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特征。方法:总结5例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肺淋巴管肌瘤病,2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例经胸腔镜,1例经皮肺活检确诊。4例行吸气末HRCT扫描,其中1例表现阴性者加扫呼气末HRCT。分析X线胸片、常规CT以及HRCT表现特征。结果:X线胸片3例呈弥漫性网状阴影,1例可见蜂窝状囊腔,1例表现正常;HRCT4例为均匀散在性分布的10—20mm大小的薄壁囊腔,其中2例囊腔之间可见正常肺组织,1例吸气末HRCT正常,而呼气末HRCT可见到“空气潴留征”,提示有小气道狭窄。肺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型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异常。结论:尽管本病的最后确诊要依靠肺活检病理证实,但其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呼气末HRCT可发现早期小气道狭窄引起的空气潴留,从而指导临床有目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雷  龚健  周洁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1):1109-1110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确诊的PLAM患者资料,CT采用常规扫描,1mm薄层重组。结果PLAMCT表现为双肺多发边缘清楚的薄壁囊状影,直径约几毫米至2cm,囊壁隐约可见约1mm厚,囊间可见正常肺组织,病变呈弥漫分布,未见胸腔积液。结论PLAM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肺淋巴管肌瘤病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天华  常静侠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37-1139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4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例经胸腔镜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结果:常规胸部CT扫描见两肺密度减低,偶见囊状影,相应水平HRCT可清晰显示全肺囊状影,无分布差异。随病程进展,囊状影数目增多,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或气胸,也可见乳糜胸水。结论:HR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葛全序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79-1081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HRCT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见双肺均匀弥漫分布的直径1~55mm薄壁囊状影,囊壁厚度从无法测量至2mm,囊腔间可见正常肺组织。2例伴小叶间隔增厚;1例伴磨玻璃影;2例伴气胸,其中1例为液气胸。结论:HRCT对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多层螺旋CT(MSCT)常规层厚和薄层重组图像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肺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PLAM4例,均为女性,年龄28~62岁;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常规扫描层厚10mm,探测器开放1.25mm×8,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层厚1.3mm。结果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常规层厚图像显示囊腔影的径线2~35mm,较小的囊腔影不能显示明确的薄壁,薄层重组和MPR图像显示囊腔影薄壁明确,壁厚<2mm,囊壁上明确可见散在的血管断面影和血管穿插其中。1例伴有右侧胸膜腔少量积液,4例均不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管肌瘤改变。结论MSCT常规层厚图像发现可疑囊性病变,需进行薄层重组和MPR,对于弥漫分布的,厚度<2mm的薄壁囊肿,其囊壁内见到小血管穿插其中,应高度怀疑PLAM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肺淋巴管肌瘤病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胸部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图像。结果:12例成年女性患者胸部MSCT典型征象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常规层厚图像显示囊腔影的径线5~30mm,较小的囊腔影不能显示明确的薄壁。薄层重组和MPR图像可明确显示囊腔壁,壁厚<2mm,囊壁可见散在的血管断面影和血管穿插其中。气胸5例,乳糜胸3例,1例合并前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MSCT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MPR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必要时需行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6例,均行常规CT和HRCT扫描。结合国内文献病例,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1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广泛分布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楚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0 mm,壁厚1~2 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病变分布无明显上下野、外周或中央差异。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是本病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探讨HR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患者的胸片、胸部常规CT和HRCT表现,所有影像均有2位以上放射科医生共同分析,意见一致。结果胸片诊断PLAM的价值有限,PLAM的CT特征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直径2~10mm含气小囊,HRCT对显示气囊优于常规CT,是诊断本病的必要手段。1例伴有自发性气胸,2例伴乳糜胸,l例合并肺大疱形成。结论PLAM具有特征性的HRCT表现,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根据典型HRCT表现可诊断此病,但确诊需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LAM胸部X线平片、HRCT,腹部CT和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及DLG后胸腹部CT扫描等影像资料。结果 15例中,X线胸片上未见异常1例,双肺纹理增多3例,弥漫性小蜂窝状影或网格状影11例,气胸2例,胸腔积液14例。胸部常规CT和HRCT扫描显示15例均具有典型LAM表现,均可见两肺散在囊状影或广泛密布的囊状影。按Avila等肺部疾病程度分级标准: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7例。