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53例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间施行的53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情况,分析受者死亡原因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原因.结果 3、5和8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0.1%、89.1%和80.0%,3、5和8年移植胰腺存活率分别为84.9%、84.8%和60.0%,3、5和8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3.0%、82.6%和53.3%.受者死亡原因分别为感染(4例)、移植肾功能丧失(2例)、心血管急症(1例)和脑卒中(1例).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为带功能受者死亡、排斥反应和外科并发症.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为排斥反应和带功能受者死亡.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远期效果良好,感染、排斥反应和外科并发症是受者死亡和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肾联合移植36例的治疗效果及存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单中心施行的36例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的年龄为(47.4±13.1)岁,术前4例曾接受过肝移植,7例曾接受肾移植.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情况.结果 存活受者随访47.9个月(29.1~115.7个月).术后1、3和5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8.7%、85.4%和81.4%;1、3和5年移植肝存活率分别为79.8%、76.3%和72.3%;1、3和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5.7%、82.4%和78.2%.3例受者因严重胆道并发症进行了再次肝移植,1例受者因移植肾功能丧失进行了再次肾移植.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伴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受者和移植物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小肠移植是目前治疗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移植技术不断进步,对术后感染的有效控制,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小肠移植的预后不断改善[1].文献报道,全球最大的小肠移植中心美国匹兹堡大学,其移植物和受者的1年存活率分别达到92%和89%,受者的5年存活率达75%.但是小肠移植的远期疗效仍不理想,高达30%~40%的受者在移植后5年出现难以逆转的慢性排斥反应,需要切除移植小肠,恢复肠外营养或再次移植口].因此慢性排斥反应是目前影响小肠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现就小肠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手段.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报告,近10年来,全球每年进行心脏移植约5000例,已注册病例的中位存活期为11年[1].随着新型免疫诱导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已明显降低,心脏移植后1年和5年的排斥反应累积发生率从1994-2000年的41%和59%降至2001-2009年的26%和44%,这表明心脏移植后早期的排斥反应风险仍较高,在心脏移植后1~3年因急性排斥反应所致的死亡约占9%,3年后逐渐降低[1].因为移植心脏的去神经化使排斥反应症状不明显,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并及时治疗,现就此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瑞士学者根据器官移植受者科学登记系统(SRTR)数据分析了儿童肝肾联合移植(CLKT)的预后。1987年10月至2011年2月总计152例首次接受CLK的152例18岁以内受者纳入研究,患者术后1、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8%、82.1%、78.9%,移植肝术后1、5、10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1.9%、76.5%、72.6%,移植肾相应的存活率分别为83.4%、76.5%、66.8%。通过查询SRTR数据发现,同期单纯接受肝  相似文献   

6.
<正>肺移植是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2011年的最新统计,截止至2010年底全世界共完成38 119例肺移植和4 248例心肺联合移植,且每年以2 700例的数目增长,肺移植最主要的适应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5%)、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3%)、囊性纤维化(17%),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肺气肿(6%),术后3个月、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79%、64%、53%和30%,术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均能得到明显改善[1]。  相似文献   

7.
