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20%。抑郁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病灶及卒中次数有关,并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PSD对病人功能恢复有消极影响,可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病死率。现就我院诊治56例PSD病人的相关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卒中后抑郁状态(pos 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病人的抑郁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前提条件必须是脑卒中,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PSD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至2年内最严重,它直接影响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不仅给病人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因此,对PSD的研究已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PS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1.1发病率有关其发病率的报道各不相同,多在20%~80%。Paolucci等[2]通过大样本多中…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depression,PSD)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下降、思维行动迟滞和语言动作减少等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瘫痪肢体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并可使死亡率升高[1.2]。近年来关于PSD的各种研究不断增多,现就其进展综述如下。1PSD的发病率多数研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相关因素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对16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病前有无抑郁病史、有无负性生活事件、脑损害部位及卒中后生活能力(ADL)积分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AD)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68例脑卒中病人中60例有抑郁表现,其中,脑卒中病灶在大脑左半球,ADL积分≤40分者、既往有抑郁病史者、有负性生活事件者抑郁发生率高。结论脑卒中抑郁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表现除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外,伴有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等抑郁症状。我们对198例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探讨PS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提供可能的预测因素和生物学依据.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共5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就PSD发生可能相关的3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并进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总发病率46.0%,其中轻度抑郁占22.0%,中度抑郁占18.0%,重度抑郁占6.0%.对看护人的满意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DND)、社会支持情况(SSRS)与PSD发生密切相关.PSD患者血清T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HDL-C水平亦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D的发生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TC水平降低与PSD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老年人脑卒中后常伴有精神障碍,尤其是情感障碍,为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我们对15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抑郁心境调查,并针对引起抑郁的相关因素及程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并发抑郁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军  李海燕 《山东医药》2006,46(1):63-63
脑卒中并发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2002年10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195例,其中脑卒中并发抑郁6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102 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临床评价,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族别和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紊乱.结果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性别、族别无关(P>0.05);与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紊乱有关(P<0.05),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706,P<0.01).结论卒中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血脂代谢紊乱者更易发生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简称PSD)是一种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PSD的发生率为30%~70%[1]。近年来有关PSD对预后影响的研究很多,Sinyor等综合了PSD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并将其归纳为下述3个方面:①导致躯体疾病的扩大。②导致病人对慢性疾病心理调节机能减弱。③对躯体产生直接的病理、生理、生化作用。三者均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2]。由此可见,PSD发生率高,可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日益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对PSD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发病相关因素及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300例脑卒中病人抑郁发生情况、脑卒中后抑郁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及治疗情况.结果 发生抑郁症95例(31.6%);抑郁发生与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相关.结论 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抗抑郁治疗,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彩霞 《山东医药》2006,46(10):45-45
抑郁状态(PSD)是急性脑翠峰尤其是首发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2003年4月~2005年4月。我们对27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PSD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老年人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SD发生率为41.6%,其中轻度22.3%,中度15.7%,重度3.6%,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抑郁症史、病灶数量、高血压、饮酒、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结论PSD发生率较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8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1.35%。与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性别、合并基础病、再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高,应对PSD的相关因素予以高度重视,以降低PSD对脑卒中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调查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28例脑卒中患者应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调查评分,应用CT扫描显示病灶部位,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女性,文化程度低,左侧大脑半球病灶,存在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者发生率更高。结论 脑卒中后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性别,文化程度,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与脑卒中后抑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4例,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于入院2 w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状况。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9.9%,冠心病后抑郁发生率为33.8%。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迟缓及绝望感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750、0.609及0.524;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体重及迟缓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861、0.563和0.521。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焦虑/体化、迟缓及绝望感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体重及日夜变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冠心病后抑郁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米氮平为新型的四环类抗抑郁药,临床报道其对抑郁症及老年性抑郁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少。但其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报道较少。2003年9月~2005年3月,我们对25例PSD患者采用米氮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首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相关因素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首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变化。方法将卒中后抑郁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同时进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测定。结果左侧大脑半球前部病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DND)、对照顾人的满意程度、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SSRS)、内向不稳定性格等因素是与PSD发生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PSD患者1H—MRS显示脑卒中PSD左侧额叶白质区Cho/Cr值均较对照组升高。结论1H—MRS尚不足以反映出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即Cho/Cr比值还不能用来判定PSD的分级或程度。PSD的发生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AMD评分仍是目前临床判断PSD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