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西洛他唑与噻氯匹啶 (商品名称抵克力得 )对慢性完全闭塞 (CTO)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 (RS)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科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连续成功完成CTO病变支架置入术15 8例。男 118例 ,女 4 0例 ,年龄 33~ 82岁 ,平均 (6 2± 1)岁。随机分为A组 (西洛他唑组 ) 5 3例 ;B组 (西洛他唑与噻氯匹啶合用组 ) 5 2例 ;C组 (噻氯匹啶组 ) 5 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至少 4 8h开始服用阿司匹林30 0mg/d ,噻氯匹啶 5 0 0mg/d及普代他汀 (商品名普拉固 ) 10mg/d ,部分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80mg/d皮下注射。术中常规应用肝素抗凝。术后用药为A组 :西洛他唑 2 0 0mg/d ,连续服用半年。B组 :噻氯匹啶 5 0 0mg/d ,连续服用 1个月。C组 :术后先服用噻氯匹啶 5 0 0mg/d ,1个月后改服西洛他唑 2 0 0mg/d。 3组患者术后均服阿司匹林 30 0mg/d ,1个月后改为 10 0mg/d长期服用。同时服普伐他汀 10mg/d半年。入选患者床随访。部分患者于术后 2~ 7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若支架内血管直径减少≥ 5 0 %为RS。结果  3组临床生存率分别为 98.1% ,98.1%及 96 .2 %。其中B组 1例心因性死亡 ,C组 2例非心因性死亡。术后 3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为 87% ,85 % ,89%。因临床症状加重而再次住院的分别为A组 7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途径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PCI在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中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患者22例,21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单支架置入7例,双支架置入14例,14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对吻球囊扩张,1例系支架术后再狭窄,单纯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术后每15 d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3~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22例PCI均取得成功,术后达TIMI 3级血流,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例(4.5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2例(10.53%),1例再次行PCI术.术后平均随访(16.86±6.9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 经桡动脉径路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5年1—3月收治的ACS患者201例,均行PCI治疗,其中,101例接受替格瑞洛治疗,作为研究组(n=101)。选取同期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阿司匹林(100 mg,1次/d)基础上,研究组服用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术后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ACS患者行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但有一定出血风险和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华法林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抗栓策略,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76例长期服用华法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的临床资料.服用华法林的原因为:心脏金属瓣膜置换术51例(67.1%),半年内的肺栓塞6例(7.9%),永久性房颤伴血栓高危因素19例(25%).PCI术前停华法林用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当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3时行PCI.术后在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ASA)100mg/d及氯吡格雷75mg/d的基础上联用LMWH,并恢复华法林,INR达到1.8以上停用LMWH,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维持在1.8~2.3之间,1个月后停用氯吡格雷.继续用ASA(75~100rng/d),华法林恢复至支架术前剂量.观察住院期间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SAT)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出血事件5.3%(4/76),其中次要出血1例1.3%(1/76),MACE发生率1.3%(1/76),未因调整抗栓治疗方案而发生主要出血及SAT.结论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前用LMWH替代华法林,术后短时间内联用小剂量ASA、氯吡格雷、LMWH及华法林,根据INR精确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适时停用LMWH,这一特殊抗栓策略安全、有效,且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68例不稳定心绞痛,在内科药物治疗24~48h基础上行介入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全部病例入院后常规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及抗凝药物治疗(普通肝素静脉滴注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4~48h,介入性检查当天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酌情增加剂量。介入性治疗后,继续使用肝素5~7d(部分患者术后全身肝素化1~2d),口服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1~2月,并酌情使用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他丁类降脂药,出院后继续随诊。结果 共计96支病变血管,其中76支病变血管即刻进入介入性处理,余病变血管择期处理。共置入支架85枚,3例置入支架后出现血管夹层,再次置入支架后夹层消失。无血管急性闭塞和亚急性血栓形成,近期无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置入支架以AVE(medrtonic)、BX(cordis)支架为主。除2例出现穿刺部位小血肿外,本组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方法有效、安全。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有效地抗血栓治疗和术中对病变的良好判断及手术中器材的选择。治疗中球囊、支架直径和长度的选择及扩张的压力和时间,对预防血管急性闭塞、夹层至关重要;术中尽量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造成的血管内膜撕裂、夹层,球囊扩张后出现血管夹层必须使用支架来保证前向血流;对于明显的血栓性病变,术中使用球囊长时间扩张后,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患者男,77岁。2012年7月在外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阿司匹林0.1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治疗。6个月后,患者自觉四肢无力,食欲缺乏,并伴有反酸、上腹部胀痛不适、恶心等。2013年1月7日入我院消化科。既往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30年,冠心病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为DES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人选2002年11月-2005年6月首次接受PCI治疗的443例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其中BMS组226例,雷帕霉素(Cypher)支架组91例,紫杉醇(TAXUS)支架组126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Cypher支架组中病变长度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及TAXUS支架组中3支血管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MS组(P〈0.05或0.01)。