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建立陕产延胡索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应用RP-HPLC测定7批延胡索样品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ypurity 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以乙腈-0. 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和SPSS19. 0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优化了HPLC色谱条件,确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2个化合物,建立了7个不同批次延胡索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延胡索HPLC指纹图谱可为其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丁红霞  杨静  吴宗耀  胡玮佳 《河南中医》2013,33(7):1155-1156
目的:通过对中药质量控制中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的探究,找到一种使中药达到国际上通用药物的“安全有效”的质量要求,并使中药产品进一步国际化的方法.方法: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控制的各种方法,查找文献,根据中药材成分的不同,确立应用不同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结果:不同色谱指纹图谱各有所长,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无论在检测技术,还是在应用例数方面,都是最成熟、最优的方法.结论: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将为中药及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复方人参注射液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仇熙  贾晓斌  陈廉  孔令东 《中成药》2004,26(3):173-174
目的:建立复方人参注射液(人参、陈皮等)的核磁共振指纹图谱,探索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方法:运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复方人参注射液的中间体和成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探索简便易行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通过对中间体和注射液的图谱相似度分析,表明工艺流程稳定,重现性良好.结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作为中成药指纹图谱研究的辅助方法以控制中药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延胡索指纹图谱方法,综合比较不同主产区的延胡索质量;方法:采用HPLC构建延胡索药材的指纹图谱,应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技术对色谱峰进行指认;运用PCA法对指纹图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延胡索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16个共有峰,其中7个共有峰为原阿片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和紫堇碱;30批的延胡索药材相似度为0.835~0.999;从主成分分析来看,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以及成分4、5、7、8、16在延胡索质量上发挥重要贡献。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PCA可以客观地评价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强  杜思邈  张忠亮  吕春明  周永全  赵燕  张宁 《中草药》2013,44(22):3095-3104
中药指纹图谱在现代及未来的中药质量控制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可分析中药中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分布的信息,符合中医中药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特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中药指纹图谱必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药效成分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总结了近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和分析方法的进展,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GC-MS法建立温莪术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建立温莪术挥发油的指纹图谱测定分析方法 ,为温莪术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同时也为温莪术中药制剂制定指纹图谱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温莪术挥发油 ,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指纹图谱测定 ,并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建立温莪术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图谱。结果与结论 :建立的GC-MS研究温莪术挥发油指纹图谱的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稳定性 (RSD均小于 5% ) ,再加上GC-MS具有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 ,所建立的温莪术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伟  秦昆明  徐雪松  陈丹妮  王彬  蔡宝昌 《中草药》2014,45(21):3041-3047
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指纹图谱技术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的质控模式,但是如何实现中药指纹图谱数据的快速匹配、检索、识别和鉴定功能是指纹图谱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究和建立,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有助于加快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程。主要从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研究历程、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优势、研究成果等方面予以阐述。总结了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十一味活血酊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血竭素高氯酸盐、延胡索乙素、胡椒碱三种指标成分的含量,为十一味活血酊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Shim Pack CLC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 %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 ℃;流速:1.0 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10批十一味活血酊指纹图谱,并用HPLC法同时测定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确定了十一味活血酊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41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良好,相似度均在0.91以上,并同时测定了10批样品中血竭素高氯酸盐、延胡索乙素、胡椒碱三种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824、37.955、18.229 mg/g。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与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简便可行、稳定可靠,为十一味活血酊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美村  袁月梅  艾路  乔延江 《中药材》2002,25(9):674-676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简单的理化分析和单一成分的测定往往难以评价中药的质量,因此建立以中药整体信息和药效指标为依据,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是保证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的有效手段。中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将对中药的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提供规范、科学的技术标准,对中药现代化的战略行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色谱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做为一种研究中药复杂性的高通量、整体性分析方法,色谱指纹图谱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成品或半成品专属性和稳定性的确定,其理论基础是基于植物的相等性(Phytoequivalence).作者对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及其最新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色谱指纹图谱进行更深入地定性定量分析,将对进一步全面控制中药质量和探明中药作用机理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同时提出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探明中药的作用机理,进而更全面地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余守洋  杨培润  罗素元 《中草药》2017,48(6):1250-1254
延胡索及有效成分四氢巴马汀镇痛疗效确切,并具有扩张血管、保护心肌、抗菌、抗炎等功效,临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延胡索为中药戒毒常用药,现就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相关药理作用以及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延胡索的现代化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药分析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技术已成为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何更好地快速分析化学指纹图谱,并将其与生物效应指纹图谱在线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反映中药质量仍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LC-MS和LC-NMR技术解析化学指纹图谱、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物效应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希望对我国中药质量研究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延胡索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延胡索干物质累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点,旨在揭示延胡索养分吸收规律,为延胡索高产栽培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城固延胡索为试验材料,连续2年在延胡索各生育时期对陕西省城固县8个乡镇106个种植户的样品进行采样分析,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结果:延胡索地上部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延胡索地下部则呈直线增加趋势。幼苗期至花期末是地上部旺盛生长阶段,干物质累积较快,占全生育期26.7%~44.1%。花期末地上部累积量达到最高,进入膨大期地上部茎叶开始枯萎及养分转移,干物质累积量有所降低。初花期至膨大期是地下部迅速膨大阶段,其累计量占全生育期50.3%~87.5%;至收获期地下部干物质达到最高值,占全株78.5%~79.8%。延胡索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有差异,幼苗期至花期末是地上部养分吸收迅速阶段,于花期末达到峰值,以钾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初花期至膨大期是地下部对养分吸收高峰期,以吸氮量最高,钾次之,磷最低。结论:综合延胡索各器官和全株需肥规律及肥料特性,建议该地区栽培延胡索时,应在前期将全部有机肥和磷肥投入土壤中;氮肥和钾肥可以在前期投入总量40%~50%,其余的后期追肥,以保证延胡索正常生长,从而达到延胡索高产。  相似文献   

14.
