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儿童ALL(MRD)的相关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PCR技术,以IgH和IgRr基因重排为标志,检测了48例完全缓解(CR)的儿童ALL的MRD。结果化疗组(短期)28例,21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5.0%。长期CCR组20例,4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0.0%。二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随访结果,化疗组阳性患者中13例复发,CCR组阳性患者中1例复发死亡。结论:①CR时间越短,M  相似文献   

2.
石平  张亚卫  张秀英 《现代医学》2005,33(4):246-248
目的 用半重叠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n)、T细胞受体γ链(TCR7)克隆性基因重排,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白血病(MRD)的动态变化和消长规律,预测复发,判断预后。方法 选择14例完全缓解(CR)的AI上患者,采集CR后不同时期骨髓标本,用半重叠PCR检测Ign、TCR7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经过正规化疗的14例ALL患者在CR后不同时期,MRD水平不同;MRD的消长规律为波浪式7例,呈直线下降3例,持续阴性2例,复发2例中1例为MRD持续阳性、1例MRD由阴性转为阳性。结论 一次MRD-PCR检测不足以说明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水平,连续PCR检测及动态观察对于预测复发、判断预后、评价骨髓移植(BMT)效果、研究白血病化疗方案及停药时间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后残留白血病情况,评价BMT效果。方法:对16例ALL患者在BMT前后的不同时期,用半重叠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c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in heavychain,IgH)和T细胞受体γ链(T-cell reception γ。TCRγ)单克隆性基因重排情况,了解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率。结果:BMT前MRD阳性率为81.2%,BMT后3个月时MRD阳性率显著降低为37.5%(P〈0.05)。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与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之间在3个月时MRD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半重叠PCR方法检测ALL-MRD敏感性及特异性极高,对auto-BMT前骨髓的净化处理有指导意义;时BMT后(包括auto-BMT和auo-BMT)效果的评价、BMT后疗效的追踪观察以及BMT后化疗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BMT后长期随访、判断预后、预测复发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IgH和TCR_β克隆性基因重排原理,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和外周血共13例。结果:ALL初治的2例患儿PCR检测全部呈现阳性特异性单带。ALL完全缓解(CR)的11例患儿中阳性7例,阴性4例,其中2例骨髓移植(BMT)患儿移植前PCR阳性,移植后转为阴性。1例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患儿于移植后2个月时PCR检测又重新出现阳性,但临床无复发现象。4例对照者PCR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在检测微小残留(MRD)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微小残留白血病(MRL)与mdr1基因表达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ALL患儿不同病期骨髓标本进行PCR或巢式PCR检测IgH和TCR Vδ2Dδ3基因重排,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结果 随着完全缓解期延续,IgH或/和Vδ2Dδ3基因重排检出率逐渐下降,而mdr1基因阳性表达检出率增加,IgH或/和Vδ2Dδ3基因重排持续检测阳性或mdr1表达水平增高者易复发。结论 动态监测MRL和mdr1基因表达可判断疗效和预知复发,且较一次单独检测更为重要。当IgH或/和Vδ2Dδ3转阴后检测mdr基因表达可作为预知复发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WT1基因(Wilms tumor gene)是从Wilms瘤细胞分离出来的肿瘤基因[1-2],作为抑癌基因与Wilms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基因主要在胚胎发生过程中表达,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发育起重要作用。在成人则仅肾脏、卵巢、子宫内膜、睾丸、脾脏和正常的造血祖细胞有少量表达。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在卵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和长期随访复发的关系。方法:依照ALL-XH-99方案将60例患儿分为高危患儿组,中危患儿组,低危患儿组,所有患儿均进行ALL-XH-99方案化疗,随访时间为6~30个月。使用CD45/SSC双参数图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结果:高危组患儿在诱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时微小残留病阳性率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患儿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儿在进行化疗6个月时微小残留病阳性率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患儿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残留病水平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有关,是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甄宇峰  钟凤仪 《广东医学》2003,24(6):606-607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对微小病毒B19(PVB19)及巨细胞病毒(CMV)的易感性及在化疗过程中所受影响。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40例ALL患儿骨髓涂片中的PVBl9及CMV—DNA。结果:初诊时PVB19-DNA阳性10例,阳性检出率为25%,CMV—DNA阳性17例,阳性检出率为42%;化疗期PVB19-DNA阳性19例,阳性检出率为48%,CMV—DNA阳性26例,阳性检出率为65%。两种病毒感染延长了化疗期外周血常规达到完全缓解(CR)的时间。结论:从上患儿为此两种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加重了骨髓抑制,对尽快达到完全缓解不利。  相似文献   

