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性眼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提上睑肌折叠固定于睑板上缘,联合上眼睑松弛的皮肤、眼轮匝肌及眶脂肪部分切除以矫治老年性眼睑松弛症状。结果:对34例(68眼)患者施本手术治疗后,上眼睑皮肤松弛症状改善明显,眼睑闭合良好,重睑线弧度流畅。结论:提上睑肌折叠联合重睑成形术治疗老年性眼睑松弛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刘晓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15-3716
目的探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89例(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对照组31例(传统重睑手术方式),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对重睑形态都较满意,仅1例出现切口瘢痕增生,经再次修复后满意,术后恢复时间(1±0.5)月;对照组有9例对重睑形态不满意,1例患者在术后2个月时间发生重睑消失,再次修复后满意,术后回复时间(3±0.5)月。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手术可有效改善上睑皮肤松弛,大大增加患者对重睑形态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何丽敏 《中国保健》2009,(21):862-862
目的:评价点必舒眼膏减轻睑部脓肿切开术后瘢痕形成的疗效。方法:应用点必舒眼膏涂患处治疗38例睑部脓肿切开术患者,治疗前后做局部细菌培养,观察切口的恢复时间和愈合效果。结果:该疗法可减轻脓肿切开术后局部瘢痕形成,缩短病程,有效率为97.4%,平均恢复时间是4.97d,疗效满意。结论:该药可外用于睑部脓肿切开术后局部皮肤愈合的辅助治疗,在消除炎症反应及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减少瘢痕形成过程中有显著效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改良的内眦开大方法与睑成形术联合治疗单睑,与传统方法比较,探讨该改良术式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单睑患者26例,使用该方法进行手术。结果26例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自然,疤痕不明显。26例患者随访3-6个月,眼睛外形改观明显。结论较传统术式,该术术中配合内眦开大,可以增加眼睛的横向长度,使眼睛更加美观,术后疤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晓萍 《药物与人》2014,(10):130-131
目的:探讨睑缘粘连缝合术用于临床眼部整形手术操作方法厦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所接收治疗的因眼睑缺损、睑外翻、睑球粘连所致的眼部畸形患者84例,按照患者眼部畸形原因及病情给予部分或者完全性睑缘缝合术。术后1—9个月观察眼睑恢复效果。结果:眼蹬缺损、睑外翻、睑球粘连患者在进行睑缘粘连缝合手术后分别获得100%、97.3%、89.5%的手术成功率,患者眼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眼部畸形也均得到改善。结论:睑缘粘连缝合术在治疗眼部手术中应用较广,并且有较高的临床成功率,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李燕 《健康大视野》2006,14(4):25-25
目的 探讨部分睑板结膜梭形切除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的效果和方法。方法 38例轻度上睑下垂,经皮肤入路行部分睑板结膜梭形切除术。结果 38例术后3个月内均有轻度眼睑闭和不全,随访6个月-2年均无上睑下垂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 部分睑板结膜梭形切除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组织损伤轻,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完成重睑成形的同时矫正内眦赘皮的效果。方法采用“L”形下睑延长切口矫正内眦赘皮,将内眦韧带固定悬吊于鼻侧腱膜上,采用切开法行重睑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4~18个月,术后内眦赘皮消失,泪阜显露适中,内眦间距缩短,睑裂延长,重睑线自然流畅,皮肤切口无瘢痕,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方法能够充分矫正内眦赘皮,与重睑成形同期施术,相得益彰,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重睑成形术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双侧正力型单睑者随机采用切开法、缝线法、埋线法三种手术方式行重睑成形术,观察三种手术方式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三组受术者术后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法、缝线法、埋线法三种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均确切,对正力型单睑者选取何种术式取决于术者对某一术式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9.
