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道癌钡剂造影及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道癌患者.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其中鳞癌18例,腺癌2例;20例均经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食道癌,髓质型10例,罩伞型2例缩窄型4例,混合型4例.CT表现:食道管壁环形增厚11例,管壁偏侧性增厚3例;食道腔内肿块6例;肿瘤与气管、支气管间脂肪层消失9例,肿瘤与主动脉间脂肪层存在11例,脂肪层消失7例.结论CT对早期食道癌诊断意义不大,对中晚期食道癌的侵犯范围、分期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林长波 《健康必读》2008,7(4):146-147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血肿的X线表现,提高定性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随访复查或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黏膜血肿的X线钡餐检查征象。结果食管黏膜血肿主要表现为食管壁充盈缺损,液一钡平面,局部黏膜变形,短期内随访X线征象大多消失。结论X线钡餐检查及短期复查随访对食管黏膜血肿可以明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临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CT检查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阻塞,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病灶多有边缘分叶、毛刺状等形态特点。结论 CT可明确病变侵犯的范围,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有无纵隔淋巴结与肺内转移等,由于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故对微小病变内部结构,如空泡征与细支气管充气征以及有无钙化与空洞等,要比常规X线胸片显示得更加清楚有助于肺癌与其他肺部病变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类癌在数字胃肠机下的影像学表现,并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程度。方法分析我院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食管类癌。此例已行食管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并已作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结果食管钡餐造影:位于食管中上段的病灶局限性长椭圆形充盈缺损,管壁柔软,管腔狭窄,粘膜增粗,粘膜皱襞变浅。结论食管钡剂造影可以显示食管类癌病变的部位、形状、范围、粘膜等情况,是诊断该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手术切除食管癌1151例,其中食管癌肉瘤2例,占017%。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52岁。因进食梗噎感伴上腹痛20多天入院。X线钡餐透视见食管下段有鸡蛋大小充盈缺损,其内可见多个不规则龛影,病变与正常食管壁界限清楚。食管镜检查:距门齿35cm处的食管腔中央有约3cm×4cm×6cm大小的椭圆形肿块,表面光滑,有蒂与食管壁相连。取活检做病理,仅见炎性渗出物和少许肉芽组织。X线钡透和食管镜检查均怀疑为食管平滑肌瘤。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腔内,呈息肉状,约5c…  相似文献   

7.
食管的X线检查适用于有吞咽困难或不适感者,还用于食管异物、破裂、穿孔以及先天疾病的诊断.通过检查,有助于了解食管及其周围病变的性质和范围,特别是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食管黏膜的结构,对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资料完整并经手术证实的21例CHPS,全部病例术前常规进行了X线钡餐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加以比较,选取30例健康婴幼儿幽门的测量作对照组,并对其测值与CHPS组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证实的21例CHPS,超声及X线检查完全正确。超声测量CHPS幽门管的长度≥16mm,幽门管直径≥14mm,幽门管壁厚度≥4mm。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X线钡餐检查对CHPS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但前者既可实时显示幽门管狭窄的程度、胃的蠕动及其内容物的动力变化,又可清晰显示肥厚幽门管壁的厚度。结论 高频超声是CHPS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63例胆道狭窄患者,全部入选患者均对其进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联合增强CT检查诊断及X线摄片检查诊断,并将患者的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的相关检查操作均完成后显示,MRCP联合增强CT检查对于良性胆道狭窄的诊断准确性为94.87%,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准确性为95.83%;X线摄片分别为74.36%、83.33%;分析对比显示,MRCP联合增强CT检查的诊断鉴别准确性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在胆道狭窄患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和探讨食管裂孔疝的X线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确诊的消化道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胸透、胸片及钡餐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患者中,通过X线胸片检查,有13例有阳性征象,胸片表现为囊性阴影伴气液平面或心影后方团块实性阴影;通过X线检查,有17例阳性患者,阳性率高于X线胸片,并可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14例为可复性食管裂孔疝,3例为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通过卡方检验,X线胸片检查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线钡餐造影检出率更高.(χ2=4.00,P<0.05).结论 三种常规X线检查各有利弊,其中胸透及胸片更加简单经济,适合用于食管裂孔疝的筛查,但是准确程度不及钡餐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的X线表现更有特征性,对于食管裂孔疝的确证诊断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列比分析局部腔内侵犯为主型、局部黏膜管壁侵犯为主型、周围侵犯型三种不同X线钡餐表现类型贲门腺癌的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贲门腺癌患者共124例,所有符合条件责门腺癌病例参考X线钡餐表现和其他影像学资料分为三组:A组39例,局部腔内侵犯为主型,病变局限于贲门区,X线钡餐表现为腔内明显充缺或龛影;B组48例,局部黏膜管壁侵犯为主型,病变局限于贲门区,X线钡餐表现以累及黏膜或管壁为主,腔内无明显充缺或龛影;C组37例,周围侵犯型,X线钡餐表现贲门区外受侵,累及食管下段或胃底,或CT可见管壁外组织受侵。