9.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bcl-2的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65例成人AL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bcl-2及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初治组及复发组AL患者bcl-2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②耐药组AL患者bcl-2表达水平较敏感组高(P<0.01);③在bcl-2高表达的AL患者中,其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bcl-2低表达患者(P<0.01 );④全部65例AL患者中bcl-2与mdr1之间有低度正相关性(r=0.268,P=0.031);两者同时高表达的12例患者仅2例CR,但两者同时低表达的9例患者全部CR.结论bcl-2高表达是判断AL耐药的指标也是引起AL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儿童B-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以健康儿童骨髓淋巴细胞为对照,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91例儿童B-ALL患者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CD123的表达,其中78例B-ALL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染色体培养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用CD10/CD123/CD34/CD19等抗体组合对其中CD123阳性表达的65例B-ALL患者进行MRD标记的筛选和监测。结果:健康儿童骨髓淋巴细胞CD123为阴性表达,91例儿童B-ALL患者中65例骨髓淋巴细胞CD123阳性表达(阳性率71.43%),且表达水平与白血病细胞成熟度呈负相关,CD34高表达患儿CD123表达水平高于CD34低表达患儿;细胞遗传学分析超二倍体组患儿CD123表达水平高于非超二倍体组;筛选到47例(占51.65%)B-ALL患儿CD123高表达。结论:儿童B-ALL患者多数表达CD123,表达水平与细胞成熟度呈负相关,CD123可用作B-ALL患儿的MRD监测标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30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诊的32例B-ALL细胞CD304和相关白血病抗原表达、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10例良性血液病对照者细胞CD304的表达;21份初诊时融合基因和CD304共阳性的治疗后B-ALL样本,FCM和PCR检测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比较两者符合率。结果:BCR-ABL1阳性病人CD304表达阳性率高于E2A-PBX1和融合基因阴性病人(P<0.05)。5例T-ALL细胞和10例对照者B细胞上CD304均阴性表达,初诊43.75%(14/32)B-ALL病人CD304阳性表达:10例BCR-ABL阳性(12例)、1例TEL-AML1阳性和3例融合基因阴性(14例)病人CD304阳性表达,而3例E2A-PBX1阳性和2例MLL/AF4阳性病人CD304阴性表达。CD304阳性病人B-ALL细胞CD66c表达频率升高(P<0.01)。21例MRD中,PCR阳性11份,FCM阳性10份,共阳性10份,与PCR结果比较,FCM阳性符合率为91%,总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WT1基因在50例白血病患者及8例正常人、3例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分析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白血病转归、预后等的关系.结果:RT~PCR检测WT1基因的灵敏性为10^-4.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2例,17例WT1表达阳性(77.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1例,6例WT1表达阳性(54.5%);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AMLL)1例WT1表达阳性;提示FAB分型中各型急性白血病均可呈阳性表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5例,其中慢性期8例WT1表达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3.
极限稀释定量PCR法动态监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R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一种简便易行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微小残留白血病 (MRD)的方法 ,应用 Chelex10 0为介质抽提 4 1例 AL L 患儿不同病期未染色骨髓涂片 DNA,以 TCR Vδ2 Dδ3基因重排为标志 ,采用极限稀释定量PCR法扩增 ,动态监测 MRD的消长与临床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 :2 4例患儿在初诊时检出 TCR Vδ2 Dδ3基因重排(5 9% ) ,灵敏度均为 4个拷贝。经诱导缓解后 ,12例 TCR Vδ2 Dδ3基因重排仍为阳性 ,MRD值为 2× 10 - 6 ~ 1× 10 - 3,其中 7例 MRD值于 3~ 6个月内迅速下降转阴 ,骨髓检测未见复发 ,另 5例 MRD持续阳性或 MRD持续高值 ,早期复发。骨髓检测复发患儿缓解期时 MRD平均值为 1.9× 10 — 3明显高于同期骨髓检测未复发患儿的 3× 10 - 6 (P<0 .0 1)。余 12例诱导缓解后 TCR Vδ2 Dδ3基因重排转阴 ,MRD值均 <1× 10 - 6 ,其中 3例 MRD由阴性转阳后加强化疗力度 ,未复发。结果提示 :以 Chelex 10 0为介质抽提 DNA进行 PCR扩增 ,操作简便 ,敏感度高 ;动态监测 MRD的消长对指导临床治疗 ,判断疗效和预知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的临床价值,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5例B-ALL患儿IgH基因。结果表明,25例中19例在初诊或复发时检出克隆性重排,并对此19例随访观察48次,平均随访时间为11.2月(2 ̄25月)。IgH-PCR预测ALL复发率为58.8%,占复发病例的80%,阳性克隆检出时间先于形态学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0.3周(1 ̄28.8周)。