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对二氢吡啶类药物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的包合作用和分子识别能力。方法由包合反应得率确定反应的平衡位置,并以此评价β-CD对3者的包合能力;由核磁共振和差热分析证明包合物的形成。结果β-CD对药物的包合能力为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包合常数K硝苯地平=51.48 mol·L-1,K尼群地平=0.88mol·L-1,β-CD与尼莫地平未形成包合物。结论β-CD与客体药物形成1:1型包合物;客体分子从大口端进入CD的孔腔,苯环部分停留在主体腔内,客体分子中取代基的位置和体积对包合作用有显著影响;包合态药物的熔融相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明显高于原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葛根素溶解性与角膜透过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了相溶解度法和离体角膜扩散实验。结果在不同浓度HPCD下,葛根素的相溶解曲线呈AL型;随着HPCD浓度的增大,葛根素的表观渗透系数减小。50 g·L-1HPCD增溶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是以150 g·L-1HPCD和40 g·L-1PVP增溶的3.12和2.86倍,但150 g·L-1HPCD与40 g·L-1PVP增溶的表观渗透系数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CD能增加葛根素的溶解度与提高其角膜透过性。  相似文献   

3.
高效毛细管电泳研究氯胺酮对映体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氯胺酮对映体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用三氯醋酸沉淀蛋白质,缓冲溶液为10mmol·L-1羧甲基-β-CD(CM-β-CD)加75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H=5.00,紫外检测λ=210nm。结果:线性范围为2.5~25.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1.8%,日内和日间误差分别小于3%和5%。结论:本方法分析速度快,手性分离效率高,可用于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补骨脂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补骨脂素-β-环糊精包合物,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及稳定性。方法:通过调节溶液pH值制备出补骨脂素包合物,并用显微熔点测定、差示扫描量热、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加以鉴定。结果:利用补骨脂素的α,β-不饱和内酯特性建立了一种制备补骨脂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新方法。结论: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高于补骨脂素单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美托洛尔、艾司洛尔和维拉帕米的对映体的手性分离。方法:在65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5.5mmol·L-1羧甲基-β-CD(CM-β-CD)手性选择剂,pH=4.5,紫外λ212nm检测。结果:美托洛尔、艾司洛尔和维拉帕米的对映体得到基线手性分离。结论:此方法分析速度快,手性分离效果好,可用于上述药物对映体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β-胡萝卜素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制剂β-胡萝卜素包合物(β-C-IC)的工艺条件对包合物的影响。方法:以β-环糊精(β-CD)为载体,用饱和水溶液法和机械研磨法制备β-C-IC,考察抗氧剂对机械研磨法制备β-C-IC包裹率和收得率的影响,差示热分析研究β-C特征吸收峰,分光光度法测定β-C含量。结果:机械研磨法可提高β-C的包裹率和收得率,在机械研磨法中加入适量抗氧剂可进一步提高β-C的包裹率和收得率。结论:机械研磨法有希望成为新型药物载体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水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对格列吡嗪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水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对格列吡嗪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格列吡嗪/β-CDP包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格列吡嗪经β-CDP包合后,溶解度由原来的8.195增至300.376mg·L-1,提高了36.65倍,体外溶出速率也有显著提高。结论β-CDP可与格列吡嗪形成包合物,β-CDP是难溶性药物较理想的增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Combretastatin A4 phosphate(CA4P)溶液的光解机制及光解动力学规律。方法在不同光源下对CA4P溶液进行加速实验,HPLC测定含量。结果不同浓度溶液在相同光源下的光解动力学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光源下相同浓度溶液的光解动力学也有显著差异。在汞灯下,随pH增大,CA4P溶液光解速率变大;在日光灯下,随pH增大,CA4P溶液光解速率变小。CA4P水溶液的光解速率常数(k=0.0027h-1)小于CA4P甲醇溶液的光解速率常数(k=0.0058h-1)。β-CD、HP-β-CD、Tween80对CA4P溶液的光解速率常数影响:kblank(1×10-6L·mol-1·h-1)>kHP-β-CD(7×10-7L·mol-1·h-1)=kTween80(7×10-7L·mol-1·h-1)>kβ-CD(6×10-7L·mol-1·h-1)。