内微血管计数(MVD)对评估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6.7%和40.0%,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组织分化程度高、临床分期早、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明显低于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及其他组织类型癌。结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