腹部CT显示14例在腹膜后、盆腔可见囊性淋巴管瘤9例,淋巴管肌瘤13例,二者共同存在7例,并发肝脏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小错构瘤及子宫肌瘤各1例。DLG检查,除1例淋巴管梗阻部位在腰3水平外,其余14例均可见胸导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梗阻及颈干和(或)锁骨下干和(或)支气管纵隔干淋巴管反流。DLG术后CT,除3例未显示胸导管出口梗阻外,其余12例显示胸导管出口梗阻情况与DLG基本一致。结论 HRCT对肺淋巴管肌瘤(PLAM)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价值,CT可发现腹部LAM,DLG和DLG后MSCT对因LAM引起的胸导管或淋巴管干梗阻部位的显示具有价值,可为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X线平片和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X线平片显示肺纹理增粗,可见广泛网状病变.CT扫描及薄层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双肺弥漫性囊腔的详细情况,并发气胸及胸腔积液各6例.结论 对肺淋巴管肌瘤病,X线平片可提示病变的存在,而CT扫描和重建图像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3例均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4例伴有反复自发性气胸,3例伴乳糜胸,2例伴咯血,1例合并腹部淋巴管瘤。肺功能检查表现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合并弥散功能降低;MSCT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薄层重组和HRCT图像可清晰显示囊腔薄壁及常规CT不能显示的小的囊腔,囊壁外可见贴壁的血管影。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对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肺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2例经临床证实的艾滋病患者肺部疾病,包括卡氏肺囊虫感染7例,卡波氏肉瘤2例,肺结核2例,以及真菌感染1例,均经胸部X线检查,8例又经胸部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卡氏肺囊虫感染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呈网状合并斑片状、结节状及磨玻璃样影,2例卡波氏肉瘤表现为直径小于等于1cm的结节影,沿支气管血管分布,伴小叶间隔增厚或淋巴结肿大,2例肺结核表现为血行播散型和浸润型各1例,1例真菌感染表现为肺内结节伴空洞形成及空洞内结节与气体半月征。结论胸部X线与CT检查在艾滋病患者各种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X线、CT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X线、CT表现。结果左肺8例,右肺8例;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12例,浅分叶3例,1例边缘不规整;密度均匀12例,CT值约为42HU,点状钙化2例,空气半月征1例,囊变坏死1例,血管贴边征2例;增强10例,明显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1例。术前误诊8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n=4),转移瘤(n=2),错构瘤(n=1),曲霉菌球(n=1)。结论 PSH特征性表现为肺内孤立性,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明显强化,偶见点状钙化及空气半月征,而对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特征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LAM患者资料,分析其胸部HRCT特点。结果 3例均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伴有反复自发性气胸,1例伴乳糜胸及腹膜后淋巴管扩张。HRCT示双肺弥漫囊样影,分布均匀,大小形态较一致,部分囊腔有融合,病变直径为2.0~20.0mm的薄壁囊腔,壁厚1.5~2.0mm,病变早期囊腔之间可见正常肺组织。结论 PLAM主要临床特征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有乳糜胸、气胸、腹膜后淋巴管扩张、淋巴管瘤等,HR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IPA6例(男4例、女2例)。基础病变包括肾移植术后5例及白血病1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结果4例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及片状影,其中2例伴空洞形成,1例表现为多发小结节影,1例表现为单发团块状影。影像诊断肺霉菌病3例,误诊3例。结论IPA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丹  吕亮   《放射学实践》2012,27(2):170-17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肺动脉瘤(PA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确诊的PAA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所获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后处理。结果:7例PAA均累及肺动脉干,其中2例为单纯肺动脉干动脉瘤,4例同时累及左、右肺动脉,1例累及左肺动脉。MSCTA表现为肺动脉干及分支的瘤样扩张。结论:MSCTA可简单明确诊断PAA,并将逐步取代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PAA的可靠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能谱成像定量碘基物质图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怀疑PE的患者行CT常规平扫及能谱增强扫描,并进行数据后处理,同时获得单能量肺CTA及碘基物质图像.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的位置、数目及栓塞程度;分析碘基物质图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异常的位置及数目,测量碘含量.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不同碘含量比较分别采用两样本的秩和检验及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33例患者的碘基物质图密度均匀,CTA未显示PE;19例患者共显示93个栓子,其中肺叶26个,肺段54个,亚段13个.51个栓子为闭塞性,42个栓子为非闭塞性.所有闭塞性栓塞均有灌注减低表现,非闭塞性栓塞中11个显示灌注降低.CTA栓子的栓塞程度与肺内有无灌注减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4,P<0.01).正常肺实质区[(1.92±0.54)g/L]与灌注减低区[(0.30±0.20)g/L]碘基物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1).PE低灌注区抗凝治疗前[(0.26±0.23)g/L]与治疗后[(0.94±0.50)g/L]的碘基物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P<0.01).结论 CT能谱成像可以为PE提供定性、定量分析,可以作为评价病变程度以及指导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