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些心理问题,缘于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的关爱是不同的……"我们常听到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啊!"事实是,家长做所有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时,并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家长或其他养育者要懂得随子女的心理发展而调节养育方式,满足其各年龄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孩子违反了道德行为准则或父母要求时,往往会受到惩罚。家长对孩子的斥责和惩罚,目的是要把孩子的错误言行与不愉快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阻止他们重犯错误。 惩罚有多种形式。打、骂、批评、暂时孤立、中止幼儿喜爱的活动等等,都能起到惩罚的作用。惩罚孩子不可能说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不好,关键是用得妥当、及时。因此,了解每种惩罚方式带来的后果,遵循惩罚的原则,掌握好惩罚的尺度,就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学历社会的就业竞争使家长们对高考的成败越来越看重。环顾四周,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操心过重,对孩子的未来具有超前的危机意识,以至从小就担心孩子将来的命运,总埋怨孩子“不知道着急”“不努力”“不争气”,怕将来考不上大学。学校里老师也有意无意地增加了紧张气氛,学生出点问题比如考试成绩下降了,就向家长大大描述一番严重后果,吓得家长连觉也睡不着了。每临考试,家长诚惶诚恐,对孩子倍加关心。却不  相似文献   

4.
竹韵 《校园心理》2007,5(2):15-15
<正>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一味娇宠孩子,使他们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相似文献   

5.
童“尿床”,专业上又叫儿童遗尿症。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尿床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不以为然型,理由是:孩子尿床太正常了,谁家孩子小时候没在床上画过“地图”?孩子长大后自然就好了。另一种是羞于启齿型。这类家长认为孩子尿床属于“家丑”,不敢跟外人讲,更不敢带孩子看医生。这两种心态,都会延误孩子的病情。实际上,如果5岁(或5岁以上)的孩子还经常尿床,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重视了。  相似文献   

6.
现在家庭生活中,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造成孩子对家长不理解,家长对孩子不信任,引发了一些家庭矛盾。 专家认为,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谈心,为孩子营造说话空间。从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爱好兴趣等出发,创造机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当父母为孩子  相似文献   

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孩子的模仿天性,家长的行为对孩子个性、人格、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行为不恰当,必将影响到孩子个性、人格、习惯的健康形成,其消极后果,是今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弥补的。 时下,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譬如,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轻德重智,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智力水平高,将来就能在  相似文献   

8.
父母都很看重和孩子的交流,但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饶舌”的聆听。有的家长不让孩子把话说完:有的家长还会对孩子的“无稽之谈”嘲笑一通:有的家长喜欢开口就教训,耍家长威风;还有的家长在孩子报喜时,将孩子与更优秀的人比较,变相打击。就这样,孩子与家长交谈的欲望就一点点地被掐灭了。  相似文献   

9.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会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和“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常常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自觉、成绩优异。这也是做父母的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有些家长却不知自己该怎样做,个别家长甚至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给自己那“不争气”的孩子订下很多、很高的标准,结果却常常是事与愿违,造成孩子对学习的畏惧甚至厌恶。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现代家庭的婚姻角色和生活形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些夫妇结婚后夫妻关系不良,导致离婚;或者不幸早年丧偶,形成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变故,处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缺乏独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差。在丧偶或离异之后,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做生活的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过不好,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很多孩子即使上高中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依然很差。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常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做作业时喜欢边做边玩,有的孩子是玩玩具,有的是做些与学习无关的无意义动作,比如玩弄手指。无论家长怎样跟他们讲道理、甚至惩罚,都很难有什么效果。其实,孩子的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关键是要方法对头。 边做作业边玩,原因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属于学习习惯不良。这种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泛泛而谈的一般道理的抽象理解能力也较差。因而对这种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治,应结合对孩子意志品格  相似文献   

12.
很多父母主张有错必究、防微杜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一事一桩都从严要求,他们认为孩子有错不改,纵容下去会出大问题。“宁可让孩子现在恨我,不能让他将来恨我。”他们如是说,诚然,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严格教育的程度,如果对孩子过于苛刻、严厉,有错就批,有问题就惩罚,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有损于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感受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自我意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怕惧”,并非畏畏缩缩、胆小怯懦之意,而是一种健全的惧怕感。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这种“怕惧”的。譬如,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大可能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但他却能够努力学习,这极有可能就是因为他惧怕学习成绩不好会受到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显然,这种“怕惧”对孩子的成长是大为有益的。因为它促进了孩子的学习。与之相反,没有这种“怕惧”的孩子,就常常对学习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整日里贪玩好耍,上课不认真学习,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如此,学习成绩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4.
何嘉殷 《校园心理》2013,11(1):58-59
<正>在我国,高考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是高度紧张的生活事件,许多文献研究考生的心理问题,却对考生家长的心理问题有所忽略。本文着重分析高考后家长的心理变化与调适。1家长与考生的心理相互影响高考后,若家长心理状态良好,或及时解决了自身的心理问题,会给孩子起榜样作用,使孩子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复心理波动,舒缓情绪,为下一步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强化孩子的应激反应,甚至使孩子患上身心疾病。2家长同样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家长作为高考的间接参与者,陪伴孩子复习应试,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针对该不该对犯错误的孩子进行惩罚这一问题,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应该热心、细心、耐心地进行教育,他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惩罚。也有人认为:对那些犯错误,不听劝阻的孩子采取惩罚手段,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常把“惩罚”当作教育孩子的法宝。而我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孩子在学龄前都会在情感上依恋父母中的一方,或是依恋父亲,或是依恋母亲。假使孩子对父亲或母亲不够依恋,往往被家长理解为对孩子不够亲;而有的家庭则认为,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人似乎都有点儿焦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不能幸免。如不少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3岁会弹琴,5岁会外语,上小学就能发表文章……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于是有些家长就不免焦虑,不免烦恼。2016年中国女性生活质量报告显示:有70.5%的母亲经常为孩子感到焦虑。因为焦虑,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反应,比如对孩子过于关注,为一点儿小事便神经过敏;对孩  相似文献   

18.
有些家长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真难管,不听大人的话不说,还跟你‘顶嘴’,真能气死人!”于是,很多家长就采用压制的手段。不许孩子“顶嘴”,一旦孩子“顶嘴”,非打即骂,迫使孩子乖乖地听话,完全地服从。  相似文献   

19.
表扬孩子是家长在教子过程中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手段。有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表现好就应给予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研究表明:表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积极的心理效应,使用不当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效应。对孩子过多地表扬,可能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而不必要的表扬,或时机和方法不当的表扬,则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或有什么秘密不愿意透露时,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窥视,孩子的抽屉、书包、口袋、日记、信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子信箱等都是他们“侦察”的对象。个别家长甚至还专门聘请了私家侦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孩子们虽然对父母的这些行为非常反感,但也只能无奈地感叹。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孩子与家长之间就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日记本上加锁、看完留言赶紧删除、信件由别的同学代收、书包和口袋在回家之前先仔细翻看几遍……有一句话在孩子们中间流传甚广,所谓“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