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诱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快通道麻醉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各30例。术中以七氟烷、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术复合维持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 IS)在50±10。观察诱导前(T0)、诱导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 in(T2)、切皮后5 m in(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5 m 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苏醒期躁动、拔管时间、拔管后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停留时间、芬太尼处理例数;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拔管后10 m in(V1)、出PACU时(V2)、术后6 h(V3)、术后24 h(V4)、24 h内VAS评分最高值(V5);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24 h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结果三组术中MAP及HR均平稳,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组在苏醒期躁动、拔管后在PACU停留时间及芬太尼处理例数方面均优于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VAS评分在拔管后10 m in及24 h内VAS评分最高值等方面舒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24 h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少于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诱导在乳腺癌根治术快通道麻醉中不影响麻醉效果,可抑制瑞芬太尼的痛觉过敏现象,并能减少短期内术后疼痛的评分。  相似文献   

2.
黄获  赵兵  冯继峰 《山东医药》2013,(46):79-8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 选取ASA 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罗库溴铵以及舒芬太尼(舒芬太尼组)或瑞芬太尼(瑞芬太尼组)的方法.两组全麻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屏静脉麻醉维持麻醉.记录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min(T3)、插管后3min(T4)、手术结束时(T5)、睁眼时(T6)、拔管时(T7)及拔管后3min(T8)两组患者SBP、DBP、HR、SpO2;手术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总麻醉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疼痛、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瑞芬太尼对患者SBP、DBP、HR的影响较舒芬太尼小.瑞芬太尼组麻醉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舒芬太尼组短(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快通道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3.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镇静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晨 《山东医药》2008,48(1):85-86
将30例行头颈部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两组麻醉诱导均给予咪唑安定、异丙酚、爱可松,术中两组均以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毕前10 min两组分别给予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拔管时(T0)、拔管后3 min(T1)、出PACU时(T2)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目标疼痛评分(OPS).发现舒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在T0及T2高于芬太尼组,躁动评分在T0、T1及T2时均低于芬太尼组;两组各观察点OPS疼痛评分均<4分.认为小儿全麻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能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舒芬太尼应用在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对照组)组与舒芬太尼(观察组)组,每组患者有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相似。结论两种药物都可以用在心血管手术的麻醉中。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 2021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30例。舒芬太尼组:将50μg/mL舒芬太尼稀释至10μg/mL负荷量按0.3μg/kg计算,加入莫非氏滴管,手术开始时5min缓慢滴入。芬太尼组:取0.3mg芬太尼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由消融开始时给药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1μg/(kg?h),术中疼痛明显时,增加芬太尼至2μg/(kg?h),直至消融结束。比较2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镇静评分(RASS评分)、镇痛评分(NRS评分)、总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用药后1h(T1h)、T2h、手术结束时,芬太尼组MAP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而SpO2高于舒芬太尼组(P均<0.05);在T1h、T2h时间点RASS评分比较,舒芬太尼组镇静效果更优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各部位点的NR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P均<0.05)。舒芬太尼组手术时间短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通过对平均压、镇静和镇痛效果等比较,舒芬太尼组患者镇静和镇痛效果更优于芬太尼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黄运佰  田毅  程翔  朱坚忠  远征 《山东医药》2009,49(28):104-104
舒芬太尼是新合成的强效拟吗啡类镇痛药,选择性作用于U1受体,镇痛效价是芬太尼7~10倍,是目前镇痛作用最强的麻醉性镇痛药。本研究将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麻醉,观察比较其麻醉效果、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库痛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单独或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术后的静脉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FK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SK组),每组15例。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48h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SK和FK组的2、6、1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F组(P均〈0.05),SK和FK组的1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S组(P均〈0.05),且SK组的12h的VAS评分也显著低于FK组(P〈0.05);SK组12h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FK和F组(P均〈0.05),SK和FK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和F组(P均〈0.05)。结论芬太尼、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于开胸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独芬太尼或舒芬太尼,且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术中泵注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Ⅲ级全身麻醉胸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术后舒芬太尼应用时间,术后24h应用舒芬太尼总量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瑞芬太尼的术中平均泵注速度分别为(0.29±0.12)μg/(kg.min)和(0.28±0.15)μg/(kg.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比实验组应用舒芬太尼的时间明显提前,且术后24h应用舒芬太尼总量也明显增多。结论术后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延长术后追加舒芬太尼的时间间隔,并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证实右美托咪定可以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全麻老年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60例,ASAⅡ~Ⅲ级,年龄65~82岁.