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副窦黏液囊肿的CT和MR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鼻副窦黏液囊肿的术前CT和MR表现.结果 23例中囊肿单发20例,多发3例,共26个囊肿.其中15个筛窦囊肿,7个额窦囊肿,3个蝶窦囊肿,1个上颌窦囊肿.囊肿多较大,窦腔膨胀扩大,3例见窦壁吸收破坏.CT平扫囊肿多为肌肉样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缘光滑,境界清楚.T1WI多呈高信号或等信号.结论 鼻副窦黏液囊肿CT和MR表现有特点,通常能够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2.
额、筛窦粘液性囊肿是眼眶内侧壁的常见病,主要症状是前额区胀痛,眼球渐进性向外下突出,重者可影响视力,手术后易复发。我院于1988~1996年施行鼻粘膜翻转通道成形术治疗72例,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72例中,男31例,女41例;年龄对~60岁,平均42岁。单纯筛窦囊肿56例,额、筛窦囊肿16例;右侧48例,左侧24例,均为单侧,大小2.5cmX2.5cmX1.5cm~6cmX5cmX4cm,眼球斜位15”~40”突出18~24mm,囊肿的大小同眼球斜位性突出及视力呈正比;囊肿越大,眼球的斜位,突出及视力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1.2诊断标准(1)同…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粘膜囊肿常见,病人大多无临床症状并不需处理。但此病往往误诊为上颌窦息肉、上颌窦普遍性致密、窦腔积液和液平、粘膜肥厚、肿瘤等。因此必须重视对它的认识。作者查阅五年内5,026例病理性上颌窦照片,发现粘膜囊肿占12.7%。本病的命名有争议。但作者认为以上颌窦粘膜囊肿为宜,即囊壁组成于有粘液腺的粘膜组织。上颌窦粘膜囊肿的放射影象相当典型。它表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的、与周围空气有清楚边界的、膨胀性生长的良性病变,无钙化或骨性壁。基底较宽附在上颌窦璧上,形态呈半圆形或卵圆形,平坦形极少见。约80-90%位于上颌窦最低处。其大小在1厘米左右,但大者可占据整个上颌窦。囊肿多单个出现,少数可多发或双侧出现。上颌窦壁大多不受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对肾窦区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窦区囊肿的CT增强扫描图像,应用MPR和VR观察其图像特点。结果:18例中,10例肾盂旁囊肿,CT示肾窦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变,无强化,排泄期无对比剂进入,相邻肾盂、肾盏受压移位;6例肾盂周围囊肿,CT示沿肾盂、肾盏周围分布的多发囊性病变,呈不规则分支状,无增强效应,排泄期显示肾盂、肾盏被包绕,受压变细拉长;2例肾盂源性囊肿,CT示肾窦区圆形囊性病变,增强扫描无强化,可见通道与肾盂或肾盏相通,排泄期有对比剂充填。结论:CT增强扫描联合多种后处理方法对肾窦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U在肾窦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肾窦囊肿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窦囊肿患者的CTU资料,并应用CT后处理观察其图像特点。结果:9例中,8例为双侧发病,1例为单侧发病,表现为肾窦区多发边界清晰的囊性低密度灶,肾盂肾盏受压变窄;CT值20 HU以下,无增强效应,肾动脉分支间距增宽,呈"鱼叉样"改变,肾静脉受压变细。结论:CTU和MPR对肾窦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隐匿性鼻窦综合征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例隐匿性鼻窦综合征的CT和MRI平扫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和征象.结果 8例均单侧发病,累及眼眶、上颌窦、鼻腔与额面部.CT表现:8例眼眶底壁下凹、眼眶下直肌周围脂肪间隙比对侧增厚;8例上颌窦前后壁内缩、窦腔体积缩小及患侧上颌窦黏膜增厚.6例上颌窦后壁周围肌肉脂肪间隙较对侧增宽.8例鼻中隔偏曲并双侧颧面部不对称、患侧颧骨向内凹陷.MRI表现:8例眼球向下移位、眼眶底壁向下塌陷并下直肌周围脂肪间隙扩大;8例上颌窦黏膜增厚;5例患侧中鼻道扩张伴中鼻甲萎缩;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8例患侧颧面部不同程度凹陷、相应脂肪组织增厚.结论 患侧眼眶底壁下陷、眼球下移,窦壁骨质凹陷引起的上颌窦体积缩小、黏膜增厚以及额面部凹陷是隐匿性鼻窦综合征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跗骨窦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跗骨窦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 采用1.5T MRI扫描仪,常规做横轴位和矢状位SE T1和FSE T2加权扫描,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冠状位和斜位扫描,均使用表面线圈,层厚和间隔分别为5mm和1mm.结果 MRI能显示跗骨窦内组织的炎症、变性或损伤.本组12例跗骨窦综合征的MRI表现为T1信号降低9例,不均匀信号3例;T2呈高信号12例;2例伴韧带撕裂,4例伴骨皮质下小囊肿,2例可见相邻跟骨、距骨的骨髓水肿.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跗骨窦的解剖和病理变化,是诊断跗骨窦综合征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曲菌病的平片和CT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上颌窦曲菌病的 X线平片和 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上颌窦曲菌病 8例 ,均照有站立或坐位平片和轴位 CT扫描。