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对不良的反应药物的(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认知情况,为今后加强ADR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十堰市红十字医院24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职称、学历、专业及职务进行分类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该院医务人员对ADR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存在较多的错误认识.大多数医务人员对ADR的相关法规及报告制度认知十分匮乏,但对ADR报告的态度积极.医务人员对ADR认知度随职称、学历、专业及职务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仅部分问卷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层人员对ADR的认知度普遍优于非管理层.结论 该院医务人员对ADR认知度不高,加强ADR知识的培训、纠正错误认识十分必要,对提高该院医务人员的ADR知识、提高ADR报告质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医院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的认知度,找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低的原因。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16家医院并抽取15%医务人员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的应答率为85%,有效问卷为1653份。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定义的答对率为2.7%,89.2%的医务人员曾经遇到不良反应,94%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该报告所见不良反应。仅有28.5%的医生、22.8%的护士、29.7%的管理人员曾经报告过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报告的机构为医院药房和其他医院部门、药厂。62.1%的医务人员遇到过药品不良反应而没有报告,没有报告的主要原因有:不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联系方式(67.9%)、找不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60.4%)、无机构无人管理(52.2%)、不知道报告程序(71.4%)和认为所见药品不良反应是众所周知(44.1%)。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是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方法。结论 医务人员缺乏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对自发报告体系不了解。这一点也是目前漏报率高的主要原因。药品不良反应专业机构管理跟不上,应加强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查找问题并分析原因,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15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手工筛选以及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基本知识满分为14分,138名医务人员平均得分为(8.23±3.21).不同学历的医务人员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层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缺乏;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测体制不健全,监测力度不够;应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和评价工作,加强药品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1989年,我国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到2002年底,全国建起省、市两级监测网络,主要依靠自发报告系统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该体系漏报率约90%~95%),但所收到的ADR病例报告仍很低。惟有提高医药工作者对ADR知识的掌握,才能有助于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从而可有效地减少药害的发生,有利于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为此,我们对恩施州部分医药单位开展了ADR认知度调查,旨在了解医药人员对ADR报告与监测的认知现状,为制定行政干预措施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随机抽取恩施州59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围绝经期性激素补充治疗(HRT)认知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磐安县3家综合性医院和19家乡镇卫生院598名医务人员进行围绝经期HRT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分析对HRT认知度。结果76.92%的医务人员认为围绝经期性激素补充治疗是有必要的,25.25%的医务人员对HRT知识了解,90.30%的医务人员认为对HRT知识培训是有必要的,32.27%的医务人员对围绝经期患者会推荐HRT治疗,33.44%不推荐HRT治疗是因为对HRT治疗不良反应担忧,65.22%的医务人员认为对HRT知识不了解影响了HRT推荐使用。结论磐安县医务人员对HRT认知度较低,对HRT推荐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对性激素治疗知识不了解和对不良反应担忧,需加强医务人员对HRT相关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6.
景德镇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及态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景德镇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及态度,探索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增设艾滋病防治课目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艾滋病知识及态度调查表,由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交专业人员进行统计。结果: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及态度有所差异,尤其是一些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专业培训。结论:今后应把艾滋病防治知识列入继续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医务人员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及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化妆品企业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认知度,笔者于2010年10月-2011年3月发出问卷55份,有效问卷49份. 在49家企业中,按企业性质分为外资、私营、合资、国有和其他类型企业为20、18、5、3、3家;按销售额分,销售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5 000万~1亿之间、低于5 000万的企业比例分别为51.0%(25/49),18.4%(9/49),30.6%(15/49);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81.6%(40/49)的企业通过了ISO 9000标准认证,40.8%(20/49)的企业通过了ISO 1400标准认证,有73.5%(36/49)的企业按良好作业规范(GMP)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8.