高普珠  晋小军  张喜民  任一杰  吕铎  吴秀琴 《中草药》2018,49(15):3687-3691
目的研究施用磷酸二铵对延胡索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梯度的磷酸二铵用量,在相同种植条件下,观察并记录不同施肥量下延胡索的主要生长指标。采收后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测定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延胡索乙素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磷酸二铵用量为375 kg/hm~2时延胡索长势最旺,折干率最高,为33.7%,块茎最大,直径为2.57 cm/个,鲜产量最高,为5 482.2 kg/hm~2,比对照增产38.2%,总灰分最低,为3.0%,醇溶性浸出物和延胡索乙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4.8%、0.128%。结论施用磷酸二铵能提高延胡索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吴婷  王梦迪  黄情儿  朱波  秦路平 《中草药》2023,54(16):5372-5378
目的 明确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不同组织器官中内生真菌菌群结构与多样性。方法 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延胡索块茎、叶、茎、根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菌群结构分析。结果 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161株,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划分成106个形态型,分子鉴定为57个分类单元,归属到41个属,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毛链孢属Monilochaetes为块茎的专有属,腐霉属Pythium、白僵菌属Beauveria为叶的专有属,亚球壳属Sphaerulina、核瑚菌属Typhula为茎的专有属,小囊菌属Microascus为根的专有属;相似性分析表明,延胡索不同组织器官内生真菌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指数分析显示延胡索根和茎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度均显著高于块茎和叶。结论 延胡索组织器官中内生真菌资源丰富,为延胡索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近年来何首乌肝中毒事件频发,针对网络销售制何首乌大量增加及质量监测缺失的问题,检测不同批次从网络上购买(网购)的制何首乌质量和肝细胞毒性大小,并比较何首乌不同炮制工艺的减毒效果,为规范和提高何首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化学指纹图谱和肝细胞毒性评价方法,考察部分网络销售的制何首乌质量差异;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肝细胞毒性降低效果.结果 网购的26批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在0.004%~3.442%,其中有8批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052~0.998,其中有6批差异巨大;对肝细胞毒性(IC50)差异较大,其中4批网购的制何首乌样品毒性大于生何首乌对照药材.何首乌常压清蒸法减毒速度较慢,蒸制12 h毒性仅下降13.6%;高压清蒸法和高压黑豆汁蒸法减毒速度相对较快,蒸制5~6 h毒性下降22.1%左右且趋于稳定.结论 网络销售的制何首乌质量参差不齐,相当部分炮制减毒不充分,增加了何首乌肝中毒的风险,应加强何首乌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何首乌高压清蒸法的炮制减毒效果较好、时间较短,建议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中药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国内外学者陆续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策略和方法,随着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一标多测以及多组分薄层色谱鉴别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广泛应用,"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框架越来越清晰。同时,有学者提出了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概念,初步对标准汤剂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作了归纳。本文明确了标准汤剂的概念、属性及制备方法,并通过案例说明标准汤剂对单方制剂与经典名方等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及上市后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讨论了基于标准汤剂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模式及案例分析,为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冰月  彭亮  颜永刚  沈霞  李依民  韩翠  陈国良  胡本祥 《中草药》2018,49(21):4991-4997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HPLC指纹图谱,为不同来源款冬花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6批不同产地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进行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10个共有峰;36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723~0.984,16批款冬花生品相似度在0.862~0.998,20批蜜炙品相似度在0.687~0.993;通过HCA、PCA和PLS-DA可将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完全区分开来,没食子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款冬酮等10个成分是导致二者差异性的主要标志物。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为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