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 (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d治疗 4周前后 )和 3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 (ET)和血脂。结果 :①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2 .7± 2 .0 ) %∶(15 .0± 8.0 ) % ,P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5 .0± 5 .0 ) %∶(16 .8± 9.0 ) % ,P >0 .0 5 ]。②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显著改善 [(11.0± 9.0 ) % ,P <0 .0 1],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6 .2± 6 .0 ) % ,P >0 .0 5 ]。③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10 6 .2± 19.2 ) μg/L∶(72 .4± 14 .1) μg/L ,P <0 .0 1],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 [(82 .7± 15 .5 ) μg/L ,P <0 .0 1],血清三酰甘油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亦是微粒化非诺贝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入选60例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分别测定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治疗前,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A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1)。随着血脂的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提高(P<0.01),但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未见改善(P>0.05)。结论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后,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变、血脂的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病人184例,观察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脂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在冠心病痰瘀相兼证病人中受损最重;其次为痰浊证、血瘀证;非痰非瘀证受损较轻。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代谢异常指标在痰、瘀证中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相反,在痰、瘀证中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痰瘀相兼证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组与血脂正常组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比在高胆固醇血症组明显减弱,与血脂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三酰甘油组与血脂正常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在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明显减弱,与血脂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均明显扩张,但两组间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病人中医各证型、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脂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超重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超重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listat,商品名赛尼可 )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15例非超重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超重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1.7)%,流速增加(29.7±3.05)%,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高血压组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2.0)%、流速增加达(56.7±4.14)%,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超重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 mmHg=0.133 kPa),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0.01).结论奥利司他能降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SF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作为慢血流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CAG证实血流正常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基础肱动脉内径(D0)、肱动脉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ID),以此反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比例、血脂、空腹血糖、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血流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吸烟比例(63% vs. 25%)、收缩压水平〔(126±12)mmHg vs.(119±13)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组男性比例(78% vs. 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D0、NID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6.3±1.3)% vs.(10.2±1.9)%,P<0.01〕,其平均血流帧数与FMD呈明显负相关(r=-0.70,P<0.01)。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吲哒帕胺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对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轻度高血压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吲哒帕胺(2.5mg,q.d),另一组服氢氯噻嗪组(25mg,q.d),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血压及肱动脉FMD的变化。结果吲哒帕胺与氢氯噻嗪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吲哒帕胺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明显提高(6.1%±0.8%比7.8%±0.8%,P<0.01);而氢氯噻嗪治疗前后患者肱动脉EDD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管EDD的损伤是可逆的,吲哒帕胺平稳降压,且可以明显改善损伤的血管ED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吲哒帕胺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对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轻度高血压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吲哒帕胺(2.5 mg,q.d),另一组服氢氯噻嗪组(25 mg,q.d),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血压及肱动脉FMD的变化.结果吲哒帕胺与氢氯噻嗪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吲哒帕胺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明显提高(6.1%±0.8%比7.8%±0.8%,P<0.01);而氢氯噻嗪治疗前后患者肱动脉EDD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管EDD的损伤是可逆的,吲哒帕胺平稳降压,且可以明显改善损伤的血管EDD.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水平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71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相对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和 34例对照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均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6 1± 2 91) %比 (8 0 1± 4 72 ) %和 (17 2 2± 6 76 ) %比 (2 3 13± 8 6 1) % ,P均 <0 0 0 1]。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与血清HDL C水平呈正相关 (r=0 32 4,P =0 0 0 2 ) ,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关 ;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也与上述血脂水平无关。根据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程度将两组受试者合并再分为A、B两组 ,A组肱动脉舒张≤ 4% ,B组肱动脉舒张 >4%。结果显示 ,A组HDL C水平明显低于B组 [(1 15± 0 2 6 )mmol/L对 (1 38± 0 5 0 )mmol/L ,P <0 0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均受损。HDL C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6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组(治疗组),采用超声多普勒测量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并测定其CRP、ICAM-1、IL-10等炎症因子.发现通心络组和对照组与健康人的血清各炎症因子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CAM-1、CRP下降,IL-10升高,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治疗组治疗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提示通心络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更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苯扎贝特联合降压治疗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58例高甘油三酯血症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扎贝特组(A组)和对照组(B组),通过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 TXA2)、前列环素I2(PGI2)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等指标的变化,来观察苯扎贝特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结果 A组在治疗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 NO显著升高, ET、TXA2/PGI2明显降低;而且A组舒张压降低较B组显著,并与血甘油三酯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变化有关.结论苯扎贝特可能通过调整血脂代谢紊乱,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可能对患者舒张压有额外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TF)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及非诺贝特对其的影响。