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对照组患者选取传统不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改善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7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8例轴性症状,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相比,同样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少的并发症,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术能够降低出血量及简化手术步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C_3~C_6与C_3~C_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_3~C_6(A组19例)或C_3~C_7(B组22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JOA评分、术前后颈椎活动度、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脊髓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和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_3~C_6与C_3~C_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曲度D值。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 <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 <0.05),出血量少于B组(P <0.05);B组术后JOA、VAS评分均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D值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率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颈脊髓压迫患者采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代替传统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9月我们对41例颈脊髓压迫症患者,其中18例采用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A组);23例患者接受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6~20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改善、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62.1±26.3)%,B组患者为(62.6±11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22.2%B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MRI显示椎管减压充分。结论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颈椎后伸机制的破坏,从而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宋晓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43-43,4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比较。方法56例脊髓型颈椎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采取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率、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线。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改善率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其中极重型的颈椎病12例,术后改善率最高,达91.2%。治疗组术后椎管矢状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前JOA评分(9.25±1.04)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03±0.76)分;对照组术前JOA评分(9.24±1.36)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93±0.66)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患者恢复快,适用范围广,副损伤小,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由颈前路实施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经后路实施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期间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等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要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及6个月时观察组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及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保持颈椎曲度,减轻疼痛症状,效果优于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锚定法)、微创颈椎管成形术(CMIL)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患者54例(A组);应用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CSM患者71例(B组)。术后即刻、3、6、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分别评估疗效及轴性症状,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JOA改善率无明显差异,但B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均可彻底减压并保持椎管成形后稳定,能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低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3):192-196
目的探讨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74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C3椎板切除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将接受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轴性症状(AS)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AS评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ROM值及ROM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的ROM值低于对照组,ROM丢失值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CI丢失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的CCI丢失值少于对照组。结论 C3椎板切除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与传统手术同样神经改善率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利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01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灸量温针治疗风寒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灸量温针治疗风寒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0例风寒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A组(温针1壮组)、B组(温针3壮组)、C组(温针5壮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项八针”针刺治疗,同时在大椎穴处给予温针治疗。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及颈椎功能评定表对患者的疼痛症状和颈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①疼痛:治疗后,三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B、C两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低于A组(P〈0.05),而B、C两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颈椎功能: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B、C两组患者的评分高于A组(P〈0.05),而B、C两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量3壮为治疗风寒型颈椎病的理想灸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无痛流产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术中宫颈扩张作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停经6~10周,要求手术终止妊娠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米索前列醇)100例,B组(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100例,对照组(术前不用药)100例。结果:A组、B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及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A组、B组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流产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可扩张宫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具且有安全、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QRS波群时限及QT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小时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测量并计算其QRS波群时限及QTd,并统计其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追踪其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A组与B组、C组各组间两两比较的QRS波群时限差别有显著意义(P均〈0.01);(2)与A组比较,B组的QTd差别没有显著意义(P〉0.05),C组的QTd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的QTd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3)与A组比较,B组、C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与B组比较,C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大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4)与D组比较,E组的ORS波群时限、QTd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QRS波群时限、QTd增加,其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QRS波群时限、QTd可以用于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硬膜外全产程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年轻产妇400例,ASA Ⅰ ~Ⅱ级,分为观察组(A 组)和对照组(B 组),每组200例,其中 A 组患者接受硬膜外100μg/ ml 地佐辛+0.1%罗哌卡因镇痛,B 组接受硬膜外0.1%罗哌卡因镇痛。记录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VAS 评分)、产程(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新生儿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器械助产及缩宫素使用情况。结果 A、B 两组VAS 疼痛评分在2、18 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6、10、14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第一产程短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第二、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 B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娩出后1、5 min 的 Apgar 评分、器械助产率方面、缩宫素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硬膜外全产程分娩镇痛安全有效,缩短了第一产程且降低了剖宫产率,增加了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重正常产妇与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开始前麻醉感觉平面阻滞范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ASA I 或域级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 例,均在L2~L3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根据体重指数将产妇分为正常组(A 组, BMI〈30kg/ m^2 )和肥胖组(B 组, BMI〉30kg/ m^2 ),每组30 例.测量产妇BMI、麻醉感觉平面阻滞范围及麻醉开始前5min(T0 )和麻醉开始后5min (T1 )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在相同剂量的麻醉药物下,B 组产妇感觉平面阻滞范围高于A 组产妇(P〈0. 05);在T0 时间点,A 组产妇与B 组间比较,SBP、DBP 及HR 无明显差异(P〉0. 05);在T1 时间点,A 组与B 组产妇间比较,SBP、DBP 及H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组内比较T1 与T0 比较,A 组产妇SBP、DB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R 无明显差异(P〉0. 05),B 组产妇BP、DBP 及H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与正常体重的产妇相比较,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时更应关注麻醉阻滞范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LEEP)手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减少术中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LEEP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在LEEP术中宫颈两侧注射利多卡因加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在LEEP术中宫颈两侧单用利多卡因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心率35 s达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开始下降,1 min、5 min及10 min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属于一过性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阴道流液、流血量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宫颈管狭窄、粘连、宫颈柱状上皮外翻(息肉样增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LEEP手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出血,使手术操作过程更为安全迅速、简单有效,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福州总医院476医院56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其中26例使用Centerpiece钢板行门轴侧固定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2个月。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1周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时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时椎管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管面积改变、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椎板开门后获得即刻稳定,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采用单纯颈椎前路或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采用颈椎前路或后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32例。前路组16例:其中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ACHDF)8例;2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ACCF)4例;单椎体次全切结合相邻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Hybrid)4例。后路组16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laminoplasty )8例;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术(LIFF)8例。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前后入路下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侧位X线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平均18(7~26)个月。前路和后路组患者颈部 VAS评分、上肢 VAS评分、JOA 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 P <0.05),但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内置物位置正确,植骨均在3~6全月内融合。前路及后路两组颈椎曲度术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P <0.05);末次随访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个体化设计合适的手术方式,前后路术式均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但前路较后路在降低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IF-1α、VEGF、P53对老年宫颈癌局部浸润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检测老年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30例、微小浸润癌34例、浸润癌36例中HIF-1α、VEGF、P53的表达。结果:HIF-1α在原位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微小浸润癌、浸润癌(P〈0.05和P〈0.001),微小浸润癌、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P〉0.05);VEGF在原位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微小浸润癌和浸润癌(P〈0.05和P〈0.001),微小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浸润癌(P〈0.05);P53在原位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微小浸润癌和浸润癌(P〈0.05和P〈0.05),微小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癌无明显差别(P〉0.05)。HIF-1α与VEGF阳性表达之间在微小浸润癌、浸润癌中存在密切相关(r=0.8737P〈0.01和r=0.7957P〈0.01)。HIF-1α、P53与宫颈癌的微小浸润密切相关,VEGF与宫颈癌浸润的全过程密切相关。结论:HIF-1α、VEGF、P53都与老年宫颈癌局部浸润相关,其中HIF-1α、P53在局部浸润始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VEGF在浸润全过程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哮喘急性发作期60例患者治疗前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降钙素原(PCT)、CRP水平,并进行痰细菌培养;根据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无细菌感染组(B组)。临床缓解期时重复上述指标检测。急性发作期时患者FeNO值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A组FeNO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A组血PCT、CRP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临床缓解期血PCT、CRP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P均〈0.05);B组临床缓解期血PCT、CRP与急性发作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缓解期,A、B两组血PCT、CRP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