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活菌制剂和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小光  王斌  许华  王卓  王运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23-4125
目的:探讨活菌制剂和思密达在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应用活菌制剂和思密达,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4.26±2.38)天和(6.53±2.4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值治疗组为(115.96±38.72)μmol/L,对照组为(71.16±24.37)μmol/L。结论:活菌制剂和思密达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柳瑞春 《现代保健》2011,(26):41-42
目的、研究活菌制剂与思密达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把160例患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活菌制剂与思密达,对照组进行常规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和血清TBIL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4.25±2.37)d和(6.54±2.46)d。治疗组血清TBIL降低(115.97±38.71)/μmol/L,对照组降低(71.17±24.38)μmol/L。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TBIL降低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活菌制剂与思密达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赛芳 《中国校医》2003,17(5):472-472
20 0 0~ 2 0 0 2年 ,我们对门诊就诊的 1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 ,采用思密达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把经过详细体检和必要检验 (血常规、肝功能、HBsAg) ,除外了新生儿肝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胆汁黏稠综合征等 ,符合母乳性黄疸特点[1] 的 35例患儿 ,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治疗组 18例 ,其中男 12例 ,女6例 ;就诊时日龄最小 8d ,最大 4 0d ,平均 2 5 .7d ;血总胆红素最低 172 μmol/L ,最高 32 6 μmol/L ,平均 2 6 2 .4 μmol/L。双号为对照组 17例 ,其中男 10例 ,女 7例 ;日龄最小 16d ,…  相似文献   

4.
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 ,对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如何治疗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科 1999年 1月~ 1999年 10月收治母乳喂养儿 110例 ,日龄 2 0~ 40天 ,其中男性 6 6例、女性 5 4例 ,血清胆红素为2 0 5 .8~ 398.6 μmol/L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上述患儿均为足月儿 ,单纯母乳喂养 ,各项指标均符合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将 110例患儿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 6 8例 ,给以苯巴比妥口服 ;对照组 42例 ,不给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正常所需天数。结果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 5m…  相似文献   

5.
何颙 《医疗装备》2022,(6):75-77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IgA、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免疫指标水平,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魏本荣  张倩 《现代保健》2009,(15):13-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及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黄疸降至102.6μmol/L以下时间治疗组明显提前(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及蒙脱石散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茵栀黄和晒太阳对健康新生儿和小婴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来院复查的389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茵栀黄组,晒太阳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并给予相应的干预,观察各组黄疸消退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茵栀黄组、晒太阳组和茵栀黄加晒太阳组黄疸消退总有效率(89.6%、90.9%、100.0%)明显好于对照组(29.2%);茵栀黄加晒太阳组好于茵栀黄组和晒太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茵栀黄组、晒太阳组、茵栀黄加晒太阳组治疗后总血清胆红素水平[(113.7±22.6)μmol/L、(111.3±18.1)μmol/L、(103.3±18.6)μmol/L]低于对照组[(245.9±22.6)μmol/L];茵栀黄加晒太阳组低于茵栀黄组和晒太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茵栀黄和晒太阳均可降低血清胆红素,二者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母乳性黄疸占新生儿黄疸82.7%[1],我科于2000年~2003年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   64例均为单纯母乳喂养儿,日龄18~32天,血清胆红素245~368μmol/L,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排除溶血、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梗阻性黄疸、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因素,符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日龄、血清胆红素,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差异性.见表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是采用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测量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DBIL)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日均下降(43.8±11.5)μmol/L,平均4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为(29.4±12.9)μmol/L,平均6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式多元化健康宣教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及其家属例数均为6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家属发放健康宣教手册,观察组患儿家属进行家属参与式多元化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儿疗效、干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干预前后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空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及住院时间,患儿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和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TBIL、DBIL水平[(131.33±17.09)μmol/L、(4.86±1.3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48.46±21.35)μmol/L、(6.11±1.4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2、4.816,均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胎便...  相似文献   