方法:15只兔随机等分为3组,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动脉粥样硬化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12周,非诺贝特组在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加非诺贝特30mg·kg-1·d-1干预4周。实验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RT-PCR测定脂肪组织TF和PAI-1mRNA表达;同时采血10ml,分离血浆,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结果:高胆固醇饮食可显著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P<0·05),血清三酰甘油(TG)无明显升高;加用非诺贝特治疗4周,TC和TG均无明显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组脂肪组织TF和PAI-1mRNA表达(分别为1.15±0.01和1.20±0.01)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3±0.01和1.10±0.01),均P<0·01;血浆TF和PAI-1活性[分别为(74.4±28.8)ng/L和(15.6±1.9)×103AU/L]较正常组[分别为(33.1±10.7)ng/L和(6.9±0.9)×103AU/L]增高(P<0·05)。非诺贝特组TF和PAI-1mRNA表达(分别为1.02±0.01和1.06±0.01)、血浆TF和PAI-1活性[分别为(40.3±12.2)ng/L和(7.5±1.5)×103AU/L]均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组织表达TF和PAI-1增加,活性增强,非诺贝特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组织TF和PAI-1的表达及活性,提示非诺贝特可能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岚  徐尔理  樊民  张征  钱萍萍 《心脏杂志》2013,25(4):414-417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试药组加用褪黑素(MLT)胶囊6 mg,每晚口服,共治疗6个月。同期选择28例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治疗前FPG、2hPG、HbA1c、TG、LDL-C明显增高(均P<0.01),HDL-C明显降低(P<0.05)。 治疗半年后糖尿病组TG、LDL-C略下降,BMI、HDL C略升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FBG、2hPG、HbA1c无明显变化。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糖尿病组治疗前肱动脉基础内径、NMD无显著差异,FMD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半年后糖尿病各组肱动脉基础内径、NMD无明显变化;FMD明显升高(P<0.05或P<0.01),试药组F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降低,褪黑素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门诊及住院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324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苯扎贝特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62例,分别口服苯扎贝特0.2 g,3次/d和淀粉空白片0.2 g,3次/d,治疗1~3个月。结果苯扎贝特组治疗1个月后,血三酰甘油较治疗前下降了42.5%,总胆固醇下降了14.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了3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了27.0%,餐后4 h三酰甘油下降了38.5%(均为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3个月后,苯扎贝特组患者血脂的达标率较治疗1个月后进一步提高。治疗过程中,苯扎贝特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未见升高。结论苯扎贝特具有改善血脂的作用,尚不升高血压、血糖,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青年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青年长期吸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测定20例长期吸烟青年及15例正常对照者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改变。结果:两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3.75±0 61mm:3.81±0.55mm)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22.13±7.65)%:(23.45±8.21)%]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存在显著差异.为[(3.61±2.90)%:(8.32±4.75)%]、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肱动脉内皮依赖件舒张与吸烟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3.P<0.001).结论:青年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受损程度与吸烟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10 mg与20 mg不同剂量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共入选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1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10 mg和20 mg辛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分别降低18.3%和29.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降低25.3%和35.4%;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P>0.05)。10 mg和20 mg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0 mg辛伐他汀组为3.51%±4.03%比7.46%±5.90%;20mg辛伐他汀组为3.89%±3.97%比7.98%±6.16%;P均<0.01)。但两组之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虽有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和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均无显著改变。结论10 mg和20 mg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但该作用在这2种剂量之间无显著不同,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苯扎贝特联合降压治疗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58例高甘油三酯血症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扎贝特组(A组)和对照组(B组),通过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环素I2(PGI2)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等指标的变化,来观察苯扎贝特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结果 A组在治疗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NO显著升高.ET、TXA2/PGI2明显降低;而且A组舒张压降低较B组显著,并与血甘油三酯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变化有关。结论 苯扎贝特可能通过调整血脂代谢紊乱,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可能对患者舒张压有额外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探讨其导致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30例,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为正常hcy者和Hhcy组68例为高hcy患者。再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无高血压者),B组(对照组有高血压者),C组(Hhcy组无高血压者)和D组(Hhcy组有高血压者),测定其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C组、D组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分别较A组、B组的明显下降[5.54%比6.67%;5.03%比6.12%(P<0.05)],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无差异。Hhcy组冠心病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54.5%比34.4%;57.1%比40.0%(P<0.01)]。结论Hhcy可导致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受损,内皮功能减退可能是其致冠心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细胞内钙超负荷的关系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 ,选择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 30例 ,正常血压对照组 30例 ,高血压组给予氯沙坦 5 0~ 10 0mg/d治疗 16周 ,治疗前后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舒张内径变化 ,用Fura 2荧光探针法测量细胞胞液游离钙浓度 ([Ca2 +]i)。结果发现 ,治疗前高血压组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显著减少 ,[Ca2 +]i显著增加 ,且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与 [Ca2 +]i呈显著负相关 ;治疗后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显著增加 ,[Ca2 +]i显著下降 ,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增加值与 [Ca2 +]i下降值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密切相关 ,氯沙坦可能经过减轻细胞内钙超负荷而纠正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肝祛痰化瘀治疗对高血压伴肥胖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病人随机分为平肝祛痰化瘀加尼群地平组(治疗组)和非诺贝特加尼群地平组(对照组),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压、症状积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症状积分、TC、TG、HDL-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舒张压、症状积分、TC、LDL-C、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平肝祛痰化瘀治疗高血压伴肥胖病人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降压药物种类和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坎地沙坦的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将157例经非洛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4周后复查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证实血压仍控制不理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于早晨加用坎地沙坦,B组于夜间睡前加用坎地沙坦;治疗随访8周后复查ABPM。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B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A组(均P0.01);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的变化幅度[(3.2±7.1)%比(-2.5±6.4)%]、夜间舒张压下降率的变化幅度[(5.9±7.2)%比(-0.5±6.8)%]高于A组(均P0.05)。B组非杓型血压比例下降38.8%,而A组增加7.2%(P0.01)。结论夜间服用坎地沙坦可更有效地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夜间及24h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