结论光源、浓度、pH、溶剂对CA4P溶液的光解过程有显著影响,β-CD、HP-β-CD,Tween80对CA4P溶液的光解过程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均相法制备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 β-CD)-脱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 DES)包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测定包合物的包合率、主客体包结比、超分子体系的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合理,成功制备包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包合物的包合率为38%;利用荧光光谱法测得主客体包结比为2:1, β-CD包合DES的热力学函数ΔH0<0, ΔS0<0,说明该包合物形成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与范德华力,ΔG0<0且ΔG0与反应温度成正比,说明此反应随温度升高而自发性增强;利用偏振荧光法定量证明了β-CD与DES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了非共价复合物,该研究有关结果可为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中5种脂溶性维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取血清0.5mL,甲醇蛋白沉淀后用正己烷、乙醚分2次提取,提取液氮气吹干,用甲醇-氯仿(3:1)液定容进样。色谱柱:Hypersil ODS(4.0 mm×250 mm);流动相:0-4.0min 甲醇-水(90:10),4.5-9 min甲醇-异丙醇(95:5),10-20 min甲醇-异丙醇(60:40);检测波长:维生素A 325 nm,25-羟基维生素 D3和维生素D3 265 nm,维生素E 290 nm,β-胡萝卜素45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在0.1~1.2 mg·L-1,25-羟基维生素D3在10.0~120.0 μg·L-1,维生素D3在20~240μg·L-1,维生素E在2.0~24.0 mg·L-1内线性良好;提取回收率均大于69%,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6%;以本法测定了50例体检儿童血清中5 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浓度。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制备异甘草素-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以达到提高药物水溶性的目的.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和收率为指标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包合方式和包合比的能量变化,通过IR和XRD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荧光光度法验证包合比.结果: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最佳包合条件为异甘草素和β-CD的摩尔比1∶2,包合时间5h,温度60℃.包合率>98%,可能的包合方式为异甘草素的A环进入β-CD的大口端,B环进入β-CD的小口端.结论:异甘草素制成β-CD包合物可以达到提高药物水溶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药制剂银杏叶滴丸安慰剂的制备方法,并客观评价其模拟效果,为中药安慰剂的研制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银杏叶滴丸安慰剂制备为例,通过试验药物可能性、安慰剂与试验药的相似性评价、药物间的相似程度分析3种方法,从外观、颜色、气味和口味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模拟效果评价。结果 2种处方的安慰剂与银杏叶滴丸原药的相似度较高,在外观、颜色、气味和口味方面与原药基本一致,且处方2[苦味剂蔗糖八乙酸酯0.6 g,着色剂焦糖2.1g,填充剂聚维酮(PVP)K30 13.3 g,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PEG)4000 44.0 g,制1 000丸]安慰剂的模拟效果较处方1(苦味剂蔗糖八乙酸酯1.2 g,着色剂焦糖2.1 g,填充剂PVP K30 12.7 g,水溶性基质PEG 4000 44.0 g,制1 000丸)更好。结论银杏叶滴丸安慰剂的研制填补了目前中药滴丸剂型安慰剂的空缺,本安慰剂能够满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安慰剂的要求,为中药安慰剂的制备及模拟效果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塞克硝唑苯甲酸酯(secnidazole benzoate,SBZ)与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l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分别采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摩尔系列法等方法测定SBZ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SBZ与HP-β-CD均可形成1∶1包合物;热力学参数显示包合过程为焓推动的熵减过程,可自发进行(△G<0)。结论SBZ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及合适的pH值将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接受液中不同体积分数聚乙二醇(PEG) 400对药物体外透皮试验的影响。方法:选择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通过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PEG400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接受液,接收室不加药,大鼠皮肤按正常操作条件处理12 h,后续用PBS置换出含PEG400的接受液,加药测定药物透皮吸收情况并计算相关透皮参数;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离体大鼠皮肤在经含PEG400的接受液处理12 h后皮肤角质层形态变化。结果:体积分数为10%,15%和40%的PEG400-PBS组未影响相关药物透皮参数,体积分数为20%和30%的PEG400-PBS组的药物稳态透皮速率和累积透过量均明显高于PBS组(P 0. 01,P 0. 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当PEG400体积分数 20%时,正常皮肤表面的褶皱逐渐消失,并伴有脱落的鳞片状物,同时30%PEG400-PBS组和40%PEG400-PBS组皮肤极度皱缩。