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产妇感染沙眼衣原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153孕产妇和153例妇科门诊患者的宫颈涂片,分别测出沙眼衣原体阳性5例和16例。结果:妇科门诊患者比孕产妇的检出率高,孕晚期比孕早、孕中期阳性率高,产后6-12个月比产后2-5个月阳性率高,产妇比孕妇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 ,我们检测了 36 0例宫颈分泌物的CT、UU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 0例患者均为我院性病门诊患者 ,19~ 5 2岁 ,均为非孕期。其中 2 6 3例有不洁性生活史 ,分泌物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或有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有阶段性不规则治疗史 ,症状反复出现 ,列为有症状组。另 97例已婚无症状 ,因丈夫确认为CT、UU感染而来诊 ,列为无症状组。1.2 方法1.2 .1 标本采集及方法 患者检测前 7d停服及停止阴道内用药 ,检查时患者取膀… 相似文献
3.
肺炎衣原体,沙眼方原体对妊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衣原体(chlamydia, C)分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c, Cpn)、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Ct)和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 Cps)3种[1]。其中Ct可致不良妊娠结局,Cps可致孕妇流产均已得到证实,但Cpn对人类妊娠有无影响尚无报道[1]。我们应用较传统PCR技术更为灵敏、特异的套式PCR(nested PCR, nPCR)技术,检测了正常妊娠95例和异常妊娠114例宫颈脱落细胞的Cpn-DNA和Ct-DNA,并测定了Cpn阳性病例的DNA序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8年9月至1999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209例,其中正常妊娠95例,异常妊娠114例…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子宫颈炎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子宫颈炎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乔慕华李京培王明丽史百芬易桂英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ltrachomatis,CT)感染,已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10%~42%。由于CT感染后症状轻,甚至无症状,... 相似文献
5.
6.
宫颈感染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与沙眼衣原体。大部分患者无症状,但不及时诊治则可引起上生殖道感染。因此,对可疑宫颈感染患者应行淋病奈瑟菌与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检测,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诊治规范及《中国宫颈炎诊治专家共识》,根据抗菌谱行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其对生育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00年就首次报告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引起沙眼和各种生殖道感染。1956年以后.广泛深入地研究了该病原体所致男女性生殖道感染,八十年代后,报道了该类感染可致输卵管因素不育。目前沙眼衣原体感染列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美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病人数为4百 相似文献
8.
盆腔粘连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感染与盆腔粘连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并试图找到预防和降低盆腔粘连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金标免疫斑点法 ,将 5 0例妇科既往无盆腔手术史 ,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中有盆腔粘连患者作为盆腔粘连组 (观察组 ) ,4 0例同期妇科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中无盆腔粘连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宫颈分泌物和手术标本中的CTDNA、UUDNA ,以及两组患者血清中抗CT和UU抗体。结果 观察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32 %和 4 0 % ;血清CT和UU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4%和 4 8% ;手术标本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2 6 %和 30 %。对照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7 5 %和 1% ;血清CT和UU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5 %和 10 2 5 % ;手术标本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2 5 %和 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盆腔粘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宫颈分泌物淋病奈瑟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检测结果及与CD~(4+)T细胞计数和HIV载量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AIDS患者NG、UU、CT、CD~(4+)T细胞计数和HIV载量,并比较NG、UU、CT在不同CD~(4+)T细胞计数(50/mm~3、50~199/mm~3、200~349/mm~3、≥350/mm~3)及HIV载量(1000 copy/ml、1000~4999 copy/ml、5000~9999 copy/ml、≥10000 copy/ml)中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构成比。结果:35例AIDS患者的宫颈分泌物NG、UU和CT检测阳性分别为6例(17.1%)、5例(14.3%)和3例(8.6%)。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升高,NG、UU和CT阳性患者的构成比例较阴性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6,Z=2.443,Z=2.252,P0.05)。随着HIV载量的升高,NG和UU阳性患者的构成比例较阴性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5,Z=2.126,P0.05);而CT阳性患者的构成比例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5,P0.05)。结论:在对低CD~(4+)T细胞计数和高HIV载量的AIDS患者的诊疗中,应当积极检测宫颈分泌物NG、UU和CT,对预防盆腔炎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10.
宫颈糜烂局部衣原体及支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通过对150例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局部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为恰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对150例宫颈糜烂患者以专用试管分别取宫颈糜烂面及颈管分泌物进行检测,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宫颈糜烂面CT感染率为24.67%,UU感染率为35.33%,两者合并感染率为10.00%。宫颈管CF感染率为27.33%,UU感染率为41.33%,两者合并感染率为13.31%。结论 对久治不愈的宫颈糜烂患者应行CT及UU检测,结果阳性者先针对病因治疗,然后治疗糜烂,以提高疗效并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1.
