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左心体外辅助循环装置,在心外科主要用于体外循环脱机困难及围手术期低排综合症患者的循环支持.2003年以来,我们对重症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时,预先行IABP循环支持,以增加围手术期循环稳定,确保医疗安全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工作原理、应用指征、术前准备、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保证IABP有效实施,提高其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工作原理、应用指征、术前准备、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保证IABP有效实施,提高其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作为一种机械循环支持方法最早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是目前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手术中的运用与护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徐芬 《护理学杂志》2000,15(5):277-27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简称IABP)是心脏手术左心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我科1999年2~12月,对7例体外循环术中不能脱机和/或低心排综合征行IABP辅助后顺利停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脏外科术后应用IAB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心功能迅速改善,顺利拔IABP管13例,置管位置不良拔IABP管1例,死亡6例.结论:加强心脏外科术后应用IABP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2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结果应用IABP除1例PCI患者因病重死亡外,21例患者顺利完成CAG和/或PCI.提出全面、细致的手术配合,正确使用反搏机是保证抢救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CABG围术期,对急性心肌梗死(2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困难(16例)、停体外循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7例)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行心肺复苏后(3例)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IABP进行循环辅助. 结果 IABP辅助时间36h~7d(74.16±31.64h),住ICU时间为4~27d.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10.7%(3/28);其余患者均存活.使用IABP后舒张压从48.7±3.1mmHg升至68.0±8.8mmHg(t=4.504 ,P<0.01),平均动脉压从52.0±8.8 mmHg上升至73.0±9.5mmHg(t=6.060,P<0.01),多巴胺用量由12.8±2.6mmol/L降至8.5±1.3mmol/L(t=3.490, P<0.01).随访25例,随访时间6个月,25例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 结论 在CABG围术期使用IABP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心功能,掌握好IABP的使用指征和时机是救治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150例心脏疾病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一次反搏成功127例(84.7%).发生并发症67例(44.7%),其中下肢缺血10例,出血9例,气囊破裂2例.血小板减少45例,感染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根据患者身高选择合适的导管,适当抗凝,加强对术肢和生命体征观察。积极预防感染,是防治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彭慕莲 《护理学杂志》1993,8(6):241-24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抢救心脏术后严重心低排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护理要求较高,只要能充分了解掌握好反搏的原理和做好术前各种准备,术中各系统的严密观察及护理。抢救工作多可顺利进行。反搏的成功率将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新型主动脉旁反搏装置(paraaortic counterpulsation device,PACD)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装置对羊重度急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效果。方法选成年小尾寒羊8只,将自制PACD(每搏量为55 ml)的无瓣人工血管吻合于降主动脉,同时于降主动脉内植入IABP(每搏量为40 ml)进行反搏辅助。结扎冠状动脉分支建立重度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观察PACD和IABP辅助对重度急性心力衰竭辅助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实验结束后观察PACD辅助和羊主要器官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8只羊心力衰竭模型,心力衰竭后心排血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66,34.083,25.767,-5.219,P=0.000)。应用IABP和PACD辅助后,平均动脉舒张压(MADP)较辅助前不明显或明显增高(38.34±7.13 mm Hg vs.38.42±6.81 mm Hg,P=0.418;38.34±7.13 mmHg vs.54.14±10.13 mm Hg,P=0.001),IABP与PA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LVEDP较辅助前无明显降低(7.43±2.54 mm Hg vs.7.32±2.14 mm Hg,P=0.498;7.43±2.54 mm Hg vs.6.53±1.91 mm Hg,P=0.821),IABP与PA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冠状窦血流量(CSF)较辅助前不明显或明显增加(86.63±7.71 ml/min vs.87.04±6.53 ml/min,P=0.981;86.63±7.71 ml/min vs.110.52±11.03 ml/min,P=0.000),IABP与PA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ABP辅助后,左侧颈动脉流量(LCAF)较辅助前无明显降低(131.07±21.26 ml/min vs.128.36±20.38 ml/min,P=0.689),而PACD辅助后较辅助前增加(131.07±21.26 ml/min vs.151.29±18.37 ml/min,P=0.008),IABP与PA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ACD后血囊、人工血管内及动物心脏、肝、肾、肺等器官未见血栓、栓塞和缺血坏死;病理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IABP对羊重度急性心力衰竭无辅助作用,而PACD辅助明显提高了MADP,增加了冠状窦血流量,改善了脑灌注流量,对重度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循环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为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手术疗效 ,总结 CABG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应用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6例 CABG围手术期行 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IABP放置的原因、时间和预后。 结果  34例康复出院 ,住院死亡 12例 ,主要死亡原因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平均 IABP辅助时间 2 8.6± 18.2小时。IABP能使平均动脉压升高 ,心排血量增加 ,有助于心脏功能差的患者脱离体外循环和改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心脏对稳定器压迫的耐受性。 结论  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 ,心功能差的高危 CABG患者应及时放置 IABP。放置 IABP前应查明下肢血管情况 ,避免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3.
