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的活性最高(MIC90≤0.5μg/ml)。伏立康唑对6种念珠菌的MIC90从小到大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伏立康唑对各受试菌种的MIC90均低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低于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的MIC90低于两性霉素B。结论伏立康唑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深部致病念珠菌的生长,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唑类药耐药的两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部分菌种抗真菌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价卢立康唑等7种咪唑类药物对临床分离常见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微量稀释法M27-A3方案,检测5种共183株临床分离念珠菌对卢立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舍他康唑、联苯苄唑7种咪唑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舍他康唑和联苯苄唑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几何均数)分别为0.03 ~ 8(0.067)、0.03 ~ 16(0.071)、0.03 ~ 8(0.207)、0.03 ~ 8(0.061)、0.03 ~ 16(0.187)和0.03 ~ > 16(1.050) mg/L。卢立康唑对5种念珠菌均有较好的体外敏感性,MIC范围0.03 ~ 8 mg/L ,几何均数为0.087 mg/L,MIC50和MIC90分别为0.06 mg/L和0.5 mg/L。包括卢立康唑在内,各受试药物均有部分相对不敏感菌株。结论 除联苯苄唑外,其他6种咪唑类药物均对念珠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存在少数相对不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3.
盐酸小檗碱联合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不同浓度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颁布的M38-A2方案和相关文献对临床分离的30株红色毛癣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其中盐酸小檗碱的MIC值定义为与生长对照相比,肉眼观察出现80%生长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采用分数抑菌浓度(FIC)评定两药联合效果。FIC≤0.5,两药为协同作用;0.54,两药为拮抗作用。结果盐酸小檗碱和不同浓度伊曲康唑联合,主要为无关作用。盐酸小檗碱和不同浓度特比奈芬、伏立康唑联合,均为拮抗作用。16.0μg/mL氟康唑组与盐酸小檗碱联合时FIC≤0.5所占比例为83.33%,协同作用最强;2.0~8.0μg/mL卡泊芬净组与盐酸小檗碱联合时,FIC≤0.5所占比例最高,均为63.33%,协同作用最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盐酸小檗碱与高浓度氟康唑、卡泊芬净联合,体外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分离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二门诊部就诊的甲真菌病患者的51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3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对51株甲源性白念珠菌的平均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3 μg/mL、3.84 μg/mL、6.52 μg/mL.伊曲康唑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敏感性高于特比萘芬和氟康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外阴阴道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作用的敏感性,探讨两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22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制霉菌素以及两药物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7.5114μg/mL显著降低到2.4162μg/mL,制霉菌素MIC值的几何均数从2.0640μg/mL显著降低到0.6297μg/mL,27.3%(6/22)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72.7%(16/22)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无受试菌株(0/22)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发现有拮抗作用。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合较单独用药有显著减少。结论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应用可增强体外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液基微量稀释法观察双相真菌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将54株申克孢子丝菌临床株于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连续传代获得酵母相,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微量稀释法M27-A2检测菌株酵母相对碘化钾、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体外敏感性,并观察碘化钾对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质控株为克柔念珠菌ATCC6258。结果碘化钾体外无抑菌作用;氟康唑最小抑菌浓度(MIC)几何均数大于64μg/mL;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MIC几何均数分别为0.98μg/mL和0.17μg/mL。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的MIC值分别高于伊曲康唑+碘化钾及特比萘芬+碘化钾(P均<0.05)。来源皮肤固定型的菌株与来源皮肤淋巴管型菌株相比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M27-A2方法适用于检测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体外敏感性;酵母相时碘化钾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体外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加强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在体外对酮康唑抗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有无增效作用.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M27-A3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酮康唑单独及联合粉防己碱抗21株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临床株抗真菌活性,结合部分抑制浓度指数(FICI)对结果进行评价;以甲基四氮盐(XTT)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药物作用的效果,绘制时间杀菌曲线,动态观察药物体外抗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活性.