两DES组的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3.2%、TAXUS组4.5%协BMS组37.3%,P〈0.05),临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5.7%、TAXUS组5.8%wBMS组18.5%,P〈0.01)。结论与BMS相比,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植入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安全性高,6个月中期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机制的质子泵抑制剂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实施PCI术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的患者4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0mg/d,146例)、泮托拉唑组(40mg/d,140例)和对照组(未服用质子泵抑制剂,120例),连续用药30d.观察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冠脉造影及PCI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奥美拉唑组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70%、2.11%、3.52%、1.41%、0.70%;泮托拉唑组分别为0.72%、2.90%、2.90%、0.72%、0.72%,对照组分别为0.83%、1.66%、3.33%、1.66%、0.83%,三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0.83%)比较,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33%、6.52%)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作用相近,不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1999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 1例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男 2 9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6 3± 12 )岁 ;其中慢性冠状动脉闭塞小于 3个月者 2 7例 ,大于 3个月者 14例。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 2 1例 ,2支病变 13例 ,3支病变 8例 ;完全闭塞的病变中 ,前降支 17支 ,回旋支 8支 ,右冠状动脉 16支。对完全病变在导引钢丝通过后先行PTCA ,而后根据情况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  4 1例完全闭塞病变扩张成功 38例 ,成功率为 92 % ;其中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各失败 1例 ,且均为闭塞大于 3个月的病例 ;失败原因为导引钢丝或球囊不能通过病变部位。扩张成功的 38例病变置入支架 35例 ,置入率 92 % ,置入支架的指征主要为PTCA后夹层瘤形成或有残余狭窄大于 5 0 %且闭塞病变较短者。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行PCI是安全有效的 ,而冠脉内支架的置入有助于提高完全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疗效。但血管闭塞时间越长 ,PCI成功率越低。对于大于 3个月者术前应进行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裸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率和靶病变重建率.但目前尚未见关于直接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和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TM)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2年6月~2004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心脏中心所有置入Cypher或Taxus支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结果共计122例患者(Cypher组为31例,Taxus组为91例).B2和C型病变75%.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无显著差异.与Taxus组相比Cypher组有更小参照血管直径(2.4±0.6 mm和2.6±0.7 mm,P<0.01),Cypher组和Taxus组术后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0%和1.1%)、6个月靶病变重建率(3.2%和3.3%)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6.4%和5.5%)都没有差异.结论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在降低6个月临床再狭窄率、靶病变重建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心内科收治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为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并接受PCI的NSTE-ACS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n=50)和B组(n=47):A组患者PCI术后接受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口服;B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替格瑞洛90 mg,每天1次口服。电话、门诊或住院随访患者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58.78%±8.46%)和(38.84%±1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0.0%(5/50)和6.4%(3/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PCI的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NSTE-ACS患者,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替代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EXCEL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1-10月,选择100例冠心病行PCI术并同意术后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分为EXCEL组58例,Cypher组42例.观察介入治疗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住院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随访以及冠脉造影复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类型、置入支架平均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Cypher支架相比EXCEL支架MACE和支架内再狭窄率相似,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对外周动脉疾病血管内治疗的病人局部血小板活化与临床终点的影响。方法病人于介入前服用500mg或300mg氯吡格雷,介入后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或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与安慰剂(氯吡格雷替代品),为期6个月。主要终点是血小板活化标记物β-血小板球蛋白和CD40L的局部浓度,以及病人对氯吡格雷的抗药率。次要终点包括介入后6个月的临床进展。结果入组病人80例,两组各40例。氯吡格雷组和安慰剂组β-血小板球蛋白平均介入周围浓度分别为224.5与365.5(P=0.03),CD40L的浓度分别为127和206.5(P=0.05)。30%接受氯吡格雷的病人具有抗药性。2例氯吡格雷组和8例安慰剂组病人需目标病灶血运重建(P=0.04)。需血运重建的氯吡格雷组病人对氯吡格雷均具抗药性。1例氯吡格雷组和2例安慰剂组病人并发轻微出血。结论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可减少介入周围血小板活化,并可改善其功能而未并发大量出血。个体化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于外周动脉疾病病人的血管内治疗效果较满意。