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患者男,41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3天急诊入院。查体:左下腹有一10×8cm 包块,质韧,压痛明显,双侧腹股沟区无肿物,肠鸣音亢进。X 线检查:腹部中等量肠胀气,有液平。剖腹探查,见回肠近端扩张,左下腹外侧腹膜向腹腔内凸起形成约15×10×6cm 肿块,局部腹膜充血,其下方为腹股沟管内环口,回肠袢由此通向腹膜外。经内环口沿包块上缘切开腹膜,见部分小肠嵌顿于腹膜外间隙中之疝囊内,剪开疝环颈部,松解嵌顿,见约30cm一段肠袢坏死,切除后行小肠端端吻合术。游离腹膜  相似文献   

2.
Litter疝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性,42岁。2005年7月因发现右腹股沟包块15h入院。包块不能回纳伴疼痛,有便意感,肛门排气,无恶心呕吐。入院查体:于右侧腹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突起,约3cm×3cm×2cm,有压痛,界限清,质中等强度,不能回纳,透光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0.76。入院诊断:右侧股疝嵌顿。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疝囊经股环进入股管至卵圆窝突出于皮下,被腹股沟韧带卡压,疝内容物为小肠憩室,形成嵌顿。憩室为2.5cm×2.5cm×2.0cm,憩室壁水肿明显。探查憩室距回盲部约60cm。术中确诊为右侧股疝嵌顿,Litter疝。即行憩室…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81岁.因腹痛腹胀伴排气排便停止5d,以"肠梗阻"于2012年7月17日入院.该患于5d前进食后出现腹痛及腹胀,以上腹部为著,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对称,略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腹稍韧,全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 ~8)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肠管积气及液气平面,给予禁食水、灌肠和补液等治疗,纤维结肠镜检查为结肠炎;腹部CT检查示:右侧髂窝闭孔内可见肠腔影(图1),考虑右侧闭孔疝.于腹腔镜下行腹腔探查术,术中发现:远段小肠明显扩张,距回盲部约120 cm处部分回肠肠壁嵌顿于右侧闭孔管处(图2),用肠钳缓慢取出嵌顿的肠管,并观察30 min,见嵌顿段肠管颜色稍红,有蠕动,系膜血管波动正常;疝囊颈大小约2.0cm×1.5 cm,深约4 cm(图3).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44岁, 因腹痛1 d入院。伴呕吐1次, 无腹胀, 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右下腹触及一5 cm × 5 cm大小包块, 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8 × 109/L。患者既往2次分娩史, 10余年前有剖宫产史, 术后恢复可。急诊经阴道超声检查示盆腔右卵巢外侧方见52 mm × 41 mm液性暗区, 壁厚, 考虑扩张肠管可能(图1)。腹部CT示右侧附件区约47 mm × 35 mm类圆形囊性灶, 周围脂肪间隙欠清, 盆腔见不规则片状积液;盆腔小肠稍扩张积液(图2、3)。急诊行腹腔镜下探查术, 术中见盆腔内约50 ml淡血性液, 右侧子宫阔韧带见一3 cm × 3 cm缺口, 部分小肠嵌顿其内, 血供基本正常(图4、5), 左侧卵巢表面见0.5 cm × 0.5 cm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完整牵拉出阔韧带内嵌顿小肠, 血供颜色正常。术后诊断:子宫阔韧带疝。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4 d出院。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20个月。因右侧腹股沟斜疝(如鹅卵大,无嵌顿史)来院手术。术中切开疝囊前壁还纳疝内容(小肠)后,牵动疝囊后壁时又拖出一约桃大囊肿,其前壁即为前疝囊后壁,周壁菲薄,内有约30ml水样液(内含少量红、白细胞)。因二囊均在内环处通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疝囊腹腔镜探查在开放性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15例腹股沟嵌顿性疝术中发现疝内容物已回纳,经疝囊用腹腔镜行腹腔探查后,根据具体情况行相应的修补手术。