结果 :病变累及上颌窦 8例 ,同时累及筛窦 2例 ,额窦 1例 ,均有粘膜肥厚 ,窦腔内肿块 3例 ,高密度钙化影 4例。结论 :有慢性上颌窦临床表现而治疗效果不佳 ;平片或 CT未见液气平面 ;软组织肿块破坏或不破坏骨质 ;异常高密度影应高度怀疑曲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鼻前庭囊肿HR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前庭囊肿的HRCT表现 ,评价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前庭囊肿 ,均经过HRCT检查。结果 :发病部位 :左侧 8例 ,右侧 7例 ,双侧 5例。病灶形态多变 ,其中 1 4例呈类圆形 ;最小病灶 0 .8cm× 1 .0cm ,最大病灶 3 .6cm× 5 .0cm ;病灶CT值 1 7~ 82HU ,平均 44HU。病灶无继发感染时 ,边界均清楚 ;囊内容物均未见增强 ,4例继发感染囊壁增厚伴有明显强化。病灶继发改变包括上颌骨受压、骨质硬化及凹陷。结论 :HRCT可准确显示鼻前庭囊肿位置、大小、数目、密度 ,也可清晰显示其并发症 ,有助于鼻前庭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也可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源性囊肿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源性囊肿8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肠源性囊肿,位于椎管内的7例,其中颈段椎管4例,胸段椎管1例,胸腰段椎管1例,骶段椎管1例;鞍区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囊肿位于脊髓腹侧的4例,其它3例,MRI表现为:囊肿占位明显,多呈长椭圆形,与脊髓长轴一致,脊髓明显受压变扁,轴位像见病灶嵌入脊髓内,但与脊髓之间界限清晰,T1WI呈等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 T2WI等或稍低于脑脊液信号.鞍区肠源性囊肿MRI表现为:病灶位于鞍内,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垂体明显受压移位,鞍底下陷,增强MRI扫描囊肿边缘见半环形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用超声切面显像对75例颌面部肿块进行了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81%,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5(1/2)~75岁.使用Aloka SSD~256型线阵灰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MHz,探查采取直接或间接法.对肿块做纵横断面扫查,仔细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选择最佳图像,冻结、测量,并用135机照相.2 结果2.1 颌面部及涎腺囊肿18例,诊断符合者17/18.包括:上颌窦囊肿1例,腮腺囊肿2例,腮裂囊肿2例,甲状舌骨囊肿3例,颏下腺囊肿4例,颌下腺囊肿3例,皮样囊肿2例,其中1例误诊为实质性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1例CVST患者.MR检查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及MRV;其中4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1例CVST累及上矢状窦5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1例.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3例,T1 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 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的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8例,T1 WI及T2 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受累静脉窦可见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征.MRV可显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结论:磁共振检查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T2 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结合MRV检查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窦瘤破裂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2 % ,其引起的大量左向右分流 ,易导致充血性心衰 ,甚至死亡。我院自 1995- 0 8~ 1998- 10共手术修补主动脉窦瘤破裂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8~ 44岁 ,平均 2 9岁。突然起病 5例 ,发病时间难以确定者 4例 ,其中 2例伴严重心功能不全。本组均于胸前区闻及连续性或双期性杂音 ,脉压差大于 8kPa(6 0mmHg)者 4例 ,心电图示左室肥厚 6例 ,右室肥厚1例 ,双室肥厚 2例。X线胸片均示肺血增多 ,心胸比率 0 .5 6~ 0 .75。心功能按NYHA分级 ,Ⅰ 级者 2例 ,Ⅱ 级者 5…  相似文献   

14.
