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6例择期食道中或下段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B组单纯全麻组。术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插管后1min,切皮,手术2h和拔管即刻五个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糖改变。计算全麻用药量、拔管及完全苏醒时间。结果:A组血压、心率改变较为B组平稳(P<0.05),A组血糖在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而B组则显著升高(P<0.01)。A组全麻用药量少(P<0.01),拔管及完全苏醒时间短(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外阻滞用于食管癌手术,具有麻醉平稳应激反应小,苏醒快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4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 ,随机分单纯全麻 (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 (B)组 ,每组 2 7例。不同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两组术中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 ,切皮后 12 0min时均达高峰 ,B组低于A组 (P <0 0 5 )。术中血胰岛素水平亦呈上升趋势 ,肾上腺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MAP、HR于切皮后 4 5min及 6 0minA组显著升高 ,拔管时达高峰 ;同期B组无明显波动。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食管癌根治手术 ,应激反应小 ,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6 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 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 1 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 -Ⅱ(A Ⅱ)、β- 内啡肽(β- EP)和白细胞介素 10(IL- 10)水平。结果 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 05);在切皮时、切皮后1 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 .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A- Ⅱ- 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 .05);GA组切皮后1 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β- 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比较,GA组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 IL -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但不能消除上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针刺对老年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全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联合针刺组(B组),B组全麻诱导前先行针刺诱导,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麻醉前、切皮后和术毕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Glu)浓度。结果:A组气管插管后1min、切皮时、拔管毕的HR、MAP显著高于B组(P〈0.05),切皮后及术毕B组血清Cor、NE、E及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B组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减少,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全麻联合针刺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降低、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躁动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全身麻醉下胃癌手术时加用硬膜外神经阻滞与否对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的影响。方法30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G+E(全麻+硬膜外)组和G(单纯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min、90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 h,测末梢血糖。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切皮前的血糖水平与麻醉前无明显变化,两组血糖水平自切皮后30 min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手术后12 h开始下降;G组自切皮后30 min至术后12 h血糖升高幅度均大于G+E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时单纯应用全麻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明显升高,而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6.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抑制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目的:通过检测单纯全麻或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病人的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及血压变化,比较两种麻醉方法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将25例ASAI~Ⅱ级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G组按常规方法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C组先行硬膜外穿刺注药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分别在入室、切皮后10分钟、腹腔探查、缝合腹腊后四个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等各项参数。结果:G组皮质醇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ASA Ⅰ-Ⅱ级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组)和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镇静强化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病人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和 B组术中血压比麻醉前均下降(P<0.05)。B组术中探查时病人血压较麻醉前显著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且术中知晓(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知晓率低、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内分泌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3 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 ;B组单纯全麻。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及SpO2 。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 2分钟、进腹探查时、术中 2小时和拔管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和胰岛素值。结果 A组血压、心率均较B组稳定 (P <0 0 5 )。A组麻醉前后内分泌各测定值无明显变化 ,而B组则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影响小 ,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气管插管全麻复合持续硬膜外阻滞与单纯气管插管全麻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择期上腹部的胃、肝、胰、脾等脏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持续硬膜外阻滞(A组);另一组为单纯气管插管全麻(B组)。两组病人麻醉诱导药物相同,术中均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卡肌宁维持术中肌松。结果 气管插管全麻复合持续硬膜外阻滞组诱导平稳,插管时的应激反应轻,术中吸入麻醉药的浓度低,术毕病人清醒快,与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复合持续硬膜外阻滞为外科手术提供了一种诱导平稳,作用完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择期胃肠、胆囊、肾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组(EG组)、喉罩组(EGL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RP组)、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组(RI组)各17例;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术前、诱导后、切皮后、术毕取血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结果 诱导时RP组血压低于EG组和EGL组,气管插管时EG组血压、心率高于EGL组及RP组(P 〈0.05),手术切皮时心率变化最小为RP组,拔管时EGL组心率最快.各组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在诱导和插管时都有轻度下降而在手术结束时都有上升.RP组术毕时去甲肾上腺素比其他时间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都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均不能完全阻断伤害性刺激的上行传导,在术中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观察冠心病病人行胸部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能否减轻心肌的损伤.方法 32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Ⅰ组为安氟醚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Ⅱ组为单纯安氟醚麻醉.两组病人入室后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Ⅰ组病人在行安氟醚全麻前行T3~4或T4~5硬膜外麻醉,5 min后开始诱导插管,安氟醚全麻;Ⅱ组病人直接行安氟醚全麻.