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对妇产科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万州区中医院行无痛人流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余下41例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麻醉起效、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并减少丙泊酚应用量。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减少丙泊酚应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8例使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气管插管诱导麻醉药的种类、剂量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选用了单用丙泊酚、单用咪达唑仑、单用芬太尼、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插管均为间接喉镜经口插管。其中丙泊酚诱导18例,用量(25±4.5)mg,6例(33%)出现发生低血压;咪达唑仑诱导8例,用量(2±0.5)mg,2例(25%)出现低血压;单纯芬太尼诱导12例,用量(0.15±0.04)mg,无明显低血压发生;另6例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发生低血压1例(17%),4例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发生低血压1例(25%)。结论重症监护患者病情危重,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剂的需要量小,且容易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4种不同配伍药物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人工流产镇痛术的早孕妇女120例,ASA1~2级,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分别为单纯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组(C组)和芬太尼+咪达唑仑组(D组)。记录术中丙泊酚诱导量、累积总量、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后1 min、5 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C组丙泊酚的诱导量、累积总量显著低于A、B组(P均<0.05)。D组唤醒时间最短,与其他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B组麻醉后1 min时MAP、HR显著下降(P均<0.05),但在术毕都恢复正常,C、D组变化不大。C、D组与A、B组比较不良反应低(P均<0.05),D组体动率最高(50%)。结论无痛人工流产镇静药应与镇痛药联合应用,4组配方比较,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最好,麻醉质量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将12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编号单双性将其分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予以芬太尼+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结果研究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镇痛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单独麻醉相比,芬太尼+咪达唑仑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诱导和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低,促使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对老年患者应用三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需经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6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A组、B组还有C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A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B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C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对比3组患者在手术之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结果:3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的12、24小时认知功能有所下降(P0.05);A组还有B组患者在48小时功能认知低于进行手术之前(P0.05),C组患者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3组患者在术后72小时均与术前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在24小时之内会造成一定的障碍,而在术后72小时能够恢复,其中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能够让患者的认知障碍较早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门诊妇产科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门诊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予以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为15.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妇产科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芍倍注射液对痔上黏膜环切术中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90例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芍倍注射液组(PG观察组)、消痔灵注射液组(XZ对照组)与5%鱼肝油酸钠组(SM对照组)各30例,PG观察组术中吻合器后局部注射芍倍注射液,XZ对照组注射消痔灵注射液,SM对照组注射5%鱼肝油酸钠;每组除常规连续监测外,均采用A-Line麻醉/镇静深度监测仪监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结果术中使用芍倍注射液可使局部出现明显胀痛,不同程度增加丙泊酚、芬太尼与咪达唑仑的用量,使手术时间延长,麻醉苏醒延迟,产生相应副作用。结论芍倍注射液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中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产生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镇静效果和副作用,并与氟哌利多和哌替啶的镇静效果相比较.方法:选择90例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按辅助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即: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MF),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D),氟哌利多复合哌替啶组(DP),手术前分别给药.结果: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维持镇静时间较短,清醒迅速、完全,镇静期间循环系统稳定,偶有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有良好镇静性遗忘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辅助小儿下腹手术椎管内麻醉效果。方法:小儿疝气30例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都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应的给予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后续处理两组一样。结果:治疗组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治疗组的低血压、呼吸抑制与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较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辅助小儿椎管内麻醉,术毕清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医疗美容手术逐年增加。面部磨削手术也逐年增加。在面部磨削手术的麻醉过程中,我们应用了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复合或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麻醉。现将其各自的特点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阿奇霉素与甲硝唑及奥美拉唑联合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方法: 53例符合条件的病人分成 2组,其中 22例口服阿奇霉素 250mg,每天 1次,共 5天,甲硝唑400mg,奥美拉唑 20mg,均每天 2次,疗程 1周。另 1组口服阿奇霉素 500mg,每天 1次,共 5天,甲硝唑 400mg,奥美拉唑 20mg,每天 2次,疗程 1周。疗程结束后两组均继服奥美拉唑 20mg,每天 2次,共 1周。疗程结束后 1月复查胃镜。结果:阿奇霉素 500mg组HP根除率 90.32%与阿奇霉素250mg组HP根除率68.1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7.1%和72.7%,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组病人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5.09%,未发现严重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与甲哨唑及奥美拉唑联合短程疗法有较理想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阿奇霉素用量以每日 500mg为佳。  相似文献   

12.
