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复经颅磁刺激已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等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不同刺激模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该治疗方法对患者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选取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组原则为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伪刺激治疗和观察组,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将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20次10Hz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联合20次的伪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末研究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仅阴性症状分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及延时记忆因子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  相似文献   

4.
尹刚  姚长江 《中国康复》2015,30(3):174-17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AD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奥拉西坦药物治疗,rTMS组加用20Hz 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况评分(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6周后,rTMS组的MMSE评分、MoCA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ADAS-Cog量表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对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曲伊平  梁慧杰  陈允恩 《临床荟萃》2022,37(10):957-960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存在情绪调节障碍,还存在认知功能的改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改善认知功能的周期长、效果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治疗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青少年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中。本文就rTMS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46-1847
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方案)和观察组(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琼  蔡军  葛聪聪  刘洋 《中国康复》2017,32(4):343-346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难治性精神障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阳性症状(妄想、幻觉、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阴性症状(快感缺失、冷漠、社会退缩等)及认知功能的损害等[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集中在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等方面[2]。目前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的效果不佳,且药物治疗常伴随着大量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不同时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搜集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35例,给予10Hz rTMS真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和伪刺激组(36例,给予10Hz rTMS伪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共治疗4周,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最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为68例,其中rTMS组33例,伪刺激组35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治疗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2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2周)、治疗4周末(治疗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析指标为Cz点靶刺激的N1、P2、N2、P3潜伏期及P2、P3波幅)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完成分类数(Cc)、正确应答数(Rc)、错误应答数(Re)、持续性错误数(Rpe)和非持续性错误数(nRpe)进行计数统计。 结果①治疗4周后,rTMS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伪刺激组(11.3±2.6 vs 14.9±3.4,t=4.88,P<0.01);rTMS组和伪刺激组治疗后的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前(P<0.01)。②利培酮平均治疗剂量、最大剂量比较,rTMS组分别为(3.0±0.9)mg/d和(3.9±0.6)mg/d,伪刺激组分别为(3.8±1.0)mg/d和(4.7±0.7)m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1;t=5.04,P<0.01)。③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4周末的P2(155.4±24.2 vs 171.7±28.5)、N2(205.4±19.4 vs 228.3±23.4)、P3(295.1±24.4 vs 317.5±25.5)潜伏期缩短,P2(4.1±1.6 vs 3.1±1.2)和P3(6.9±2.1 vs 4.9±1.8)波幅升高,Cc(4.4±2.4 vs 3.1±2.0)和Rc(31.0±10.5 vs 24.1±11.2)增加,Re(18.4±8.9 vs 24.8±10.8)、Rpe(5.7±2.7 vs 8.2±4.3)和nRpe(12.2±6.5 vs 16.6±7.8)减少,伪刺激组的P3潜伏期缩短(299.5±27.3 vs 320.3±29.4)、P3波幅升高(6.0±2.2 vs 4.8±1.9),Cc增加(28.7±9.6 vs 23.2±10.7),Re(20.4±8.1 vs 25.1±9.7)和nRpe(13.1±6.2 vs 16.3±7.0)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rTMS组P2、N2潜伏期和P3波幅及Cc、Rc、Re、Rpe、nRpe的改善与伪刺激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rTMS(10Hz)联合利培酮治疗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降低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重复经颅磁莉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临床护理的特异性,为提出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例行rTMS治疗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经前期研究获得的特异性护理干预方法,而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护理,2组治疗前后均用NORS评定效果,治疗后用长海痛尺评定发生头痛的程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O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多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行rTMS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特异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并发症,是一套科学有效的成熟的临床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的各项功能障碍均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中重要影响之一。非侵入性脑刺激是近年来康复治疗研究的热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项技术,目前,将tDCS和rTMS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tDCS和r...  相似文献   

11.
孙瑞  马艳 《中国康复》2015,30(5):355-357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方法:M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rTMS治疗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及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MoCA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MoCA量表各因子中视空间与执行、延迟回忆、语言、注意力、计算力、定向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命名及抽象力得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缩短更明显(P<0.05);2组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增高幅度更大(P<0.05)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疗效,且明显优于单纯认知功能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频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TBI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3组患者MoCA、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MoCA评分[分别为(28.3±4.2)分、(27.8±4.5)分]、MBI评分[分别为(58.2±5.2)分、(57.8±5.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3.3±4.6)分、(51.6±5.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Hz及5 Hz rTMS干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行为退缩等,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普遍存在,近60%的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都出现阴性症状。阴性症状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社会功能和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1],对阴性症状的治疗是实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主要挑战[2]。  相似文献   

14.
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是指外界无相应声源或刺激存在,而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耳鸣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0%-15%,约1%-2%的患者深受耳鸣影响^[1]。  相似文献   

15.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Barker于1985年创立的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测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rTMS)是1992年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能影响局部和远隔皮层功能,实现皮层功能区域性重建,影响多种神经递质和基因表达水平等;目前正逐渐用于治疗方面的研究,已证明对重症抑郁和运动功能障碍等有确切疗效[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量及尼古丁渴求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将60名符合入组条件的受试者随机分配至rTMS刺激组及rTMS伪刺激组各30例,研究组使用rTMS治疗(10Hz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110%运动阈值、10s/串、间歇30s、20串/d),对照组使用伪rTMS设备干预,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为期3周,并随访至第6周。采用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方式获悉每日吸烟数量、烟草依赖自评量表评估尼古丁渴求,使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和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患者阴性抑郁症状。结果 (1)治疗3周末及随访期可观察到rTMS刺激组吸烟量及烟草依赖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降低,与伪刺激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阴性、抑郁症状变化和吸烟量改变之间未发现明显关联。结论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的高频rTMS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量及尼古丁渴求。  相似文献   

17.
张淑婷  沈悦娣  刘兆宇 《护理研究》2023,(21):3886-3889
综述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症病人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指出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了解rTMS治疗的作用机制,评估新的刺激模式,刺激参数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并促进建立个性化rTMS治疗方案,提高抑郁症病人的反应和缓解率,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障碍的效果。方法对3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rTMS治疗,并使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在实施rTMS治疗后,NOSIE的总积极因素分及相关的因子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消极因素分及相关的因子分(激惹、退缩、抑郁)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精神病性因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治疗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改善,并且安全性好,可以应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对事件相关脑电位P300的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5 Hz组、10 Hz组和15 Hz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分别给予对应的5 Hz、10 Hz和15 Hz的rTMS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5周(即25次)。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治疗后)采用P300进行检测,并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量表评估疗效。 结果 治疗后,10 Hz组患者的SAN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其余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Hz组患者P300的波幅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得出患者的年龄和病程进入最终的方程,而性别、受教育年限和药物治疗剂量被剔除出回归方程,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其rTMS治疗后阴性症状的改善幅度越小。 结论 与5 Hz和15 Hz的rTMS治疗相比,10 Hz的rTMS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分别给予高频rTMS(10Hz)、低频率rTMS(1Hz)、伪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MoCA和LOT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高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高于低频磁刺激组(均P<0.05)。3组与治疗前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频磁刺激组P300潜伏期较低频磁刺激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能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且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