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丽亚  冯玉珍  陈婵 《华夏医学》2005,18(5):697-698
目的:减少患者心理压力,避免微量空气在静脉注射药液时进入血管内,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将60例患者分普通组和实验组,普通组采用平时常用的操作方法,实验组在静脉穿刺时见有回血继续回抽至头皮针管的1/4处,并将微量气泡轻弹回到注射器内,方可注射药液。注射药液后,首先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开关,见输液管乳头挂着一滴将要流出的液体时,迅速连接头皮针。结果:普通组有空气进入25例,无空气进入5例,成功率16.7%;实验组有空气进入1例,无空气进入29例,成功率96.7%。两组成功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感染机会,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在静脉输液的同时要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推注的方法是:先分开头皮针与输液管,然后再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静脉推注(简称静推) ,此时,在接头处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头皮针,随之被注入血管内,并且,静推的次数愈多进的空气愈多,易给病人带来不安和恐惧,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现介绍一种杜绝空气进入的静推方法:打开头皮针与输液器,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时,先不要急于推动活塞,应先慢慢抽吸回血,待接头处空气被吸入到注射器时,迅速用左手手指轻弹注射器的筒壁,让气泡飘到接近活塞柄的药液尾部,这时再推注药液,推完药…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在静脉输液的同时要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推注的方法是:先分开头皮针与输液管,然后再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静脉推注(简称静推),此时,在接头处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头皮针,随之被注入血管内,并且,静推的次数愈多进的空气愈多,易给病人带来不安和恐惧,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现介绍一种杜绝空气进入的静推方法:打开头皮针与输液器,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时,先不要急于推动活塞,应先慢慢抽吸回血,待接头处空气被吸入到注射器时,迅速用左手手指轻弹注射器的筒壁,让气泡飘到接近活塞柄的药液尾部,这时再推注药液,推完药液时把尾部的空气留入注射器内不要推入即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 PET /CT 检查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剂3种不同静脉注射法的穿刺成功率、药物注射残留量及工作人员射线接触时间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240例 PET /CT 检查患者分为 A 、B 、C 3组,每组各8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留置针注射法和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进行注射,比较各组穿刺给药成功率、药物残留量、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和留置针注射法比传统直接注射法穿刺成功率高、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比留置针注射法和传统直接注射法注射器内放射性药物残留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放射性药物残留,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射线接触时间,该方法在核素注射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难点之一,常规穿刺遇到血管细时,回血较慢,误认为未进血管,再进针,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耽误用药和治疗,引起家长的不满,易引发护患矛盾.我们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头皮针,轻轻回抽,穿刺成功率提高.报告如下. 1 方法 将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2~3 mL 0.9%NS,直接连接头皮针,其拔下的带帽针头连接输液器延长管末端.  相似文献   

6.
在行静脉穿刺输液时,当穿刺见有回血后放松止血带,出现局部肿胀,溶液不满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有人认为静脉穿刺失败,拔出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而这时采取不拔出针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大部分是成功的。在1995年中行静脉穿刺时,遇到上述溶液外漏情况258例次.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成功232例次,成功率为91%。1、操作方法在静脉输液穿刺时,发现溶液外漏,局部肿胀、疼痛,溶液不滴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即右手持头皮针柄,将头皮针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如果已用胶布固定的,可关闭输液器开关,解除固定头皮针的胶布,再将头…  相似文献   

7.
1穿刺法及体会1.1剃掉局部头发、由助手固定好病儿头部,常规消毒,采用快速进针法,眼眶上方倾角处的脂肪层极筹.作此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以10度为宜:发际正中的耳前及耳上较深的静脉.进针角度为15~20度,进针时绷紧皮肤,动作轻柔,刺入皮肤后再沿血管方向平行穿入血管.见回血时即可固定,若穿刺时有空虚感.针央前进时无阻力.但未见回血,此时切勿快速退针.应用停片刻.或用手轻轻挤捏橡皮管末端.局部如无肿胀,隆起,证明穿刺成功.则可注入药液。1.2因血管壁有弹性,当肉眼观察头皮计直径稍大于血管的情况下,只要方向对,…  相似文献   