分别对三种类型贲门癌放疗前后的梗阻症状改善情况和病灶范围变化进行比较,应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B、C三组放疗前后KPS改善率分别为25.6%、27.1%、73%,A、B两组问KPS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KPS改善率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A组72.2%、43.1%、17.5%,B组61.3%、34.2%、8.4%,C组40.1%、9.1%、0。三组病例近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A组与B组接近(P〉0.05),二者优于C组(P〈0.05)。结论周围侵犯型贲门癌放疗后的KPS改善率优于局部腔内侵犯为主型和局部黏膜管壁侵犯为主型,但放疗后的近期生存率比前两组差。局部腔内侵犯为主型和局部黏膜管壁侵犯为主型贵门癌在KPS改善率和近期生存率方面相近,各型贲门癌在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吞咽不适系指进食发梗、异物感、停滞感及进食疼痛等主观症状。本文收集了150例非食管癌所致吞咽不适作一初步X线分析,着重讨论与食管癌的鉴别诊断问题。材料和方法:自1974年6月至1981年6月的7年间,我们共为吞咽不适患者摄食管片9405例次,有150例为非癌性食管病变,占1.59%。其中男103例,女47例,全部病例都作常规多轴钡餐食管透视,并作粘膜相和充盈相摄片,部分病例作了食管低张双重造影检查。全部病例都经食管拉网检查和/或作食管镜、体层摄影、同位素扫描、痰涂片、手术、病理以及远期随访等方法排除食管癌。结果:本文150例非食管癌所致吞咽不适。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韩乃晋 《现代保健》2011,(34):91-92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螺旋CT扫描在原发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X线平片机行胸部正侧位片检查,CT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肋膈角处,常规8mm层厚无间隔扫描,7例对兴趣区追加2mm薄层扫描。总结患者的X线与CT影像表现。结果本组病例21例表现为肺叶、肺段或肿块样病变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形态特征:环形强化17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11例。结论X线平片能清楚地显示病灶,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CT诊断肺结核的分辨率及准确率高,临床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X线、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X线、CT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的8例资料,分析其影像学检查技术及诊断价值.结果:X线表现为肿块边缘光整、清晰,周围黏膜推移,未见中断、破坏;CT扫描见软组织肿块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分界清晰,正常组织、器官呈明显的推移征象.对肿块部位采用薄层扫描,必要时变换体位扫描显示更佳.结论:对于发生于胃的软组织肿块,利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评价,病变与周围的正常胃壁界限清晰,且正常胃壁柔软、光滑,首先考虑可能为GST.电镜和免疫组化是确诊GST的主要病理手段,其具有特定的免疫组化物质的表达,即CD34、CD117.  相似文献   

16.
李万新 《职业与健康》2005,21(5):784-785
目的通过复习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15例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男性10例,女性5例,临床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且13例合并肢体麻木及头晕等症状,15例病例全部经食管造影检查,8例检查了颈椎正侧位像.结果 15例患者全部见颈椎前缘骨赘形成,10例伴有前纵韧带钙化,形成单鸟嘴,双鸟嘴及跳跃征,钡餐检查显示食管后壁形成弧型压迹食管狭窄.结论颈椎压迫型颈椎病特点为:①老年人发病.②多合并其他型颈椎病症状.③吞咽困难时间长.颈椎压迫型颈椎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及X线平片与钡餐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由于本病多发于老年人故应与食道癌作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在十二指肠降部溃疡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的78例患者X线钡餐造影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降部溃疡的X线钡餐造影直接征象表现为龛影,间接征象表现为黏膜纠集现象、溃疡部位激惹现象、溃疡部肠管狭窄、溃疡部位以上肠管扩张等。结论:熟练的掌握十二指肠降部溃疡X线钡餐特点、采取适当加压和多轴位检查,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有效地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6月就诊的45例临床确诊AS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CT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表现为:骨质侵蚀、虫蚀样破坏,囊变、周围骨硬化等,对于病变征象,X线与CT显示基本相同,但是CT对细微结构显示清楚,能更直观的反映病变的范围及关节间隙的改变,其中Ⅰ、Ⅱ级X线诊断15例,CT诊断30例,Ⅲ、Ⅳ级X线诊断22例,CT诊断15例,Ⅰ、Ⅱ级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髂关节面模糊、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AS的早期征象,CT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陈金才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79-79,81
目的研究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应用,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7例GIS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9例行CT检查并1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①胃肠钡餐X线显示:1例食道中下段弧形压迹,正常粘膜推压移位,4例胃体呈类圆形充盈缺损,2例胃窦肿瘤呈不规则充盈缺损及腔内钡斑,粘膜破坏,1例仅见外压性改变;②CT显示:5例胃部及4例小肠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平扫均为等密度,边界清楚,发生于小肠的可见小肠推移。1例肿块内见不规则钙化斑;(3)MRI显示:1例胃内肿瘤于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明宇  王芳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950-2951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仅能够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并成为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早期管壁斑块的无创伤的影像学检查,且在此方面优于常规冠脉造影等其它影像学技术。冠状动脉成像在门诊完成,方便、安全、省时,价格适中,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