成人心脏移植后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脏移植延长了终末期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命,根据心肺移植国际大会的记录,在约27000例心脏移植中,受者1年存活率为85%,3年存活率为75%,10年存活率超过了50%.尽管心脏移植受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了的提高,但影响受者存活的因素仍较多,这些因素不仅包括心脏功能及其他躯体状况的恢复,还包括情绪、社会角色功能以及工作能力的恢复.本文就心脏移植受者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巴利昔单抗联合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1月接受心脏移植的受者共214例.所有受者均在术前1h和术后4d时各应用1次巴利昔单抗,剂量为20 mg/次,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术后采用心内膜活检诊断排斥反应,并按照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术后对受者随访1年,收集心内膜活检及发生排斥反应的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受者接受心内膜活检的时间为术后(20.1±7.3) d(1~60 d),结果显示,Ⅰa 级63例(29.4%),Ⅰb 级8例(3.7%),Ⅱ级12例(5.6%);术后1年,143例受者接受心内膜活检,结果显示,Ⅰa 级29例(20.3%),Ⅰb 级1例(0.7%)及Ⅱ级11例(7.7%).住院期间,共有5例受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移植心脏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及猝死1例;出院后至术后1年内,有2例受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严重排斥反应1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感染7例(3.3%),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11例(5.1%),无受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 应用巴利昔单抗联合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是预防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1概述 胰肠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等疾患的有效手段。随着移植免疫学的飞跃进步及外科技术的日臻完善,国际大型移植中心胰肠联合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已超过90%,移植胰腺1年功能存活率超过75%。包括感染在内的各类并发症是导致移植物失功和移植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胰肠联合移植受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胰肠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特殊性,胰肠联合移植较其他器官移植防治感染难度更大,临床处理其为棘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应用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间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将术前无乙型肝炎的138例受者作为试验组,术前肌肉注射小剂量HBIG,术后定期监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滴度,根据其滴度调整术后应用HBIG的剂量,持续应用1年或1年以上.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术前无乙型肝炎的196例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不采用乙型肝炎预防措施.观察两组移植后新发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并记录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结果 随访12个月,试验组仅1例(0.7%)于术后6个月出现新发乙型肝炎,对照组11例(5.6%)出现新发乙型肝炎,其中2例因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两组新发乙型肝炎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试验组有19例(13.8%)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有34例(17.3%)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受者1年存活率为97.8%(135/138),移植肾1年存活率为(96.4%,133/138);对照组受者1年存活率为(91.8%,180/196),移植肾1年存活率为(90.3%,177/196).两组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 小剂量HBIG用于肾移植后预防新发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和其他系统恶性或难治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目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5年无病存活率已接近60%,治疗遗传性疾病等则更高[1].近年来,随着移植相关技术的普及、适应证的扩大,全球新增移植例数逐年提高.据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统计,1997-2009年全球仅异基因移植的例数已接近30万.日益增加的移植受者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如何控制疾病进展,防治各类并发症,提高该群体的生活质量,使之真正回归社会,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1964年人类实施首例肠移植至今已近50年,同其他器官移植一样,小肠移植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受者和移植物的1年存活率已达到其他实体器官移植的水平,但更长时间的存活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1].肠移植分为单独小肠移植、肝肠联合移植和腹腔器官簇移植.单独小肠移植的适应证为肠衰竭患者,而一旦出现肠外营养导致的肝功能衰竭,就需要施行肝肠联合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国心脏移植病例的特点和影响受者疗效的危险因素,并与国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单中心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00例,所有病例资料和随访信息均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形成数据库.对其中随访1年以上的160例的术后死亡及危险因素、支持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国外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60例中,术后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者占8.1%,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者占10%.160例共行550例次心内膜活检(EMB),其中Ⅱ级及Ⅱ级以上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4.9%.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3.8%,吸烟史、术前肺动脉舒张压高、肺毛细血管楔压高、血清总蛋白低和白蛋白水平低与院内死亡相关.术后1年、3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4.4%,91.9%和88.8%,术前肺动脉舒张压高、血肌酐高和血清NT-proBNP高与总体死亡相关.160例的远期存活率高于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结果.结论 影响我国心脏移植受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与国外资料不尽相同.采取适当的临床治疗策略心脏移植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致敏患者经双滤过法血浆分离(DFPP)方案预处理,并联合使用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后行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1至2012年1月45例致敏受者在肾移植前经DFPP方案预处理,并联合使用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后接受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预处理前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均大于20%,为(56.5±19.9)%,预处理后PRA水平降至(18.9±19.1)%.