本方法敏感性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治疗及其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 :以多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 ,以诱导治疗第 1 4天的骨髓原始淋巴细胞比例作为治疗反应敏感性指标 ,以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色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作为微小残留白血病指标。 结果 :90 % (1 9/ 2 1 )的儿童ALL获完全缓解(CR)。在中位随访时间 5 5 (1 2~ 1 2 0 )个月内 ,6例复发 ,7例已连续完全缓解 (CCR) 2 4~ 5 4个月 ,现仍在连续治疗中 ;6例已停止治疗 1 8~ 6 0个月。全组患儿 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 6 5 .5 %。诱导治疗第 1 4天骨髓检查分级为M1(原始细胞为 <5 % )、M2 (原始细胞 5 %~ 2 5 % )和M3 (原始细胞 >2 5 % )型者分别为 6 7%、1 4 %和 1 9%。 1 4例M1 型ALL的 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 7例M2 和M3 型 (分别为 84 .6 %和 1 5 .8% ,P <0 .0 1 )。在CR后端粒酶持续阳性或在治疗期间由阴性转为阳性的ALL复发率明显增加。 结论 :诱导治疗第 1 4天骨髓检查结果是判断ALL长期存活的重要预后因素 ;不同治疗阶段检测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可作为微小残留白血病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NHL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对NHL患者的骨髓应用多聚酶链聚合方法和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来检测基因重排对比常规涂片细胞学检测。结果①对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NHL患者的骨髓标本行PCR检测基因重排,总阳性率为84.62%(44/52),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测骨髓浸润阳性率为30.77%(16/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NHL患者骨髓基因重排阳性率在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标本中分别为71.43%(15/21)和93.55%(29/3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HL患者骨髓基因重排阳性率在低度恶性和中、高度恶性标本中分别为85.71%(6/7)和84.44%(38/4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基因重排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辅助诊断,其检测阳性率在临床分期之间及恶性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其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63例不同免疫分型AL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63例ALL患者经PCR扩增发现41例(65.1%)FLT3基因检测阳性,其中前前B细胞ALL、前B细胞ALL、成熟B细胞ALL及T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3%(14/15),77.8%(14/18),41.7%(5/12)和28.6%(4/14);前前B细胞ALL和前B细胞患者ALL 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84.8%,显著高于成熟B细胞ALL(41.7%,P<0.005);B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为73.3%,显著高于T细胞系ALL患者(28.6%,P<0.001).63例ALL患者中仅有2例(3.2%)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均为伴有两种髓系抗原表达、免疫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高白细胞数、骨髓中高白血病细胞比例,预后较差.结论B细胞系ALL和T细胞系ALL患者DNA水平均可检测出FLT3基因,但B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T细胞系ALL;B细胞系ALL中细胞分化越成熟则FLT3基因检测率阳性越低.ALL患者一般不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急性白血病基因分型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核磷酸蛋白(NPM)基因突变在小儿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43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使用PCR扩增NPM基因的第12外显子,阳性者进行测序。结果共有5例(5/43,11.6%)患儿检测出NPM基因突变,其中4例为A突变,1例为B突变。结论NPM基因突变是一个较好的定量监测的靶点,未来可进行儿童AML的NPM基因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AGE-A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初发AL93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6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AGE-A3基因的表达,观察该基因表达与初治患者治疗效果关系。【结果】93例AL中MAGE-A3基因阳性表达45例,总阳性率48.4%,其中在ALL、AML的阳性率分别为51.9%和47.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非M3型AML患者中,MAGE-A3表达阳性与阴性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4.0%和92.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表达阳性的21例AL治疗后MAGE-A3基因表达动态观察,当获得CR时,MAGE-A3表达可转阴性,持续阳性者可早期复发;未获CR者可持续表达阳性。【结论】MAGE-A3基因在AL中有一定的表达,在AML和ALL的表达率相仿。MAGE-A3基因阳性非M3型AML治疗CR率较低,MAGE-A3基因阳性表达可作为AML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监测MAGE-A3基因表达变化可作为检测微小残留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