结论:大鼠皮肤体外透皮试验中,接受液中PEG400用量应控制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药用辅料聚乙二醇400(PEG400)对黄芩苷及其主代谢物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B6G)胆汁排泄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黄芩苷+水组与黄芩苷+PEG400组,利用10%水合氯醛(剂量4 mL·kg-1)腹腔注射诱导麻醉,制作大鼠胆管插管模型,待大鼠完全清醒后,以168 mg·kg-1剂量的黄芩苷分别给大鼠灌胃相应的黄芩苷水溶液和黄芩苷PEG400溶液,收集给药后0~12 h的胆汁,使用U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段药物经胆汁排泄的浓度,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9 min,90%~27%B;9~10 min,27%~90%B;10~12 min,90%B),流速0.3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利用体外孵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研究PEG400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8和UGT1A9活性及二者在大鼠肝脏中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黄芩苷+水组相比,黄芩苷+PEG400组大鼠12 h内胆汁中黄芩苷及其主代谢物B6G的累积排泄量分别增加了1.8,2.1倍;PEG400分别使UGT1A8与UGT1A9的酶活性提高了2.0,1.5倍,使肝脏中UGT1A8与UGT1A9的质量分数提高了2.2,1.3倍。结论:PEG400可通过提高UGT1A8与UGT1A9的活性和表达来显著增加黄芩苷及其主代谢物B6G的胆汁排泄,且对B6G胆汁排泄的促进作用大于原形药物黄芩苷,可为PEG400的临床合理应用及黄芩苷等黄酮类药物新剂型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3种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研究美索巴莫对映体的拆分方法。方法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模式,探讨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和羧甲基-β-环糊精对美索巴莫对映体的拆分之影响,确定拆分美索巴莫对映体的最佳条件。此外,还探讨了手性识别机制。结果以β-环糊精和二甲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时,不能使美索巴莫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而羧甲基-β-环糊精能获得很好的分离结果。结论在拆分碱性药物对映体时,可在低pH下以酸性衍生化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莫诺苯腙(MB)与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莫诺苯腙含量,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CD及HP-β-CD对莫诺苯腙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莫诺苯腙与两种环糊精在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焓变(△H)和熵变(△S)均为负值。形成包合物后,莫诺苯腙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显著增加,HP-β-CD对莫诺苯腙的增溶作用强于β-CD,而莫诺苯腙β-CD的稳定常数高于HP-β-CD包合物。结论莫诺苯腙与两种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均可自发形成1∶1(物质的量的比例)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了其溶解度,所有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HP-β-CD对莫诺苯腙的增溶作用强于β-CD,而莫诺苯腙β-CD的稳定常数高于HP-β-CD包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与依托泊苷(VP-16)之间的超分子包结作用机理,建立新的定量检测微量VP一16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法研究了β-CD与VP-16之间的超分子包结作用。考察了时间、温度和浓度对包结反应的影响。结果:VP-16在284nm处有最大吸收光,与B—CD形成1:1的超分子包结物后,其吸收光强度增大,β-CD对VP-16有吸收光增敏作用。在20℃,pH7.0时,包结常数K=5.32×10^4L·mol^-1,且包结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该包结反应属焓驱动的自发的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9.
许润春  林彦君  吴品江 《中草药》2012,43(6):1092-1096
目的优化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对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关键影响因素Poloxamer407(P407)、Poloxamer188(P188)、聚乙二醇6000(PEG 6000)进行研究,利用多元数学统计矩模型,对制备工艺参数和胶凝温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工艺参数与胶凝温度的相关方程,确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先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1.0 g溶于0.1%三乙醇胺溶液中,再加入18 gP407、6 g P188、1 g PEG 6000、葡萄糖5 g、苯扎氯胺0.02 g,加去离子水至100 g,于冰浴(4℃)磁力搅拌下使其分散均匀,置4℃冰箱中保存24 h以上,直至聚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澄明溶液。结论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一种水溶性与润滑性良好的润滑剂.方法:制备共喷润滑剂[亮氨酸和聚乙二醇6000 (PEG6000)按比例溶解后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筛混润滑剂(单喷亮氨酸和PEG6000粉碎后的过筛混合物),硬酯酸镁、亮氨酸、PEG6000、硬脂富马酸钠、氯化钠分别粉碎过筛.以推片力、黏冲情况、崩解时间和溶液的外观为指标对各种润滑剂润滑效果和制剂性质进行评价.测定各种润滑剂的基本物性,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共喷润滑剂制备前后化学成分和晶型变化.结果:共喷润滑剂对比其他几种润滑剂更适合作为泡腾片的润滑剂.共喷润滑剂在喷雾干燥制粒前后的化学成分和晶型没有改变,润滑效果的提高可能是由于颗粒外部形态的改变.结论:共喷润滑剂拥有较好的水溶性和润滑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水溶性润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