结果探查后发现小肠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1例,小肠浆膜撕裂行部分修补2例,余12例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或疝囊高位结扎术。15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个月,术后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切口疝等并发症,均无复发。结论经疝囊使用腹腔镜探查可以安全有效地探查腹腔,对腹股沟嵌顿疝的患者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4岁,因腹痛1 d入院。伴呕吐1次,无腹胀,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右下腹触及一5 cm × 5 cm大小包块,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8 × 10^(9)/L。患者既往2次分娩史,10余年前有剖宫产史,术后恢复可。急诊经阴道超声检查示盆腔右卵巢外侧方见52 mm × 41 mm液性暗区,壁厚,考虑扩张肠管可能(图1)。腹部CT示右侧附件区约47 mm × 35 mm类圆形囊性灶,周围脂肪间隙欠清,盆腔见不规则片状积液;盆腔小肠稍扩张积液(图2、3)。急诊行腹腔镜下探查术,术中见盆腔内约50 ml淡血性液,右侧子宫阔韧带见一3 cm × 3 cm缺口,部分小肠嵌顿其内,血供基本正常(图4、5),左侧卵巢表面见0.5 cm × 0.5 cm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完整牵拉出阔韧带内嵌顿小肠,血供颜色正常。术后诊断:子宫阔韧带疝。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4 d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内环关闭术。建立CO2气腹后置入10 mm trocar,置入30°腹腔镜,腹腔内探查,寻找嵌顿的疝内容物,置入电凝钩或超声刀切开内环口狭窄环,回纳嵌顿肠管。6例嵌顿小肠已坏死,在相应部位腹壁做小切口(约4 cm),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疝内环结扎术可采用2种方法:6例于疝内环腹壁投影处做0.3 cm切口,穿刺导线针行疝内环结扎术;12例镜下腹腔内置入针线行疝内环缝合打结。结果麻醉后2例嵌顿疝自动复位。嵌顿肠管无坏死;16例在腹腔镜下松解、复位。嵌顿内容物:小肠16例,大网膜2例;10例嵌顿肠管和2例嵌顿大网膜无坏死,6例嵌顿肠管坏死,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发现无症状的隐匿疝,给予疝内环结扎。2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均于1 d自行吸收;4例出现腹股沟区原疝囊部位积液、水肿,即血清肿,经局部穿刺(1~4次,平均1.8次)痊愈;术后均无出血、感染。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术后7~30 d(平均15.2 d)行二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二次手术期间无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腔探查、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更适合急诊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具有术式安全、暴露充分、操作简便、易掌握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8岁。入院前5小时开始脐周阵发性绞痛,呈持续性加重,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有血性渗出液,大部分小肠暗紫色,呈逆时针方向扭转约560度。复位后发现升结肠游离,距回盲部约10cm处有30cm回肠及空肠上部约25cm肠管于小肠系膜左侧被包裹在一层腹膜囊内,囊口直径约4cm,局部见瘢痕增生,将疝入之小肠嵌闭。打开腹膜囊还纳小肠,行肠减压术,观察肠蠕动,色泽恢复后将肠管送入腹腔,关腹。术后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岁,玩耍时被年长儿童踢伤腹部,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嵌顿疝,行疝复位修补术。术中发现疝囊壁有脓苔但未见嵌顿的肠管,认为是绞窄性疝,坏死肠管自行还纳腹腔,行疝囊高位结扎后转入我院。既往有右腹股沟可复性包块病史。查体:  相似文献   

11.
