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心肺联合移植的体会.方法 2006年3月23日对1例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27岁女性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了长期密切监护,采用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以他克莫司(后转换为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并严密监测和控制感染.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严重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09 d痊愈出院.术后1年7个月时,患者自行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2周后出现发热和活动后气促症状,行心脏彩色B型超声波、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未发现排斥反应的特异性改变,肺功能检查显示第1秒最大呼气量为0.54,根据患者症状仍高度怀疑移植肺发生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然后以泼尼松持续治疗1个月,维持血环孢素A浓度为0.1664~0.3328 μmol/L(0.2~0.4 mg/L),霉酚酸酯用量由0.5 g/d调整到1 g/d,同时行抗感染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消失.术后2年时,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未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术后2年5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检测心功能正常.至2009年5月,患者已存活3年余.结论 重视供、受者的HLA配型,合理有效的预防排斥反应方案和感染的有效控制是心肺联合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外已有心肺联合移植后存活时间超过25年的报道,我院于2007年1月施行心肺联合移植1例,现随访6年余,是国内存活时间较长的病例之一,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为女性,14岁,身高为164 cm,体质量为50 kg.原发病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和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功能为Ⅳ级.患者活动后气促10年,加重伴紫绀4年.静息时动脉血血氧饱和度为0.83,心前区隆起,第二心音亢进.口唇与甲床紫绀,并出现杵状指.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膜周部缺损,缺损横截面直径为14 mm,以右向左分流为主,跨室间隔压力阶差为14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导管未闭,分流束宽度为3mm,呈双向分流,主动脉与肺动脉跨动脉导管压力阶差为8 mm Hg;肺动脉收缩压约为91 mm Hg.心导管检查提示,在吸氧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为98 mm Hg,肺毛细血管锲压为3mmHg,肺小血管阻力达12.3 Wood单位.  相似文献   

3.
心脏移植后曲霉菌性心内膜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为女性,31岁。因扩张型心肌病于1994年4月26日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恢复良好。1995年10月11日患者受凉后出现咽痛、头痛,伴轻咳,未予注意。随后出现畏寒、发热(39℃),感乏力、气促。10月22日再次入院,心脏彩色超声波检查示右心室及...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4 4岁。因右上腹部疼痛 2个月 ,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便 2 0d入院。5个月前曾患急性黄疸性肝炎 ,已治愈。查体 :明显消瘦 ,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 ,肝掌。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 ,有压痛。肝剑突下 1指 ,脾未触及。B超检查提示梗阻性黄疸 ,胆总管下段结石。入院后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PTC)显示右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均扩张 ,左肝管未显影 ,胆总管远端可见一杯口状充盈缺损 ,拟诊为“乏特壶腹癌”。术中见胆总管粗约 3cm ,下端及乳头部有指头大小质硬肿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Child法重建消化道 )。术后恢复顺利。未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肾脏移植长期存活5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78年9月~1993年9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248例,超过3年的受者107例,其中胎儿肾移植16例,107例的人/肾3年以上总存活数59/52例,3年以上总存活率55%/48.6%、存活最长的1例已14年。现将带肾存活3年以上的52例随访情况及影响长期存活因素分析报告如下。52例中男性44例,女性8例,移植时年龄ZI~30岁25例,31~40岁20例,41~52岁7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9例(占93%),慢性肾孟肾炎2例,肾结核1例。肾移植前进行血液透析治疗49例,透析次数3~112次,平均3.1个月、腹膜透析治疗3例,透析时间ZO~62天。供受者之间血型相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总结胰肾联合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4年7月行胰肾联合移植术6例,均采用供者十二指肠与受者空肠侧侧吻合的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术式,术前口服吗替麦考酚酯500mg,他克莫司2mg,术中用甲泼尼龙(MP)1.0g。术后2例用2剂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4例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术后1~3d分别用MP冲击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维持治疗。每日用那屈肝素钙(速避凝)或前列地尔等抗凝药物防止移植胰腺血栓形成。应用生长抑素预防移植胰胰腺炎。术后3~5d肾功能恢复顺利时加用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术后随访15~49个月。结果 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血糖6~16mmol/L,应用小剂量胰岛素5~10d后停用,6例患者血糖均维持在正常范围。1例术后第7天出现他克莫司浓度过高所致肾中毒,经血液透析治疗3次,他克莫司减量后,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4、20、22天并发消化道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早期未发生胰瘘、肠瘘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6例均存活,存活4年以上者1例,3年以上者3例,2年和1年以上者各1例。胰腺功能良好,血糖正常。5例血肌酐(Scr)正常;1例Scr〉400μmol/L。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改良式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更符合生理,术后并发症少。供器官质量、组织配型、胰液引流方式、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和术后远期感染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长期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以HSCT后长期存活、对汉语语言文字有正确理解能力、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39例.使用Karnofsky评分量表(KP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体能状况、精神状态.并增加性功能情况调查.在普通人群中随机选取32名健康成人做为对照.结果 HSCT后长期存活者83例,存活时间为1~8年,总存活率为72.8%(83/114).调查共发出问卷83份,问卷回收率为36.1%(30/83).HSCT后患者的KPS评分为(89.6±12.7)分(60~100分),KPS评分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486(P<0.05),两者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KPS评分为(99.0±3.1)分,与患者的KP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SDS评分为(48.1±11.3)分,SAS评分为(42.3±8.7)分,SDS分值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423(P<0.05).两者呈负相关,SDS、SAS分值与患者目前状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和-0.387,二者与患者目前状态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SDS评分为(35.3±7.7)分,SAS评分为(35.1±7.3)分,与患者SDS及SA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15例女性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异常,15例男性患者中,5例出现性功能异常.结论 HSCT后长期存活患者的体能状况普遍良好.但部分患者有焦虑与抑郁.部分患者有性功能异常,女性较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超过3年的受者107例,其中带肾存活3年以上者52例。供受者血型相同45例;淋巴细胞毒<10P例,>11%2例;热缺血时间<10分钟50例,冷缺血时间3~16小时。20例采用硫唑嘌呤和强的松治疗,32例采用硫唑嘌呤、环孢素和强的松治疗。