受者与供者的HLA抗原错配数为(2.1±0.7)个,术前2次供、受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试验均为阴性.所有受者术后至少随访1年,观察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以及排斥反应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无受者死亡,有2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丧失,术后1年受者存活率为100%(45/45),移植肾存活率为95.6% (43/45).术中肾血管开放后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受者在切除移植肾后恢复血液透析;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2例,发生率为26.7%(12/45),经甲泼尼龙和(或)ATG冲击治疗后,11例完全逆转,1例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而恢复血液透析.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9%(4/45),经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未发生重症肺部感染.结论 肾移植前采用DFPP 预处理,并联合使用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安全有效,能使致敏受者获得良好的肾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发病高峰年龄超过60岁,采用传统化疗的患者2年总存活率仅为10%~15%[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AML较有效的手段,但因老年患者的并发疾病多,若行标准预处理强度的allo-HSCT,受者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单纯肺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是临床上治疗某些终末期心肺疾病的重要手段,近20年来,由于外科手术的进步和新的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推出,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然而患者的长期存活仍受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等慢性并发症的影响[1].肺移植术后2.5年内,BOS的发生率为27%,移植后5.6年内,BOS的发生率为51%,发生BOS者的存活率仅为30%~40%,比未发生BOS者约低20%~40%[2,3].本文结合近年来BOS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对BOS的防治新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肺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肺病最佳的治疗方式[1-2]。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的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肺移植手术目前已登记成人手术量已达69200台,近8年(2010年至2017年)术后中位生存期为6.7年[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预处理方案、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10年11月间41例sAA患者接受HSCT的病例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移植类型包括同基因移植6例,同胞全相合移植8例,非亲缘移植18例,亲缘半相合移植7例,自体脐带血移植1例及非亲缘脐带血移植1例.所有受者均采用以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其中23例加用氟达拉滨(Flu),2例加用全身照射,5例加用Flu和全身照射,1例加用Flu和白消安.结果 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植活的受者共有38例,其中6例(15.8%)发生排斥反应,分布于同基因移植、同胞全相合移植、非亲缘移植和亲缘半相合移植等多种移植类型;4例发生Ⅲ~Ⅳ度aGVHD,分别为同胞全相合移植1例,非亲缘移植1例,亲缘半相合移植2例;25例发生巨细胞病毒(CMV)血症,8例发生EB病毒(EBV)血症,其中6例为非亲缘移植,1例同胞全相合移植及1例亲缘半相合移植,发生EBV感染的受者均伴有CMV感染.所有受者5年预期存活率为75%,其中同基因移植、同胞全相合移植及非亲缘移植受者的5年预期存活率分别为75%、100%和70%,亲缘半相合移植受者的4年预期存活率57%.结论 sAA患者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后长期存活率高,可以作为sAA的首选治疗方式.而非亲缘移植和亲缘半相合移植的预后还有改善的空间,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供者和预处理方案来降低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效果,并对单中心肺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52例肺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24~76岁,≥65岁者13例;受者原发病主要为肺气肿33例(63.5%)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8例(15.4%).术后对所有受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情况及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供肺缺血时间>6 h者28例(53.8%),其中缺血超过10 h者20例(38.5%).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5.8%),住院期间发生细菌感染14例(26.9%),真菌感染13例(25.0%),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1.9%).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0例(38.5%),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后均逆转;发生慢性排斥反应7例(13.5%),其中2例接受再次肺移植后效果良好,3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缓解,2例死亡.术后1年内死亡9例(17.3%),术后1、3和5年的总体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4%,54.5%和30.9%.结论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恰当的病例选择、良好的肺保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系统的术后管理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治疗及结果.方法 统计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的胰肾联合移植术6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外科并发症将受者分为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分析手术治疗的原因,评估再次手术对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1年内,受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3例)、心脑血管意外(2例)、消化道出血(1例).感染及心脑血管意外是导致受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5/6).56例胰腺手术成功,术后(14± 8)d完全停用胰岛素,外科并发症导致移植胰腺切除4例.15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接受透析的时间为(33±12)d,其余受者肾功能均在术后2~7 d恢复正常,带移植物功能死亡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3/6).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为25% (15/60).外科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切口感染、移植胰腺血管栓塞及移植胰胰腺炎,外科并发症降低了术后1年受者及移植胰腺的存活率,而对肾脏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率高,明显降低了受者和移植胰存活率,是影响术后早期受者和移植胰存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