两组病人在诱导前和诱导插管后8 h分别抽取血样测定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Ⅰ组病人插管后1、5 min及拔管时HR、MAP比麻醉前低(P<0.05);Ⅱ组病人比麻醉前高(P<0.05),两组病人插管后1、5 min及拔管时HR、MAP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插管后8 h cTnI浓度均高于诱导前(P<0.05),但Ⅰ组插管后8 h cTnI浓度比Ⅱ组为低(P<0.05).结论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减轻冠心病病人手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胸部或上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异氟醚吸入组 (Ⅰ组 )和异氟醚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组(Ⅱ组 ) ,利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法对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后、麻醉维持、切皮时及拔管时心率变异性 (HRV)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诱导后及麻醉维持时两组LF、LF/HF、TP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插管后、切皮时及拔管时 ,Ⅰ组LF、LF/HF及TP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Ⅱ组未见明显改变 ;组间比较显示 ,上述各指标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液动力学改变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显著降低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交感神经活性、交感 /迷走神经均衡性和自主神经总张力 ,并显著降低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利于机体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两种麻醉方法行妇科腔镜手术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腔镜手术时分别采用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组20例(A组)和全麻联合硬外组(B组),分别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T1)、气腹后15min(T2)、术毕苏醒后10min(T3)时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A组病人术中全麻药用量明显多于B组,A组病人术毕苏醒时间较B组长,且苏醒程度较差,在麻醉及气腹后A组病人的血压和心率较麻醉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B组的血压、心率在气腹后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较单纯全麻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对创伤性湿肺连枷胸手术患者术中血糖、皮质醇水平的影响以及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镇痛的效果和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和住院天数。方法 50例行创伤性湿肺连枷胸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及术后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镇痛组(B组)。分别记录麻醉前(T0)、切皮后10分钟(T1)、第一根肋骨复位内固定时(T2)、术毕(T3),四个时间点测定血清血糖、皮质醇的值。分别记录麻醉前、术后2、8、12、24、36、48小时指脉搏Sp O2的数值和VSA(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以及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血糖、皮质醇在T0时刻无明显差异(P>0.05),在T1~T3时刻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前VSA的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时点VSA的数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前Sp O2的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时点Sp O2的数值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清醒拔管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的例数以及住院天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湿肺连枷胸手术中,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镇痛能有效的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与静脉镇痛相比能明显减轻术后的疼痛,有利于患者的咳嗽排痰,改善患者的呼吸,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将60例上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B组采用单纯全麻。结果 2组入室后动脉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切皮时、术中及气管拔管时的动脉血压、心率较B组更加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的用药量均较B组明显少,患者苏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均较B组明显短,拔管后5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较B组明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上肢手术,可明显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药物用量,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张杰 《中国科学美容》2011,(17):147-147,14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高血压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时、拔管后以及术后3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时、拔管后以及手术后30min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开腹手术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是高血压开腹手术最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老年患者行LC,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15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15例),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切皮、CO2气腹建立后及气管拔管后即刻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记录术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拔管后即刻、10min、20min、30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1)B组气管插管即刻、CO2气腹后及拔管后即刻的血流动力学较A组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期间患者发生烦躁反应A组(5例)远高于B组(2例),与A组比较,B组发生烦躁反应发生率较低(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LC实施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苏醒期疼痛,降低术后烦躁反应发生率,可改善老年患者LC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2011年8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切皮、手术60min、拔管时分别测皮质醇、肾上二腺素、内皮素水平、MAP值及HR值。结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纰患者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皮质醇、肾上腺素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切皮时、手术60min及拔管时内皮素水甲、HR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拔管时MAP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O.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很好地调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病人麻醉后MAP、HR相对平稳;B组病人麻醉后MAP下降(P<0.05)、HR减慢(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麻醉后呼吸抑制发生较重,SpO2在麻醉后、切皮时及切皮后10min均低于基础值。B组麻醉后亦有呼吸抑制,特别在切除腋窝淋巴结时由于静注氯胺酮而引起一过性SpO2下降。B组病人的术中知晓率及麻黄素和阿托品的应用率均高于A组(P<0.05或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且避免了由气管插管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但术中要严密监测,注意呼吸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下胃癌根治术中血糖、部分糖代谢激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方法 30例选择性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G+E)和单纯全麻(G)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60、90、120、150和180min、拔管后10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结果 术中G+E组血糖升高迟于G组,但两组均于拔管后10min达高峰(P<0.01);整个术程血糖水平仅于切皮后60minG+3组低于G组(P<0.05)。血皮质醇升高G+E组也较G组迟,切皮后180min时两组均达高峰(P<0.01),拔管后10min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皮质醇升高幅度于切皮后30minG+3组比G组小(P<0.05);胰高血糖素和白细胞介素6在两组均于切皮后90min时明显升高,于拔管于10min时达高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中胰岛素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血糖与胰高血糖素和IL-6密切相关(r=0.72和0.63,P<0.01);白介素6与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44(P<0.05或0.01),与胰岛素变化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程早期的伤害性刺激消除效果比单纯全麻好,但术程后期均不能消除由IL-6等体液介质介导的应激性内分泌和代谢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