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行16例22髋,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使用stryker公司的陶瓷关节系统,22个关节均得到随访,年龄17-60岁,平均41岁,平均随房时间16个月。结果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均有转大提高,未发现假体周围破损,无翻修,无其他严重并发症,X线示: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感染,未见明显骨溶解,骨化,缺损。结论对于年龄较轻髋关节疾病患者,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的原因,观察翻修术职效。方法 应用进口及国产人工全髋关节症状性人工髋关节12例施行翻修术,术中发现骨水泥应用不当者4例,髋臼假体前倾角消失变成后倾1例,珍珠面人工股骨头颈干角过大1例,其余6例人工股砂假体松动易拔出,假体柄周围有肉芽附着。结果 平均随访2.2年,依据Harris评价标准结果平均得分为95.6分。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的原因是骨水泥技术及  相似文献   

3.
马莉 《中外健康文摘》2013,(11):347-348
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采用强生公司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15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67岁,平均4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9例.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术后3月复查时对患髋进行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月Harris评分87~96分,平均92.4分.患者本体感觉良好.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具有活动范围大,术后脱位率低,术后无异响的优点,适合活动量大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4.
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全髋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HB  Cai YZ  Yan SG  Wang XH  Wu LD  He RX  Dai XS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16-3319
目的 分析第三代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9年1月至2005年10月135例患者临床资料,共获得有效随访患者119例,共146例髋.其中髋臼侧均为羟基磷灰石(HA)涂层压配固定臼杯,股骨侧123例为非骨水泥HA近端涂层压配固定,23例为锥形光面骨水泥固定,所有假体的头臼界面均为氧化铝陶瓷头对全陶瓷内衬.进行最短时间5年以上,平均(72.9±10.9)个月的随访,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9.6±7.9)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91.7±3.0)分(P<0.05).以翻修作为终点的假体5年生存率为96.6%.1例因髋臼杯移位松动而翻修;1例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翻修术;1例患者因轻微外伤后并发陶瓷内衬破损行翻修术;另2例因感染而翻修.此外,16例术中并发股骨侧截骨面皮质劈裂,延迟负重后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髋术中并发髋臼骨折,行保守治疗后髋臼无松动;2例术后出现脱位,保守治疗成功;2例出现非典型性关节异响,非手术治疗后消失.其余无论是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假体髋臼侧和股骨侧均固定稳定,假体周围无骨溶解,假体无明显松动和下沉.结论 第三代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假体用于初次全髋置换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注意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臼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采用陶对陶全髋关节置换治疗34例股骨头坏死。结果34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平均27个月。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移位,破碎;优良率为91.2%。结论应用陶瓷头对瓷陶臼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减少磨损及骨溶解,减少假体的松动及翻修,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研究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技巧及围手期注意事项.方法 自1999年9月~2006年9月对28例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5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57岁.翻修原因均为无菌性松动.手术中针对假体取出和骨缺损等难点进行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翻修假体类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6.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95分升高至术后平均82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消失.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 疼痛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依据Brand放射学描述对松动进行分类.根据改良的Saleh的分类处理方法,进行仔细而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是全髋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如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7.
4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显伦  梁熙  郭书权  黄伟 《西部医学》2011,23(8):1486-1487,148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失败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减少术后翻修的发生。方法分析48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年龄对人工假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翻修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0.6个月,早期失败的原因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15例(31.3%),脱位9例(18.7%),髋臼磨损8例(16.7%),感染7例(14.6%)和假体断裂5例(10.4%),而假体周围骨折最低4例(8.3%),且年龄在50~70岁之间的患者的假体使用寿命最长。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早期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矫形外科医师须总结经验,避免术后早期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野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型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骨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 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研究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自1999年9月~2006年9月对28例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5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57岁。翻修原因均为无菌性松动。手术中针对假体取出和骨缺损等难点进行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翻修假体类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6.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95分升高至术后平均82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消失。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疼痛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依据Brand放射学描述对松动进行分类。根据改良的Saleh的分类处理方法,进行仔细而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是全髋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如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10.
徐杰 《中外健康文摘》2012,(49):321-322
目的探讨难治性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难治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患者术后无感染、假体脱落及松动,患者疼痛消除对手术结构满意,依据Harris评价标准,结果平均得分95.2分.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给予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对难治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第4代陶瓷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和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的结果。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不同髋关节疾病患者应用第4代Delta大直径陶瓷 陶瓷股骨头假体系统行人工THA,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35例实施第4代陶瓷界面THA手术的患者进行疗效随访,21例获随访,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3±21.4)岁(28~77岁),平均随访时间(9.7±7.2)个月(2~22个月),平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87.9分。结论 在THA中应用第4代陶瓷界面平均10个月以上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收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探讨翻修术后近期以及远期效果。方法:收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45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术前、术后定期X线评价。结果:(1)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翻修术后效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均显著缓解;术后X线表现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感染、断裂。 Harris评分:术前41.56分~64.82分,平均50.18分,术后最近1次评分为70.45分~91.87分,平均81.67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翻修过程中骨缺损的修补十分重要,采用翻修假体治疗假体松动伴有骨缺损的方法,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显著,远期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合分析我院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8例,平均随访5年,回顾性分析手术措施及并发症,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教训。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结果 48例患者均进入随访结果分析,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其中3例股骨头置换由于假体松动疼痛行全髋置换翻修术。2例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翻修,1例感染疼痛清创旷置翻修。结论 适应症和假体的选择,围手术期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和假体使用年限的增加,需行翻修术的患者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技术不成熟、假体设计欠合理等因素,使髋关节过早出现磨损、松动、下沉。我院近年来行髋关节翻修术11例,现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2006年,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右侧5例、左侧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例。翻修原因:假体松动下沉8例、感染松动1例、假体位置不当2例。翻修时间为术后1~10年,平均6年。所有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进行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获随访36例,随访时间8~68个月,平均34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无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1-46分,平均(39.00±4.97)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96分,平均(91.00±5.43)分,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3例,良1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与手术操作技术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强调术前必须作详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能,正确选择假体,重视感染预防,增强术后护理质量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对68例采用生物固定全髋关节翻修术,男47例,女21例。年龄35~77岁,平均56.7岁。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结果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5.2年,平均2.6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1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2±9)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缓解。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生物固定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受累患者全部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术后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6~2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屈曲畸形基本矫正。根据术后X线评定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折断。最近一次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42髋 (Crowe Ⅲ型14例18髋,Ⅳ型22例24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对临床结果 采用改良Hari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0例36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5 ± 3.7)分改善至术后(90.1 ± 2.9分).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不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 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例(18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假体松动的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平均随访3.6年,14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基本消失;均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术中发现假体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肉芽界膜组织,与关节假体松动有关。彻底清创及建立良好骨基质是髋关节翻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HG生物复锁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HG生物复锁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5例单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后随访8~30个月,根据Haris评分法及X线照片结果评定早期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早期疗效佳,术后Haris评分平均为94分,优良比例达14/15。无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大腿中段疼痛,发生比例为3/15。结论:HG生物复锁型人工髋关节初期固定牢固,假体钛丝层面骨长入良好,生物学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