11.
郭晋平  王博  支海君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46-2848
目的比较血液净化[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及常规治疗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1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净化组11例,分别为CVVH模式6例,CVVHDF模式5例,常规治疗组7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血pH值、肌酐、尿素氮的变化,患者的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血乳酸、肌酐、尿素氮下降,血pH值上升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mmol/L):CVVH(3.0±1.7)、CVVHDF(3.4±2.1)、常规治疗(7.0±2.8);血肌酐(μmol/L):CVVH(45±12)、CVVHDF(43±8)、常规治疗(82±28);尿素氮(mmol/L):CVVH(4.5±0.9)、CVVHDF(4.2±0.8)、常规治疗(8.4±2.9);pH:CVVH(7.45±0.05)、CVVHDF(7.43±0.02)、常规治疗(7.29±0.06)。血液净化组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地清除糖尿病患者体内乳酸,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干预前后软骨藻酸(DA)对PC12细胞存活率及其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PC12细胞的存活率;Greiss法测定PC12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NO含量。L-NAME干预前,MTT实验分为对照组及0.0001、0.001、0.01、0.1、1.0μmol/LDA处理组;NO含量测定时分为对照组及0.01、0.1、1.0μmol/LDA处理组。L-NAME干预时,MTT实验及NO含量测定均分为对照组,单纯1.0μmol/LDA处理组,250、1000、2500μmol/L L-NAME+1μmol/LDA处理组。[结果]随着DA染毒剂量的升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0.01、0.1、1.0μmol/LDA作用PC12细胞24h后,细胞培养基上清NO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AME浓度为1000、2500μmol/L干预时,PC12细胞存活率增加,NO生成减少。[结论]DA对P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以降低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NO生成增加;NOS抑制剂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明显抑制DA诱导PC12细胞NO生成增加。  相似文献   

13.
Xu G  Zheng J 《卫生研究》2011,40(4):437-440
目的 研究苯并[a]芘(B[a]P)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元,用0、0.1、0.5 、1、5和10μmol/L浓度的B[a]P染毒24h观察剂量-效应关系;用0、0.5和5μmol/L浓度的B[a]P染毒24、48和72h观察时效关系.培养液中均添...  相似文献   