病例:男,32岁。因突发腹痛3d入院,伴恶心、呕吐,轻度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检:腹平,左上腹似见胃肠型,中上腹压痛、反跳痛,以左上腹为甚,叩诊呈鼓音,右下腹浊音。肝、肾区均有叩痛,墨菲征阴性。肠鸣音弱。既往无类似发作。血常规:WBC 8.4×10~9/L,N 0.84,L 0.13。血糖、血淀粉酶正常。腹腔穿刺见黄色液体,略浑浊。B超示腹腔内肠管扩张,肠间隙见少许积液,范围局限。腹部平片示中上腹见阶梯状气液平,肠管高度扩张、胀气,结肠未显影。术前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瓣约50cm处,回肠系膜对侧有一梅克尔憩室(Meckel憩室),约10cm×2cm×2cm,末端有索带与脐孔相连,憩室根部至中段有系膜与前腹壁及脐正中韧带相连。近段小肠从憩室与前腹壁间隙穿过,形成腹内疝嵌顿。嵌顿肠段血运、色泽尚可。近段肠腔高度扩张、胀气、积液。术中诊断:梅克尔憩室,腹内疝嵌顿致肠梗阻。行腹内疝松解、肠腔减压加单纯憩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憩室含全层肠壁,为真性憩室。  相似文献   

12.
周瑜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2):813-813
患者,男,1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急诊入院。查体:腹肌稍紧张,未见明显肠形及蠕动波,右下腹麦氏点内上方压痛、反跳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稍弱。辅检:白细胞计数12.7×109/L,中性71.3%。入院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末端回肠系膜到屈氏韧带系膜间有一向外突出形成的腹内疝疝囊,囊壁薄弱,透明呈双层,回盲部呈游离状并扭转与部分回肠包裹于囊内形成嵌顿,并见阑尾位于其中,充血肿大,囊颈约8cm×10cm大小,术中诊断为肠系膜裂孔疝合并急性阑尾炎,术中将整个疝囊提于腹外并将疝囊内肠管还纳,见肠管无缺血、坏…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84岁.腹股沟疝术后4年2个月,伤口肿痛2个月于2008年4月14日入院.4年前因右腹股沟斜疝嵌顿,行嵌顿疝松解,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查体:右下腹疝手术伤口处可扪及5 cm×4 cm包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麻后有11例疝内容物自行回纳,腹腔镜下探查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其中1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余35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其中2例大网膜坏死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所有患者腹腔渗出液WBC为1.32×10~9/L~78.81×10~9/L,平均(25.34±11.03)×10~9/L,疝囊周围渗液WBC为0.18×10~9/L~2.31×10~9/L,平均(0.42±0.28)×10~9/L。所有患者疝囊外周渗液涂片未找到脓细胞。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合并对侧隐匿疝(斜疝)5例,予行疝环缝扎术,脂肪肝7例,肝囊肿14例,空肠憩室1例。全部病例顺利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75~110 min,平均87.4 min。住院时间5~7 d,平均6.7 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5~36 h,平均20.4 h。术后5例出现血清肿、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1例出现腹股沟区伤口脂肪液化坏死,加强伤口消毒、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余病例无并发症。随访时间4个月至40个月,平均22.8个月,无术后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探查全面、及时复位、一期修补的优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3岁.以"间断腹痛伴呕吐2 d,加重6 h"急诊入院.查体:腹稍胀,右上腹可见肠型,压痛阳性,可闻及肠鸣音.腹部它位X线片:小肠散在积气.腹部超声:肠内径增宽伴肠间少量积液.血常规检查:WBC:10.83 × 109/L,N:0.65,L:0.35;RBC:4.54 ×1012/L,Hb 126 g/L.诊断急性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补液等对症治疗,10 h后病情无好转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黄色渗出液约300 ml,部分小肠扩张水肿,直径达3 cm,距回盲部50 cm的小肠系膜缘对侧肠壁上1个美克尔憩室,大小约3 cm ×2 cm ×2cm,.