结果 粉防己碱与酮康唑单独作用于21株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32~64 mg/L和0.031 25~2 mg/L,两药联合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降至2 ~8 mg/L和0.008~0.25 mg/L,FICI值为0.09 ~ 0.5;时间杀菌曲线表明,与酮康唑单用组和粉防己碱单用组相比,酮康唑联合粉防己碱组真菌生长延迟明显.结论 粉防己碱在体外对酮康唑抗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检测蛇床子素对酵母相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的抗菌活性,为临床用中药治疗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TM菌株20株,包括1株标准株, 2株氟康唑天然耐药株,11株临床分离株,6株野生竹鼠分离株。使用96孔细胞培养板,采用微量稀释法制备蛇床子素、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药敏板。将TM受试菌以(1~5) × 103 CFU/ml菌悬液接种于药敏板,在 37 ℃下培养48 h后观察结果,同时设阳性对照(仅加入TM和培养基,不加药物)和阴性对照(仅加入培养基,不加TM和药物)。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颁布的酵母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 M27-A2判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与生长对照孔相比, ≥ 80%生长抑制所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氟康唑MIC,其余药物MIC为100%生长抑制所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结果 质控株MIC值均在参考范围内,阳性对照孔TM生长良好。氟康唑MIC值范围2.0~8.0 mg/L(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株为128 mg/L),两性霉素B 1.0~4.0 mg/L,伊曲康唑0.03~0.25 mg/L,伏立康唑0.06~0.25 mg/L。蛇床子素对标准株FRR2161的MIC为16 mg/L,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株的MIC均为32 mg/L,对1株野生竹鼠分离株MIC为128 mg/L,对其他16株TM菌株的MIC值范围为16~64 mg/L,MIC90及MIC50分别为64和32 mg/L。结论 蛇床子素具有抑制酵母相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乙醇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参照微量稀释法确定乙醇对白念珠菌的非细胞毒性剂量,并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乙醇时对10株白念珠菌的MIC。结果氟康唑单独使用时,对10株白念珠菌的MIC值为4~64μg/ml;与乙醇(体积分数3.75%)联合时,氟康唑对受试菌的MIC值降至0.125~0.500μg/ml。结论乙醇可显著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盐酸小檗碱联合3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灰黄霉素对犬小孢子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实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颁布的M38-A2方案和相关文献对临床分离的30株犬小孢子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其中盐酸小檗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定义为与生长对照相比,肉眼观察出现100%生长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采用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I)评定两药联合效果.FICI≤0.5,两药为协同作用,FICI>4,两药为拮抗作用,0.5<FICI≤4,两药为无关作用.结果:盐酸小檗碱和不同浓度灰黄霉素联合,以0.5 ng/L灰黄霉素和盐酸小檗碱联合 FICI值≤0.5所占比例最高,协同作用最强,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小檗碱和不同浓度伊曲康唑联合,以0.125 ng/L和0.250 ng/L伊曲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合,FICI≤0.5所占比例最高,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小檗碱和不同浓度特比萘芬联合,以0.04 ng/L特比萘芬和盐酸小檗碱联合,FICI≤0.5所占比例最高,但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盐酸小檗碱分别与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萘芬联合FICI值≤0.5所占比例分别为25.00%、40.38%和18.93%,3种联合方案以盐酸小檗碱和伊曲康唑联合协同作用最强,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应用灰黄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在体外均有不同程度协同抗犬小孢子菌活性作用,以盐酸小檗碱联合伊曲康唑协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国产氟康唑抗真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产氟康唑作体内外药效学研究中发现不论在体外或体内均具有较好的广谱抗真菌作用。体外对31株白念珠菌(白念MIC为0.8~200mg/L)、24株新型隐球菌(新隐MIC为2.24~35.4mg/L)及部份皮癣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MIC范围及MIC50、MIC90的结果均与国外同类制品(0.2~>100mg/L及3.13~12.5mg/L)相似,且对国外尚未报道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体内对白念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50%致死保护量(ED50)为0.057~0.949mg/kg,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或更佳(0.08~1.25mg/kg)。提示国产氟康唑与进口制品相似,可用于人类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对难治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氯生太尔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氯生太尔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液体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计算并比较实验组(氯生太尔作用后)和对照组(未加氯生太尔)10株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率;用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在氯生太尔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氯生太尔在体外能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且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以明显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氯生太尔对白念珠菌的菌丝形成抑制实验,对照组见大量菌丝形成,菌丝形成率为91.2% ± 3.9%,氯生太尔实验组菌丝形成率为29.8% ± 5.1%,实验组菌丝形成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0.24,P < 0.05)。