MRI诊断半月板囊肿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半月板囊肿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半月板囊肿患者的MRI表现,探讨半月板囊肿部位、形态、信号特征及其与半月板的毗邻关系.结果 34例半月板囊肿(内、外侧半月板囊肿发生比率为1:2.4),包括:半月板旁型囊肿25例(73.5%),半月板内型囊肿4例(11.8%),滑膜囊肿5例(14.7%).半月板囊肿多呈类圆形的囊性肿块,边缘光滑锐利,信号均匀,SE-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SE-T_2WI呈稍高信号,MEDIC呈高信号,其中半月板旁型囊肿的典型表现呈"吹气球征".结论 MRI能够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进行准确定位、分型,并清晰显示其与半月板的毗邻关系.因此,MRI检查可作为评价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方法,对半月板囊肿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25例(7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50.6岁,范围28~74岁).采用1.5T或3.0T超导系统(GE Signa)MRI检查,包括T1WI、T2WI和增强后T1WI扫描.结果:病灶大小2.5~6cm(平均4.30cm),右侧17例,左侧8例.T1WI上24例病灶相对于白质呈低信号,仅1例呈高信号.T:WI上22例呈显著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1例呈显著高信号伴部分流空信号.注射对比剂后10例呈显著均匀强化,其余15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者均表现为增强扫描第二时相强化范围扩大.16例为累及鞍内的横向不对称哑铃形肿块,7例为球形肿块(其中2例可见小部分伸入鞍内),2例为分叶状肿块累及鞍旁和鞍内.所有病例均不伴邻近颞叶脑组织水肿,颈内动脉被推移或包绕.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MRI特征为鞍旁肿块或鞍旁累及鞍内的肿块,呈横向哑铃形或球形,境界清楚,T2WI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显著均匀强化或不均匀进行性强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增强多期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1例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31 ~86岁,平均63岁.71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肾盂旁囊肿单、双侧肾盂分布以及并发积水、结石情况在两种分型间的差异行X2检验,统计学软件为SPSS 13.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将其CT表现分为Ⅰ、Ⅱ两型:Ⅱ型(单发类圆形)囊肿41例,多呈位于单侧肾窦内或由肾窦外侵入肾窦、膨胀性生长的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囊样低密度影;Ⅱ型(多发“蔓藤”状)囊肿30例,多为位于双侧肾窦内、围绕肾盂“匍匐”状延伸的多发“蔓藤”状或不规则形囊样低密度影.Ⅱ型双侧发病率明显高于Ⅰ型(X2 =46.49,P<0.001);Ⅰ型较Ⅱ型更易伴发肾盂积水(x2=8.52,P<0.001);两者伴肾结石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x2=0.02,P=0.901).在CT平扫时,肾盂旁囊肿常因紧邻肾盂,缺乏密度对比以及无明显肾窦脂肪衬托或分隔,易误诊为肾盂积水,故CT增强多期扫描尤其是延迟期必不可少.结论 CT分型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CT增强多期扫描对确诊及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钼靶X-线摄影结合穿刺抽液诊断乳腺囊肿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钼靶X-线摄影结合穿刺抽液诊断乳腺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囊肿的钼靶X-线表现与穿刺抽吸情况.结果: 乳腺单纯囊肿10例,钼靶X-线均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的结节、肿块影,8例为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B超7例,均显示椭圆形均质无回声区,边缘清楚,后方声影增强.MRI 3例,均显示多发大小不等的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清楚.9例穿刺,抽出2~12ml液体,7例为清亮、淡黄色.积乳囊肿5例.钼靶X-线示高密度型1例,低密度型3例,混合密度型1例.B超1例,呈梭形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可见后方声影.另1例穿刺抽出8ml乳汁样液体.结论: 钼靶X-线结合穿刺抽液不但可正确诊断乳腺囊肿,而且能区别单纯或积乳囊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和B超检查,全部病例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4例32个卵巢病变共63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单侧16例,双侧8例;21个卵巢为单发囊肿,11个卵巢为多发囊肿共42个囊肿,其中8个卵巢大囊肿周围伴有小囊肿,5个囊肿内有分隔;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23(36.5%)个囊肿,T1WI高信号而T2WI呈低信号19(30.2%)个囊肿,呈混杂信号17(27.0%)个囊肿,T1WI呈等或低信号而T2WI呈高信号4个囊肿;囊肿边缘光滑6个,边缘部分毛糙不清19个,边缘完全毛糙不清38个。低场MR术前诊断63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0个与病理相符,3个病理诊断为囊腺瘤;B超术前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0个,未定性8个,未发现病变5个。结论:MRI和B超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检出率100%(63/63)、95%(60/63),特异性95%(60/63)、79%(50/63),低场MR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B超。  相似文献   

19.
脐尿管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尿管病变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脐尿管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病变均位于脐尿管走行区。其中脐尿管囊肿5例,4例单纯性囊肿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灶,囊壁光整,增强后无强化;1例囊肿合并感染者呈多房状,囊壁毛糙,强化明显,周围脂肪组织炎性水肿渗出。4例脐尿管肿瘤发生于脐尿管膀胱交界区,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块强化明显。6例脐尿管结石,5例位于膀胱脐尿管交界区,1例位于脐尿管近膀胱段,均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整。结论:脐尿管囊肿、肿瘤及结石的CT表现均有各自特征性,术前CT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术后上颌窦囊肿为上颌窦根治术后治愈机制障碍引起的一种囊性病变,通常发生于术后10~20年。作者对13例术后上颌窦囊肿作了CT研究,男性12例,女性1例,右侧8例,左侧4例,1例两侧。作者见到,上颌窦犬齿窝洞壁开洞者可见上颌窦前壁骨缺损,下鼻道侧壁有对孔。CT图像上可见到单房与多房性囊肿改变,单房7例,多房7例,囊肿周围窦壁及骨性中隔变薄。囊肿呈类圆形膨胀性生长,几乎显示均一的CT值,20~50HU。囊肿周围的前颊部皮下脂肪层及上颌窦后方脂肪层受压而显得不清晰,但并不消失。上颌窦囊肿有广泛窦壁骨缺损时要和上颌窦恶性肿瘤鉴别,恶性肿瘤显示向周围浸润性生长,破坏骨壁,因早期向窦壁外浸润,肿瘤越过窦壁并包绕未破坏的窦壁,因此瘤内可见到骨片影,周围脂肪层早期就消失。而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