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早期预防、诊治及教训。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3年3月,在外科发生急性肺栓塞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及教训。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诊断及时,其中单纯抗凝治疗5例,抗凝并溶栓治疗2例。结果死亡4例,治愈2例,1例好转后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针对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并同时使用机械性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并采取抗凝溶栓治疗,有望降低术后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内肺栓塞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的35例肺栓塞病例临床资料。2例未经治疗死亡;33例常规行抗凝、溶栓治疗,其中经皮导管介入行肺动脉溶栓术3例,治愈或好转29例(29/35),无效死亡4例。提示应提高对围手术期肺栓塞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和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病人发生DTV及肺栓塞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以降低术后病人发生肺栓塞的几率及死亡率。方法对于术后病人患肢肿胀加重时,及时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DTV的发生;一旦术后病人发生呼吸困难,晕厥等症时尽早检查CTPA等明确肺栓塞的发生。20例肺栓塞病人3例给予溶栓加抗凝治疗,其余17例只给予抗凝治疗。结果2例病人死亡,其余18例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对骨科术后病人提高对DVT的防范及诊断意识,进而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2例胸外科肿瘤术后肺栓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方法对32例胸外科肿瘤术后肺栓塞病人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抢救无效死亡,30抗凝治疗后5例死于病情进展、1例抗凝后予以溶栓治疗死于再梗,24例病人度过危险期,总治疗有效率为80%。结论胸部肿瘤、手术与术后肺栓塞的形成有关;其发病凶险,抗凝治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妇科肿瘤手术后发生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LEDVT预防和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血栓完全溶解3例,部分溶解5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LEDVT是妇科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引起充分重视.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提早预防,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是LEDVT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妇科肿瘤手术后发生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LEDVT预防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血栓完全溶解3例,部分溶解5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LEDVT是妇科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引起充分重视。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提早预防,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是LEDVT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的关系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科肿瘤、外科、骨科术后DVT2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总结围术期DVT方法。结果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血栓完全溶解6例,部分溶解14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术前后查凝血指标、纠正贫血,术中操作精细、减轻对髂静脉及其属支的刺激,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尽量不用止血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相应的诊断、防止策略。方法对35例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发病规律、治病原因、诊治流程及治疗转归等,总结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临床特点。结果肾癌手术及前列腺电切手术后容易发生肺栓塞,泌尿外科肺栓塞具有误诊率高、预见性差、发病急、病死率高、病情重及预后差的特点,D-二聚体、胸部X线片及心电图是诊断肺栓塞使用、简单的诊断数据。及时的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对改善预后有关键性作用,对高危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恰当的预防能够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结论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具有病情危重、发病隐匿的特点,简化诊断步骤、缩短治疗时间,及时的进行抗凝治疗与适当的预防能够降低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的发病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Swan-Ganz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治疗手术后高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经Swan-Ganz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溶栓组)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13例采用单纯抗凝治疗的高危组肺栓塞患者(抗凝组)作为对照,综合判断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溶栓组和抗凝组的住院总有效率分别为77.8%、30.8%,早期病死率分别为11.1%、30.7%,较大出血率分别为11.1%、7.7%。结论对于手术后高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经Swan-Ganz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胸部肿瘤术后急性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术后急性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方案的选择。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6年6月发生的术后急性肺栓塞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学习。结果947例胸部肿瘤术后患者中发生急性肺栓塞5例(0.53%),抗凝3例,溶栓2例;5例患者治愈3例,死亡2例,死亡率40%。结论胸部肿瘤术后急性肺栓塞可无特异性表现。但对排除了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咯血等后,特别是对有晕厥者应高度重视,应及早进行肺栓塞的相关检查,及早抗凝治疗,适当放宽溶栓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肺栓塞进行临床分析,评价肺栓塞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3月入院并确诊的37例栓塞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7例肺栓塞患者中,首次误诊率为64.86%,D-二聚体大于500mg/l者占94.59%,超声心动呈典型改变占86.48%,血气分析异常者占91.89%,增强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敏感性为97.29%和100%。