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8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和5 min(T5)时的SBP、DBP、HR和SpO2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与麻醉前相比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插管后即刻与插管后1 min血压与插管前相比均有明显变化(P<0.01),但舒芬太尼组变化相对较轻,与芬太尼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手术期间血压波动的幅度舒芬太尼组小于芬太尼组(P<0.01).芬太尼组对心率的影响大于舒芬太尼组,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SpO2麻醉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对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插管和苏醒期的反应.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ASAⅠ~Ⅱ级,年龄35~60(41.2±6.8)岁,体重45~70(61.5±5.9)kg,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S组术中使用舒芬太尼0.3 μg/(kg*h)泵入,F组术中使用芬太尼2 μg/(kg*h)静脉注射.两组均以丙泊酚6~8 mg/(kg*h)恒速泵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结束前10 min停止丙泊酚输注.记录:(1)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2)丙泊酚的使用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意识恢复评分;(3)术后疼痛的评分.结果 (1)诱导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幅度S组小于F组,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也较F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插管时的呛咳反应发生的比例较F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丙泊酚的使用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意识恢复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3)术后疼痛的评分S组较F组低.结论 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LC的全凭静脉麻醉,并且麻醉苏醒更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非发绀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小儿心脏手术中乳酸水平的大样本回顾分析,对比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麻醉乳酸水平以及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实施的新生儿、婴幼儿心脏手术405例,年龄11~1095d平均(353.72±249.84)d,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Ⅱ级。根据麻醉方法分成芬太尼组(F组,210例)和舒芬太尼组(S组,195例)。2组均为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麻醉F组芬太尼5~l0μg/kg,S组舒芬太尼0.5~1μg/kg;维持麻醉F组芬太尼总量(50.43±30.41)μg/kg,S组舒芬太尼(9.12±4.44)μg/kg,2组均间断吸入异氟烷(0.5%~1%),静脉注入咪达唑仑和哌库溴铵。收集切皮前(T1)、体外循环心脏复跳后10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15min(T3)、ICU1h(T4)、ICU8h(T5)、ICU24h(T6)6个时间点动脉血乳酸值,比较2组各个时间点高乳酸血症(乳酸值≥3mmol/L)的发生率和乳酸值变化趋势。结果:全组T2点乳酸值明显高于其它各点(P0.01),并且与年龄、体质量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S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主动脉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与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1、T2、T3及T4点乳酸值均明显低于F组(P0.01);S组T2、T3点高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手术中,与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能够降低乳酸水平,明显降低高乳酸血症发生率,对改善非发绀先心病小儿心脏手术中的乳酸代谢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芬太尼对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共60例,心功能Ⅱ~Ⅲ级(NYHA标准)。随机被分为芬太尼预处理组和对照组:芬太尼预处理组术前2d给予0.3μg/kg.h芬太尼泵微量持续注射,分别在术前,主动脉开放1h、6h、12h、24h、48h采集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记录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停跳液量、复跳方式、ICU停留时间等指标以及计算在ICU停留期间正性肌力药物得分。结果:芬太尼组血清cTnI整体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在主动脉钳夹开放后6h、12h、24h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均0.05);芬太尼组在ICU停留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进入ICU后12h、24h、48h的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术前给予阿片受体激动剂芬太尼的延迟预处理对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1566例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1566例联合瓣膜病变外科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联合瓣膜置换术的早期临床资料,本组1566例,占同期瓣膜手术患者34.6%(1566/4526),瓣膜疾病的病因以风湿性心脏病为最常见,占96.3%。男/女比例为654/912,年龄(45.51±15.48)岁,病程(12.42±7.75)年,术前心功能等级(NYHA,级)为3.11±1.72。本组全部患者行联合瓣膜置换术,其中心脏停跳下手术1259例,心脏不停跳下手术307例,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510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置换手术8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三尖瓣置换手术例48例;另外,本组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成形术34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173例,左心房折叠术87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7例,主动脉根部加宽21例。结果:手术早期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为1.40%(22/1566),其余均痊愈出院。其中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死亡8例,严重心律紊乱(主要指心室颤动、心脏骤停)4例,呼吸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肾衰竭1例,脑部并发症1例,主动脉根部破裂1例。结论: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顽固性心律紊乱、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肾衰竭等;手术早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应用于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及其对Fas细胞凋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1例连续人选的老年患者(≥60岁)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n=30)和安慰剂组(n=31),术前4h口服美托洛尔/安慰剂25 mg,术后每日给予美托洛尔注射液/安慰剂60mg,分4次缓慢泵入,直到患者可以口服药物,改为25mg/次,2次/d口服。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用ELISA法测定sFas、sFasL。结果美托洛尔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术后CK-MB和cTnI均有降低。[CK-MB:6 h:(3.5±2.6)vs(7.4±8.1)IU/L,1d:(4.3±4.1)vs(8.9±9.8)IU/L,2d:(4.6±4.1)vs(9.7±8.8)IU/L,3d(2.4±2.1)vs(7.8±7.5)IU/L,P〈0.05;cTnI:1 d:(0.022±0.027)vs(0.045±0.03 1)μg/L,P〈0.05]术后S T-T改变、心律失常较安慰剂组发生例数降低。sFas和sFasL浓度美托洛尔组较安慰剂组在术后3d明显降低[sFas:3d(3.7±2.4)vs(7.7±3.0)μg/L,P〈0.01;sFasL(2.2±2.0)vs(7.0±2.7)μg/L,P〈0.01]。