8.
经典Seldinger术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临床上经常遇到留置针穿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的情况,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浪费资源,还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我们在留置针进针后有回血,但推入后无回血,凭感觉已穿破血管的情况下应用经典Seldinger术,可先退出针芯,然后软管往后慢慢退,遇有回血,顺势推人,若进针顺利,回血流畅,就可证明已在血管内,再轻压穿刺部位(1~2)分钟,帮助穿破的血管内皮愈合,打开调节器,观察局部反应,观察滴数,无不适可开始输普通药液(特殊药液不用此法)。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询问患者感觉。此方法简单易学,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节省材料,降低耗材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易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普鲁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采用鸡眼底部注射治疗40例鸡眼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取普鲁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Znll,患部常现消毒后,针类从鸡眼中心刺向基底部,回抽注射器针检,若回血,注射器稍向外提。若不回血,就将药液注射到基底部。注射药液剂量根据鸡眼大小使其略有隆起即可。多发者选首发或最大者2一3个进行注射治疗,不必全部注射。注射周后,鸡眼开始逐渐萎缩,10d后,鸡眼全部退出。局部皮肤和正常皮肤颜色完全相同。一次治疗未愈者,半月后,可按上述方法重复注射。2疗效观察共治疗40例,其中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时避免将微量空气带入血管内的措施。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将318例静脉输液过程中推注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38例)和改良组(180例)。传统组将输液管与头皮针分离后,直接接在注射器进行药物推注;改良组则在接上注射器时,先捏紧头皮针栓下部,使针栓上部充满药液,驱除了针栓里面的空气,然后接注射器,输液管末端套入从注射器上分离出来的针头。注射器接头皮针后,稍回抽活塞,将注射器乳头内由于空吸作用而产生的微量空气吸进针筒里,然后再进行推注药液。对两组不同方法空气进入血管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改良组空气进入血管,明显少于传统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用改良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推注药液,可明显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内,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巳普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既经济,又方便,但在穿刺细小血管或血容量不足的血管时,回血不明显,甚至看不见回血。往往头皮针进入到血管内,却无法判断,仍在盲耳穿否刺又退出血管,造成穿刺失败,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易损伤血管。在此情况下,临床上经常采用两人配合,使用注射器回抽进行穿刺,效果较好,但却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时避免将微量空气带入血管内的措施。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将318倒静脉输液过程中椎注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38例)和改良组(180例)。传统组将输液管与头皮针分离后,直接接在注射器进行药物推注;改良组则在接上注射器时,先捏紧头皮针栓下部,使针栓上部充满药液,驱除了针栓里面的空气,然后接注射器,输液管末端套入从注射器上分离出来的针头。注射器接头皮针后,稍回抽活塞,将注射器乳头内由于空吸作用而产生的微量空气吸进针筒里,然后再进行推注药液。对两组不同方法空气进入血管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改良组空气进入血管,明显少于传统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用改良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推注药液,可明显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内,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临床上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后 ,静脉推药时 ,由于头皮针与输液器脱接后 ,头皮针尾部存在一定空隙 ,头皮针与注身器连接时由于回抽不彻底 ,仍有少许空气随推药一起被注入体内[1] 。作者通过临床实践 ,用 5 %GS或生理盐水填充头皮针尾部的空隙 ,效果良好。1 方法1.1 用无菌操作法将要推注的药液抽入适当的注射器内 ,套上针头。取 1~ 2ml注射器抽取 5 %GS液或生理盐水 1~ 2ml后套上针头。上述注射器均放入无菌治疗盘中带入病房。1.2 将输液器上的调节夹关闭 ,分离输液器和头皮针 ,将5 %GS液滴满头皮针尾部的空隙 ,…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避免气泡进入头皮针的小技巧。 1方法 1.1静推药物的准备 静脉输液过程中需静脉注射药物时,选用型号适中的注射器抽取所需药液,排尽针管内的气体,套上针帽备用。  相似文献   

