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中晚孕期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7例高危孕妇中晚孕期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临床资料,并与产后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对中晚孕期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效果。结果 817例高危孕妇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31例,检出率为3.79%;产后复查为29例,检出率为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中,以法洛四联症为主,占29.03%;其次为右室双出口,占22.58%;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主动脉弓离断、肺静脉异位引流分别占19.35%、6.45%、9.68%、3.23%、9.68%。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对中晚孕期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效果较为确切,以检测出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的1341例孕妇,通过不同切面对胎儿的血流状况与心脏解剖结构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孕妇引产后的尸检结果和新生儿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41例超声心电图共检测出30例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与孕妇引产后的尸检结果和新生儿随访结果相符的有28例,占93.3%,剩余2例与孕妇的产前诊断具有很高的符合度。在新生儿随访过程中,房间隔缺损漏诊1例,室间隔缺损漏诊2例,漏诊率是9.1%,而胎儿的心脏畸形包括多个类型,例如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右心室发育不良、三尖瓣下移畸形、严重心律失常、房间隔膨胀瘤、单心室、右室双出口、左心室发育不良等。与产前超声心电图的符合率是90.1%。结论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诊断出胎儿心脏中存在的畸形,提高我国的人口质量,而且还能够减少我国新生儿心脏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张婧 《现代保健》2012,(11):81-82
目的:探讨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作用和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间发现的20例心脏畸形胎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各种心脏畸形在不同切面的超声表现。结果:单心房、单心室2例,室间隔缺损3例,右室双出口4例,法洛四联症5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单纯肺动脉狭窄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结论:四腔心结合流出道切面对心脏畸形的宫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玉兰  王旭  谭红荣  李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337-433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前超声常规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对4 450例20周以上的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有或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随访,所有活产儿于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引产的胎儿争取尸解。结果:发现胎儿心脏畸形33例,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7.42‰,其中单室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肺动脉狭窄或者闭锁2例,左室发育不良1例,法四2例,三尖瓣大量返流1例,大动脉转位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可疑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例,室间隔膜周部缺损8例,室间隔肌部缺损9例,心脏肿瘤1例。结论:在基层医院进行产前常规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完全可行的,对减少缺陷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方法:以胎儿四腔心切面为基础,以左心长轴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及心底短轴切面为主要切面,对37916例孕18~24周胎儿进行筛查,发现严重心脏畸形者予以引产,其它异常者追踪至分娩,并进行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结果:发现各种先天性心脏畸形25例(伴胎儿多发畸形5例),其中心内膜垫缺损8例,单腔心2例,左右心发育不良各1例,右室双出口2例,三尖瓣下移1例,永存动脉干1例,心脏肿瘤3例,右位心2例,室间隔缺损4例。结论:二维超声是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儿期心内膜垫缺损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诊断为心内膜垫缺损的胎儿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产前诊断中心的超声心动报告或引产后病理相比较。首先确定胎儿心脏的位置,二维图像显示四腔心、三血管、左右室流出道、心底短轴、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切面,重点观察四腔心切面房间隔(原发隔)、室间隔的连续性,二尖瓣、三尖瓣的形态及瓣叶数目,可加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房室瓣的血流情况。结果:①产前共诊断10例胎儿心内膜垫缺损,其中完全型8例,部分型2例。②单一心内膜垫缺损2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4例,合并心外畸形6例。③10例病例中8例引产,1例失访,1例继续妊娠。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的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四腔心切面是诊断该病的主要切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标准切面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胎儿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标准切面,快速观察胎儿心脏结构以及形态,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 3 567例胎儿确诊18例心脏结构异常,包括三尖瓣闭锁和室间隔缺损各3例,心内膜垫缺损和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各2例,两腔心、左心发育不良伴二尖瓣闭锁、三尖瓣关闭不全伴室缺、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永存动脉干、右位主动脉弓和右室双出口各1例.其中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4例,上级医院会诊、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14例.另有3例肌部室间隔缺损产前检查漏诊.结论 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标准切面进行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可检出大部分心脏畸形,对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胎儿心脏四腔心观对胎儿房间隔异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孕24~40W的胎儿常规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尤其是具有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者,以四腔心观观察胎儿心脏。结果检出胎儿房间隔异常29例,房间隔缺损8例(上腔型1例,中央型4例,Ⅰ孔型房缺3例),单心房5例,心内膜垫缺损6例(其中,不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房间隔膨出瘤7例,三房心2例,房间隔早闭1例,产前诊断房间隔异常者均被证实;另有2例房间隔缺损生后复查确诊,缺损分别为6mm及7mm,诊断的特异性为100%,准确性93.5%。结论胎儿心脏四腔心观诊断胎儿房间隔异常的特异性、准确性高,是胎儿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蒋田  周如海  袁瑞  吴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55-525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引产或产后证实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51例。所有孕妇产前经1~2次常规超声检查,均随访至正常分娩或引产前1周;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从4CV、AR-SAV、VOTV、3VV及3VVT等切面观察胎儿心脏情况。结果:①51例中,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10例,法洛氏四联症7例,心内膜垫缺损5例,单心房、单心室4例,右心室发育不良4例,左心室发育不良3例,大动脉转位2例,三尖瓣下移2例,心脏肿瘤1例。超声共检出46例,诊断符合率为90.19%。②4CV+VOTV、4CV+3VV及4CV+3VVT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4CV切面(P<0.05)。4CV+3VV及4CV+3VVT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切面(P<0.05)。结论:产前彩超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检出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合理的切面可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胎儿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上下腔切面、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切面等标准切面,研究胎儿心脏结构形态是否正常.结果 2756例中,共发现胎儿心脏畸形18例,其中心内膜垫缺损3例,法洛四联征3例,右室双出口2例,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单心房1例,单心室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4例,永存动脉干1例,心脏肿瘤1例.漏诊4例,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1例.所有病例均经产后追踪及引产尸解确诊.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产前检出率81.82%,漏诊率18.18%.