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研究药物对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部分中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防止或减轻内皮功能失调作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刘蓓  邓林云 《江西医药》2005,40(5):304-307
内皮损伤是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内皮功能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为全身系统性疾病。血管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内皮功能异常是糖尿病性血管并发症的始发因素。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外一些学者关注的热点。以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常采用有创的动脉造影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分辨率超声的问世,超声无创性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周正学  肖跃进 《贵州医药》2010,34(8):741-742
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而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又常伴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我们在用血滞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过程中通过高分辨超声技术对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发现血滞通胶囊具有明显的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心肌梗死 (MI)患者 10例 ,以血管多普勒超声测定外周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NEDD)。结果 :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包括EDD和NEDD均较正常对照明显障碍。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5.
抗高血压药物与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病人常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减退,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目前应用的降压药物中,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剂对血管内皮功能无影响,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肽II受体1拮抗剂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功能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收集健康人员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以及颈动脉硬化参数,分析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化度、顺应性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系数、顺应性明显低于健康人员;实验组患者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化度明显高于健康人员;经检验,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化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顺应性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正相关。结论超声检查在冠心患者动脉血管功能异常的判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功能是维持血管通透性、平衡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及限制炎症活动的重要保障,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疾病发生发展,尤其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DM血管病变的早期事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贯穿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对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DM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慧  陈运贞等 《成都医药》2002,28(4):221-222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心肌梗死(MI)患10例,以血管多普勒超声测定外周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内皮非依赖舒张功能(NEDD)。结果:MI患血管内皮功能包括EDD和NEDD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障碍。结论:心肌梗死患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丹 《海峡药学》2008,20(2):67-69
血管内皮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寻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葛根素在保护血管内皮上具有重要作用,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本文对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损伤常伴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近年研究发现,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密切相关,通过降低胆固醇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但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对冠心病患者给予强化调脂治疗,并与传统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始动因素和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标志。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的就是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治疗糖尿病重要标靶。大量研究表明SIRT1与高糖所致内皮损伤密切相关,可通过抵抗炎症、氧化、衰老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文章将对SIRT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研究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曾尟枚  向光大 《医药导报》2008,27(12):1465-1468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急性高血糖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10例,2型糖尿病(2型DM)患者20例。所有对象均行75 g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其中,2型DM患者分为2组,各10例:单纯OGTT组和OGTT + 维生素C组。均分别于OGTT 0,60,120 min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在OGTT 试验中,单纯OGTT组和OGTT + 维生素C组0,60,120 min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0 min相比,单纯OGTT组和OGTT + 维生素C组60 min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降低,120 min又明显回升(P<0.05)。与单纯OGTT组比较,OGTT + 维生素C组60,120 min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增高(P<0.01)。单纯OGTT组和OGTT + 维生素C组在基础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脂蛋白[Lp(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1)。在OGTT中,单纯OGTT组和OGTT + 维生素C组血糖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快速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提示延长或反复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对急性高血糖所致内皮功能损伤具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凯时注射液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凯时注射液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 38例ASO患者在凯时注射液治疗前后和 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ASO患者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经凯时注射液治疗后,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凯时注射液能明显改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失调可在明显的动脉硬化之前出现,糖尿病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糖尿病合并症的出现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目前,临床上除了有效控制血糖外尚未能最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因此,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胖人群血管内皮功能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368例单纯肥胖者(体质指数≥25kg/m^2),根据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组,测定体重、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7年后对此人群进行随访调查,并复查上述指标。结果共随访到334例。单纯肥胖者合并血管功能异常,基线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均P〈0.05),7年随访高血压累积发生率60.2%。显著高于血管内皮功能正常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与腰臀比、体质指数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显著相关,舒张压与腰臀比、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相关。结论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可能是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生早期原发表现,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和血管内皮功能的相互关系,评价IR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5例ACS、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法分别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用稳态模型2计算机软件(HOMA2 Caculate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S组和SA组HOMA2-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ACS组HOMA2-IR显著高于SA患组(P〈0.00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低于SA患者,ACS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胰岛素水平和HOMA2-IR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高胰岛素血症和IR密切相关,三者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物能阻止内皮细胞 (NO)合成 ,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降低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内皮功能不全与内源性 NOS抑制物含量升高密切相关 .内源性 NOS抑制物可作为内皮功能不全的预测因子 ;阻止或抑制内源性 NOS抑制物生成可能是寻找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的新途径 .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178-180
目的利用超声波检测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分析比较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探讨超声波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3年4~10月高血压患者48例,年龄18~60岁,无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病史,未用药物治疗,而且超声波检查颈动脉血管没有动脉粥样斑块而且颈动脉内膜厚度(IMT)1.0mm。对照组健康人群自愿组48例无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年龄18~60岁,对两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FMD值的相应关系。结果健康人群组的FMD值比高血压组高(P0.05),高血压与FMD值有相关性。结论超声对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评定,能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对其临床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评价动脉硬化兔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动脉硬化兔模型髂外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高脂血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2只,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高胆固醇组8只、高蛋氨酸组8只,高胆固醇组作为阳性对照组。应用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以上各组兔髂外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光镜和电镜)及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①8周时高胆固醇组血脂水平较其他两组均明显升高(P<0.05),高蛋氨酸组血浆Hcy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②高胆固醇组和高蛋氨酸组髂外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③各组之间均有相应的病理改变。结论高血脂、Hcy均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密切相关,Hcy是引起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且应用高分辨力彩超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简便、准确、无创,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初始阶段,许多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可损伤血管内皮,诱发内皮功能紊乱,内皮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重要机制。高密度脂蛋白(HDL)是由多种蛋白和脂质组成的功能复杂的脂蛋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DL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HDL除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减少外周胆固醇堆积、防止泡沫细胞形成功能外,还可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功能、发挥抗氧化抗炎作用保护内皮功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但在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失功能性HDL,其可能诱发内皮功能紊乱。本文就功能性HDL和失功能性HDL与内皮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