透射电镜观察氯生太尔作用后的白念珠菌,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形性,细胞表面出芽不规则,细胞壁外层的电子致密层分布不均匀,部分有缺失,透明层厚薄不一,部分细胞膜塌陷,局部破坏,胞内空泡增多;扫描电镜观察,氯生太尔作用后的白念珠菌,表面凹凸不平,出芽细胞少且出芽不规则。结论 氯生太尔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白念珠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皮肤念珠菌病患儿病例,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常规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药基法)对临床分离的念珠菌进行6种药物(氟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敏感性试验,选取9株白念珠菌临床菌株和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参考NCCLS M27-A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界定琼脂稀释法的药敏分界点,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收集75例皮肤念珠菌病病例,分离到的88株念珠菌均为白念珠菌,用琼脂稀释法所测的MIC范围是:氟康唑1 ~ 256 mg/L,咪康唑0.25 ~ 64 mg/L,联苯苄唑0.5 ~ 64 mg/L,益康唑0.25 ~ 32 mg/L,克霉唑1 ~ 64 mg/L,制霉菌素0.5 ~ 32 mg/L。临床株对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氟康唑1株,克霉唑4株,益康唑3株,咪康唑5株,联苯苄唑9株。结论 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白念珠菌对5种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且有交叉耐药现象,对制霉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微量液基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检测马拉色菌体外对氟康唑、酮康唑及伊曲康唑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5种27株马拉色菌,分别用微量液基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氟康唑、酮康唑及伊曲康唑对这些马拉色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微量液基稀释法显示氟康唑MIC值范围0.25 ~ ≥ 64 mg/L,酮康唑≤0.03 ~ 0.5 mg/L,伊曲康唑≤0.03 ~ 0.125 mg/L;琼脂稀释法显示氟康唑MIC值范围2 ~ ≥ 64 mg/L,酮康唑≤0.03 ~ 0.5 mg/L,伊曲康唑≤0.03 ~ 0.25 mg/L。两种方法测定3种唑类抗真菌药对马拉色菌的活性由高到低为: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两种方法测得氟康唑、酮康唑及伊曲康唑MIC值符合率分别为78.8%、85.2%、88.9%,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0、0.76。结论 氟康唑、酮康唑及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以伊曲康唑对各菌种的抗菌活性最强。微量液基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均适用于马拉色菌体外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5.
国产氟康唑体外和体内抗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产氧康唑体外对25株常见致病真菌以及体内对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氟康唑在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不如其他两药。而口服氟康唑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口服治疗白念珠菌感染小鼠的50%动物的有效浓度(EB50)分别为0.85mg/kg和39.98mg/kg,口服治疗新型隐球菌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3.54mg/kg和81.69m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紫等5种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与其基因型的关系。 方法 根据M27-A2方案检测甲紫、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对67株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提取白念珠菌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白念珠菌25S核糖体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PCR扩增片段将白念珠菌分为A(36株)、B(23株)、C(8株)基因型,分析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7株白念珠菌中,8.96%对氟康唑、2.98%对伊曲康唑、1.49%对酮康唑耐药,两性霉素B无耐药菌株。甲紫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125 ~ 4 mg/L。统计学分析显示,白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基因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值均 > 0.05。结论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菌株的增多在临床用药选择上应引起注意,甲紫的抗真菌作用值得重视。白念珠菌基因型与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发生可能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消耗试验用于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葡萄糖消耗试验应用于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分析8种抗真菌药物与40株临床分离菌株在仅含葡萄糖为碳源的酵母氮培养基(YNBG)上孵育后葡萄糖的浓度变化,反映真菌细胞的受抑制程度,同时与NCCLS M27-A液基微量稀释法对比。结果:葡萄糖消耗试验在念珠菌和隐球菌的药敏测定中至少可以节省20小时,对须癣毛癣菌则至少可节省40小时;除两种方法测得的联苯苄唑MIC符合程度较低外,两种方法测得的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伊曲康唑、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环吡酮胺的MIC符合程度均较高。在评价由较低或较高浓度药物诱导的真菌细胞受抑制程度时,葡萄糖消耗试验更精确。结论:葡萄糖消耗试验具有客观量化、快捷、精确的优点,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