结论美托洛尔注射液应用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可降低sFas和sFasL浓度,具有一定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麻醉组(S组,n=30)和丙泊酚麻醉组(P组,n=30)。全组患者麻醉前30 min肌注吗啡0.2 mg/kg,东莨菪碱0.3 mg;S组用4%七氟烷吸入诱导,患者入睡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2 mg/kg和舒芬太尼1~2μg/kg;P组丙泊酚1~2mg/kg诱导,患者入睡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2 mg/kg和舒芬太尼1~2μg/kg。S组吸入七氟烷1MAC、静注舒芬太尼0.5~1.5μg.kg-1.h-1、维库溴铵0.1 mg.kg-1.h-1。监测桡动脉血压,连续心排出量(CCO)、右心房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PAP)及肺动脉楔压(PAWP)。分别于麻醉前、术后6 h、20 h、28 h及38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酶CK-MB水平。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O、HR、ABP、CVP及PAW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者多于S组。S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P组,其平均清醒时间也较短。手术后6 h各组均出现CK-MB和TnI释放量增加,术后20 h S组TnI释放量明显低于P组〔(0.81±0.46)比(0.93±0.46),P<0.05〕,同时S组CKMB释放量也较低〔(21.80±6.88)比(24.73±8.64),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麻醉管理中,用七氟烷复合麻醉可减轻心肌损伤,减少升压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探讨有或无高血压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主动脉根部及心脏瓣膜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50例,按有无高血压分为:无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组(MS组,142例),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组(HMS组,208例);并选择年龄50岁以上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三组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比例以及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比例,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根部扩张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MS组比较,HMS组的主动脉扩张病人比例(11.7%比25.4%比40.9%),主动脉根部扩张比例[(27.5±2.6)mm比(29.1±2.3)mm比(32.8±3.4)mm]显著增加(P〈0.05)。HMS组瓣膜退行性变的比例明显高于MS组(47.8%比31%,P〈0.05),以主动脉瓣和联合瓣膜病变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MS组:OR=1.57,HMS组:OR=1.46)、血脂紊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S组:OR=9.48,HMS组:OR=1.97)、高血压(MS组:OR=1.79/0.81,HMS组:OR=1.79/1.03)是主动脉根部扩张的危险因素(P〈0.05~〈0.01)。结论: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的危险因素之一,也与瓣膜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镇痛的效果,以及对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的影响。方法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F组(40例)配方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00ml;FI潍(40例)芬太尼16μg/kg+氯胺酮2mg/k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00ml。术后静脉持续泵注2ml/h,观察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镇静、呼吸血压变化、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血清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镇痛、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患者与F组比较,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术后0及4hIL-1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及24hIL-1βp表达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TNF-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较传统的单用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能抑制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价二尖瓣位机械瓣口的远期功能状况。方法:选择100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患者,换瓣时间12~120个月,平均52个月。对比分析术后近期组(1~3年,30例)、中期组(3~5年,35例)和远期组(〉5年,35例)的二尖瓣口面积和最大压差。结果:与近期组比较,术后远期组机械瓣口舒张期跨二尖瓣口峰值血流速度[(1.56±0.20)m/s比(1.78±0.35)m/s]、压力降半时间[(80±0.36)s比(128±0.55)s]均显著增加,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2.75±0.18)cm^2比(1.72±0.45)cm^2]显著减少,P〈0.05或〈0.01;中期组和近期组比较,瓣口功能略有减退,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患者机械瓣口面积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2C19)倡2基因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及MACE对血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 PCI术后血瘀证患者355例,常规术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术后维持1年。根据是否发生M ACE ,患者被分为M ACE发生组(64例)和未发生组(291例)。比浊法检测PCI术前和术后一周血小板聚集率,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倡2基因多态性。结果:(1)与MACE未发生组比较,MACE发生组 PCI术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 ,(36.38±14.57)%比(44.87±11.63)%]和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PA ,(25.76±12.69)%比(34.45±15.58)%]明显升高(P均<0.01),CYP2C19倡2基因突变型(GA+ AA)比例明显升高(36.43%比75.0%,χ2=27.832, 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5岁、CYP2C19倡2基因突变(GA+AA)、肾功能不全(肌酐>1.5mg/dl)、左室射血分数降低(LVEF<50%)是影响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64-5.947, P<0.05或<0.01);(3)二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YP2C19倡2基因突变与 PCI术后RPA呈正相关(r=0.437, P<0.001)。结论:CYP2C19倡2基因变异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其检测有助于识别冠心病血瘀证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在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采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及测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结果对照组和肝硬化组外周血T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93±1.23%和33.13±3.38%(P<0.05),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9±1.88%和32.47±2.18%(P<0.05);Child-Pugh A级(30.58±2.99%和32.19±1.44%)、B级(34.61±1.43%和33.46±2.58%)和C级(34.2±2.31%和31.76±2.33%)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肝硬化患者,T细胞表面PD-l和PD-Ll表达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r2=0.8326和:r2=0.643,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提示T细胞高表达的PD-1可能通过与其配体PD-L1作用而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并导致病毒感染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