14.
高玉胜 《现代保健》2013,(13):112-114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差异的原因。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间继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判断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6±2.1)d,TBIL血清含量为(32.3±3.2)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2.8±2.5)d,TBIL血清含量为(89.4±12.3)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不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继性蓝光照射能显著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98-4300
目的 观察胆管癌外科术后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2009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胆管癌外科术后出现阻塞性黄疸并采取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 25例患者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1个月内由术前的(211.1±118.0)μmol/L和(146.5±86.9) μmol/L降为术后的( 105.8±68.6) μmol/L和(80.2±49.2)μmol/L,下降显著(P<0.05).15例患者PTC术中行胆道钳夹活检,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其中10例根治性切除患者于胆肠吻合口处行钳夹活检,3例病理提示瘢痕性狭窄,给予内外引流管置入;7例为肿瘤复发,6例给予胆道金属支架置入,1例给予内外引流管置入.结论 (1)胆管癌外科术后阻塞性黄疸患者采取介入方法降黄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2) PTC术中胆道活检诊断胆肠吻合口狭窄操作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children epilepsy)的疗效,以及对患儿血清S-100β与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诊断为儿童癫痫的1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80)与对照组(n=80),对其癫痫发作分别采取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仅用丙戊酸钠的治疗策略。治疗16周后,评价2组患儿癫痫发作治疗有效率及改善脑电图痫样放电治疗有效率,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炎症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细胞比容(HCT)与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血清S-100β与HMGB-1水平。对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包钢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并获得批准(审批文号:BG201606073),与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治疗前癫痫每年发作次数、治疗前脑电图痫样放电发生率及癫痫发作类型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癫痫发作的治疗有效率、改善脑电图痫样放电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74/80)与85.0%(68/8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8%(55/80)与58.8%(47/80),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4、13.635,P<0.001)。②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TNF-α、hs-CRP、Hcy水平及HCT与ESR分别为(53.1±14.0)pg/mL、(5.0±2.5)mg/L、(12.5±3.1)μmol/L、(38.1±5.1)%与(3.0±0.5)mm/h,显著低于其治疗前的(107.9±17.8)pg/mL、(10.1±2.5)mg/L、(42.2±5.8)μmol/L、(45.3±4.5)%与(5.2±0.6)mm/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44、12.902、40.393、9.468、25.194,P<0.001);对照组患儿的血清TNF-α、hs-CRP、Hcy水平及HCT与ESR分别为(60.6±17.8)pg/mL、(8.2±2.2)mg/L、(15.2±3.1)μmol/L、(40.2±3.4)%与(4.5±0.6)mm/h,显著低于其治疗前的(112.4±14.3)pg/mL、(9.3±3.8)mg/L、(41.1±2.8)μmol/L、(44.6±5.5)%与(5.4±0.8)mm/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92、2.241、55.456、3.320、8.050,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患儿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2、8.595、5.508、3.064、17.178,P<0.05)。③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S-100β与HMGB-1水平分别为(0.65±0.38)μg/L与(5.3±2.4)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0.91±0.32)μg/L与(8.1±2.0)μg/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81、8.020,P<0.001);对照组患儿的血清S-100β与HMGB-1水平分别为(0.78±0.27)μg/L与(6.4±2.2)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0.88±0.25)μg/L与(7.9±1.7)μg/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1、P=0.016,t=4.826、P<0.001)。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5、P=0.014,t=2.840、P=0.005)。④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纳差、头晕、嗜睡及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疗效,显著优于仅用丙戊酸钠者,而且患儿血清S-100β及HMGB-1降低更显著,导致的不良反应率更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联合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灌胃造成大鼠急性肾损伤,观察利尿剂呋塞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A组(正常对照组),灌胃2 ml蒸馏水,B组(模型组),灌胃三聚氰胺(100 mg/kg)与三聚氰酸(100 mg/kg),连续4 d,4 d后改为灌胃2ml蒸馏水,C组(治疗组):前4 d与B组一样,4 d后为呋塞米(20 mg/kg);第4天、第11天后各处死6只大鼠,观察大鼠肾脏病理,肾内结晶沉积评分情况、大鼠血和尿多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第4天时,B组和C组分别出现大鼠少尿[(3.39±1.02)ml、(3.20±0.86)ml]、高血肌酐[(153.54±27.08)μmol/L、(160.11±19.55)μmol/L]等急性肾损伤表现,并在肾内观察到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晶体.第11天与第4天时肾内结晶评分相比,B组减少了9.52%(P〉0.05).C组减少了63.63%(P〈0.05),第11天时,B组尿量[(8.57±1.66)m1]和C组尿量[(25.96±5.97)ml]分别较第4天时尿量[(3.39±1.02)ml、(3.20±0.86)ml]显著增加(P〈0.05),其中C组[(25.96±5.97)ml]较B组[(8.57±1.66)ml]增加更明显(P〈0.05);B组和C组血清肌酐[(106.10±5.53)μmol/L、(67.17±12.80)μmol/L]分别较第4天时[(153.54±27.08)μmol/L、(160.11±19.55)μmol/L]显著减低(P〈0.05),但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呋塞米对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所致急性肾损伤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红素铁胶囊对人体缺铁性贫血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男性血红蛋白含量小于130g/L和女性血红蛋白含量小于120g/L的受试者118名,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组每人每天6粒服用受试样品,连续30d,对照组按同法给予安慰剂。比较试验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含量变化。结果试食组血红蛋白含量平均升高23.6g/L(22.24%),血清铁蛋白含量平均升高34.1μg/ml(75.78%),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平均降低0.09μmol/L(10.11%),通过配对t检验及成组t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研究剂量范围内可见血红素铁胶囊具有改善人体缺铁性贫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锌含量的影响,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关系。方法将5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观察组。取56例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取静脉血测定微量元素锌含量;对患儿组进行口服赖氨葡锌冲剂治疗6个月后再进行血微量元素锌测定.观察治疗前后血微量元素锌的变化。结果患儿组血锌为(43.62±3.22)μmol/L,而对照组血锌为(77.78±6.56)μmol/L,患儿组血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儿组经口服赖氨葡锌颗粒治疗6个月后血锌上升到(72.30±6.08)μmol/L,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赖氨葡锌颗粒可明显升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含量,说明微量元素锌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 369.61±91.97)μmol/L比(298.33±92.46)、(330.43±87.42)μmol/L](P< 0.05).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 (298.33±92.46)μmol/L比(331.77±86.33)、(368.24±95.21)、(396.82±94.45)μmol/L](P<0.05),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P<0.05).0~1分组[(298.33±92.46)μmol/L]和2~20分组[(320.77±86.33)μmol/L]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21~40分组[(366.61 ±91.97) μmol/L]和>40分组[(402.82±91.97)μ mol/L](P<0.05).21 ~40分组血尿酸水平低于>40分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P< 0.05).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