15.
杨瑞芳  蒋波  高艳梅 《当代医学》2010,16(33):125-125
目的判断细小静脉穿刺是否成功的方法探讨。方法将3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随机127例采用科内传统方法检验进针后有无回血:空针抽吸法,即操作者进针后认为已进入血管而又未见回血,由另一位护士用一空无菌注射器连接硅胶管头皮针,利用负压抽吸原理检验回血;另259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脱开穿刺法检验回血。穿刺前在排气完毕后即脱开输液过滤器端与硅胶管接头,两端朝上夹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穿刺成功后,把脱开的输液过滤器端与硅胶管相衔接。结果空针抽吸组的判断准确率为90%,脱开穿刺组的判断准确率为97%。2组判断情况比较x2=8.28,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新的判断方法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留置气泡技术在注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注射过程中发现:一次性1ml注射器针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生产)与针管连接处存在0.04~0.06ml死腔;一次性5ml注射器针头与针管连接处存在0.06~0.08ml死腔。按《基础护理学》注射法规定:抽药毕,将针头垂直向上,轻拉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有时需用小剂量的注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如惠尔血 75微克 ,0 .3毫升 /安瓶 ,即使使用 1毫升注射器也不能将药物全部注入患者体内。如 :1毫升注射器 ,5号针头 ,针柄内即可残存 0 .0 5毫升的药液。因此 ,我们采用以下方法注射 ,既可减少药品的浪费又能达到疗效。方法如下 :按常规肌内注射的方法先抽吸药液后 ,再吸进 0 .1~ 0 .2毫升的空气。注射时 ,气泡在上 ,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其理由为 ,该方法可使针头部位的药液全部注入体内 ,且不会将空气注入体内。经临床反复实验 ,此法效果很好 ,值得推广应用。小剂量药物注射的简…  相似文献   

18.
徐祎 《海南医学》2001,12(8):81-81
以往加压静滴都是用注射器直接插入瓶塞注入空气或挤捏莫菲氏滴管 ,现介绍一种新的加压静滴方法。1 物品准备7~ 9号头皮针一个 ,10~ 6 0ml注射器一付 ,消毒用品 ,止血钳一把。2 方法先将调节器完全打开 ,用止血钳夹紧排气管。用磺伏消毒瓶塞 ,除去注射器针头连接头皮针 ,除去头皮针套后插入瓶塞 ,左手将头皮针末端的塑料管反折 ,右手取下注射器抽吸空气 ,再连接头皮针 ,左手固定头皮针接口处 ,右手匀速推动活塞注入空气 ,如此反复抽吸、注入空气至所需液体滴完。3 讨论用注射器直接反复穿刺瓶塞容易污染 ,并且穿刺针孔多 ,瓶内压力大 ,…  相似文献   

19.
用头皮针胸穿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15例,效果良好。材料 6 1/2~9号头皮针,血管钳,50~100ml注射器,一次性输液管。方法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外侧4~5肋间,常规消毒局麻后用50~100ml注射器接头皮针穿刺,待阻力突然消失并抽出气体后,再向内推进少许,固定针头。反复抽气时,须用血管钳由头皮针塑料管之近端依次向远端作非同一部位夹持,如为张力性气胸可接一次性输液管行闭式水封引流。  相似文献   

20.
0~ 2岁婴幼儿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由于小儿哭闹、不合作及头皮静脉较细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 ,由于保护不当 ,致使小儿头皮针脱出静脉 ,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 ,就小儿头皮针穿刺、固定及输液过程中的保护总结如下。1 穿刺成功技巧1.1 扎实的基本功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作为静脉输液的特殊形式 ,要求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 ,加强基本功训练。1.2 放低输液瓶 ,保证足够的静脉回血 由于多数小儿头皮静脉管腔较细 ,特别是小儿高热、腹泻时 ,由于血液浓缩 ,致使穿刺时回血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