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8例,其中常规注射26例,改良注射42例.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的垂直皱褶注射法,观察分析患者主观感受及皮下出血面积,并与传统注射法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患者主观感受较为舒适,皮下出血率7.1%,无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 cm;常规组皮下出血率46.2%,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cm有10例,两组皮下出血率、大面积(出血范围直径大于2 cm)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注射舒适度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儿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5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例数及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刘燕春  杜蕊 《家庭医药》2016,(12):101-10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局部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6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注射,观察组应用改良方法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9.23%,重度出血率是8.33%;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17.69%,重度出血率是26.09%,观察组局部出血率与重度出血率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应用改良注射方法相比于常规注射方法疗效更为显著,患者局部出血率更低,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更换针头与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和T IA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注射前更换针头,对照组直接注射,两组各注射24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面积及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前更换针头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的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试验组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皮下注射。观察并计算每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结果试验组皮下出血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局部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减轻皮下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6.
刘琪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61-62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三组各有25例患者,甲组注射后按压3min,乙组注射后按压5min,丙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比三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甲组25例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要明显大于乙组、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乙组与丙组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5min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率,缩小皮下出血点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冬梅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132-133
目的:观察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结果,为优化注射方法提供就。方法:随机挑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98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2例上半年治疗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注射方法;下半年治疗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采取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比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对比对照组要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56例患者的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能够较好的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健康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匡霞  叶显元  胡迪 《安徽医药》2019,23(10):1980-1982
目的探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规律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3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52例需要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自行设计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观察两组腹部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 4.1%)低于对照组( 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64,P<0.001)。观察组皮下出血面积< 1.0 cm2(50.0%)1.0~1.9 cm2(33.4%)2.0~3.9 cm2(8.3(8.3%)>6 cm2,36.6%、%),4.0~5.9 cm2,(0.0%)对照组分别为 34.1%、 19.5%、 7.3%、 者差异无统计义( Z=1.045,P=096)。结论使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可使低分子肝素注射的部位轮换2.5%,两,学意,.2,规律、合理,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减少出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 《安徽医药》2009,13(10):1289-128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两种不同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用下肢静脉血栓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4次。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下出血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00例,均连续应用低发子肝素7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2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100例,对照组传统方法皮下注射,改进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3min,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保持皱褶3min。结果:2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李祥萍 《哈尔滨医药》2008,28(1):58-58,6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中,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均为术后连续应用LMWH7天。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LMWH1次/12h,累计1400例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50例,共700例次,对照组50例,共700例次。结果改进组出血例次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LMWH时,采用改良的皮下注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经局部按压与否对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冠心病行皮下注射LMWH的患者,用自身对照法,即右腹部注射后局部压迫3-5min,左腹部注射后局部不压迫。观察皮下注射后1、3、7d局部皮下出血的例、性质及面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例、性质、面积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局部不按压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皮下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川崎病(KD)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38例,分为阿司匹林组20例和LMWH组18例,LMWH组予LMWH 50~100IU·kg-1,ih,qd,连用10 d.于急性期、恢复期测定患儿血小板、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反应蛋白、血沉、心肌肌钙蛋白Ⅰ、内皮素、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Pit、CPK-MB、CRP、ESR、CTnI、ET、D-dimer、Fib显著降低(P<0.01),PT、APTY延长(P<0.01).与阿司匹林组恢复期相比,LMWH组恢复期Ph、CPK-MB、CTnI显著降低(P<0.01),CRP、ESR无明显变化(P>0.05);ET、D-dimer、Fib降低(P<0.05或P<0.01),PT、APTF延长(P<0.05).结论:LMWH能有效改善急性期KD患儿血液高凝状态,且可降低CPK-MB、CTnI,对防止微血栓形成及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红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关系,同时找出最短的较有效的压迫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将每例患者的10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5组,每组压迫时间为:1min,2min,3min,4min,5min,观察皮下出血的次数(?)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促红素皮下注射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且4 min组与3 min组出血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相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与出血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较大面积(〉2cm×2cm)出血率在4min组与3min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相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压迫4min可以有效降低局部出血发生率和减小较大面积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中心静脉置入设备(CVAD)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的疗效。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合并CVAD相关性UEDVT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42例和利伐沙班组42例。2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比较随访90 d内2组导管功能失用率、静脉血栓复发率、D-二聚体水平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访期间2组导管功能失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 vs. 4.8%,χ2=0.623,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2组间累积静脉血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 vs. 2.9%,Log-rank χ2=0.249,P>0.05),2组间D-二聚体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1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累积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 vs. 12.1%,Log-rank χ2=0.574,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肿瘤合并CVAD相关性UE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依从性差,利伐沙班口服方便,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改良低分子肝素钠腹部皮下注射280例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祝叶 《中国药业》2013,22(9):118-119
目的观察改良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是否可减轻疼痛和减少皮下出血的面积。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患者28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左右侧分别采用传统注射法和改良法。观察不同注射法的疼痛和出血情况。结果改良注射法致皮下出血比传统注射法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1)。结论改良注射法可有效减轻疼痛和减少皮下瘀斑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49例分为普通肝素组22例及低分子肝素组27例。观察两组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例数及术后半个月内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出血副作用的发生例数。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术后半个月内心脏严重事件的发生例数均低于普通肝素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效与普通肝素相似,而出血事件明显少于普通肝素,且无需监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波  李正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24-242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itic syndrome,PNS)高凝状态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在使用激素同时加用LMWH,每12 h皮下注射5000IU,共2周,观察各项生化指标.结果:2周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肾功能(Sc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联合LMWH治疗PNS可改善其高凝状态、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SAP 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LMWH皮下注射.观察治疗2周后中转手术率,比较2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及总住院时间、近期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体温恢复正常、腹痛消失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MWH治疗SAP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周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61-26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于溶栓治疗后6h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入院后于溶栓治疗前30~60min先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6.05%,对照组为67.44%,观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52±0.69)h,对照组为(2.14±0.9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于提高AMI患者溶栓成功率、缩短再通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