心脏手术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高危心脏病病人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方法 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9月293例应用IABP的围手术期心脏病病人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179例,死亡114例,总病死率38.91%;其中冠心病病死率35.87%(94/262例),非冠心病病死率64.52%(20/31例).术前应用IABP的冠心病者病死率17.24%(5/29例),明显低于术中和术后开始应用IABP的冠心病者病死率36.47%(62/170例)和42.86%(27/63例).结论 IABP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循环辅助方式,术前应积极应用,在高危冠心病病人中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球囊反搏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150例心脏疾病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一次反搏成功127例(84.7%),发生并发症67例(44.7%),其中下肢缺血10例,出血9例,气囊破裂2例,血小板减少45例,感染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根据患者身高选择合适的导管,适当抗凝,加强对术肢和生命体征观察,积极预防感染,是防治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C)治疗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 对33例因心脏手术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使用IABC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心律恢复情况、ST段转复情况、监测桡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波形,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结果 所有患者在应用IABC后1~2小时室性心律失常由原来的Ⅱ~Ⅴ级恢复到0~Ⅰ级(Lown分级)。ST段的抬高或降低在30分钟~1小时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应用IABC后,桡动脉压的基础收缩压均在早期有所下降,从90±19mmHg下降到78±21mmHg(P<0.05);基础舒张压从71±16mmHg上升到131±25mmHg(P<0.01);平均动脉压增加。多巴胺用量由8±2μg/ml  相似文献   

16.
对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增加全身血液灌注,结果患者行IABP后心功能逐渐恢复,心排指数>2.2 L/(m2*min),SBP 80~100 mmHg,DBP 50~60 mmHg,平均动脉压>90 mmHg,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并停用,入CCU 5~7 d停机拔管.提出护理人员充分掌握IABP的工作原理,了解IABP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处理报警信号,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心电与血压监测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可确保IABP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增加全身血液灌注,结果患者行IABP后心功能逐渐恢复,心排指数〉2.2L/(m^2·min),SBP80~100mmHg,DBP50-60mmHg,平均动脉压〉90mmHg,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并停用,入CCU5~7d停机拔管。提出护理人员充分掌握IABP的工作原理,了解IABP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处理报警信号,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心电与血压监测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可确保IABP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狭窄〉75%)的高危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27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严重三支血管病变,15例合并左主干病变(狭窄〉75%),均属高危(EuroSeore〉6分),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1例,搭桥2~7支、平均(3.2±1.1)支。结论对于冠脉严重三支血管病变高危病例,在预先置入IABP的辅助下可以安全地施行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9.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术期管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搭桥术与体外循环搭桥术病人的术中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方法39例病人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同时期33例病人接受了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两组均采用中等剂量阿片静脉复合全麻,结果:病人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在监护室的停留时间,非体外循环组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P<0.01)。围术期平均输血量和血血病人数在1支桥病人中非体外循环组明显少于体外循环组(P<0.05)。术后房颤发生率和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脑卒中,低心排及死亡的发生率各组均为0%。结论与外循环搭桥术相比,非体外循环搭桥术缩短了病人的麻醉、手术及在监护室停留时间,加快了病人的恢复、从耐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并降低了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抢救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33例围术期危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冠心病26例,瓣膜病7例,均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脉搭桥或瓣膜手术。术中植入IABP 22例,术后植入11例。结果死亡10例,总成功率69.7%,其中冠心病成功率81.8%,瓣膜病成功率28.6%,无一例出现与IABP相关的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外科围术期辅助循环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