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了解广西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乙肝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乙肝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广西报告乙肝病例307 302例,年均发病率为81.54/10万,2005—2012年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分别为:64.12/10万(29 637例)、73.64/10万(34 317例)、73.12/10万(34 507例)、78.31/10万(37 337例)、85.21/10万(41 035例)、85.29/10万(41 418例)、95.81/10万(44 099例)、96.77/10万(44 952例);0~1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由2005年的17.52/10万(1 752例)下降至2012年7.02/10万(713例),其他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50.16%(154 132/307302),男女比例为2.27∶1(213 321/93 9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21%(181 946/307 302)。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市为防城港市(137.63/10万)、北海(94.70/10万)和百色(91.37/10万),年均发病率最低的市为钦州市(45.42/10万),14个市中柳州市乙肝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北海市年报告发病率相对稳定,其他12个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无明显的季节性。2005—2012年报告新生儿首针接种率为97.71%(686 200/702 300)~99.30%(738 871/744 080)。结论广西儿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成年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疫情监测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广西乙肝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乙肝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乙肝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广西报告乙肝病例307302例,年均发病率为81.54/10万,2005--2012年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分别为:64.12/10万(29637例)、73.64/10万(34317例)、73.12/10万(34507例)、78.31/10万(37337例)、85.21/10万(41035例)、85.29/10万(41418例)、95.81/10万(44099例)、96.77/1077(44952例);0~1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由2005年的17.52/10万(1752例)下降至2012年7.02/10万(713例),其他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50.16%(154132/307302),男女比例为2.27:1(213321/939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21%(181946/307302)。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市为防城港市(137.63/10万)、北海(94.70/10万)和百色(91.37/10万),年均发病率最低的市为钦州市(45.42/10万),14个市中柳州市乙肝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北海市年报告发病率相对稳定,其他12个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无明显的季节性。2005--2012年报告新生儿首针接种率为97.71%(686200/702300)-99.30%(738871/744080)。结论广西儿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成年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疫情监测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广西乙肝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2004年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广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和评价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全市按行政区域水平分三层,每层随机抽1个区(县、市),每个区(县、市)随机抽2条街(镇),每条街(镇)抽1个(居委)村,按0~5、6~10、11~17、18岁及以上4个年龄段分组,每个年龄组约调查30人。结果共调查1~59岁人群400人,HBsAg总携带率为3.0%,其中0~5、6~10、11~17、18~59岁年龄组的携带率分别为0、0.9%、6.3%和4.5%,不同年龄组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总阳性率为70.8%,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1.5%、63.0%、69.4%和70.8%。不同地区HBsAg总携带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地区总体抗-HBs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郊区和农村均比市区高,而郊区和农村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自应用乙肝疫苗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以来,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病毒在母婴间的垂直传播以及在人群中的水平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全市乙型肝炎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5-2012年南昌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特征,为当地乙肝防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2005-2012年南昌市乙肝疫情报告数据,以疫情信息中的现住详细地址和诊断日期分别作为地理和时间变量,建立具有时空属性的数据库,通过SaTScan 9.1.1软件分析南昌市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05-2012年南昌市乙肝的发病不是随机的,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特征.研究期间,进贤县均属于一类聚集区;西湖区在2006、2011、2012三个年度均为二类聚集区,其他区县在个别年度也有时空聚集现象.结论 南昌市2005-2012年乙肝的发病分布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当地卫生机构应给予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防治乙肝,了解发病趋势,掌握流行特征,现将2001-2008年蒲城县乙肝报告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所有乙肝疫情资料来源于陕西省蒲城县2001 -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报表,人口数据来源于蒲城县统计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5—2009年襄樊市襄阳区乙型肝炎(乙肝)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襄阳区乙肝法定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区5年共报告乙肝4 299例,年均发病率为68.92/10万,2005—2009年乙肝的年发病率分别为52.60/10万、122.38/10万、72.29/10万、52.56/10万、44.96/10万;未发现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以15~49岁青壮年为主(占74.79%);男性病例2 975例,女性病例1 324例,男女性别比为2.25∶1;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41.97%),其次是学生(占19.07%)及干部职员(占9.80%)。结论襄阳区2005—2009年乙肝病例的流行特征未有明显变化,应继续重视乙肝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并扩大乙肝的接种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家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防治示范区和流行病学研究现场甘肃省武威市,分析该市乙肝发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武威市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乙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乙肝发病情况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武威市乙肝报告发病率平均为734.11/10万,其中2008年为高峰,达813.42/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4 078.82,P〈0.001)。19岁以下年龄组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33.22,P〈0.001),而40岁以上各年龄组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Z=30.37,P〈0.001)。病例报告最多的为农民和学生,分别报告了46 080例和16 370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57.64%和20.48%。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尽管随着国家乙肝防治示范区项目的实施,乙肝报告发病水平已经有下降的趋势,但查明影响流行的危险因素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仍是目前该地区乙肝防控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田东县1996-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田东县1996-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动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田东县1996-2005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全县共报告乙肝病例1 760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44.66/10万,死亡率为0.02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5~50岁年龄段,报告发病1 388例,占乙肝发病总数的78.86%;发病以农民最多,共报告993例,占病例总数的56.4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42∶1。2003年乙肝疫苗正式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田东县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发病数逐年减少,2003-2005年分别为16、9、4例。结论田东县近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在乙类传染病中一直位居第2位。在实施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在贫困山区的成年人中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乙肝发病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昭通市近年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情持续上升,已排到昭通市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1],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了解昭通市乙肝流行的规律及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0-2010年昭通市乙肝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发病规律及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鄂州市2011-2013年乙肝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全市共报告乙肝病例1 62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1.48/10万.20~50岁的青壮年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1.70%,农民发病的构成比为55.89%.结论 鄂州市乙肝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发病率最高;今后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要在农村成人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莒县1992—1996年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的流行,我县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项目,并大力开展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为了解五年来全县乙肝发病消失情况,现将1992年以来,全县乙肝流行特征作如下分析。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莒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室...  相似文献   

13.