要点①探讨血管内治疗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作用。②相比单纯应用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可减少介入周围血小板活化。③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可改善血管内治疗病人的疗效。④当治疗血管内外周动脉疾病时,氯吡格雷抗药性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冠状动脉支架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选取术后一年内进行非心脏手术的冠状动脉支架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药物双联服用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例,并在非心脏手术前未出现心绞痛症状不稳定型发作.结果 经对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患者进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两种药物持续服用后,效果较为明显,全部30例患者基本康复出院.结论 对冠状动脉支架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对抗凝治疗方案进行科学制定,可使患者围手术期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也保障了患者术后不良出血的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吴浪  杨胜利  张璐  刘英  杨勇  黄洁 《武警医学》2016,27(9):924-927
 目的 评价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型检测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04至2015-02在武警总医院心内科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71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进行CYP2C1基因型检测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即根据基因型结果快代谢型患者继续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中慢代谢型患者随机调整为氯吡格雷150 mg,1次/d或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为未检测基因型的常规治疗组,即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MACE事件的发生率研究组(4.7%)显著低于对照组(8.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 vs 6.7%,P=0.475)。结论 对于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减少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以及对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DES的患者,常规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后的血小板功能。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较用药前下降≤10%。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CS组),比较两组患者随访9个月的临床终点指标(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及造影结果。结果共45例(26.8%)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CR组中女性和肥胖患者的比例高于CS组,两组患者其他基线临床特征和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9个月随访期间,CR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S组(26.7%vs11.4%,P=0.03),CR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CS组(13.3%vs4.1%,P=0.02),CR组心血管事件住院率也显著高于CS组(48.8%vs12.2%,P=0.02)。90例(53.6%)完成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CR组和CS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亚急性支架血栓(P>0.05)。两组再狭窄率无显著性差异(12.5%vs12.1%,P>0.05)。结论氯吡格雷抵抗与DES置入后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缺血事件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 401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规律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300 mg负荷剂量,100 mg 1次/d),联用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90 mg 2次/d)或氯吡格雷(300~600 mg负荷剂量,75 mg 1次/d),并根据联合用药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研究终点为术后1年内的有效性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复合终点事件)和安全性终点事件(根据美国出血学术研究会制定的标准定义划分的全部出血、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结果替格瑞洛组的有效性的复合终点事件(HR=0.64,95%可信区间0.42~0.99,P<0.05)和心血管死亡事件(HR=0.07,95%可信区间0.02~0.30,P<0.01)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且安全性终点中大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7,95%可信区间0.50~1.87,P>0.05),但替格瑞洛组小出血和总出血事件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能够明显减少血栓事件再发风险且不增加致命性大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处理中的意义。方法:6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指导治疗组(FFR组)及根据术者以往治疗经验指导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支架置入例数及支架置入数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其中FFR组共有42处冠脉狭窄病变,有8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12枚。对照组共有56处冠脉狭窄病变,有15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26枚。差异有显著性(P<0 05)。术后平均随访11.2月,两组MACE发生率(0%vs 0%,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在FFR指导下决定行冠脉介入术治疗是安全的。由FFR指导植入的支架数量显著减少,医疗费用也相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连服14天;治疗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加波立维(氯吡格雷)75mg,连服14天。结果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P<0.05),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总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较少发生缺血性脑卒中(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2 0 0 4年7月至2 0 0 5年4月间共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 5 5例。术后检查桡动脉的搏动情况。结果 5 5例患者共置入支架6 7枚,其中A型病变30个,B型病变2 6个,C型病变11个,支架长度8~33mm ,支架直径2 .5~4 .0mm。手术成功率96 % (5 3 5 5 ) ,2例未成功,均为前降支慢性闭塞,导丝未能通过病变。无一例转股动脉途径手术。未发生心脏并发症。术后未见桡动脉闭塞及血管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行PTCA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少,是PTCA的又一理想途径,在有经验的医院能成功开展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