不孕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宫颈沙眼衣原体 (CT)感染对生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对 2 16对不孕夫妇宫颈分泌物、尿道分泌物进行 CT- DNA检测 ,并观察宫颈 CT感染对围排卵期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及性交后试验的影响。结果 :2 16对不孕夫妇衣原体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 :女性 32 .4 % ,男性 30 .1%。宫颈 CT感染妇女围排卵期性交后试验与未感染妇女比较 ,每高倍视野的活精数明显减少 (P<0 .0 5 ) ,围排卵期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 (P<0 .0 1)。经治疗后宫颈 CT转阴的妇女 ,围排卵期性交后试验每高倍视野的活精数明显高于治疗前 (P<0 .0 5 ) ,宫颈粘液的葡萄糖含量亦明显高于治疗前 (P<0 .0 1)。治疗后宫颈 CT持续阳性妇女 ,围排卵期性交后试验与治疗前比较 ,每高倍视野的活精数无明显变化 (P>0 .0 5 ) ,宫颈粘液的葡萄糖含量亦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宫颈 CT- DNA感染是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导致不孕的原因 ,可能与患者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降低 ,影响精子在宫颈粘液中的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沙眼衣原体DNA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和宫颈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 (CT)DNA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和宫颈表达的特点。方法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2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 4 3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 (病例组 )和 2 6例因其他良性疾病而同时切除输卵管且术中未发现输卵管病变患者 (对照组 )的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黏膜CTDNA。结果 病例组宫颈和输卵管CTDNA阳性率分别为 2 5 6 %、33 3%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病例组宫颈和输卵管CTDNA的定量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宫颈与输卵管CTDNA表达的相关系数为 0 883(P <0 0 5 ) ,一致率高达 94 5 % (P >0 0 5 )。结论 CT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密切相关 ;宫颈分泌物CTDNA检查能较好地反映输卵管CT感染。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间,机体在多种应激原作用下能激活热休克蛋白(HSP)基因转录.其作用:在一定的应激强度范围内,保护胚胎,使胚胎得以存活;另一方面,当应激强度超过一定阈值,HSP则干扰胚胎的生长发育,造成病理妊娠.女性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CT)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妊娠感染CT还可直接导致妊娠失败,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危害.本文对HSP与CT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二者的关系以及对妊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表现,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近些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和病原体检测技术的进步,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解宫颈糜烂患者中CT与UU的感染状况,我院于2003年10月-2004年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进行了局部CT与UU采样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PCR技术对女性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检测的分析李正言,刘淑英,刘惠香(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我们用PCR技术对58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处分泌物提取的DNA,进行乳头状瘤病毒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以探讨两种病原体双重感染的现状。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孕妇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待产的正常孕妇149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母体血清中的抗UUIgG和抗CTIgG抗体,二者均未检出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随访至妊娠结束,并详细记录分娩过程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UIgG阳性组及复合阳性组[UUIgG( )且CTIgG( )]其早产、胎膜早破及死胎、畸胎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P<0.05;P<0.01,P<0.05,P<0.01)。结论UU、CT感染可以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胎膜早破、畸胎、死胎,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含铜宫内节育器对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含铜宫内节育器(IUD)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法检出女性患者宫颈CT阳性病例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为置IUD组,放置母体乐375或含铜表面积为200mm2的金属圆环;26例为药物治疗组,用阿奇霉素或强力霉素治疗;14例未经特殊处理为对照组;以后每月用PCR法复查一次CT,共4月。结果:放置含铜IUD者CT转阴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含铜IUD组CT转阴率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母体乐375或OCu200IUD的妇女CT转阴率分别与药物治疗组相似(P>0.05);药物治疗组CT转阴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含铜IUD对生殖道CT感染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输卵管阻塞患者宫颈和输卵管衣原体、支原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输卵管阻塞患者输卵管分泌物衣原体(CT)、支原体(UU)阳性率。方法39例经腹腔镜诊断为输卵管阻塞、要求行输卵管再通手术患者为实验组,26例因其他病因行手术治疗、输卵管正常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分泌物CT和UU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宫颈分泌物CT、UU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5.9%(14/39)、38.5% (15/39),输卵管分泌物的CT、UU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5.6%(10/39)、5.1%(2/39);与对照组比较,宫颈分泌物CT、UU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输卵管分泌物CT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CT阳性检出率高于UU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39例术中输卵管不同程度增粗、管壁增厚,其中19条输卵管管壁增厚,僵硬,管壁纤维化,管腔消失。结论 宫颈和输卵管是CT、UU感染的好发部位,CT、UU能损害输卵管粘膜,造成输卵管阻塞,引起输卵管性不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的关系,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妇产科门诊患者5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HPV、CT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疑似宫颈病变的患者进一步行宫颈活检。根据HPV检测结果,将HPV检测阳性的患者140例设为观察组,HPV检测阴性的患者40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生殖道HPV感染与CT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其与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宫颈病变发生率(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3%,P0.000 1)。按照HPV感染分型,进一步将观察组分为高危组(78例)、低危组(32例)和混合感染组(30例)。高危组(25.6%)和混合感染组(26.7%)宫颈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6.3%,P=0.009;P=0.019)。同时,观察组CT感染率(27.1%)显著高于对照组(3.3%,P0.000 1)。HPV感染患者中,高危组(33.3%)和混合感染组(36.7%)的CT感染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3.1%,P=0.021;P=0.019)。依据是否存在C T感染将观察组患者分为H P V单纯感染组和C T混合感染组。结果显示后者宫颈病变率(57.8%)显著高于前者(25.5%,P=0.046)。且CT混合感染组,高危HPV和混合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9.3%和50.0%,均明显高于HPV单纯感染组中高危HPV和混合HPV感染患者,其发生率分别为16.0%和1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和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OR=2.180,P=0.018)、HPV和CT混合感染(OR=6.690,P=0.012)是宫颈病变发生的风险因素。结论女性生殖道CT感染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和CT混合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早期筛查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和CT感染,及时有效地治疗微生物混合感染,对进一步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