2005-2007年兰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兰州市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状况及趋势,分析癌谱结构,确定重点防治人群.方法 收集兰州市5区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常住人口中所有新发和死亡的恶性肿瘤病例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统计分析发病率及其相关指标.结果 2005 -2007年兰州市5区登记报告恶性肿瘤10 594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04.39/10万,其中,男性为229.29/10万,女性为177.52/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64.98/10万,男性为191.51/10万,女性为138.51/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出女性29.16%.发病率居前10位的肿瘤,男性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膀胱癌、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淋巴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2.12%;女性依次是乳腺癌、肺癌、宫颈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肝癌、卵巢癌、子宫体癌和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5.57%.5区中,城关区恶性肿瘤病例数最多,占兰州市的50.39%;西固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为225.03/10万.3年间,兰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2.84,P=0.005).男性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x2趋势=2.37,P=0.018).结论 兰州市居民恶性肿瘤以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及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为主,严重威胁居民健康.西固区是重点防治地区,男性和老年人群是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海淀区1999~2003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1999~2003年乙型肝炎(乙肝)流行概况,为今后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报告到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乙肝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汇总、分类,并对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区五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2 155例,年均发病率为26.38/10万。1999年到2001年发病率逐年上升,2001年以后呈下降趋势。2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占总病例数的94.61%,其中20~49岁的占73.41%。职业分布以干部职员发病最高,占29.93%,其次为学生,占16.19%,第三是工人占14.01%。全区各街道乡镇发病率不等,在2.87/10万~28.83/10万之间波动。结论海淀区1999~2003年乙肝发病比较平稳;成人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仍需得到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5.
肖忠远  滕莉 《中国校医》2013,(12):906-906,908
目的了解2009—2012年徐州经济开发区乙型肝炎发病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2012年该区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徐州经济开发区报告乙型肝炎病例204例,年均发病率为27.86/10万,男性高于女性,以30~69岁年龄组为主,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无明显季节性。结论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中所占比例较高,应巩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成果,对5岁以上儿童应开展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扩大乙肝疫苗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加强医源性感染和血液制品的管理,进一步控制乙肝疫情。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其发病率位于涪陵区各类传染病发病率的第一位,为了进一步掌握病毒性肝炎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重庆市涪陵区1991-200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莞市急性新发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分布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07--2011年急性新发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2007--2011年共报告急性新发乙肝病例219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2/10万;死亡3例,年均死亡率为0.04/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85/10万、6.58/10万、5.88/10万、3.42/10万、2.1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桥头、企石、虎门、东城、厚街5个镇街,该5个镇街发病数占全市32个镇街发病总数的45.83%(1005/2193)。男性165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46/10万;女性5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叭)。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15~39岁年龄组,共1790例,占病例总数的81.62%。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共829例,占37.80%,其次为民工506例,占23.07%。结论东莞市近5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高发人群为工人及民工,发病呈现地区聚集性,提示应加强工厂等集体单位及高发地区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针对高发人群制定有效的乙肝癌蔷务.塘簧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06-2015年15岁及以上居民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成人HB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的鄞州区2006-2015年乙型肝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鄞州区累积报告≥15岁居民乙型肝炎病例1 664例,年均发病率为11.50/10万,各年发病率在8.22/10万~13.87/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5.492,P<0.05),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122.229,P<0.01),慢性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x2趋势=14.792,P<0.01).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具有地区差异性,发病率<10/10万和≥10/10万的镇数分别为6个和19个.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发病率为17.78/10万.男女发病比为2.63: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6.318,P<0.01).农民乙型肝炎病例最多(32.51%).结论 鄞州区≥15岁居民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中青年农民工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其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病例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5.55/10万人;发病以成人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5∶1;安徽南方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升高较为明显.移动阂值分析提示,2011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网报病例数在往年基础上持续增加,与实际发病情况吻合.结论 近年来,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呈上升趋势,低年龄组儿童病例报告增多,提示要做好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日常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加强对血源的管理,尤其是增强对不安全注射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11年来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1997-2007年11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7年广西报告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在245.35/10万~448.51/10万,呈2个峰型的流行态势,年平均发病率为317.83/10万。11年间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总甲、乙类发病数的40.95%,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甲、乙类总发病数的38.31%。主要传染病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淋病为主。艾滋病自1998年起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有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结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是要加大对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