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将本院2002~2012年收治的23例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其致病细胞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主要包括棱形细胞、上皮样细胞、透明细胞、小痣样细胞及瘤巨细胞等;致病细胞的排列也多种多样,包括梁状、巢状、束状、腺泡状及编织状或弥散分布等。对免疫组化染色可知,瘤细胞S-100蛋白、HMB45及Vimentin阳性率分别为100%、91.30%及95.65%。结论由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组织结构及病理形态各种各样,因此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时主要依靠的是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在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黑素瘤组织与健康人皮肤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内sPLA2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考察人皮肤组织中sPLA2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上清液的sPLA2浓度为(177.27±13.57)pg/mL,明显高于人表皮HaCaT细胞的(21.42±5.05)pg/mL(P〈0.05)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2.75±1.23)pg/mL(P〈0.05);其细胞内sPLA,/GAPDH的灰度比值为7.03±1.31,亦明显高于HaCaT细胞的1.45±0.37(P〈0.05)和成纤维细胞的0.31±0.11(P〈0.05);黑素瘤组织中呈现大量sPLA2阳性细胞和颗粒,而健康人表皮和真皮组织中则未见该阳性细胞和颗粒。结论:sPLA2在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和黑素瘤组织中较健康皮肤细胞和组织均有较高表达和分布,提示sPLA2有可能成为皮肤黑素瘤靶向给药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机制,检测乙酰肝素酶、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乙酰肝素酶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3.33%)明显高于其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6.67%),且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仅在皮脂腺腺体细胞中表达,其余细胞中不表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100%)与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3.3%)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其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43.3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和E-cadherin与恶性黑素瘤的转移有关,提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E-cadherin的检测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收集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中男4例,女7例;年龄34~75岁,平均55.8岁。镜检示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标记瘤组织HMB45、S-100和Vim(+)。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通常诊断较困难。HMB4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和CK联合应用有助于与肛管直肠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504S、P63、ck/34BE1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病理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前列腺良恶性病理活检及切除标本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正常前列腺基底细胞染色ck/34BE12(98%)、P63(100%)、P504S(-);前列腺癌染色P63(-)、P504S(+)、ck/34BE12(-);PIN染色P63(+)、PSIMS(+)、ck/34BE12(+);良性病变P63(+)、P504S(-)、ck/34BE12(+)。结论P504S染前列腺腺癌和PIN胞浆,P63、ck/34BE12染PIN和良性前列腺基底细胞核。在同一张切片上,同时用两种染色显示基底细胞和癌细胞,良性腺体为单一的P63、ck/34BE12着色,恶性腺体为单一的P504S着色,二者同时显色的腺体多半是PIN,因此,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阴性抗体(P63、ck/34BE12)与阳性抗体(Psogs)联合应用是鉴别前列腺肿瘤良恶性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癌基因c-erbB-2和P21在51例胃、喉及膀胱良恶性病变中的定位、表达。结果显示:c-erbB-2、P21阳性表达主要见于恶性病变即胃癌、喉癌及膀胱癌,而且大部分表现为超表达,在良性病变,癌旁取材,粘膜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内阳性表达较高,其阳性率P21为77.8%,c-erbB-2为55.6%说明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已有癌基因的出现.由此可见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当癌基因在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内出现表达或过度表达时,可做为判断恶性病变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下的特点,总结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手术后比例切片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良性淋巴结肿大患者85例为良性组,恶性淋巴结肿大患者65例为恶性组。结果两组患者L/S值、皮质厚度、回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良性结节髓质结构清楚、血流不丰富、淋巴结中心性成像患者数均高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比二维B超更加灵敏,对淋巴结内血流及增生坏死观察更为准确,对鉴别良、恶性腋窝淋巴结肿大具有重大的意义,能为判断腋窝淋巴结的性质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增强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应用的成像分析。方法收集36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动态增强CT扫描,对确诊病例(恶性病变组28例,良性病变组6例,活动性炎性组2例)进行成像分析,比较时间-密度曲线及相应的参数等数值。结果增强CT的成像分析S/A比值在良性、恶性和炎性病变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发现以炎性肺部结节最高,恶性肺部结节第二,而良性结节处于最低,三组数据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病变的阈值以强化增值≥25 Hu或S/A〉10%作为标准,另外发现比较三组结节增强CT在后期的成像过程中的消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扫描及其配置的灌注的分析对不同肺结节病变进行动态增强研究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声带良恶性增生疾病噪音的声学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研究正常及声带良恶性增生疾病噪音声学和持征,探讨计算机声学测试技术在喉疾病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噪音声学测试系统对80例正常成人及140例声带良恶性增生疾病患者元音信号进行检测,对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声门噪声能量(NNE)等进行分析。结果:140例病态噪音均表现一项或几项声学参数值高于正常,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值判别有统计学意义。声带良性增生组jitter值大于正常者占24%,shimmer占83%,NNE占58%,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值约升高1-1.5倍左右。声带不典型增生组jitter,shimmer,NNE值高于正常者分别占87%,94%,90%,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值升高4.5-5倍左右。结论:计算机声学分析各项参数可作为噪音定量评价的客观指标,有助于喉部病变性质的初步鉴别及动态观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良性甲状腺肿45例,甲状腺癌41例,均行MSCT检查,观察病灶发病部位、形态、数量、密度等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钙化、晕环、单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比例均显著低于甲状腺癌(P〈0.05);两种病变CT强化、平扫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裴莉  龚洪翰  曾献军  周俊杰 《江西医药》2009,44(7):651-652,66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uff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方法及所获得的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30例,共计病灶35个。行弥散加权成像、常规T2W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Gd—DTPA(3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度3ml/s。