结论 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诊断绝大部分严重胎儿心脏畸形,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的优点,是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法 ,对及早终止妊娠,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促进优生优育具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较困难,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的基本检查方法.近年来,四维超声在胎儿心脏产前筛查中的应用发展迅速,通过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等动态显示模式,可实时动态显示胎儿心脏三维容积信息,更直观显示心房、心室和大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空间关系,并能评估胎儿心脏容积等.作者拟就四维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0例进行尸体解剖病理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此畸形的认识. 方法 收集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近10年胎儿尸体解剖312例中发现的20例先天性心脏畸形,对其进行详细尸体解剖和病理镜下观察,同时复阅文献.结果 312例胎儿尸体解剖,诊断先天性心脏病20例,男8例,女12例,其中房室间隔缺损12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2例,伴发其他畸形10例;三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例;肺动脉狭窄,伴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发育不良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异常(4支)2例;肺动脉闭锁,三尖瓣狭窄1例;肺动脉与主动脉位置发生扭转,缺失左锁骨下动脉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永存左上腔动脉1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复杂的心内畸形及心外畸形,尸体解剖应详细、仔细寻找每一个心血管分支,做到诊断精确,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7例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产后追踪随访,总结其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特征,并与病检、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产前超声共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17例,病灶均为单侧,其中左侧15例,右侧2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3例;病灶直径大小1.6~4.7 cm,平均2.9 cm.2例伴有同侧胸腔少量积液,1例伴有胎儿水肿;1例伴有先天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中期超声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作用,提高复杂性先心病的检出率。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7 295例孕妇于孕2140周,分别进行对照组(B超检查)和观察组(通过美国GE Voluson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通过心脏超声筛查的5个标准切面,发现异常心脏节段,再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观察房室、大动脉血流情况,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检查。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本院尸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率明显升高(0.27%vs.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295例胎儿检出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其中6例合并心外畸形,14例本院引产,其尸检结果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相一致。结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畸形情况多变,超声分段检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产前超声筛查能够有效提高复杂性先心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及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产前筛查的142例单脐动脉及72例单脐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的超声特点,分析单脐动脉合并畸形类型及胎儿结局。结果:142例单脐动脉中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72例,发生率为50.70%(72/142);单脐动脉合并多发畸形较单发畸形多见,其中伴发1种畸形26例占36.11%(26/72);合并2种及2种以上畸形46例占63.89%(46/72);合并畸形中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较为准确、及时的发现单脐动脉,并能进一步检查胎儿有无合并先天性结构畸形,从而有效指导临床产科处理,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血管切面诊断胎儿心底部大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胎儿心脏的四腔心切面及左右流出道长轴切面等,再以四腔心切面为基础,向胎儿头侧平行侧移连续扫查,显示三血管短轴切面,观察主、肺动脉、上腔静脉及动脉导管等结构,明确心底部大血管的数目、连接关系、走行及内径。结果经本血管切面确诊的大血管异常35例,其中永存动脉干6例、肺动脉狭窄5例、肺动脉闭锁3例、主动脉狭窄2例、动脉导管狭窄5例、动脉导管走行异常3例、大动脉转位5例、右室双出口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经尸检或产后复诊,畸形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三血管切面超声检查对筛查及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畸形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其产前检出率。方法:回顾该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4例胎儿先天性膈疝畸形的超声资料,分析其声像学特点。结果: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膈疝畸形4例,均为左侧膈疝,声像图特征为:左胸腔内不均质包块及纵隔右移位,不均质包块为膈疝疝入物,为胃、小肠、结肠、肝、脾等,其中2例伴发其他部位畸形,包括足内翻、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淋巴管水囊肿、颈项软组织层增厚,1例伴羊水过多。该组病例产前超声诊断与引产后病理结果符合。结论:产前超声可诊断胎儿先天性膈疝畸形,根据膈疝的部位、大小,腹腔脏器疝入胸腔的多少、膈疝出现的孕周、有无胎儿水肿及羊水的多少、肺的大小等,判断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ar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birth defect and contribute the most to infant mortality due to birth defect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al demographic factors and selected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among the unique multiethnic population in Hawaii during 1986-99, using data from a population-based birth defects registry.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1993-99 than in 1986-92 for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and Ebstein's anomaly,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for tetralogy of Fallot. Significantly elevated rates were found with maternal age of > or =35 years fo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trial septal defect,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and 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When cases with a known chromosomal abnormality were excluded, elevated rates among the older maternal age group remained fo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trial septal defect, and 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Whit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than one or more of the other racial/ethnic groups for Ebstein's anomaly and coarctation of aorta,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s for tetralogy of Fallot, atrial septal defect, pulmonary valve atresia/stenosis, tricuspid valve atresia/stenosis, and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return.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were found among males for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aortic valve stenosis, and interrupted aortic arch and, among females, fo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and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return. Some of these differenc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literature while others were n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