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47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综合干预成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针对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及易致肥胖的因素 ,进行个体化干预 ,控制肥胖发展。方法 对单纯性肥胖儿及健康儿童进行《青少年健康与行为》调查 ,寻找导致肥胖的因素 ;随机抽取肥胖儿 4 7人进行心理行为综合干预 ,并设对照组。结果 肥胖儿与正常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干预治疗 14m ,干预组肥胖度下降 13.2 % ,体质增强 ,身高增长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方案寓治疗于日常生活之中 ,经济、方便、有效 ,不影响儿童发育 ,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和评价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2 0 0 0年 9月入园的 2~ 4岁低龄儿童 ,在排除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患有慢性疾病后的 2 2 3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连续 3年关于单纯性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计算两组对象 3年后单纯性肥胖的趋势发生率和转化率 ,用 SAS 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 t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早期干预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身长发育没有差异 ,而干预组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 :健康教育对 2~ 4岁低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成长性单纯肥胖症的发生率 ,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为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镇江市区12所幼儿园中的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38例,随机分为2组.对实验组儿童进行3个月的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月给肥胖儿测一次身高、体重、皮脂厚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体重减轻,皮脂厚度减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肥胖儿治愈率为42.03%,治疗总有效率为92.75%,轻度肥胖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肥胖治愈率(P<0.05),3岁和4岁组肥胖儿治愈率高于5岁和6岁组(P<0.05);对照组无治愈例数,仅1例有效.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可行、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方法,对肥胖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治疗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景宁县0~2岁婴幼儿单纯性肥胖症患病情况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在景宁县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作健康体检的691名0~2岁儿童中,对所有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儿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0~2岁婴幼儿体检中肥胖检出率为3.18%。这些肥胖儿中,出生体重≥4 000 g的12人,占54.5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提示,肥胖儿与出生体重(OR=2.275,95%CI:1.106~3.816)、母亲孕期糖尿病史有关(OR=3.051,95%CI:1.185~7.855)。结论 0~2岁儿童肥胖与出生时体重偏重、母亲孕期糖尿病史等因素有关,提示围产期和出生后早期的营养管理、健康宣教对控制婴幼儿肥胖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托幼机构肥胖儿童干预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薛惠娟  戚萍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01-3202
目的:探讨托幼机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①调整饮食结构:2002年9月起对实验幼儿园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进行饮食调整如午餐前10min先喝一碗厚的汤,午餐后的面食改为水果、蔬菜和豆制品。②加强运动锻炼:最初6个月仅对肥胖儿童每天进行30min的运动,随后对全体儿童进行运动训练。③健康教育: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并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小儿的进食量和种类,每周一交保健老师。结果:最初6个月仅对肥胖儿童给予干预,肥胖儿发生率明显增加(6.6%增至12.2%),对全体儿童干预后肥胖儿发生率显著降低(χ2=3.88、4.91,P<0.05)。结论:对幼儿园儿童进行肥胖干预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评价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0年9月入园的2~4岁低龄儿童,在排除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患有慢性疾病后的2 23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连续3年关于单纯性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计算两组对象3年后单纯性肥胖的趋势发生率和转化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健康教育早期干预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身长发育没有差异,而干预组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对2~4岁低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成长性单纯肥胖症的发生率,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早期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和评价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0年9月入园的2~4岁低龄儿童,在排除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患有慢性疾病后的223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连续3年关于单纯性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计算两组对象3年后单纯性肥胖的趋势发生率和转化率,用SAS8.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或t检验。结果:健康教育早期干预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身长发育没有差异,而干预组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对2~4岁低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成长性单纯肥胖症的发生率,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古美社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及超重情况,为早期干预婴幼儿肥胖提供依据。方法:对古美社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863名儿童中,超重513名,超重率为17.92;肥胖186名,肥胖率为6.50%。超重者中0~2岁168名,占23.30%;3~4岁203名,占15.64%;5~6岁142名,占1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者中轻度肥胖142名,占4.95%,其中0~2岁27名,占3.75%;3~4岁36名,占2.77%;5~6岁79名,占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随着年龄的增大,肥胖率逐渐上升,5~6岁肥胖率超过全国水平,因此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两所幼儿园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托幼机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实验幼儿园采取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运动、家长健康教育。罗星幼儿园采取对肥胖儿童进行运动锻炼、家长健康宣教但未进行饮食结构调整。【结果】实验幼儿园最初6个月仅对肥胖儿童给予干预,肥胖儿发生率明显增加(从6.6%增至12.2%),以后对全园儿童进行干预,肥胖儿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罗星幼儿园肥胖儿发生率逐年略有增加。两所幼儿园停止肥胖干预、肥胖发生率均明显上升。【结论】幼儿园儿童肥胖干预尽可能采取群体干预,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且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817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2.92%,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04%、0.83%和0.05%,以轻中度肥胖为主。肥胖检出率以4~5岁组最高,达5.31%;其次为3~4岁组,达4.27%。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丰泽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儿童肥胖的预防重点是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在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体质及健康的影响,为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细则要求,并参照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比较分析10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体质及健康现状。结果 1)肥胖组儿童的身体形态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胸围、皮褶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生理机能指标中,肺活量体质指数肥胖组低于对照组;3)身体素质指标中,立定跳远、实心球、坐位体前屈及握力指数肥胖组均低于对照组, 25 m×2往返跑所用时间肥胖组大于对照组;4)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肥胖组低于对照组;5)体质健康指标综合评价肥胖组优良率为11.7%,达标率为67.0%,对照组优良率为59.8%,达标率为91.2%。结论 单纯性肥胖明显影响儿童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对儿童健康成长构成危害,应当引起医学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influence of child and parental obesity and parental psychiatric symptoms 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obese 8-11-year-old children. Chil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4-18, whereas adult psychiatric symptom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Cornell Medical Index.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parental psychiatric symptoms were related to chil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or six of eight problem behavior scales. Child obesity made no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 to chil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arental obesity was related to child problems on only one scale. The most prevalent problems were Anxiety/Depression for 15% of the boys and Social Problems for 20% of the boys and 12.8% of the gir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broader conceptualization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behavior problems of obese children than their degree of obesity. © 1994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3.