分析真实世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因子异常患者的联合用药特征。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来自全国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医疗电子数据仓库,提取其中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C反应蛋白异常患者、白细胞异常患者,进行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的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清开灵注射液治疗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指标升高患者临床用药规律及联合用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C反应蛋白异常患者,联用1种西药、中药时,联合用药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维生素C(159例,占74.30%)、痰热清注射液(71例,占33.18%),联合2种中药时频次最高的是血栓通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支持度10.75%);治疗白细胞异常患者,联合1种西药、中药时联合用药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维生素C(596例,占56.02%)、感冒清热颗粒(247例,占23.21%),联合2种中药时频次最高的是双黄连+感冒清热颗粒(支持度5.26%),C反应蛋白异常患者和白细胞异常患者中,从药理作用角度看,西药中,与抗生素类、营养支持剂联合用药最为多见。可见,清开灵注射液治疗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炎症指标升高的患者,多与抗生素类药物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方法:对来源于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的4 4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频数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平均年龄67.62岁,男性居多(共2 533例,占比62.95%),脑血管疾病西医诊断以脑梗死(共2 501例,占比49.14%)最为常见,主要单种联合用药有乙酰水杨酸(共2 479例,占比3.12%)、蛋白水解物(共1 733例,占比2.18%)、阿托伐他汀(共1 636例,占比2.06%),2种联合用药以银杏叶口服制剂+蛋白水解物最为常见;单种中药联合单种西药类别以活血化瘀剂+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为主;单种中药联合2种西药类别以活血化瘀剂+心脏病治疗药+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最常见;单种中药联合3种西药类别则以活血化瘀剂+心脏病治疗药+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口腔疾病治疗药最为常见。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适用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临床上常与活血化瘀剂、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心脏病治疗药、口腔疾病治疗药等联合使用,药物临床使用剂量与药物说明书存在出入,临床医生应谨慎对待,本研究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健脾清热活血方配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静  陆凤鸣  韩诚正 《河北中医》2010,32(8):1174-1176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活血方配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且中医辨证为脾虚热郁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健脾清热活血方及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胶囊治疗。2组均9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证候疗效、胃镜疗效、治疗前后溃疡直径及治疗后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结果治疗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痊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痊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40.0%和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和16.7%(P0.05)。2组Hp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清热活血方配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提高临床疗效显著,且有较好的胃镜疗效,更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并能防止溃疡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环磷腺苷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参附组另予参附注射液静滴,环磷腺苷组另予注射用环磷腺苷静滴,联合组则加用参附注射液和环磷腺苷,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参附组、环磷腺苷组、联合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参附组、环磷腺苷组、联合组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联合组在心衰症状积分、6 min步行距离、EF、CO、SV改善方面优于其他3组,NT-BNP改善优于参附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真实世界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用药特征。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特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784例患者的联合用药中,共包含411种西药和110种中药。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单个西药是阿司匹林515例(65.69%),单个中药是银杏叶提取物121例(15.43%),2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关联规则度为10.15%),3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关联支持度为5.56%),常与抗生素类、活血化瘀剂药物联合应用。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临床上常与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作用,应注意药物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探索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全国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HIS系统收录的1998—2011年住院病例,提取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青少年患者615例。采用Apriori算法建模,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355例)多于女性患者(243例);患者年龄14岁以下最多,平均年龄为9.40岁;住院天数以4~7 d居多;患者多集中于儿科,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以门诊方式入院居多(451例,75.54%);有中医辨证信息的患者中,主要有痰湿内阻证(38.46%)、肝气郁结(15.38%)、气阴两虚证(11.54%)、阳气虚衰证(11.54%)等;患者入院率最多的节气为小寒(13.01%)。临床联合2种化药时,最常联合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为24.60%);联合2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4.065%);联合3种化药时,最常联合氯化钾注射液+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15.93%);联合3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云南白药+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1.138%)。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患者诊断及使用方法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节气特点与中医证候高度一致,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用药以化药为主,也兼顾使用中药,联合用药比较合理。基于HIS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为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规范用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80例门诊患者使用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各10g、白及3g,乳香6g,三七3g,黄芪10g;脾虚加党参、白术各10g;气滞加枳壳、陈皮各6g;肠化加莪术10g,蛇舌草15g;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加蒲公英15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奥美拉唑20mg,1次/d。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溃疡面、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59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0%。[结论]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予CRR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氧合指数(Pa O2/Fi O2)、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汗出、肢厥及紫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T、IL-10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Pa O2/Fi O2较对照组高,Lac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8^+、CD4^+/CD8^+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联合采用CRRT、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改善T细胞亚群,促进症状及肾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真实世界中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简称喜炎平)患者的联合用药规律.通过选取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中使用喜炎平的5 822例患者,研究其患有肺部感染患者的联合用药信息,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治疗肺部感染时主要联合用药有复方氨基酸、肌苷、辅酶A、三磷酸胞苷、维生素C等.喜炎平常用合并用药可分为5类:营养支持疗法(主要为维生素C、复方氨基酸)、辅酶类(辅酶A、三磷酸腺苷、肌苷)、化痰平喘类(氨溴索、多索茶碱、沙丁胺醇)、激素类(地塞米松、布地奈德)、抗生素(主要为头孢米诺).主要合并药物基本符合肺部感染用药规律.另外,喜炎平最常合并用药模式:1种联合用药时为喜炎平+营养支持疗法,2种或2种以上联合用药时为喜炎平+营养支持疗法+辅酶类药;从药理作用看,喜炎平多与药理作用相似的西药联合应用,在治疗肺部感染时起到替代或补充抗生素作用,但其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还需要结合临床实际进一步探讨,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