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窄带光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是在放大内镜基础上,将普通白色照明光过滤成窄带的蓝光和绿光,使黏膜表层的毛细血管和腺管开口形态显示得更加清楚的滤镜技术[1].它由日本国立癌中心医院和OLYMPUS公司共同开发,最早在日本于1999年开始研究,2001年首次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2008年引入我国,逐渐应用于消化、泌尿、呼吸、咽喉部内镜.NBI能够显著地提高毛细血管形态的对比度和清晰地对浅表赘生物微血管形态改变及纹理进行可视化,具有染色内镜图像效果,被称为"电子染色".1971年Folkman[2]的研究表明,所有肿瘤的形成都会伴有血管增生,这决定了血管研究在肿瘤诊断方面的重要性,而NBI对血管观察的优越性使之在内镜诊断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联合碘染色检查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16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镜检查中依次使用白光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窄带光谱内镜)和Lugol碘液染色(染色内镜)观察模式进行观察,分别记录病灶长度.将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下的癌旁异常黏膜作为可疑边界取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计算与白光内镜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的差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手术入路和吻合方式,对未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其最终的治疗方式.比较内镜检查前后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162例患者中,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一致者121例,不一致者41例.41例患者中测量差值为1 ~3 cm者22例,>3 cm且≤5 cm者8例,>5 cm且≤10 cm者7例,> 10 cm者4例;测量差值>5 cm的患者均为多发斑片状不着色.以上4类患者中,分别有1、2、2、4例最终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其余3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1例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取可疑的癌旁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中鳞状细胞癌31例、原位癌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1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2例修改了手术方案,其中2例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3例由主动脉弓下吻合改为弓上吻合,7例由单纯经腹手术改为经胸腹两切口手术.结论 内镜检查中启用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测量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的准确性更高,对于在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应取癌旁异常黏膜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在头颈食管多原发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分别在普通模式以及内镜NBI模式下行电子内镜观察食管黏膜的变化,比较两种检查模式对食管瘤性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食管鳞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76例患者共发现食管可疑病变58个,经病理检查证实非瘤性病变38个,瘤性病变20个,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个、食管鳞癌9个.NBI模式鉴别食管瘤性病变的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8/20)、93%(54/58)和95%(36/38),优于普通模式的55%(11/20)、79%(46/58)和80%(35/44)(x2=6.14,4.64,3.89,P<0.05).结论 内镜NBI技术可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食管瘤性病变的诊断率,可用于头颈食管多原发癌人群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胃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荜铃胃痛颗粒,4 周为1 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镜检查变化情况,抽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测定胃功能相关指标[ 胃蛋白酶原Ⅰ (PG Ⅰ )、胃蛋白酶原Ⅱ (PG Ⅱ )、胃泌素-17(G-17)],治疗3 个疗程结束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个疗程结束时,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个疗程结束时,两组IL-6、IL-23、TNF-α 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个疗程结束时,两组PG Ⅰ、PG Ⅱ、G-17 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荜铃胃痛颗粒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能明显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胃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及胃镜表现,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2):1173-1173
内镜技术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通过传统的白光内镜(WLR)、窄带成像技术(NBI)和自动荧光成像技术(A兀)难以区分非典型增生、可疑肿瘤组织及周围良性组织。因此,如何采用先进的内镜方法来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Raman内镜技术能够探测组织及细胞中的分子运动情况,收集细胞间和(或)细胞内的复杂信息(如蛋白质、脂质及DNA),被认为是一项非侵入性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即光学切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染色技术及超声小探头联合应用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09—2016-09间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存在食管可疑病变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160例。A组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B组进行普通白光+NBI+复方碘染色内镜+超声小探头内镜检查。所有病变部位均取活检,以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2组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A组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14%、78.03%、78.75%;B组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59%、83.74%、86.25%。2组灵敏度、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准确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技术、染色技术及超声小探头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实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9-05间在濮阳市中医院接受手术的59例胆管癌患者,术前均行MRCP检查。以术中胆道镜所见、刷片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术前MRCP拟诊为胆管癌的59例患者中,经术中胆道镜所见、刷片及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49例,其余10例分别为6例肝外胆管结石和4例良性胆道狭窄。MRCP诊断胆道恶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59%、90.00%、94.92%、4.08%、10.00%。结论 MRCP是一种非侵袭性水成像技术,不仅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胆道的形态,既可获得胆道系统的二维图像和完整直观的三维图像,又可依据胆管梗阻近端形态和是否有"肝门空虚症"症状评估病变性质。其主要不足是不能提供胆道系统以外的图像信息,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故应联合MRI、CT、超声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以提高胆管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窄带成像(NBI)技术结合电子软膀胱镜(简称NBI膀胱镜)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5月对85例早期膀胱肿瘤或癌前病变患者,首先使用标准白光(WLI)膀胱镜进行观察,接着使用NBI膀胱镜进行观察,均记录观察到的乳头状肿瘤个数,最后取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学诊断。对比NBI膀胱镜与WLI膀胱镜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检出率。结果:NBI技术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膀胱肿瘤的图像,特别是肿瘤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的边界。85例中包括乳头状Ta期膀胱肿瘤76例,原位癌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使用WLI膀胱镜:Ta期膀胱肿瘤76例检查出肿瘤个数为178,原位癌检查出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检查出1例;使用NBI膀胱镜:Ta期膀胱肿瘤76例检查出肿瘤个数214,原位癌检查出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检查出3例;检出率分别提高了20.2%,200%,200%。结论:与WLI膀胱镜相比,NBI膀胱镜的应用能更清晰的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的边界,提高早期膀胱癌及癌前病变的诊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相关病例资料,以43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不稳定组,以59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剪切波弹性超声参数(最小弹性模量值、最大弹性模量值、平均弹性模量值)和应变性弹性成像参数[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进行磁共振DWI检查.对应术中标记的淋巴结,分别测量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短径,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值及短径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DWI检测到转移性淋巴结180枚,非转移性淋巴结57枚,均为高信号。