肥胖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与行为问题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肥胖儿童在社会适应及行为方面是否校非肥胖儿童存在更多的问题。方法:应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104名9~11岁的肥胖儿童及1:1配对的104名一般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肥胖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其行为问题的发生率(24.0%)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8.7%)(P<0.01)。行为问题的表现存在性别差异,肥胖男孩以抑郁和社交退缩为主,肥胖女孩以体诉和违纪为主。结论:肥胖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发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used path analytic method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child psychopathology measured using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and parent psychiatric symptoms measured using the Cornell Medical Index on changes in child percent overweight in obese 8- to 11-year-old children over 2 years (6 months of treatment, 18 months of follow-up) provided family-bas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ath analysis for the 0-6 month change showed the influence of mother and father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child age on child anxiety/depression scores that in turn influenced child percent overweight change during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41% of the shared variance. The path analysis for follow-up change showed mother and father psychiatric symptoms influenced child social problems at the first stage, and child social problems influenced child percent overweight change, accounting for 68.5% of the shared variance. 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that both parent and child problems may influence the short- and long-term success of obese children who participate in family-based behavioral treatm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市儿童肥胖现状及地心理行为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该市区3-12岁儿童的肥胖患病情况,并探查其心理行为特点。方法 1999年对石河子市2637名儿童体检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133对正常与肥胖小学生进行配对对照研究。结果 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为12.9%,男性15.9%,女性9.9%。主要影响因素为饮食不规律。主要心理行为损害表现为抑郁,交往不良,社会退缩,攻击性。结论 不良行为引起的儿童单纯性肥胖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综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采用1:1配对法获取试验组与对照组样本(31对),通过为期10个月的医院与家庭、药物与非药物的综合干预,从考察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总分、F90.0阳性症状数的差异判断干预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分别为t=-1.08和t=-2.01,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分别为t=-8.71和t=-6.20,P〈0.001)。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在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数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分别为t=21.63和t=20.97,P〈0.001)。结论干预后试验组的行为问题水平、阳性症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也优于干预前的自我水平,说明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儿童学龄期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150例6~11岁TS儿童和216例对照组儿童的行为特征进行评定,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TS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较对照组大(OR=7.246),发生ADHD的危险性是对照组儿童的5.273倍。在行为因子异常方面,TS男童易发生分裂样、社交退缩、强迫性、多动和违纪(OR值分别为1.812,3.596,3.718,3.394,3.202),而TS女童易发生体诉、分裂样强迫和抑郁问题(OR值分别为1.268,5.679,3.6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严重程度及患病时间影响TS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OR=6.785,3.906)。结论 TS儿童学龄期发生行为问题及患ADHD的风险较高。积极控制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有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第二次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福建省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9个流调点共调查0~7岁儿童8 058人,身高别体重按照WHO/NCHS标准认为超过标准20%为肥胖。结果:该次调查7岁以下儿童发现单纯性肥胖519人,检出率6.4%。其中轻、中、重度肥胖分别占4.4%、1.7%、0.3%,以轻度肥胖为主。9个不同流调点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各不相同,轻度肥胖症以福州最高,达7.0%,其次是厦门6.3%,福安、芗城、惠安中等,将乐、仙游、连城较低,在0.8%~3.2%之间,将乐最低;不同地区中城市最高(8.7%),沿海中等(5.0%),山区最低(4.7%)。按年龄分组,0岁~组检出率最高,达18.9%,其次是6月组,达5.8%,12个月后开始下降,2~4岁在4%左右,5岁明显上升,达6.1%,6~7岁高达8.0%。结论:福建省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高,有效防治单纯肥胖症是目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干预重点首先是城市,干预年龄段为<6个月和5~7岁儿童。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方法: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且按DSM-Ⅳ诊断标准除外ADHD的38例儿童作为病例组,同年龄段正常儿童38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智力测定和持续性注意测试,并指导家长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比较两组儿童的智商、智力因子、注意力商数、行为问题检出率和行为量表分。结果:病例组的操作智商、注意和记忆因子、知觉组织因子、听觉及综合注意力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6~11岁男童行为量表总分及部分行为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结论:FAD儿童智力发育不平行,存在持续性注意发育落后,行为问题发生风险高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20.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11-281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的关系,为预防和纠治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佛山市8所幼儿园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筛查,以其中80例行为问题儿童为观察组,匹配正常儿童84例为对照组,采用感觉统合能力检核表及家庭环境量表(FNS-CV),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感统失调检出率为27.50%,显著高于对照组(13.75%),χ2=4.619,P<0.05;除因子Ⅱ、Ⅳ、Ⅴ外,观察组感觉统合其它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男女童共有的5个行为因子与一些感觉统合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的矛盾性、感觉统合总体评估不佳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的亲密度、组织性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积极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改善其家庭环境,以有效地防治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