接受溶栓治疗的18例中无死亡,接受抗凝治疗19例中死亡1例。结论:肺栓塞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需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肺栓塞的误诊率高,提高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是临床医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肺栓塞临床表现与诊疗体会,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中1例临床诊断,20例由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其中7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13例仅接受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CTPA)是首选的确诊手段。提高对PE患者的诊断意识,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是临床提高PE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诊断的30例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PTE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能提供重要线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肺灌注扫描螺旋CT均能够为PTE早期确诊提供相对特征性改变;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提高PTE的早期诊断率,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肺栓塞进行临床分析,评价肺栓塞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3月入院并确诊的37例栓塞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7例肺栓塞患者中,首次误诊率为64.86%,D-二聚体大于500 mg,L者占94.59%,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86.48%,血气分析异常者占91.89%,增强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敏感性为97.29%和100%.接受溶栓治疗的18例患者中无死亡,接受抗凝治疗19例患者中死亡1例.结论 肺栓塞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需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肺栓塞的误诊率高,提高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是临床医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继发肺栓塞的诊治。方法统计2005-12~2007-12骨折患者合并肺栓塞8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8例患者诊断及时,行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特别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欣 《吉林医学》2013,(36):7593-7594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征象演变与肺动脉临床预测评分及治疗转归的一致性,以期三者之间的互相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PE患者的CTA直接征象(充盈缺损、管腔突然狭窄、腔内网状改变、栓子钙化)和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膜病变、肺梗死、"肺少血"征、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用改良Geneva积分法对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评分,并与治疗前后的CTPA进行一致性对比分析。结果:PE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CTPA直接征象(除栓子钙化外)及间接征象检出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以Geneva积分形式进行危险分层,高度可能性10.64%(5/47)降低至4.26%(2/47),中度可能性59.57%(28/47)降低至34.04%(16/47),低度可能性29.79%(14/47)增加至40.43%(19/47)。结论:PE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Geneva积分与CTPA征象演变及治疗转归存在一致性,故在临床实践中,三者可以互相补充评估PE患者的临床情况、明确诊断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特点 ,观察抗凝溶栓等方法对急性肺栓塞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10月至 2 0 0 3年 3月确诊的 38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中 18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并抗凝治疗 ,另有 18例单纯抗凝治疗 ,1例行介入治疗 ,1例转外科治疗。根据症状、血气分析及心脏超声 (UCG)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易患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首位。溶栓治疗 2 4小时后动脉氧分压 (PaO2 )明显升高 (P <0 .0 5 ) ,一周后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单纯抗凝组以上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 ,减少误诊率 ;积极去除可变的易患因素 ,对有溶栓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溶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PE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81例临床怀疑PE患者采用四排探测器多层螺旋CT行CTPA,其中26例患者行联合CT静脉造影(CT venography,CTV)。对治疗患者行CT随访观察,阴性患者3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81例患者共进行172次CTPA,25例患者检出P(E30.9%)。11例患者检出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lism,DVT),其中10例患者合并PE。16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其余患者9例PE患者行抗凝治疗。随访CT证实溶栓后24h,11例PE缩小,5例消失。2周和1个月复查,除1例慢性PE保持不变,5例患者见段及亚段小栓子外,其余患者栓子消失。90d复查CT,仅有1例患者PE复发。DVT于6例患者中消失,4例缩小。CTPA阴性患者3个月后电话随访无PE临床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作为肺栓塞诊断与随访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E患者的MSCTPA图像。结果 22例PE患者中,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共285支,其中左、右PE 14支,叶PE 61支,段PE 152支,亚段PE 58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钝角附壁型和完全闭塞型。结论 MSCTPA是快速、无创、安全检查PE的有效检查方法,对PE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肺栓塞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住院治疗的PE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效果。结果PE患者近年增加明显,存在易患因素,以下肢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常见的因素。其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等均有助于诊断。溶栓治疗12例,存活10例;介入治疗11例,存活9例;单纯抗凝治疗83例,存活74例。结论提高对PE的认识,对及时准确诊断PE具有重要意义;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E的有效方法。恰当的治疗策略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