DWI上转移性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1.059±0.196)×10^-3mm2/s比(1.402±0.285)×10^-3mm2/s,P=0.000];以1.189×10^-3mm2/s作为ADC值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最佳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8.9%、72.8%和0.840,其对术前N分期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5.0%(39/52)。DWI上转移性淋巴结短径明显长于非转移性淋巴结[(8.08±3.99)mm比(6.75±2.70)mm,P=0.005];以5.05mm作为淋巴结短径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最佳阈值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88.3%、29.8%和0.602,其对术前N分期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67.3%(35/52)。结论磁共振DWI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ADC值及淋巴结短径作为诊断标准可用于术前N分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小乳腺癌(最大直径≤2c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患者共72个最大直径≤2 cm的乳腺肿块资料。术前均经过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常规超声采用B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采用改良5分法分别对乳腺肿块的性质进行鉴别诊断。术后或细针细胞穿刺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运用常规超声及两者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法对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采用SPA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单独运用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为55.2%,60.5%,58.3%,而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79.3%,81.4%,80.6%,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8,P=0.00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PET)技术在胃癌患者术前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PET全身显像分期和手术探查分期及病理分期对照,采用国际抗癌联盟(IUCC)公布的TNM分期标准,并进行χ2检验。结果PET对胃癌原发灶的显示率为100%,PET对淋巴结(N)分期的准确率为85.7%(18/21),术中探查对N分期准确率为75%(15/20),两组间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ET图像显示了全部4例患者的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病灶。结论PET对胃癌原发灶及其远处转移病灶的检测准确、敏感,能对胃癌诊断、手术方法和治疗原则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CAG检查共检出251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其中轻度狭窄53处,中度狭窄137处,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61处。在CTA检查中,3处轻度狭窄病变未被检出,1处轻度狭窄病变被判断为中度狭窄病变,3处重度狭窄病变被判断为中度狭窄病变。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3.9%,阳性预测值为94.9%,阴性预测值为94.7%,准确度为94.8%(P<0.01)。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03。在8例因中度狭窄且合并缺血症状的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中度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准确、简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未明确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指征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筛查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X线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和X线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X线单独及联合诊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符合率、骨折椎体检出率以及骨折分型的准确率。结果 MRI联合X线诊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MRI、X线(P<0.05),且MRI明显高于X线(P<0.05);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共存在骨折椎体164个,MRI联合X线检查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骨折椎体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RI、X线(P<0.05),且MRI明显高于X线(P<0.05);120例患者中包括单纯压缩型80例,脱位型40例,MRI联合X线诊断骨质疏松性单纯压缩型和脱位型胸腰椎骨折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X线(P<0.05),但二者联合诊断单纯压缩型骨折的准确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脱位型骨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应用M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超声诊断浸润子宫肌层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灵敏度分别为59.2%、40.8%,准确度分别为93.3%、91.2%;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具有较好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BI-RADS分级在结合弹性成像并调整分级后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或活检获得病理结果的乳腺肿块,比较术前常规超声BI-RADS分级(US-BI-RADS)和结合弹性成像并调整后的BI-RADS分级(UE-BI-RADS)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结果US-BI-RADS对3~5级病灶诊断恶性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86%、6.80%、26.04%、71.58%、91.25%;UE-BI-RADS分别为0.57%、6.67%、31.91%、79.31%、96.77%。US-BI-RAD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2.22%,特异度为88.43%,约登指数为0.71,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UE-BI-RADS诊断的敏感度为87.18%,特异度为88.98%,约登指数为0.76,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 结论UE-BI-RADS能提高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对US-BI-RADS 4级以上的病灶,有必要进行弹性成像后调整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A)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ACI)侧支循环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民航总医院收治的6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得分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和侧支循环良好组。评估多时相CTA联合CTP对ACI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患者患侧和健侧梗死核心区域、缺血半暗带区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分析多时相CTA联合CTP对ACI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诊断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ACI患者侧支循环状态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DSA检查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良好患者44例,侧支循环不良患者24例。CTA联合CTP对ACI侧支循环状态的诊断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902,P<0.01),灵敏度为97.73%(43/44),特异度为91.67%(22/24),准确度为95.59%(65/68)。...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超声,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出现,使其诊断准确率大大的提高,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及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的显示肩关节的软组织影像,清楚显示肩袖的各个结构,已经成为肩袖损伤诊断的重要方法。笔者回顾分析本院从2007年至2009年35例慢性肩袖损伤病例.分析其MRI表现,探讨MRI在慢性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分B、C两组,B组39例患者,硬膜囊98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C组30例患者,颈髓65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分数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析3组颈髓ADC值、FA值之间差异。结果:A组(C3/C4、C4/C5、C5/C6、C6/C7)共88个节段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合并88个椎体数据;A、B及C组ADC值分别为0.91±0.34、1.17±0.35及1.32±0.36,组间比较,ADC值A组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P值均<0.05);三组平均FA值分别为0.71±0.16、0.62±0.15及0.54±0.14,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可以为临床医生更早诊断治疗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前对病变的准确分期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MRI作为一种无创伤且具有极高软组织分辨率的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笔者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32例,将其病理结果与术前MRI检查作一对比分析,以期总结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及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