沈淼 《卫生软科学》2011,25(1):69-70,F0003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顺义区一级医疗机构的150名医生进行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分析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良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基层医药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程度较差,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测体制不健全,监测力度不够。建议对基层医务人员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药品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82份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当前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的态度行为影响,反映出现行医疗纠纷处理办法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和要求,必须健全卫生法规、法律制度,设立卫生法庭,探索医疗风险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陕西省山阳县医务人员及非医务人员对乙肝知识态度行为的认知情况,为探讨基于乡镇卫生院的乙肝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山阳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来乡镇卫生院的群众开展乙肝相关知识的调查,采用基于微信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山阳县调查对象"乙肝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23.34%(81/347),其中医务人员知晓率26.47%(63/238),非医务人员知晓率为16.51%(18/109),(χ~2=4.13,P=0.042)。医务人员对乙肝传播途径及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对于乙肝患者或乙肝及其携带者的态度行为方面,无显著差异。调查对象最喜欢和最信任的获取乙肝相关知识的途径分别为"亲戚朋友"(97.98%)、"父母亲"(94.24%)、"老师"(93.08%)等。结论山阳县医务人员、非医务人员对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存在差异,需要制定针对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的乙肝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基层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态度情况,评价培训效果,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顺义区28家医疗机构抽取103名病毒性肝炎防控相关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90名,目前顺义区基层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仅有51.1%知晓HBV的传染源,63.4%知晓HBV的传播途径,55.6%了解急性HBV的主要临床表现,45.5%清楚HBV的判断标准.通过专业培训,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HBV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分别为74.3%、93.2%、89.2%和8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5,20.4,22.19,34.09; P<0.05);病毒性肝炎正确态度采取率也进一步提高.结论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正确态度采取率对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应加强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及规范化诊疗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对医用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工作的150名医务人员进行医用电离辐射相关知识及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并选取同期的非医务人员100例,对比分析所有医务人员对医用电离辐射的知晓度、从业感想及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对医用电离辐射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 医务放射人员对电离辐射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为48.0%,对辐射危害知识的知晓率为67.9%,对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23.8%(P<0.05);放射人员对于医用电离辐射的获取途径主要为专业书籍,其次为临床实践、媒体报道、网络,非放射人员对于医用电离辐射的获取途径主要为媒体报道和网络(P<0.05);所有医务人员中,与男医务人员相比,女医务人员不愿暴露于电离辐射下工作所占比例较高,且对比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其中医学影像学科室的医务人员不愿暴露于电离辐射下工作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 医务人员对于医用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并不是很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较为缺乏,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促使医务人员树立对待医用电离辐射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3.
符颖  麦丽珍  欧慧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92-2194,2197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上报27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0例,占89.61%;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共185例(61.6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28%。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处理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抗结核化学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7例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35例,占11.4%.绝大多数病例经处理后,不良反应减轻或消除,更改药物后均完成疗程.结论 服用抗结核药物常常引起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处理,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可较好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完成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江苏省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泰兴、张家港和丹阳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AIDS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1.3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OR:3.466,95%CI:1.782~6.739)和在职培训(OR=1.353,95%CI:1.112—1.647)是医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35.6%的医务人员面对(HIV+/AIDS)会有恐惧心理,且年龄高(OR=0.456,95%CI:0.217~0.956)、经过培训(OR=0.763,95%CI:0.634~0.918)及知识知晓率高(OR=0.702,95%CI:0.573~0.859)能减少恐惧心理,在不同科室间医务人员的恐惧感不同;81.9%的医务人员在知道患者是HIV/AIDS时能继续为其治疗。医务人员对待AIDS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为HIV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结论医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应针对医务人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消除对HIV/AIDS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程度、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日常工作中的防护行为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98名医务人员完成调查表,合格率70.7%;护士、医师合格率>80.0%,护工、工勤人员的合格率仅为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称组间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合格率由78.7%上升至90.8%,工作年限>21年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2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0%医务人员能做到无菌操作前后及抢救危重患者前后洗手、抢救危重患者时戴口罩等;60.0%的人不能做到六步洗手法、进病房戴口罩、接触病案及患者物品后洗手.结论 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无论医师、护士还是医技检验人员均存在着不规范的操作,建议医务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药品不良反应(ADR)角度对注射用加替沙星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注射用加替沙星发生的56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6例患者中,男性247例,女性319例,ADR以皮肤、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其发生率分别为48.94%、48.41%、27.39%,有93.64%发生在用药1h内,83.22%的患者在1h内ADR症状得到缓解;84.63%超适应证用药,3.71%给药剂量与频次与说明书完全相符,9例存在用药禁忌.结论 医院注射用加替沙星存在超适应证、滴注速度偏快等现象,绝大多数ADR可通过合理用药予以避免,今后应加大对注射用加替沙星合理用药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are recognized as a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an important cost factor to health systems. Patient reporting of ADRs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topic in recent years but reporting rates are still low in many countries.ObjectiveTo explore different countries’ socio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features as explanatory factors for population ADRs reporting, including the propensity of patients’ reporting to pharmacovigilance authorities.Methods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al design. A data set of 42 global socio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factors for 44 countries were retrieved, as to analyse statistic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the patient reporting rate of ADR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designed to identify the predictive covariables.ResultsHealth investment indicators, such as per capita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hospital bed density and under five mortality rate were the relevant factors responsi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countries that have higher patient reporting rates.ConclusionsThis study shows that healthcare investment-related factors help explain the propensity of patients to report suspected ADRs, while pharmacovigilance features were not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atient participation in drug safety mechanisms. Although general, these results point a direction in further policy making to improve resources allocation concerning the promotion of patients’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