我们认为,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时间与长期存活有关,正确应用免疫抑制剂,加强肾移植后恢复期的随访,指导及防治并发症是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1例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原因、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1例心脏移植术后存活 8年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好 ,恢复正常工作 ;血液生化正常 ;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正常 ;心内膜心肌活检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征象 ;同位素心肌显像提示左室壁心肌放射性分布进行性减低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有一局限性严重狭窄 (>90 % )、远端为轻度弥漫性狭窄 ,行右冠状动脉近段成形和支架植入 ,同位素心肌显像示左室壁心肌放射性分布明显改善。结论 慢性排斥反应可能是导致移植心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原因 ;定期行同位素心肌显像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肌血液供应 ;严重的局限性冠状动脉病变可应用冠状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1.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其引发的疾病是肾移植患者主要的感染性并发症,也是慢性移植物功能异常及继发性远期移植物功能丧失的可能原因[1].静脉滴注更昔洛韦优先治疗是口服更昔洛韦常规预防治疗的替代措施.由于无症状性CMV感染导致的潜在器官损伤在优先治疗前就可能已存在,并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肾移植物,影响移植物和受者的长期存活[2,3].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长期存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30岁 ,因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于 1999年 11月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式为背驮式原位肝脏移植 ,供肝肝动脉与受者肝动脉端端吻合 ,供肝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后免疫抑制用环孢素A(CsA) /他克莫司 (FK5 0 6〕与甲泼尼龙 /泼尼松。术后第 4d ,肝转氨酶降至正常 ,肝脏多谱勒超声提示肝动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肝动脉造影显示肝动脉血流良好。术后血清总胆红素、Υ 谷氨酰转肽酶 (GGT)、碱性磷酸酶 (AKP)持续升高 ,高于正常 2~ 3倍以上 ,血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于术后第 13d…  相似文献   

13.
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发生率高,严重感染常导致受者死亡或移植物丧失。采用高灵敏、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移植术后CMV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能极大的改善预后。本文对近年来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发生率高,严重感染常导致受者死亡或移植物丧失。采用高灵敏、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移植术后CMV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能极大的改善预后。本文对近年来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Yu LX  Yu YM  Deng WF  Xu J  Ye JS  Fu SJ  Du CF  Ye GR  Wang YB  Liu XY  Li CJ  Mi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0):674-677
目的总结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从2001年10月至2005年1月共施行19例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术,其中胰肾联合移植6例,肝肾联合移植12例,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1例,术后随访10个月~3年8个月,分析总结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患者的原发疾病种类,长期存活的影响因素和器官联合移植的免疫学特点。结果1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8例获随访,16例至今存活,2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死亡,其中1例术后1年6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术后1年1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肝肾联合移植和2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各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2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发生他克莫司中毒。18例患者中存活3年以上者4例,2年以上者7例,1年以上者6例,10个月以上者1例。结论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是治疗腹部两个器官衰竭的有效办法,影响患者术后长期存活的因素包括选择合适的受者,优质的供体器官,避免外科并发症,术前心肌梗死病史,免疫抑制方案和术后远期病毒感染等。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有不同于单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53例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间施行的53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情况,分析受者死亡原因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原因.结果 3、5和8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0.1%、89.1%和80.0%,3、5和8年移植胰腺存活率分别为84.9%、84.8%和60.0%,3、5和8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3.0%、82.6%和53.3%.受者死亡原因分别为感染(4例)、移植肾功能丧失(2例)、心血管急症(1例)和脑卒中(1例).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为带功能受者死亡、排斥反应和外科并发症.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为排斥反应和带功能受者死亡.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远期效果良好,感染、排斥反应和外科并发症是受者死亡和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RANTES单克隆抗体(单抗)联合环孢素(CsA)在抗小鼠心脏二次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构建小鼠心脏二次移植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A组(抗RANTES单抗治疗组)、实验B组(CsA治疗组)及实验C组(抗RANTES单抗+CsA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小鼠二次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应用组织病理学观察各组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移植心脏组织中RANTES、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和转录生长因子(TGF)-β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NTES、IFN-γ、IL-2、IL-10和TGF-β在血清中的含量。 结果 所有实验小鼠二次心脏移植全部成功复跳。与对照组比较,实验A、B、C组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均为P<0.01)。移植心脏病理学染色可见,实验C组炎症细胞的浸润较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明显减少。与其它3组比较,实验C组的移植心脏组织RANTES、IFN-γ、IL-2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减少,而IL-10、TGF-β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与其它3组比较,实验C组的血清中RANTES、IL-2、IFN-γ含量均明显降低,而血清中IL-10、TGF-β含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 结论 联合应用抗RANTES单抗和CsA可更有效诱导小鼠对二次心脏移植的免疫耐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肾移植后存活超过1年的164例患者中41例移植肾失功或死亡的原因分析,并总结存活3年以上者的资料,认为慢排斥反应(C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HLA配型,加强出院患者的管理和长期随访等对改善肾移植的远期效果有得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作者总结了1960年10月至1974年12月间临床施行肾移植术的127个病例。文中提到肾移植术的适应证、併发症等以及处理和结果。127例中许多病例在肾移植术后存活5年以上,1例存活了12年。故作者等特别着重论及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问题。病例和处理鉴于长期实践过程中所采取处理措施的改变,作者将全部病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