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将所得图像传送MultiModalitu工作站得ADC图及时间一信号曲线。结果DWI显示100%的恶性病变(16/16)和94.7%的良性病变(18/19),敏感性为97.1%(34/35)。相对ADC值的良性/正常、恶性/正常组有显著性意义。增强扫描显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特征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DC值结合MR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7例肝脏良恶性病灶中,良性31例,恶性46例。采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使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成像,实时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结果肝恶性病灶:早期动脉相95.6%(44/46)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7.8%(45/46)病例呈低增强(2例肝细胞癌呈等增强)。肝良性病灶:早期动脉相51.6%(16/31)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6.8%(30/31)病例呈等增强和高增强(1例血管瘤呈低增强)。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B超声像图特点及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病变性质的8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B超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0例经病理确诊的患者中,良性病变30例(37.5%),恶性病变50例(62.5%),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回声、内部改变和血流信号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6.3%,其中良性病变中急性淋巴结炎、非特异性反应性增生和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85.7%和80.0%,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0%。脉冲多普勒(PWD)参数方面,恶性病变淋巴结门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是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鉴别方法,并且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9mTc(V)-DMSA肿瘤显像在鉴别肿瘤患者骨骼良、恶性病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疑骨转移患者进行^99mTc(V)-DMSA(二巯基丁二酸钠)全身显像,并与^99mTc-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作对比。结果;8例疑骨转移肿瘤患者,先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共检查14个阳性病灶(放射性异常浓聚)。而后,^99mTc(V)-DMSA显像表现为相同部位相似放射性浓聚有5例8个阳性灶,上述病灶经随访并结合临床均证实为骨转移瘤;另有3例^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显示共6个阳性病灶,而^99mTc(V)-DMSA显像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改变,其中2例5个病灶为骨骼良性病变,1例单个病灶为骨转移瘤。本组^99mTc(V)-DMSA显像诊断骨骼良、恶性病变总符合率为87.5%。结论:^99mTc(V)-DMSA全身显像表现为骨骼恶性病灶阳性,良性病变阴性;其诊断骨转移瘤的特异性比^99mTc-MDP骨显像高,在骨骼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110例宫颈上皮增生病变和30例宫颈癌患者TNFα、sIL-2R、IL-6和IL-8的含量。结果 宫颈上皮增生病变各组患者TNFα、sIL-2R、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增P〈0.01),且随宫颈上皮病变程度的增重而相应地升高。宫颈癌组细胞因子变化的特点:(1)TNFα和sIL-2R水平增高显著,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各病变组有明显差异(均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107例乳腺疾病患者中包括普通性导管增生(UDH)33例、不典型性导管增生(ADH)20例、导管原位癌(DCIS)34例,不同病变与浸润性导管癌(IDC)2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K5/6、CK34βE12、CK19、CK8/18、SMA、ER、c-erbB-2的表达。结果:CK5/6和CK34βE12在ADH、DCIS、IDC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UDH(P〈0.01);CK19、CK8/18在各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SMA在良性的肌上皮中表达,部分高级别DCIS中灶状缺如,在IDC中缺如。ER、c-erbB-2在不同疾病中表达模式不同。结论:CK5/6和CK34βE12的表达率有助于UDH与ADH和DCIS的鉴别;细胞角蛋白结合SMA、ER、c-erbB-2的表达可辅助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细胞角蛋白对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加速时间指数(acceleration time index,ATI)鉴别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物,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可靠性。方法 ATI=加速时间/心动周期。所检测血流样本均来自肿物内部,不包括周边的血流信号。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利用ROC曲线评估ATI的诊断价值。结果 106个病变中,良性67个(纤维腺瘤34个,乳腺增生26个,乳腺腺病7个),恶性39个(非浸润性癌24个,浸润性癌15个)。良性肿物的ATI值(0.064~0.159,平均0.105)低于恶性肿物(0.084~0.250,平均0.176)。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物,A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诊断价值高。以ATI=0.155作为最佳临界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0%)和特异度(99%)。结论 AT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SFT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或卵圆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形成交替分布的丰富细胞区和疏松细胞区,并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肿瘤细胞间血管丰富。免疫组织示CD34、CD99、Vimentin均(+),S-100、Desmin、SMA均(-)。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大部分为良性,少数可为恶性。完整手术切除是良好的预后因素。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肿大淋巴结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探讨超声对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4例淋巴结肿大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肿大淋巴结的形态,纵横比较、内部回声、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的频谱特征。结果良性淋巴结与恶性淋巴结之间L/S值、血流峰值、血流阻力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淋巴结血流分布较丰富,血流峰值速度和阻力指数也高于良性组。以2作为L/S的阈值来判断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其敏感性90.2%(46/51),特异性88.4%(38/43)。结论超声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肿大淋巴结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4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包括病灶的数目、形态、密度、边界、强化度、邻近结构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并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甲状腺良性病变37例(滤泡性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单发结节20例,多发17例,共67个病灶;7例恶性病变(甲状腺癌)8个病灶,单发6例,多发1例。甲状腺良性病灶形态不规则6个(9.0%)、边界不清楚18个(26.9%)、钙化17个(25.4%)、包膜不完整19个(28.4%);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7个(87.5%)、边界不清8个(100%)、钙化5个(62.5%)、包膜不完整8个(100%);4例恶性病变伴颈部淋巴结转移(57.1%),37例良性病变均无淋巴结转移。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在结节形态、边界、微小钙化、包膜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诊断结节的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7.3%,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94.7%,准确率93.2%。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的CT特征性,CT在其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