尖端与肠系膜粘连,约30cm的小肠疝入形成内疝.疝入的小肠充血水肿,系膜搏动存在,肠蠕动减弱.行内疝松解,美克尔憩室切除,腹腔引流术,手术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71岁.因反复左大腿前内侧胀痛1年,加重半月入院.疼痛放射至左膝部伴酸胀、麻木,持续时间不等,休息能自行缓解.左髋、膝关节疼痛,活动稍受限.近半月持续疼痛不能缓解,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查体: 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左腹股沟区未扪及明显肿块.直肠指检于左闭孔管内口处扪及一索状包块、压痛.伸髋关节及旋转运动时加重,即H-R征(+).考虑为左闭孔疝.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取下腹正中切口,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闭孔处有一直径约1.2 cm盆腹膜缺损,邻近乙状结肠壁上有三枚肠脂垂簇集,约1 cm×1.5 cm×1 cm大,其中两枚呈暗红色,略肿胀,肠脂垂中部有嵌顿迹象,一枚外观正常.探查乙状结肠、左附件、膀胱及小肠未见异常.考虑为此2枚肠脂垂嵌入左闭孔疝囊中所致.术中因麻醉后闭孔疝环松弛,故见肠脂垂自行还纳腹腔,未再嵌入.遂将此3枚肠脂垂切除送病检.然后探查闭孔疝囊,约1 cm×2 cm大,将疝囊切除,用丝线间断缝合修补闭孔环.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68岁。因突发腹痛 ,腹胀呕吐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5d ,于2 0 0 3年 1月 17日入院。体检 :消瘦 ,腹部膨隆 ,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满腹肌紧张 ,压痛明显 ,伴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 +) ,可闻及金属音 ,腹平片见多个液平。初步诊断为 :机械性肠梗阻。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末段回肠嵌入左侧闭孔 ,拖出嵌顿之内容物 ,证实系Richter疝。肠管坏死长约3cm ,行肠切除吻合术 ,疝颈坚韧 ,能容 1小指尖 ,贯穿缝扎疝囊颈 ,再探查腹腔 ,于盲肠处发现一肿块 8cm× 5cm× 5cm ,表面光滑 ,有囊性感 ,与周围无黏连 ,其他处未发现阑尾。将肿块完…  相似文献   

18.
可复性腹外疝诊断较易,难复性疝尤其嵌顿后则颇困难。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嵌顿疝191例,误诊6例,包括他院转来1例。就其误诊原因,简述如下: 例1.男,55岁。阵发性腹痛,腹胀,频繁呕吐。停止排便排气4天入院。检查:腹胀,有肠型,轻度肌卫,满腹压痛,肠鸣音亢进伴气过水声。胸腹联透:中腹部有气液平。诊断:机械性小肠梗阻。削腹探查发现小肠高度扩张,距回盲部70cm有一15cm长的肠袢陷入右侧腹股沟管,已坏死。作部分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未行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期间又发生一次疝嵌顿,因拒绝手术,手法复位后出院。此例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对病因未作深入探讨,即行剖腹探查,颇欠周到。是否术中同时作疝修补,尚有争论,但术后住院期间如做二期疝修补,也不致发生再嵌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或避免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传统的疝修补术进行了改进,1990~2003年间共行腹股沟疝修补术689例,经1~8年随访,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手术切口同常用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提睾肌分开找到疝囊后,先切一小口,沿纵向切开疝囊约2~3cm,切开后应能充分显露疝囊颈部,近端距疝颈约1~1.5cm,将内容物回纳至腹腔(如为嵌顿疝,要检查肠管是否坏死,根据情况作相应处理)。用数把血管钳将疝囊壁切口周边夹住张开,充分显露疝囊颈,在疝囊颈的高位处(以腹膜外脂肪为标志,或用手指从疝囊颈伸进腹腔探查以腹膜的水平面为标志),并探明腹壁下动脉…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支气管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0岁。2个月前因腹部闭合性外伤在外地手术治疗 ,术中见空肠上段破裂 ,给予部分空肠切除。术后第 4天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 ,呈持续性 ,并发热、恶心、呕吐 ,再次手术探查 ,术中见十二指肠降段侧腹膜水肿 ,呈绿色 ,探查十二指肠见降段后壁有约 0 .8cm× 0 .5cm破裂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