富家安 《现代保健》2012,(12):114-115
目的:分析如何防治下睑袋整形术后睑外翻和下睑凹陷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0例行下睑袋整形术成功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发生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结果:术后随访1年,40例行下眼睑整形术者1例因皮下血肿,出现轻度下睑外翻,后经局部处理改善;其余病例术后整形效果较好,未出现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亦无复发现象。结论:下睑袋整形术可通过保留适量眶脂肪、缩紧眼轮匝肌等措施,降低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有效提高整形手术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晓梅  朱延渠 《现代保健》2012,(14):113-114
目的:探讨上睑皮肤松弛伴睑内翻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上睑皮肤松弛伴睑内翻的老年患者进行重睑成形并切削增厚睑板,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15例患者术后形态效果好,均取得满意效果,双眼基本对称,上睑内翻倒睫均得到矫正,外形流畅自然。随访3-12个月,治愈率100%,满意率为100%。结论:重睑成形并切削增厚睑板是治疗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伴睑内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59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跗骨窦小切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跟骨结节关节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跟骨结节关节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aryfand评分、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可有效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8例,应用间接复位技术复位骨折,通过远端小切口建立骨折处骨膜外隧道,经皮插入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病例切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6周。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9例,良6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为89.3%。结论:微创技术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可保护皮肤软组织,减少骨折端血供的破坏,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高林 《中国校医》2021,35(6):427-429
目的 观察改良小切口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行改良小切口重睑术的43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将同期行传统埋线重睑术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满意度、自我评价、自信心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手术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5,P<0.05);两组患者自我评价、自信心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4.422;P<0.0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切口瘢痕的发生率(2.33%、2.33%、4.65%)均低于对照组(17.50%、22.5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5,6.170,5.743;P<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效果满意,能提高患者自我评价及自信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口内切口微型钢(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内切口微型钢(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9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经济情况84例采取口内切口微型钢(钛)板内固定法为观察组,36例采取钢丝内固定法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颌骨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线愈合良好82例(97.62%)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8例(77.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优患者79例(94.05%)明显多于对照组22例(61.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内切口微型钢(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能达到良好的骨折愈合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联合皮肤缝合器应用于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患者135例,根据缝合及术后处理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红光照射+钉合组)、B组(钉合组)和C组(缝合组),拆钉或拆线后平均随访3个月,分别对3组缝合速度、切口渗出及愈合时间,皮缘坏死、炎性反应、切口裂开、钢板外露、切口感染、过敏反应及术后3个月切口蜈蚣状瘢痕的发生率,术后第2、4天及拆钉(线)时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较B组切口的炎性反应更轻,术后2、4天疼痛程度更低,切口渗出及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C组的缝合速度更快,炎性反应更少,皮缘坏死率更低,疼痛程度更轻,切口渗出及愈合的时间更短,蜈蚣症出现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的缝合速度更快,皮缘坏死率更低,拆钉时疼痛程度更轻,蜈蚣症出现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裂开、钢板外露、切口感染、过敏反应方面,3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皮肤缝合器应用于跟骨骨折手术切口能够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皮缘的坏死率、降低疼痛程度、缩短切口渗出及愈合的时间,且能加快缝合速度,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治疗的11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A组,60例行双切口双钢板治疗,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面,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以获得与双切口双钢板相似的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中央性前置胎盘(complete placenta previa CPP)的分类和手术切口设计原则,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PP的病人用B超测定胎盘在子宫中的状态,依据胎盘主要附着于子宫后壁、后侧壁、前侧壁和前壁的不同状态,将其分为Ⅰ、Ⅱ、Ⅲ和Ⅳ种类型。同时确定宫颈内口水平线(L线)及与之相垂直的A、B、C3条线,即经内口垂直于L线的A线,与A线相平行且向右左各旁开4cm的B线和C线。3条线与胎盘边缘相交点称为A点、B点和C点,这3点与宫颈内口水平线的距离分别称为A段、B段和C段。不同类型的CPP中,A、B、C3点的连线均为所设计的手术切口线。结果:依据我们的临床分析结果,CPP分类能够很好的指导术前手术切口的设计,B超能够很好的按照临床的要求提供CPP的量化指标。结论:CPP的分类进一步拓展、丰富、细化了前置胎盘的分类,CPP的手术切口设计原则可以满足不同类型CPP的手术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明平 《健康研究》2016,(6):661-663
目的:比较单切口与双切口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为尺桡骨骨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尺桡骨双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选择背侧单切口入路(单切口组)和桡尺侧双切口入路(双切口组),均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7 d单切口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显著低于双切口组( 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前臂评分( 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切口组(P<0.05)。结论单切口与双切口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对前臂功能改善作用相当,但单切口入路术后疼痛轻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外、后踝骨折,使用抗滑钢板内固定在治疗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36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骨折并用抗滑钢板固定外、后踝.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 ~ 27个月,平均19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发生腓骨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愈合.36例中疗效优22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1%(31/36).结论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应用抗滑钢板治疗外、后踝骨折,可单切口充分显露并固定外、后踝,减少缝合时的张力,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解剖型胫骨远端支持铜板治疗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手术治疗的应用。方法采用微创小切口解剖型支持钢板治疗43例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的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诊,平均愈合时间16周。术后x线检查显示复位和内固定位置满意,骨折全部愈合。按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优23例,良15例,可5例。结论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粉碎骨折,可以达到医源性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